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初探
1
作者 刘泳涛 谢洁宏 +3 位作者 黄河莎 林伟彬 王周玉 叶梦茜 《广东气象》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选取1967-2021年5-10月粤东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逐日干旱指数(DI),基于滑动窗口计算逐日90(或10)百分位高温(或干旱)阈值,以此判别高温(或干旱)事件和定义粤东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并通过线性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解... 选取1967-2021年5-10月粤东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逐日干旱指数(DI),基于滑动窗口计算逐日90(或10)百分位高温(或干旱)阈值,以此判别高温(或干旱)事件和定义粤东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并通过线性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EOF分解等统计方法研究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呈北多、南少趋势空间分布,趋势变化大值区出现在中部普宁揭阳一带,对应EOF分解的第2和3模态即南北偶极型和南北3极型,而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主要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偏多或偏少型(第1模态);(2)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增长趋势显著,大致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在1991年经历了由下降到上升的明显突变。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具有10年左右的主周期振荡和3、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3)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7-8月,之后5和9月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其他月份;(4)20世纪90年代前后粤东不同持续时间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有显著差异,之前以1 d为主,之后以2 d及持续性(≥3 d以上)的复合高温干旱事件为主,其中持续性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是粤东夏季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显著增长的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相对阈值 滑动窗口 夏季 粤东
下载PDF
Response of Over-summer Hydroponic Lettuce to Nutrient Solu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锋 陈学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6期1072-1075,共4页
Temperature, 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hydroponic nutrient sol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f nutrient solution and growth status of plant roots. How to precisely adjust the temperature of nu... Temperature, 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hydroponic nutrient sol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of nutrient solution and growth status of plant roots. How to precisely adjust the temperature of nutrient solution is the key to obtain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hydroponic vegetables over summer. With Lactuca sativa vat. crispa 'Luosheng No.3' as the test material, the effect of chiller cooling technology on the temperature of nutrient solution, as well a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Luosheng No.3, in over-summer hydroponic cultivatio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iller cooling technology controlled the nutrient solution temperature in a reasonable range ((20 ± 1)℃) and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Luosheng No.3, instead of affecting the quality. In short, the chiller cooling technology is applicable to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nutrient solu- tion in hydroponics over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ONICS Nutrient solution temperature control LETTUCE Over sum-mer
下载PDF
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二次结果技术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明 覃柳燕 +7 位作者 邹瑜 王趣有 吕朝安 蒙平 林茜 闭志强 吴代东 庾韦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2-446,共5页
【目的】开展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二次结果技术研究,为毛葡萄科学合理修剪生产二次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野酿2号毛葡萄夏芽、冬芽副梢进行二次结果试验,调查冬芽副梢成花与主梢节位和枝条粗度关系,并对一、二次果产量、品... 【目的】开展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二次结果技术研究,为毛葡萄科学合理修剪生产二次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野酿2号毛葡萄夏芽、冬芽副梢进行二次结果试验,调查冬芽副梢成花与主梢节位和枝条粗度关系,并对一、二次果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冬芽副梢成花能力及结果性状优于夏芽副梢;修剪时间选择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主梢粗度大于1.0 cm、节位7-12节抽生的冬芽其萌芽、成花及结实能力均较强;二次果高糖高酸、风味较浓,具备酿造优质葡萄酒的特性。【结论】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选择粗度大于1.0 cm的主梢,保留7-12节进行修剪,促使冬芽副梢结果,能获得高产、优质的二次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花毛葡萄 野酿2号 二次结果 夏芽副稍 冬芽副梢
下载PDF
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上升流的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尚湛 吴日升 许金电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7,共9页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 利用2006年夏季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海水的实测温度、盐度资料和海表温度、叶绿素a含量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上升流现象.结果表明:上升流区水体具有低温、高盐特征,其中心区域位于汕头至东山一带近岸海域.在汕头以西海域,外海深层低温高盐水沿海底地形向岸爬升形成上升流.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为爬升至惠来近岸的外海水随沿岸流向东北方向运动,并在各地沿海底地形爬升所致.研究海域上升流区的水体属同一来源,均来自汕头西南外海.汕头以东近岸海域的上升流强度大于汕头以西,水温低于23.0℃、盐度高于34.00的外海水仅爬升至汕头以西近岸海表以下25 m左右,但可出现在汕头以东近岸10 m以浅海域.以研究海域海表温度低于27.5℃的沿岸低温区的面积来反映上升流的强度,通过对海表温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可知:7月初至7月中旬和7月28日至8月上旬,低温区域面积较大且较为稳定,上升流强度较大;7月19~27日期间和8月中旬以后,低温区域面积较小或短暂消失,上升流强度较弱.该上升流在2006年7~8月期间经历了强-弱-强-弱的短期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上升流 海表温度 叶绿素A 地形 夏季 广东海域 福建海域
下载PDF
1849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的时空分布及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煜达 郑微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7-664,共8页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者系统收集了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了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形成这次水灾的天气气候特征...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者系统收集了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了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形成这次水灾的天气气候特征。研究认为,该年度水灾基本在N28°~N33°间呈条状东西向分布,而以N31°一线的灾情最为严重;连续性的降水开始于5月18日左右,到7月18日才结束,中间还有3次持续各达10余天的强降雨过程;这次大水灾是全流域性的,涝灾大于洪灾,降水最集中区域为东部的太湖流域,这和有器测记录的几次长江全流域大洪水并不一致;本次大水灾的直接天气成因是梅雨期提前并超长,雨量明显偏大,持续时间长达62天左右,比有器测记录的更早、更长;当年夏季风应偏弱,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偏南,且西风分支明显,经向环流发展,西风南支位置应该也异常偏南;夏季冷空气异常活跃可能是雨带长期在长江沿岸徘徊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9年 长江中下游 水灾 梅雨 夏季风
下载PDF
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广州地区冬季气候条件下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文梓芸 吴清仁 +1 位作者 何琼宇 朱艳芳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35-736,共2页
对广州地区冬季气候条件下有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无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验房空调采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夏热冬暖地区,具有外墙外保温系统(ETICS)的住宅冬季采用空调采暖,既有良好的热舒适环境和较好的湿舒适环境,又可比不采用ETICS的住宅... 对广州地区冬季气候条件下有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无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验房空调采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夏热冬暖地区,具有外墙外保温系统(ETICS)的住宅冬季采用空调采暖,既有良好的热舒适环境和较好的湿舒适环境,又可比不采用ETICS的住宅节约空调电耗3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外墙外保温系统 夏热冬暖地区
下载PDF
丰都县五倍子自然资源初步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比伦 李永和 +1 位作者 李坚强 毛登龙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03-104,共2页
本文应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首次对丰都县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该县较大面积范围内具备产结五倍子的三要素,历来均有较多五倍子产出,现有自然结倍林2866.7hm ̄2,其它各类宜倍地共13333.3hm ̄2,宜倍潜力很大... 本文应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首次对丰都县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该县较大面积范围内具备产结五倍子的三要素,历来均有较多五倍子产出,现有自然结倍林2866.7hm ̄2,其它各类宜倍地共13333.3hm ̄2,宜倍潜力很大;通过试验,筛选出该县角倍蚜的三种适宜冬寄主,即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钝叶匐灯藓,并调查了该三种藓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对该县丰富的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对建立较大规模五倍子生产基地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自然资源 倍蚜虫 冬寄主 夏寄主 调查
下载PDF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 the Huanghai Sea bottom cold water in summer 被引量:1
8
作者 YUAN Dongliang LI Yao +1 位作者 QIAO Fangli ZHAO We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2-47,共6页
Using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data of a recent cruise during July 22-28, 2008 and historic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emperature inversion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Huanghai Sea(Yellow Sea) cold water ma... Using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data of a recent cruise during July 22-28, 2008 and historic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temperature inversion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Huanghai Sea(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HSCWM) in summer.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s are produc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fresh and cold HSCWM masses above the warm and saline Huanghai Sea Warm Current water at the central bottom of the Huanghai Sea Trough. The non-homogeneous profile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alinity suggest that vertical mixing in the HSCWM,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irculation in the Huanghai Sea in summer, is weak. Trajectories of satellite-tracked surface drifters suggest that waters in the northern reach of the Huanghai Sea move southward along the 40-50 m isobaths and descend into the southern Huanghai Sea to form the western core of the HSCW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inversion Huanghai Sea bottom cold water Huanghai Sea cold water mass sum-mer
下载PDF
《黑暗前的夏天》的空间叙事艺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斌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85-688,共4页
分析了小说《黑暗前的夏天》的空间叙事特点,认为作品对空间的关注是多方面的,整个叙事过程不仅在现实主义层面和心理层面切换自如,而且小说在时间与空间上并置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构成了完美的艺术时空体。
关键词 《黑暗前的夏天》 存在空间 艺术时空体 空间叙事
下载PDF
不同生境/萌发类型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媛媛 孟欢欢 +3 位作者 周晓兵 尹本丰 周多奇 陶冶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1-550,共10页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植物类群,其具有多样化的生境,且很多种类还具有异时萌发特性。植物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能体现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性特征,因此,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短命植物的生存策...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重要的植物类群,其具有多样化的生境,且很多种类还具有异时萌发特性。植物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能体现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性特征,因此,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短命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短命植物的生存策略。以裸沙春萌(Bare Sand-Spring Germination,BS)、藻结皮春萌(Algal-Spring Germination,AS)、地衣结皮春萌(Lichen-Spring Germination,LS)3种自然结皮生境中萌发的尖喙牻牛儿苗春萌株及裸沙区夏季萌发(Summer Germination in Bare Sand,SG)的尖喙牻牛儿苗夏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挖掘法获取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系统对比分析了4个类型间植株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以探究其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异性和保守型。结果表明:(1)尖喙牻牛儿苗单株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总体表现为BS>AS>LS=SG的格局,其根冠比则呈SG=LS=AS>BS的特征。(2)BS和SG类型植株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AS和LS生境为异速生长关系,但4个类型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0.8843)。(3)AS和LS生境尖喙牻牛儿苗根冠比随个体增大均呈异速减小趋势,而BS和SG类型植株根冠比则保持相对恒定。可见,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会受到外界环境及个体发育的影响,并呈现明显的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资源分配的保守性与可塑性的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命植物 尖喙牻牛儿苗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生物结皮 夏萌株
下载PDF
1998和2010年长江流域汛期洪涝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陶玫 蒋薇 +2 位作者 项瑛 买苗 肖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7,共6页
1998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均出现区域性大洪水,水位均超警戒线。2010年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流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性洪水,虽然江苏省沿江地区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多,但汛期有降水较集中的时段,上游客水和江苏省的强降水时段叠加,造成长... 1998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均出现区域性大洪水,水位均超警戒线。2010年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沱江流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性洪水,虽然江苏省沿江地区汛期降水量正常略多,但汛期有降水较集中的时段,上游客水和江苏省的强降水时段叠加,造成长江下游超警水位。对比分析了1998年与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区域性洪涝的的成因,这两年,前冬都表现为厄尔尼诺事件,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虽不同,但南海夏季风都明显偏弱,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偏强,位置明显偏南,冬季积雪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厄尔尼诺 副热带高压 积雪 南海夏季风
下载PDF
椪柑早期结果与树相特征相关性的线性分析
12
作者 王健文 谢金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柑的早果性、丰产性与其树形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瑞金、新干等产区实地调查,取得丰富的数据,对碰柑树冠生长量、夏梢生长量、高宽比、分枝数及裙枝数等多项因子与柑早期产量的相关性进行通径分析,揭示其线性关系,得出柑早... 柑的早果性、丰产性与其树形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瑞金、新干等产区实地调查,取得丰富的数据,对碰柑树冠生长量、夏梢生长量、高宽比、分枝数及裙枝数等多项因子与柑早期产量的相关性进行通径分析,揭示其线性关系,得出柑早结丰产的形成与其早期多项生产指标本质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G柑 树冠 夏梢 生长量 结果量
下载PDF
海洋性大陆区域加热异常与长江流域1998年夏季降水重大异常事件的联系
13
作者 皮冬勤 管兆勇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90,共8页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印度尼西亚...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利用1979—2011年的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强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印度尼西亚地区为非绝热加热正异常区,而其东北侧海域的非绝热加热为负异常或较小的正异常,由此形成了西南—东北向的异常加热梯度,使得印度尼西亚地区大气受到异常加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而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则为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形成了西南—东北向垂直环流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低层异常辐散气流可作为异常涡度源,强迫出位于南海中国地区的反气旋性环流。同时,来自印度尼西亚北侧的扰动能量在南海地区辐合,有利于南海地区这一异常反气旋环流的维持。南海地区异常反气旋环流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携带大量热带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的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地区,并与控制中国东北地区的气旋性环流西南侧的西北气流交汇辐合于长江流域,有利于降水异常事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雨涝 洪涝灾害 海洋性大陆 非绝热强迫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夏季低温冷害的遥因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4
作者 候兰英 《内蒙古地质》 1995年第Z1期91-99,共9页
低温冷害是我区东部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本文统计分析了四十年来VEI≥4级强大山喷发指数与我区东部夏季(6—8月)低温的关系,发现了强火山喷发与本区夏季低温有较好的遥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强火山爆发后当年或次年引起气温... 低温冷害是我区东部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本文统计分析了四十年来VEI≥4级强大山喷发指数与我区东部夏季(6—8月)低温的关系,发现了强火山喷发与本区夏季低温有较好的遥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强火山爆发后当年或次年引起气温下降。平均下降幅度4.0—7.0℃,致使农业减产,减产率一般为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东部 火山喷发 夏季低温
下载PDF
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沛羽 张强 +2 位作者 史培军 顾西辉 李勤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8-376,共9页
利用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点1957-2014年日降水数据,基于超阈值(POT)的极端降水事件抽样、变异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量级、频率和发生时间及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级... 利用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点1957-2014年日降水数据,基于超阈值(POT)的极端降水事件抽样、变异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量级、频率和发生时间及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极端降水量级存在显著变异特征,但不存在显著趋势变化;极端降水频率呈逐年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表明黄河流域发生极端降水的次数增加,但降水量减少;黄河流域南部极端降水发生时间有推迟的趋势.该流域夏季温度存在显著变异特征,变异时间大部分在1980年以后,大部分站点的夏季温度呈上升或显著上升趋势,对极端降水的频率有重要的正相关影响;流域西北部极端降水频率在夏季温度转折点后有明显增高趋势,流域内大部分站点极端降水发生时间在夏季温度转折前后都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超阈值抽样 分段回归法 非平稳性 夏季温度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Red Palaeosols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the Enhanced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since the Mid-Pleistocene in South China: Evidence Derived from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olecular Fossil Records 被引量:5
16
作者 顾延生 黄咸雨 +2 位作者 张卫国 洪汉烈 李永涛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82-396,共15页
Although Pleistocene red paleoso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paleo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has proved difficult because of intense weathering. Here we combine data from molecular fossil and magnetic ... Although Pleistocene red paleoso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paleo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has proved difficult because of intense weathering. Here we combine data from molecular fossi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to reconstruct a record of changes in pedogenic intensity for red paleosols in Southeast China. Depth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agnetic properties indicates that lower (higher) χ but higher (lower) values of HIRM (hard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nd SIRM (saturation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χ has tight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tensity of pedogenesis,especially the occurrence of well-developed net-like veins, which is absolutely responsible for the presence of anti-ferromagnetic minerals at the cost of fine-grained SP (superparamagnetic)/SD (single domain) ferrimagnetic minerals. The carbon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lkanes, n-alkanols, and n-alkanoic acids reflects the predominant contributions of microorganisms to the organic matter during pedogenesis, which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strong microbial activities in response to theextremely hot-humid condition while white coarse net-like veins occurrenc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enhanced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oxide-dominated weathering regime, and pedogenesis, and microbial activities. Changes in molecular ratio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are used to show that red paleosols have undergone three stages of soil formation in striking respons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1) the most effective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2) moderately effective since 270 ka or so; (3) least effective since the last glacial. Our research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to understand how red paleosols espond to global change since the Middle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paleosols magnetic property molecular fossil pedogenic intensity East Asia sum- mer monsoon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