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High Elastic Modulus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for Pre-stressed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被引量:2
1
作者 祝雯 CHEN Yang +4 位作者 LI Fangxian ZHANG Tongsheng HU Jie 韦江雄 YU Qiju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6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Requirement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applied in pre-stressed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include high fluidity, high elastic modulus, low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low drying shrinkage, which cannot be s... Requirements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SCC) applied in pre-stressed mass concrete structures include high fluidity, high elastic modulus, low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low drying shrinkage, which cannot be satisfied by ordinary SCC.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 few principles of SCC design were proposed and the effects of binder amount, fly ash (FA) substitution, aggregate content and gradation on the workability, temperature rise, drying shrinkage and elastic modulus of SCC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fluidity was paste content, and the main methods improving the elastic modulusof SCC were a lower sand ratio and an optimized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Lower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and drying shrinkage were beneficial for decreasing the cement content. Further,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mixture, a C50 grade SCC (with binder amount of only 480 kg/ m3, fly ash substitution of 40%, sand ratio of 51% and proper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Vs.~0 mm: V10-16 ram: V16.20 mm= 30%: 30%:40%)) with superior workability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temperature rise and drying shrinkage of the prepared SCC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reached 37.6 GPa at 2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pre-stressed mass structure high elastic modulus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drying shrinkage
下载PDF
Effects of high mode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被引量:2
2
作者 Feng Ruoqiang Guirong Yan Ge Jinm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27-434,共8页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asic mode is several seconds, and it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of the fluctuating wind. The damp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s low, so super high-rise...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ibration period of the basic mode is several seconds, and it is very close to the period of the fluctuating wind. The damping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s low, so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are very sensitive to fluctuating wind. The wind load is one of the key loads in the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It is known that only the basic mode is needed in the wind-response analysis of tall buildings. However, for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because of the frequency amplification of the high modes, the high modes and the mode coupling may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ree typical super high-rise projects with the SMPSS in wind tunnel tests and the random vibration theory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gh modes on the wind-induced response. Th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First, for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basic mode is dominant, and the high modes can be neglected. Second, for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e high modes and the mode coupl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Lastly, the strain energy of modes can only give the vibr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it cannot describe the local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especially for the top acceleration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wind tunnel test mode couple wind-induced response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Super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and City Construc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OuYang Shoucheng Wei Ming 《工程科学(英文版)》 2006年第1期56-64,共9页
With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al data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of China in 2003 and those in histo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With the method of structure analysis, this work analyzes the real data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of China in 2003 and those in history, and finds out that the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process correspond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building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xcessive dense buildings could influence the atmosphere structure, which leads to the urban temperature increasing sharp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 analysis also reveals some problems 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high-temperature weather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天气 城市建筑 大气结构 天气预报
下载PDF
High-Rise Residential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 Optimisation
4
作者 Haibei Xiong Miguel Angel Hidalgo Calvo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437-450,共14页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structure optimisation has become a main task in a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 matter of fact,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every structure, the great amount of variables and ... In the last few decades structure optimisation has become a main task in a civil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 matter of fact,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every structure, the great amount of variables and design criteria to considerate and many other factors, a general optimisation’s method is not simple to formulate. As a result,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provide a successful optimisation method for a particular building type, high-rise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decomposition of the main structure into substructures: floor system, vertical load resisting system,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 and foundation system;then each of the subsystems using the design criteria established at the building codes is improved.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superstructure optimisation on the foundation system, vertical and lateral load resisting system is the last to be considered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floor. Finally, as a case example, using the method explained in the paper, a 30-story-high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complex is analysed and optimised, achieving good results in terms of structural behaviour and diminishing the overall cost of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Optimisation high-rise RESIDENTIAL 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s Shear-Wall structure Deep PILES Post GROUTING
下载PDF
大型履带吊上楼面板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张龙 宋忠强 +1 位作者 赵志伟 杨钦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99-102,共4页
珠海某项目由框架、核心筒及双层交叉桁架结构体系组成,采用在地下室顶板上铺设路基箱的加固方式,部分构件先地面拼装再吊装等施工工艺,同时对履带吊行走路线进行严格的规划。在现有结构上进行钢结构吊装,对下部混凝土结构影响较大,采用... 珠海某项目由框架、核心筒及双层交叉桁架结构体系组成,采用在地下室顶板上铺设路基箱的加固方式,部分构件先地面拼装再吊装等施工工艺,同时对履带吊行走路线进行严格的规划。在现有结构上进行钢结构吊装,对下部混凝土结构影响较大,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下部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和应力变化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履带吊全施工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室顶板上铺设路基箱的加固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下部混凝土结构的最大变形及应力,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钢结构 履带吊 楼面板 路基箱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9度区某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闫锋 花炳灿 安东亚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基本由地震作用控制,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可在提高结构地震安全储备的同时,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措施。对位于9度区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方案选型对比、... 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设计基本由地震作用控制,因此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建筑消能减震技术可在提高结构地震安全储备的同时,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是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措施。对位于9度区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方案选型对比、结构方案优化、减震设计方案比选、剪力墙内嵌钢板优化。结果显示,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相对于钢框架⁃支撑方案具备更高的成本优势;框架⁃核心筒方案可通过精细化设计作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对钢骨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方案采用两种消能减震方案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采用黏滞阻尼墙方案;最后通过增大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对低区核心筒墙肢中的内嵌钢板进行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度抗震设防 超高层建筑 钢骨混凝土结构 框架⁃核心筒 消能减震
下载PDF
沈阳恒隆市府广场超高层塔楼风荷载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勇 陈鹏 金钊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为了确定高度350.6m沈阳恒隆市府广场塔楼结构设计的风荷载,采用刚性风洞试验与风洞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塔楼的风荷载,风洞试验研究给出楼层剪力与扭矩及风致加速度。采用四种湍流模型进行风洞数值模拟,分析建筑平均风压系数、体... 为了确定高度350.6m沈阳恒隆市府广场塔楼结构设计的风荷载,采用刚性风洞试验与风洞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塔楼的风荷载,风洞试验研究给出楼层剪力与扭矩及风致加速度。采用四种湍流模型进行风洞数值模拟,分析建筑平均风压系数、体型系数、基底剪力及倾覆力矩,并与风洞试验进行比较,得出适用于超高层建筑风洞模拟的湍流分析模型,利用该分析模型的数值风洞模拟技术,分析塔楼13个风向角的风压系数、体型系数和基底剪力,为结构风荷载取值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对近似矩形平面建筑物的体型系数的规定,RSM模型迎风面0.83、背风面-0.56,与规范矩形截面迎风面0.8、背风面-0.6最为接近;RSM模型与试验吻合最好;选取RSM模型来分析超高层等大型复杂结构风荷载,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塔楼 刚性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风压系数 体型系数 湍流模型
下载PDF
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超高层连体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鲁正 严德裕 +2 位作者 周梦瑶 赵昕 赵一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为探究超高层连体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设计与安全性能,以苏州超塔为例,开展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分析.根据设计资料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开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探究结构在多灾... 为探究超高层连体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设计与安全性能,以苏州超塔为例,开展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分析.根据设计资料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开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探究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结构联合易损性随着地震动和风荷载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占主导作用.地震与风耦合作用时结构达到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均比仅地震作用时有所增加.当风速达到40 m/s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达到3种破坏状态的概率分别为99.77%、91.56%和46.54%,相比于仅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提高了1.11%、10.73%和14.65%,相比于一般高层连体结构在同样的灾害耦合作用下分别提高了0.27%、6.26%和1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连体结构 多灾害 易损性 地震 风荷载 耦合作用 苏州超塔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工程内爬塔式起重机附着提升拆除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胜辉 刘军 +3 位作者 吴承杰 李永轩 夏子川 张明明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0期1234-1237,共4页
内爬塔式起重机是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大型设备,本研究介绍了内爬塔结构系统构造及爬升流程,通过设置支撑梁承受结构重力和塔式起重机设计荷载、设置液压油缸和内爬框架进行顶升操作,完成内爬塔结构提升。以小塔拆大塔为塔式起重机... 内爬塔式起重机是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大型设备,本研究介绍了内爬塔结构系统构造及爬升流程,通过设置支撑梁承受结构重力和塔式起重机设计荷载、设置液压油缸和内爬框架进行顶升操作,完成内爬塔结构提升。以小塔拆大塔为塔式起重机拆除原则,设计了两次屋面吊拆除过程,保障拆除工期和屋面结构安全。建立了支撑梁和内爬框架的三维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优化支撑梁系统设计,得到了支撑梁和内爬框架在满载支撑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支撑系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内爬塔式起重机 支撑框架 提升 拆除
下载PDF
AHP-改进物元法在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长明 刘一衡 +2 位作者 黄华 赵世豪 刘新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针对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施工安全性的灰色特征,经实地调研及专家评审,建立了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及技术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 针对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施工安全性的灰色特征,经实地调研及专家评审,建立了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考虑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及技术5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基于改进物元法确定各指标的风险等级,然后将两者向量相乘,以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风险等级;最后,将所建立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改进物元法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某超高层工程实例中,并将评估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评估模型的计算结果合理且准确可靠,可为超高层整体钢平台顶升模架体系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超高层建筑 整体钢平台 层次分析法(AHP) 灰关联 改进物元法 安全风险评估
下载PDF
成都中海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结构设计
11
作者 吴小宾 彭志桢 +5 位作者 刘宜丰 陈强 谢俊乔 张庆林 秦攀 涂雨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0,共10页
成都中海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建筑高度488.9m,为西南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最高建筑物。塔楼采用巨柱框架⁃伸臂桁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具有8个环带桁架层和2个伸臂层,无外围巨型斜撑,次框架柱不连续的特点。介绍塔楼结构设计策略,包括结构整体... 成都中海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建筑高度488.9m,为西南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最高建筑物。塔楼采用巨柱框架⁃伸臂桁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具有8个环带桁架层和2个伸臂层,无外围巨型斜撑,次框架柱不连续的特点。介绍塔楼结构设计策略,包括结构整体性能参数、抗震性能目标和关键构件的性能水准的设定。阐述基础、环带桁架、伸臂桁架、巨型钢管混凝土柱、角部大悬挑、塔冠的结构布置及设计;进行了次框架结构的防连续倒塌分析以及加强层楼板、水平支撑、斜柱、斜墙等关键构件的计算分析;给出了与巨柱、伸臂相连的关键节点的构造措施以及结构长期荷载效应下的施工模拟结果和处理措施等。结果表明,结构体系及布置合理安全,各构件能够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巨柱框架 次框架 环带桁架 伸臂桁架 大悬挑
下载PDF
低烈度区某超高层塔楼优化分析
12
作者 刘长东 秦凯 +5 位作者 卢清刚 李源 刘永豪 史炎升 王俊亮 刘华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62,80,共7页
超高层建筑由于单塔体量较大,结构经济指标备受关注,寻找最合理结构体系是超高层建筑不断自我迭代更新的主题。高烈度区和低烈度区塔楼控制方向完全不同,着重介绍优化过程以寻找低烈度区超高层塔楼的最优结构。以某位于低烈度6度区的建... 超高层建筑由于单塔体量较大,结构经济指标备受关注,寻找最合理结构体系是超高层建筑不断自我迭代更新的主题。高烈度区和低烈度区塔楼控制方向完全不同,着重介绍优化过程以寻找低烈度区超高层塔楼的最优结构。以某位于低烈度6度区的建筑高度250m超高层塔楼为例,根据塔楼初步方案确定控制指标为刚重比和剪重比,以控制指标为目标进行附加质量和自重的迭代优化。其次是提高结构刚度,核心筒尺寸根据竖向交通及设备管井已确定,在建筑允许条件下通过柱的不同排布实现了更好的框架刚度贡献;纯混凝土柱重量贡献大于刚度贡献,通过对比叠合柱和型钢柱,选取了更合理的叠合柱截面形式;在低烈度区结构竖向承载满足基本需求而水平刚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伸臂桁架提高整体刚度;通过分析不同伸臂桁架形式,选取了最有效的伸臂形式。通过降低结构冗余重量和有效提高结构刚度选出最高效结构,且建筑品质优、造价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刚重比 迭代优化 叠合柱 伸臂桁架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俏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的兴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因其轻质、高强度等特点,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首选方案。文中通过对钢结构特征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施工流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的兴建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因其轻质、高强度等特点,成为超高层建筑的首选方案。文中通过对钢结构特征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超高层建筑中的钢结构施工流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柱基础检查、钢柱吊装和钢柱连接等关键技术与应用措施,包括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安全管理和技术检测等方面,旨在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结构 施工流程 关键技术 措施
下载PDF
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某超高层建筑消能减震设计与分析
14
作者 王松岩 顾根 +1 位作者 焦红 庞仁伟 《建筑技术》 2024年第5期579-582,共4页
以珠海市某框架–核心筒建筑为例,运用分析程序ETAB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多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采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基底剪力双关键指标,对比各方案减震效果并择优选出布置方案。对所得方案进行多遇地震下弹性分析及罕遇地震下动... 以珠海市某框架–核心筒建筑为例,运用分析程序ETABS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设置多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采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基底剪力双关键指标,对比各方案减震效果并择优选出布置方案。对所得方案进行多遇地震下弹性分析及罕遇地震下动力弹塑性分析。多遇地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粘滞阻尼器的结构双向指标均大幅降低,提供附加阻尼比达4.1%。罕遇地震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及整体屈服机制均满足要求。该方案下减震效果与结构抗震性能均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粘滞阻尼器 消能减震 减震率
下载PDF
超高层异形爬架综合施工技术研究
15
作者 吴胜辉 刘军 +3 位作者 李永轩 吴承杰 夏子川 关雨晨 《建筑技术》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杭州西站TOD项目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轮廓线先外扩再内收,为此采用了异形爬架,通过两阶段垂直爬升和内收俯爬进行作业。本研究介绍了异形爬架的主要特点,明确爬架断面分区、机位布置,分析解决爬升流程技术要点和难点。给出爬架附着支座在... 杭州西站TOD项目超高层建筑外立面轮廓线先外扩再内收,为此采用了异形爬架,通过两阶段垂直爬升和内收俯爬进行作业。本研究介绍了异形爬架的主要特点,明确爬架断面分区、机位布置,分析解决爬升流程技术要点和难点。给出爬架附着支座在悬挑板上的计算校核;结合爬架外扩内收的结构变形,通过定型化防护网搭接解决扇形空隙防护区域,并设置防倾构造保障架体安全,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异形结构 爬架
下载PDF
某核心筒收进水瓶型超高层结构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16
作者 袁理明 吴逸枫 +2 位作者 景文俊 王杰 唐波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共7页
某超高层建筑位于武汉市汉阳区一线滨江区域,整体造型为下大上小逐渐收分的水瓶型,主体结构高度249m,屋面上设51m高塔冠,地上建筑总高度300m。建筑师要求外框柱贴幕墙边布置,导致塔楼大部分柱均为斜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对楼面体系产... 某超高层建筑位于武汉市汉阳区一线滨江区域,整体造型为下大上小逐渐收分的水瓶型,主体结构高度249m,屋面上设51m高塔冠,地上建筑总高度300m。建筑师要求外框柱贴幕墙边布置,导致塔楼大部分柱均为斜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对楼面体系产生水平分力,设计中通过在楼面梁设置抗拉钢筋及型钢承担水平拉力。核心筒墙体在17、43层进行了转换收进,通过合理的分析及措施,确保了墙体传力路径的合理性。对主体结构进行了风洞试验并进行了相关论证,减小了设计风荷载,节约了结构造价。对结构进行了施工模拟、收缩徐变分析、墙体有限元分析及塔冠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安全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结构 斜柱 斜墙 墙体搭接转换 水平分力 风洞试验 施工模拟 收缩徐变
下载PDF
不同结构因子下带连廊高层建筑外墙火竖向蔓延数值模拟
17
作者 王宇 王馨瑶 +2 位作者 齐琳 马福生 汤维维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目的 研究带连廊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蔓延的变化规律,为该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FDS建立一个33层带连廊建筑模型,分别改变结构因子、窗口数量两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该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等温... 目的 研究带连廊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焰蔓延的变化规律,为该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火灾数值模拟软件FDS建立一个33层带连廊建筑模型,分别改变结构因子、窗口数量两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该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等温线和温度曲线。结果 结构因子为0.4、0.8、1.2,窗口数量为二、三、四时,达到危险温度540℃,火焰融合高度随结构因子和窗口数量增加而上升;随着结构因子的增加,火焰融合高度提高了0.25~12.5 m;随着窗口数量的增加,火焰融合高度上升了0.9~6.37 m;结论 带连廊高层建筑外墙火焰蔓延高度受结构因子和窗口数量影响;随着窗口数量增加,结构因子对火焰融合高度影响越大,结构因子越大,火焰融合高度越高;建议带连廊高层建筑连廊部分结构因子小于0.8,并选用结构因子为0.8时的火焰融合高度作为外部蔓延防火阻隔区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连廊高层建筑 结构因子 火焰融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层剪力墙结构多目标智能设计方法
18
作者 周绪红 胡佳豪 +5 位作者 王禄锋 刘界鹏 程国忠 齐宏拓 黄学思 颜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0,共9页
高层剪力墙结构智能设计包括智能建模和智能优化两个环节。目前智能建模环节缺乏梁自动化布置和荷载自动化布置;智能优化环节只考虑材料成本而未考虑施工的便捷性。此外,现有的智能设计方法均局限于单标准层的高层剪力墙结构。为此,该... 高层剪力墙结构智能设计包括智能建模和智能优化两个环节。目前智能建模环节缺乏梁自动化布置和荷载自动化布置;智能优化环节只考虑材料成本而未考虑施工的便捷性。此外,现有的智能设计方法均局限于单标准层的高层剪力墙结构。为此,该文提出了高层剪力墙结构多目标智能设计方法,包括多标准层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智能建模和多目标优化。多标准层高层剪力墙结构智能建模包含剪力墙智能布置、梁自动化布置、板自动化布置和荷载自动化布置;以材料成本和施工便捷性为目标,采用分步优化策略和基于小生境技术的遗传算法对高层剪力墙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通过实际工程算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层剪力墙结构多目标智能设计方法稳定、可靠,可以较好地兼顾材料成本和施工的便捷性,并能显著缩短设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剪力墙结构 智能设计 智能建模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几个新趋势——以深圳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中 刘邓远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超高层建筑从萌芽诞生到发展至今已100多年,已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该文基于深圳市近年30个超高层建筑案例,梳理超高层建筑设计呈现出新趋势的契机和在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特点,分析归纳出超高层建筑设计城市枢纽化、垂... 超高层建筑从萌芽诞生到发展至今已100多年,已在不同程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该文基于深圳市近年30个超高层建筑案例,梳理超高层建筑设计呈现出新趋势的契机和在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特点,分析归纳出超高层建筑设计城市枢纽化、垂直城市化、空间开放化、功能复合化和结构表皮一体化的五个趋势,以期为今后的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高密度城市 超高层建筑 案例研究 新趋势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综合体消防负荷供配电系统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迟珊 《建筑电气》 2024年第1期3-7,共5页
结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对超高层建筑综合体的消防负荷供配电系统、柴油发电机选择等设计方法及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综合体 消防负荷 供配电系统 设计要点 柴油发电机组 配电干线 防火分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