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review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joint of railway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s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Shi Jiachang Gu +1 位作者 Yongcong Zhou Ying Zhang 《Railway Sciences》 2022年第2期241-259,共19页
Purpose–This study aims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rend,research status,research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joint of railway long-span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Design/me... Purpose–This study aims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rend,research status,research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joint of railway long-span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structure form,structural parameters,stress characteristics,shear connector stress state,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and fatigue performance,aiming at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joint of railway long-span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the development trend,research status,research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expounded.Findings–The shear-compression composite joint has become the main form in practice,featuring shortened length and simplified structure.The length of composite joints between 1.5 and 3.0 m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ress and force transmission laws of the main girder.The reasonable thickness of the bearing plate is 40–70 mm.The calculation theory and simplifie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overall bearing capacity,the nonuniformity and distribution laws of the shear connector,the force transferring ratio of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nents,the fatigue failure mechanism and structural parameters effects ar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study.Originality/value–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spects for the structural desig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joint of railway long-span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joint STRUCTUR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REVIEW
下载PDF
Closure technique for the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of Edong Bridge
2
作者 Liu Minghu Tan Hao +1 位作者 Xu GuoPing Zhao Canhui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4期51-56,共6页
Based on Ed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which is the second longest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with 926 m long main spa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rucial techniques of the main span closure method for long spa... Based on Ed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which is the second longest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with 926 m long main spa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rucial techniques of the main span closure method for long span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are studied. Af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evaluation and practical test, th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is employed in Ed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Th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with better thermal adaptability and less influence on bridge line and the forced statu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stressed stat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the mentioned advantages, th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long span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s.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sign of the similar br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ong Bridge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closure techniqu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unstressed state control method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Connection Flexibility Effects Based on Load Testing of a Steel-Concrete Bridge
3
作者 Czeslaw Machelski Robert Toczkiewicz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2年第11期1504-1513,共10页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s not provide full interaction of a steel beam and a concrete slab. This change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cross-sections of a composite girder and results in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in steel and concrete element. In the paper partial interaction index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neutral axis 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steel-concrete interaction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 rather than in specimens is proposed. The range of the index value changes, obtained during load testing of a typical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bridge, is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a motorway viaduct, consisting of two parallel structures. During the testing values of strains in girders under static and quasi-static loads were measured. The readings from the gaug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characterizing composite action of the girders. Results of bridge testing under movable load, changing position along the bridge span is presented and obtained in-situ influence functions of strains and index values are comment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composite girders an effective cooperation of both parts of the section is influenced by deformability of connectors. Limited flexural stiffness of welded studs used commonly in bridge structures does not provide full interaction of a steel beam and a concrete slab. This changes strain distribution in cross-sections of a composite girder and results in redistribution of internal forces in steel and concrete element. In the paper partial interaction index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neutral axis posi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verification of steel-concrete interaction in real bridge structures rather Composite bridge partial interaction
下载PDF
主跨330 m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合梁斜拉桥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庄严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7,59,共7页
研究目的:为满足防洪及通航要求,南玉高铁百合郁江特大桥采用(36+40+64+330+64+40+36)m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跨越郁江。该桥为目前国内在建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本文主要基于百合郁江特大桥的设计与... 研究目的:为满足防洪及通航要求,南玉高铁百合郁江特大桥采用(36+40+64+330+64+40+36)m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跨越郁江。该桥为目前国内在建最大跨度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钢箱-混凝土混合梁斜拉桥。本文主要基于百合郁江特大桥的设计与受力特点,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探讨在大跨度钢混斜拉桥上铺设无砟轨道适应性,为后续建造同类型无砟轨道桥梁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论:(1)主桥采用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并在钢箱梁顶板上现浇混凝土桥面板,为无砟轨道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并且能很好地控制后期主梁的收缩徐变变形,提高大跨桥梁对无砟轨道适应性;(2)百合郁江特大桥具有良好的静力性能和刚度条件;(3)主桥将轨道结构高度由725 mm调整为775 mm,分别为底座板和道床板预留了20 mm和30 mm的纠偏量,为后续无砟轨道分级施工和纠偏提供了基础,能更好地将施工与测量误差逐级消除,提高无砟轨道铺设精度;(4)采用多种无砟轨道适应性评价方法对主桥无砟轨道线形进行分析,结论均满足设计要求;(5)该桥的成功实施,为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将进一步推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大跨度桥梁的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大跨度 钢箱梁 混合梁 斜拉桥
下载PDF
深江铁路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主桥方案构思与总体设计
5
作者 刘振标 夏正春 +2 位作者 印涛 文望青 严爱国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深江铁路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主桥采用(3×100+808+3×100)m超短边跨钢-混组合混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通航水域。该桥公铁分层布置,上层布置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布置4线铁路。主梁采用倒梯形双主桁截面,桥面布置紧凑、受力明确... 深江铁路洪奇沥公铁两用大桥主桥采用(3×100+808+3×100)m超短边跨钢-混组合混合梁斜拉桥,一跨跨越通航水域。该桥公铁分层布置,上层布置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布置4线铁路。主梁采用倒梯形双主桁截面,桥面布置紧凑、受力明确、经济性好。中跨主梁采用板桁-箱桁组合结构钢梁,桥面结构参与主桁受力,具有高效综合性能。边跨主梁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叠合板-桁组合梁,融结构受力和锚固压重于一体,叠合板采用32 cm厚预制板+40 cm厚现浇层。钢-混结合段采用“钢格室+承压板”构造,钢-混结合面位于桥塔向中跨侧4.6 m。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塔,基础采用35根直径4.0 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斜拉索采用标准抗拉强度2000 MPa的平行钢丝成品索,最大规格为PES(C)7-547。索梁锚固采用副桁弦杆节点兜底钢锚箱结构,传力可靠、抗疲劳性能好。索塔锚固创新地采用自平衡交叉混合锚固技术,以适应大规格斜拉索锚固。钢桁梁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分区”制造、运输、现场吊装的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公路铁路两用桥 超短边跨多辅助墩体系 倒梯形双主桁截面 混合梁 钢-混组合梁 自平衡交叉锚固 桥梁设计
下载PDF
PC与钢-UHPC混合式连续梁桥结合段受力分析
6
作者 邵旭东 熊满华 +2 位作者 怀臣子 莫然 杨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7,共12页
针对连续箱梁桥因自重过大导致开裂严重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PC梁(Pre⁃stressed Concrete,PC)与钢-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结合的新型混合式连续梁桥.为探明新型桥梁中UHPC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对钢-混结合段传... 针对连续箱梁桥因自重过大导致开裂严重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PC梁(Pre⁃stressed Concrete,PC)与钢-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结合的新型混合式连续梁桥.为探明新型桥梁中UHPC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对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的影响,以滨州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首先建立了Midas整体计算模型,获得了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然后采用ANSYS分别建立了无UHPC层和有UHPC层两种构造的钢-混结合段有限元局部模型,对比了两个构造结合段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分析了UHPC层的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1)除了部分应力集中区域外,新型结构各部分应力均低于强度设计值,满足设计要求;2)最不利弯矩作用下,新型结构的钢箱梁顶板最大拉应力得到显著降低,可显著延长钢结构的疲劳寿命;3)新型结构的混凝土梁顶板在交界面处的应力下降了约5%~29%,可改善混凝土开裂现象;4)UHPC层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均低于其设计强度,满足规范要求,且UHPC层能分担4%~10.9%的结合段截面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合梁结合段 数值分析 力学性能 钢-UHPC组合梁
下载PDF
铁路悬索桥车致纵向运动混合阻尼减振研究
7
作者 封周权 范周健 +3 位作者 井昊坤 张弘毅 陈政清 万田保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针对铁路悬索桥在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阻尼减振方案,采用多种类型的阻尼器控制梁端位移,以满足不同的减振需求.以某在建大跨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桁架精细模型和等效单梁简化模型,系统... 针对铁路悬索桥在列车过桥时梁端纵向运动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混合阻尼减振方案,采用多种类型的阻尼器控制梁端位移,以满足不同的减振需求.以某在建大跨铁路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桁架精细模型和等效单梁简化模型,系统研究了混合阻尼减振方案不同阻尼器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该方案将低指数黏滞阻尼器纵向安装于桥塔与加劲梁之间,同时在桥台与加劲梁之间纵向安装电涡流阻尼器.鉴于桥台结构的特殊性,电涡流阻尼器被设计为仅能承受压力的装置,并通过样机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进一步提升减振性能,电涡流阻尼器还配备了摩擦耗能元件.该混合阻尼减振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列车过桥时梁端的纵向运动响应,显著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类似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悬索桥 梁端纵向运动控制 混合阻尼减振 低指数黏滞阻尼器 电涡流阻尼器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受力及理论计算
8
作者 施洲 张莹 +2 位作者 李英铭 何知明 时均伟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2-291,共10页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在既有公路桥梁钢-混结合段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截面应力、顶底板剪力连接件、承压板传力验算公式;并以主跨335 m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采... 为研究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结构的受力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在既有公路桥梁钢-混结合段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截面应力、顶底板剪力连接件、承压板传力验算公式;并以主跨335 m汉巴南铁路嘉陵江特大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究结合段受力特性及应力纵、横向分布规律,进而开展结合段受力理论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均处于受压状态,不同截面位置处结合段钢、混应力横向分布均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公式验算结果表明:结合段混凝土应力均受压,满足截面应力验算要求;剪力连接件的抗力系数介于1.30~4.49,结合段剪力连接件具有良好的安全储备;承压板抗力系数介于3.18~10.08,表明前后承压板抗力远大于计算传力荷载,并具有优化的空间。理论公式计算的结合段顶底板混凝土应力、剪力钉应力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总体相近,在修正后可用于钢-混结合段的防开裂/脱离、抗剪受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受力理论 剪力键 承压板
下载PDF
常导高速磁浮轨道结构研发回顾与展望
9
作者 叶丰 彭龙 +1 位作者 曾国锋 陈小鸿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轨道结构是常导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系统建设成本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常导高速磁浮轨道结构的系统特性,结合中国引进技术后的发展历程,将相关研究划分为德国原创试验、上海线建设、面向中长距离线路应用研发... 轨道结构是常导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系统建设成本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常导高速磁浮轨道结构的系统特性,结合中国引进技术后的发展历程,将相关研究划分为德国原创试验、上海线建设、面向中长距离线路应用研发、维护与评估技术发展、面向更高速度研发等5个阶段,全面回顾20余年来轨道结构研发成果。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常导高速磁浮轨道结构的各类解决方案和工程实践经验,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可为我国发展时速600 km/h常导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导高速磁浮 轨道结构 复合梁 整体梁
下载PDF
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在斜拉桥索力调整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徐郁峰 朱梦阳 +1 位作者 陈斯 谢云飞 《中外公路》 2024年第4期148-155,共8页
斜拉桥施工至成桥阶段时,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结构实际线形和内力与理论成桥状态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通常需要进行索力调整。该文针对斜拉桥在调索阶段的索力调整量计算问题,提出采用一种基于影响矩阵和序列二次规划求解索力调整量的方... 斜拉桥施工至成桥阶段时,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结构实际线形和内力与理论成桥状态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通常需要进行索力调整。该文针对斜拉桥在调索阶段的索力调整量计算问题,提出采用一种基于影响矩阵和序列二次规划求解索力调整量的方法。以某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首先计算各索力单位变化下结构的线形和内力响应值,得到索力影响矩阵,然后选取合适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构建索力调整量计算模型,最后引入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索力调整量,得到索力调整后的结构内力与线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索力调整后的结构线形与内力均能满足施工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索力调整 影响矩阵 序列二次规划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微膨胀UHPC灌注钢混结合段的时变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星宇 刘路明 +2 位作者 方志 洪金圣 杨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9-720,共12页
为明确微膨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灌注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长期性能的影响,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材性试验与结构反应实测。基于一种全桥杆系+局部空间网格的多... 为明确微膨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灌注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长期性能的影响,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材性试验与结构反应实测。基于一种全桥杆系+局部空间网格的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方法,对不同灌注材料收缩徐变下钢混结合段的时变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桥所采用的微膨胀UHPC在测试龄期内膨胀应变呈现出先增后减且始终保持膨胀的趋势,在约5 d龄期时达到最大膨胀应变292.6με,至1 080 d时为83.8με;徐变系数在前50 d龄期内增长较快,至1 080 d时为1.63。灌注材料的收缩可在结合段内部产生显著的次应力,表现为内填混凝土的拉应力和钢格室的压应力;徐变则会导致混凝土应力松弛而使一部分恒载压应力向钢结构转移。运营20 a后,钢混结合段内填普通混凝土存在较高的开裂风险。未作收缩控制的普通UHPC虽亦出现拉应力,但未超过其抗拉强度,抗裂安全系数仍可达到1.5以上。而微膨胀UHPC处于受压状态,不存在开裂问题。微膨胀UHPC的应用,既可改善内填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又有助于常规钢混结合段的结构优化,大幅减少材料用量和结构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微膨胀混凝土 收缩 徐变
下载PDF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设计关键技术
12
作者 孙文峰 陈宇 +2 位作者 王碧波 程应刚 余家富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4,共7页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与旧桥外形一致、呈反对称布置的主跨232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2+70+40+20)m,采用刚构体系。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9 m处,主跨... 武汉市江汉四桥拓宽工程主桥采用与旧桥外形一致、呈反对称布置的主跨232 m独塔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2+70+40+20)m,采用刚构体系。主梁采用钢-混叠合梁与预应力混凝土梁组成的混合梁,钢-混结合面位于主跨距桥塔中心线9 m处,主跨采用双边工字形叠合梁,桥面宽23.5 m,标准梁高1.6 m;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和箱形截面主梁,桥面宽23.5~27.0 m,标准梁高2.1 m。桥塔采用“A”形混凝土塔,塔高114.5 m,其下布置整体式承台,采用18根ϕ2.8 m的群桩基础。斜拉索按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共104根斜拉索,采用标准强度1770 MPa高强平行钢丝索,主跨梁端采用锚拉板锚固,边跨梁端设置槽口锚固,塔端采用锚固齿块锚固,主塔斜拉索锚固区纵、横桥向均配置有无粘结预应力钢棒。汉阳岸边墩采用T形钢筋混凝土板墩及钻孔桩基础;汉口岸边墩、辅助墩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独柱墩及钻孔桩基础。桥塔塔柱采用爬模施工;边跨主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主跨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施工。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大桥结构刚度及应力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宽工程 独塔斜拉桥 混合梁 工字形叠合梁 预应力混凝土边主梁 “A”形桥塔 群桩基础 桥梁设计
下载PDF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忠宇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提高大跨度铁路桥梁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施工工效,以(30+46+300+97+62.395)m高低混凝土塔混合梁斜拉桥——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工效更高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桥面荷... 为提高大跨度铁路桥梁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施工工效,以(30+46+300+97+62.395)m高低混凝土塔混合梁斜拉桥——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工效更高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桥面荷载对桥面线形的影响,针对类似工程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CPⅢ控制点需多次测定、线形控制方式对工期影响较大的局限性,采用在每个底座板放样断面的桥面两侧埋设测钉作为线形观测点,以测点与放样点间高差为控制指标进行放样;基于防撞墙等附属设施施工前、后的桥面线形实测数据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刚度修正,结合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构造特点,采用刚度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施工预拱度以控制桥面线形。富春江特大桥主桥采用该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实际节省工期20 d,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提高工效、节省工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CRTSⅢ型无砟轨道 线形控制 施工优化 施工技术
下载PDF
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盖永斌 李欢 +1 位作者 龙绿军 张晋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49-159,共11页
【目的】研究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并探明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方法】以长沙香炉洲大桥西汊航道桥为依托,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全桥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分析... 【目的】研究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并探明非对称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方法】以长沙香炉洲大桥西汊航道桥为依托,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全桥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其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重点研究了结构非对称性对斜拉桥辅助墩、过渡墩及其桩基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规律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非对称布置的两过渡墩和两辅助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结构的非对称性对横向地震更加敏感,在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除两过渡墩桩基外,长沙香炉洲大桥按照静力计算设计的结构尺寸及配筋形式均能满足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塔身、墩身在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均大于纵向+竖向地震的,桩基在横向+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安全储备几乎都小于纵向+竖向地震的;受结构非对称性的影响,边跨的27#过渡墩桩基总是先于主跨的31#过渡墩桩基发生破坏;在横向地震作用下,受群桩承台影响横向各排桩基地震轴力有较大差异。【结论】从经济性和抗震合理性角度出发,应对独塔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斜拉桥进行差异化的抗震设计,研究成果可为非对称斜拉桥及其他非对称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塔斜拉桥 非对称结构 钢-混混合梁 抗震性能 反应谱法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弯矩-曲率分析
下载PDF
高山峡谷独塔钢-混混合梁斜拉桥钢箱梁架设关键技术
15
作者 陈云锋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7,共6页
昭通市巧家县金沙江特大桥主桥为(340+72+48+32) m钢-混混合梁独塔斜拉桥,中跨采用PK钢箱梁,高3.5 m,全宽32.3 m。该桥位于高山峡谷区,中跨钢箱梁梁段无法通过航运运输,且峡谷区施工便道狭窄,钢箱梁运输难度大,钢箱梁采用厂内分块匹配... 昭通市巧家县金沙江特大桥主桥为(340+72+48+32) m钢-混混合梁独塔斜拉桥,中跨采用PK钢箱梁,高3.5 m,全宽32.3 m。该桥位于高山峡谷区,中跨钢箱梁梁段无法通过航运运输,且峡谷区施工便道狭窄,钢箱梁运输难度大,钢箱梁采用厂内分块匹配预制及现场边跨梁面组拼、后方喂梁悬臂架设的总体施工方案。钢箱梁通过板单元件现场拼装总成,采用“3+1”匹配拼装方式进行钢箱梁整节段线形控制,采用110 t自行走式平板车分块运输大吨位钢箱梁,实现高山峡谷区大坡度狭窄便道条件下钢箱梁的运输;在混凝土桥面拼装钢箱梁,通过运梁小车将钢箱梁运输至架桥机位置,提高混凝土桥面钢箱梁拼装及运输效率;采用斜拉桥后方喂梁-步履式大吨位悬臂架桥机,通过设计起重天车、支撑系统、锚固装置以及纵移系统等结构,完成钢箱梁后方喂梁、转体、拼装等工序,实现高山峡谷区斜拉桥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混混合梁 钢箱梁 高山峡谷区 “3+1”匹配拼装 分块预制 架设技术
下载PDF
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桥关键技术研究
16
作者 李积泉 郑舜航 路云强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为给多跨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以一座4跨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桥——龙翔大桥主航道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杆系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合龙顺序、钢箱梁长度对该桥成桥后线形和内力的影响,以及9个关键参数对... 为给多跨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桥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以一座4跨非对称钢-混混合梁桥——龙翔大桥主航道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桥杆系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合龙顺序、钢箱梁长度对该桥成桥后线形和内力的影响,以及9个关键参数对预拱度及合龙口纵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龙顺序对成桥线形和内力的影响较小,该桥采用2个中跨依次合龙的施工顺序;各墩墩顶负弯矩绝对值和中跨跨中挠度随钢箱梁长度与中跨跨径之比k 1增大而呈线性减小,该桥k 1最终取0.371,中跨钢箱梁长75 m;钢箱梁自重和主梁混凝土弹性模量对预拱度影响较大,前者变化6%、后者变化10%时预拱度变化值分别约为15 mm和13 mm;环境温度对合龙口纵向变形影响较大,环境温度变化10℃时合龙口纵向变形变化12 mm。施工控制时应严格控制钢箱梁自重、主梁混凝土弹性模量,确保按设计温度合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混合梁桥 非对称体系 合龙顺序 钢箱梁长度 预拱度 合龙口纵向变形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下载PDF
铁路曲线槽-箱混合连续梁的曲率效应
17
作者 刘青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将槽形梁与箱形梁结合形成的槽-箱混合连续梁是一种适用于铁路小半径曲线区段的新型结构,但较大的曲率会引起显著的弯扭耦合作用,从而导致曲线梁体开裂或支座破坏。为研究曲线半径对铁路曲线槽-箱混合连续梁空间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在建... 将槽形梁与箱形梁结合形成的槽-箱混合连续梁是一种适用于铁路小半径曲线区段的新型结构,但较大的曲率会引起显著的弯扭耦合作用,从而导致曲线梁体开裂或支座破坏。为研究曲线半径对铁路曲线槽-箱混合连续梁空间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在建揭阳—惠来单线铁路跨梅州—汕头高铁两等跨槽-箱混合连续梁为依托,建立空间梁单元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桥在悬臂转体施工和成桥运营阶段的位移、应力和自振特性,并计算曲线半径对转体施工和运营阶段的主梁变形、应力、自振特性等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体(悬臂)和运营(连续梁)阶段,梁体曲线内外竖向位移差主要是恒载产生的,其他荷载影响较小;对于两跨单线铁路槽-箱混合连续梁桥,在跨径较大且主梁宽度与曲线半径比值较小的情况下,曲线半径并非影响主梁顺桥向正应力和自振频率的敏感参数,但曲线半径对槽-箱混合连续梁桥曲线内外竖向位移差影响较大;最不利工况条件下,两等跨铁路曲线槽-箱混合连续梁桥在转体施工和运营阶段的变形、应力、自振特性等关键静动力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新型结构适用于曲线半径超过300 m、建筑高度受限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曲线槽-箱混合连续梁 空间力学分析 曲率效应 曲线半径
下载PDF
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约束体系设计
18
作者 李方柯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主桥采用(45+55+58+335+58+49)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以降低结构内力和位移响应、优化行车条件及轨道结构使用性能为目标,对大桥的约束体系进行设计。选取3种纵向约束、5种横向约束体系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方... 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主桥采用(45+55+58+335+58+49)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以降低结构内力和位移响应、优化行车条件及轨道结构使用性能为目标,对大桥的约束体系进行设计。选取3种纵向约束、5种横向约束体系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方案静力及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得到纵向采用阻尼约束或支座位移约束的半飘浮体系时结构静力响应差异较小,采用阻尼约束时的地震响应较小,横向采用阻尼约束或挡块限位约束均能实现较好的耗能限位效果,采用阻尼约束时的减震效率不高。根据各方案地震响应结果,结合行车条件及轨道结构的性能需求,该桥纵向采用组合式约束体系,运营及设计地震作用下为带支座纵向位移约束的半飘浮体系,罕遇地震作用下为带纵向阻尼约束的半飘浮体系;横向采用固定支座+限位挡块的方案;根据约束方案确定了约束布置和相关技术参数,实现了铁路桥梁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桥 斜拉桥 高低塔 混合梁 约束体系 桥梁设计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多格室钢-混结合段设计
19
作者 覃作伟 廖原 +2 位作者 丁望星 阳晏 唐守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3,共6页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边跨主梁采用PC边主梁。组合梁与PC梁连接过渡段总长6.0 m,其中钢梁段长1.0 m,钢梁加强段长3.0 m,钢...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双索面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主梁采用分离式双钢箱+正交异性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轻型组合梁,边跨主梁采用PC边主梁。组合梁与PC梁连接过渡段总长6.0 m,其中钢梁段长1.0 m,钢梁加强段长3.0 m,钢-混结合段长2.0 m。为解决钢-混结合段边箱部分截面刚度过渡剧烈、应力集中明显、格室内填充混凝土施工困难等问题,利用外腹板和风嘴箱室构造边箱多格室断面,形成“钢格室+后承压板”的结构,提高钢-混结合段边箱部分截面刚度过渡均匀性;格室内钢-混连接区域采用开孔板剪力键和剪力钉,提高结合段的抗剪强度及延性,增强整体连接的可靠性;格室内填充料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并综合考虑结构性能需求和技术指标进行配合比优化,改善结合段的耐久性和施工可靠性。结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各构件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多格室构造 开孔板剪力键 剪力钉 活性粉末混凝土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部分地锚式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力学性能分析
20
作者 阳晏 覃作伟 +1 位作者 廖原 陶辰亮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8,共6页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设置在主跨侧距桥塔中心线20 m处,总长6 m,采用多格室后承压板式构造,由后承压板、钢格室和预应力钢绞线等组成。为验证大桥钢-混结合段构造设计的合理性,明确... 丹江口水库特大桥为主跨760 m的双塔部分地锚式混合梁斜拉桥,主梁钢-混结合段设置在主跨侧距桥塔中心线20 m处,总长6 m,采用多格室后承压板式构造,由后承压板、钢格室和预应力钢绞线等组成。为验证大桥钢-混结合段构造设计的合理性,明确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及传力特征,采用ANSYS软件建立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轴力最不利荷载组合下钢-混结合段钢格室、承压板、格室填充混凝土、开孔板剪力键等主要部件的受力,以及主要传力构件的传力比。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总体应力分布均匀,各构件受力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钢-混结合段刚度过渡均匀,传力平顺,有效避免了刚度突变导致的应力集中;钢-混结合段剪力传递以边箱格室剪力键为主,顺桥向随格室填充混凝土与开孔板相对滑移累积,开孔板剪力键剪力逐渐增大;承压板承压传递与钢格室承剪传递轴力比例相当。该桥采用的多格室后承压板式构造,实现了承压板与钢格室承压传剪协同作用,改善了钢-混结合段的受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多格室构造 开孔板剪力键 受力分析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