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formation failur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ep tertiary extremely soft rock roadway in Liuhai coal mine 被引量:2
1
作者 Yang Jun Wang Dong +1 位作者 Shi Haiyang Xu Hui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31-236,共6页
In view of failure phenomena with nonlinear large deformation including extensive damage,whole section destruction in short time,high rate of repair,most destruction forms occurred in the tertiary roadway of soft rock... In view of failure phenomena with nonlinear large deformation including extensive damage,whole section destruction in short time,high rate of repair,most destruction forms occurred in the tertiary roadway of soft rocks engineering in Liuhai mine,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of geological survey,theoretical analysis,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in-situ test,the composite failure mechanism of molecular expansion,tectonic stress,gravity stress and engineering deviatoric stress,faults and random joint in this area is analyzed deeply,then an coupling support of double-layer-truss is propos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wave of deformation energy was released by bolt-mesh-cable fixed into the roof,floor and two sides of the roadway.While the second wave of deformation energy was released through the interface function between double-layer-trus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The double-layer-truss that characterized by high strength,good integrity can absorb high deformation energy of surrounding rocks,which led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ss.Engineering practice shows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failure of the tertiary extremely soft rock road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tiary soft rock Deformation mechanism Coupling effect Deep
下载PDF
Geochemistry and Petrogenesis of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of the Eastern Roodbar, Alborz Mountain, North of Iran 被引量:1
2
作者 Zahra Shafeie Mohammad Ali Arian +1 位作者 Shahrouz Haghnazar Mansour Vossoughi Abedini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6年第10期1296-1311,共16页
In the Alborz Mountains of the eastern Roodbar (north of Iran),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have a variety of composition between olivine basalt, basaltic andesite, pyroxene andesite and andesite.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 In the Alborz Mountains of the eastern Roodbar (north of Iran),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have a variety of composition between olivine basalt, basaltic andesite, pyroxene andesite and andesite.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xenoliths and xenocrysts is among the evidence of crustal contamination of these rock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s of CaO/Al<sub>2</sub>O<sub>3</sub> vs to MgO and Al<sub>2</sub>O<sub>3</sub> vs. SiO<sub>2</sub> are of signs of the olivine and clinopyroxene fractionation in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area rocks. Positive correlations K<sub>2</sub>O/P<sub>2</sub>O<sub>5</sub> vs with SiO<sub>2</sub> and La/Sm vs. K<sub>2</sub>O/P<sub>2</sub>O<sub>5</sub> demonstrate contamination of magma with the continental crust. The incompatible trace element patterns and their comparison with crustal contents indicate contamination of the rocks of the area with the lower and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Linear trends in the variation diagram of Nb/Y vs. Zr/Y, introduce two different source regions: a MORB source and the other continental crust for the rocks which are the genesis. The variations of Y/Nb vs. Zr/Nb and Rb/Y vs. Nb/Y reveal a crustal contamination of the magma originated from the MORB source. Geochemical studies represent that the area’s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the 15% melting of a mantle source of MORB type with spinel facies within a continental environment, which was contaminated by varying degrees of continental crustal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rocks tertiary MORB Source Mantle Crustal Contamination
下载PDF
Helium and Argon Isotopes of the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Shandong Peninsula: Significance for Crust Mantle Circulation
3
作者 TangHuayun YuChunmei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He and Ar isotopes of the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from Jiyang basin and nearby Shanwang and Qixia areas in Shandong peninsula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enrichment of... He and Ar isotopes of the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from Jiyang basin and nearby Shanwang and Qixia areas in Shandong peninsula have been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enrichment of radiogenic 4He leading to extremely low 3He/ 4He ratios (0.017 8- 3.225)×10 -6 . They also have atmospheric like 38 Ar/ 36 Ar ratios and slightly higher 40 Ar/ 36 Ar ratios (395.4-1 312.7) than air value. The enrichment of radioactive 4He is attributed to the long term radiogenic accumulation of U and Th in the mantle.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3He is considered to be due to 3He loss during magma eruption. The loss is more obvious in the Neogene than in the Paleogene. Low 40 Ar/ 36 Ar ratios of all volcanic rocks may imply that subducted materials with atmospheric components have been preserved in the mantle, thus indicating that crust mantle circulation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 Ar isotope tertiary volcanic rocks Shandong peninsula crust mantle circula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inerals in Tertiary System of Western Qaidamu Basin 被引量:1
4
作者 PENGDe-hua WANGChao-y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2期91-95,共5页
According to tectonic position and mineral inclusions, supply resource in western Qaidamu basin is di- vided into the front of Aerjinshan mountain and the front of Qimantageshan mountain. The former is mainly composed... According to tectonic position and mineral inclusions, supply resource in western Qaidamu basin is di- vided into the front of Aerjinshan mountain and the front of Qimantageshan mountain. The form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zircon, garnet inclusions, indicating that its mother rocks are mainly metamorphic rocks. Gas and zircon, iron ore, carbon grain inclusions is common in the front of Qimantage mountain, indicating that its mother rock are mainly magmatite and mixed metamorphic rocks. The supply resource is abundant and tectonic movement is active in the joint of the two mountains. The western Qaidamu basin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6 heavy mineral sub-regions according to their features of association and stable coefficient of heavy mineral. They are approximately corresponding to the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6 sub-regions, the unstable region is corresponding to fluvial fan, middle stable re- gion is corresponding to river-alluvial plain-delta, stable region is corresponding to river-alluvial plain -delta-offshore. The fragment transported distance is presumed based on stable coefficient. In vertical, stable coefficient of heavy min- eral becomes small from Xiaganchai formation to Xiayoushashan forma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supply resource be- came nearer and nea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u basin tertiary heavy mineral INCLUSION mother rock
下载PDF
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工程性质及涌水灾害风险分析
5
作者 徐华 刘语诗 +2 位作者 韦猛 王秋懿 张海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1819,共9页
为探究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物理力学性质,于现场取样开展颗粒筛分、XRD以及扫描电镜试验,并以现场试样的干密度为基准,制备重塑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其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结合Mod-Flow模拟地下水位对隧道进行施... 为探究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富水半成岩物理力学性质,于现场取样开展颗粒筛分、XRD以及扫描电镜试验,并以现场试样的干密度为基准,制备重塑试样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其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结合Mod-Flow模拟地下水位对隧道进行施工灾害分析。研究表明:1)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级配不均,具备明显的弱胶结特征,在低含水率下具有明显的水敏性与遇水软化特性。随着含水率增长,试样的抗剪强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当含水率为11%时达到最大值459.03 kPa;当含水率低于12%时,黏土矿物形成胶结物填充颗粒间隙,使试样黏聚力增大;随着含水率持续增大,大量的自由水赋存于颗粒间隙,造成胶结结构破坏,试样抗剪强度明显下降。2)王家寨隧道涌水模拟结果显示,2段典型的富水段掌子面涌水量分别为2805 m^(3)/d和5025 m^(3)/d,表明在隧道富水段开挖极易发生涌水灾害,且灾害涌水量偏高。3)第三系半成岩水敏性强、遇水易软化的物理力学性质,高压富水环境以及工程扰动是王家寨隧道开挖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第三系半成岩 工程特性 扫描电镜 三轴试验 软化作用 Mod-Flow模拟
下载PDF
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富水段涌水突泥机制及风险评估
6
作者 刘成文 刘刚 +1 位作者 徐华 丁国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9-148,共10页
为探究隧道穿越第三系半成岩富水段时引发的涌水突泥、冒顶等地质灾害机制,依托云南临清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通过室内力学试验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第三系半成岩力学特性、作用机制及涌水突泥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王家寨隧道第... 为探究隧道穿越第三系半成岩富水段时引发的涌水突泥、冒顶等地质灾害机制,依托云南临清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通过室内力学试验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第三系半成岩力学特性、作用机制及涌水突泥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遇水软化特性明显,随着含水率增加其黏聚力先增后减,内摩擦角不断减小,含水率为18%时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分别为12.53 k Pa和7.35°,围岩逐渐失稳。2)软弱的第三系半成岩、高地下水量及隧道开挖扰动为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富水段发生涌水突泥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3)王家寨隧道第三系半成岩段可按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A、B、C、D 4段,各段涌水突泥灾害风险由大到小排序为B段=C段>A段>D段,其中评估的A段涌泥量与实际涌泥量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第三系半成岩 涌水突泥 风险评估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第三系半成岩富水砂岩隧道水平高压旋喷桩复合结构超前预加固研究
7
作者 王秋懿 张海涛 +3 位作者 张金江 徐华 王清华 许劲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62-2473,共12页
在诸如第三系半成岩地层等富水软弱均质地层的隧道建设中,常采用水平高压旋喷桩进行洞内超前预加固,但水平旋喷桩往往因自身抗拉强度低在承受较大荷载时容易发生断裂破坏。依托云南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工程,提出了一种在桩... 在诸如第三系半成岩地层等富水软弱均质地层的隧道建设中,常采用水平高压旋喷桩进行洞内超前预加固,但水平旋喷桩往往因自身抗拉强度低在承受较大荷载时容易发生断裂破坏。依托云南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王家寨隧道工程,提出了一种在桩体内插入小直径钢管的水平高压旋喷复合结构。通过力学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对比分析了水平高压旋喷桩素桩与复合结构的力学机制与对围岩加固作用,并对钢管布置形式及直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在300 kPa水压下,复合结构相比素桩的挠度值降低了34.8%,最大拉应力降低了37.5%,受力模式明显改善,承受的极限水压力荷载大幅提升至700 kPa,对围岩拱顶沉降、应力也有一定削减作用;增加拱顶钢管布置密度可有效降低桩体拉应力,而减少钢管直径则会导致钢管拉应力增大;建议实际工程中拱顶间隔1根桩体布置108 mm钢管,拱肩间隔2~3根布置89 mm钢管,边墙可不设钢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半成岩 水平高压旋喷桩 钢管复合结构 受力机制 极限水压荷载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洪波 张敏 +1 位作者 张春明 彭德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19-523,共5页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大量岩心和岩屑样品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0.4%,并依此厘定了红狮凹陷、扎哈泉凹陷和狮子沟地区E23和E13上部应为柴西南区第三系有效烃源岩。同时还选取了24块上述有效烃...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第三系大量岩心和岩屑样品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有效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值为0.4%,并依此厘定了红狮凹陷、扎哈泉凹陷和狮子沟地区E23和E13上部应为柴西南区第三系有效烃源岩。同时还选取了24块上述有效烃源岩进行了抽提物的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分析,针对其典型的咸水湖相沉积环境进行了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南区第三系烃源岩总体呈现正构烷烃的偶奇优势,Pr/Ph<0.6,较高伽玛蜡烷和升藿烷的翘尾巴特征,但不同地区与凹陷的上述特征略有差异;Pr/Ph、C35藿烷/C34藿烷与伽玛蜡烷/C30藿烷等一系列沉积环境参数指标的差异揭示出扎哈泉凹陷第三系烃源岩自成一体,特征迥异,应该处于微咸水—弱还原沉积环境,而红狮凹陷、跃进地区和狮子沟地区第三系烃源岩处于高盐度—强还原沉积环境,只是狮子沟地区相对较弱一些。认为柴西南区2类差异较大的第三系烃源岩分布区域特征可能预示柴西南区的原油也存在2类,因而在该区可能存在2大独立的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系 烃源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成熟度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任拥军 周瑶琪 +1 位作者 查明 金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成熟度参数,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随深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甾、萜的异构化参数、脱羟基维生素E的ω(β/ω)/ω(γ)值、热解转化率、饱和烃碳优势指数(CPI)和奇偶优势值(指数可... 应用多种有机地球化学成熟度参数,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成熟度随深度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甾、萜的异构化参数、脱羟基维生素E的ω(β/ω)/ω(γ)值、热解转化率、饱和烃碳优势指数(CPI)和奇偶优势值(指数可以有效地确定烃源岩的成熟门限;而镜质体反射率、热解最高峰温和烃指数等是划分烃源岩更高成熟阶段的有效指标。综合利用多种指标确定烃源岩的成熟度,最终可将东营凹陷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划分出5个阶段:(1)未成熟生物化学作用阶段,对应深度为0~1800m;(2)低熟油生成阶段,对应深度为1800-2600m;(3)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2600-3900m;(4)高成熟阶段,对应深度为3900-5100m;(5)过成熟阶段,对应深度大于5100m。东营凹陷古近系主力烃源岩层主要处于成熟和高成熟阶段,常规成熟门限较深,因而具有良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适合油气的保存,这也是东营凹陷油多气少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 成熟度
下载PDF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39)Ar/^(40)Ar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头平 王岳军 +3 位作者 范蔚茗 喻晓冰 彭冰霞 徐政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7-1626,共10页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 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火山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以及精确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火山岩形成于57.3±0.4Ma,由亚碱性的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富集LILE和HFSE,(La/Yb)cn=3.5~10.4,Eu/Eu^(?)=0.99~1.08,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表明,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源于EMII型富集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华北南缘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及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相似。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玄武岩Pb同位素的资料,暗示扬子北缘新生代岩石圈地幔属性可能是其中生代属性的继承。江汉盆地早第三纪玄武质岩石是在陆内的岩石圈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下,对流软流圈上涌导致EMII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玄武质岩石 陆内伸展作用 江汉盆地
下载PDF
赣中早第三纪镁铁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桂青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瑞忠 李瑞玲 曹建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90,共14页
赣中吉安-秦和白垩纪红盆中发育有大量的镁铁质岩石,呈岩墙、岩瘤等多种产状,野外穿插关系和全岩K-Ar法年龄(为49-65Ma,相当于古新世)均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第三纪,微量元素以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度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 赣中吉安-秦和白垩纪红盆中发育有大量的镁铁质岩石,呈岩墙、岩瘤等多种产状,野外穿插关系和全岩K-Ar法年龄(为49-65Ma,相当于古新世)均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第三纪,微量元素以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度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无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同位素具有相对较低87Sr/86Sr(0.7041-0.7064)和较高143Nd/144Nd(εNd(T)=+0.8-+6.2)的特征。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与岛弧玄武岩明显不同,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结合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认为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源区是EMⅡ型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DMM)混合,暗示古新世时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南部的影响很弱,中国东南部自古新世初期进入大陆边缘的板内岩石圈伸展环境,岩石圈伸展与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岩石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动力学 早第三纪 江西省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新近系优质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35
12
作者 王力 金强 +2 位作者 林腊梅 刘永昌 张博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E)—新近系(N)盐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而且非均质性严重,利用有限的岩心岩屑实验室分析资料很难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此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建立了一套测井评价方法,得到了海量的烃源岩评价参数。分...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E)—新近系(N)盐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而且非均质性严重,利用有限的岩心岩屑实验室分析资料很难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此综合有机地球化学和测井信息,建立了一套测井评价方法,得到了海量的烃源岩评价参数。分析这些数据后发现:与膏盐或芒硝互层的泥页岩和含膏盐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1.0%)、类型好,是该区的优质烃源岩;还分析了不同层系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其中,E32优质烃源岩是主力生烃灶,其次是E31,而N11和N12中优质烃源岩则不太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近纪-新近纪 烃源岩特征 地球化学 测井 信息 评价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南堡凹陷第三系火山岩演化序列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董月霞 夏文臣 周海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裂陷盆地岩浆活动可以反映盆地形成演化与深部动力演变过程 ,因此建立裂陷盆地同裂陷期火山岩活动序列并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示踪是伸展裂谷盆地动力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南堡凹陷第三系火山岩分布、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 裂陷盆地岩浆活动可以反映盆地形成演化与深部动力演变过程 ,因此建立裂陷盆地同裂陷期火山岩活动序列并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示踪是伸展裂谷盆地动力学研究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南堡凹陷第三系火山岩分布、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该区第三系发育两种类型的火山岩演化序列 ,即局部裂陷型火山岩活动演化层序和区域伸展扩张型火山岩活动演化层序。不同类型的火山岩演化序列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 ,代表了不同时期岩石圈减薄及演化过程的差异。图 3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第三系 火山岩 演化序列 研究 岩浆活动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渤海湾黄骅盆地晚中生代-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构造体制转换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超 马昌前 +4 位作者 廖群安 张金阳 肖敦清 付立新 王连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59-1177,共19页
本文研究了渤海湾黄骅盆地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和第三纪基性火山岩的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早白垩世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不同基性程度的岩石具有一致的富集Sr、Ba、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Zr等高... 本文研究了渤海湾黄骅盆地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和第三纪基性火山岩的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早白垩世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不同基性程度的岩石具有一致的富集Sr、Ba、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强烈分异,Sr-Nd同位素组成与EMⅠ相似,Sr同位素初始比高于方城玄武岩和汉诺坝基性麻粒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酸性火山岩主要来自于地壳重熔,基性火山岩具有板片流体/熔体交代富集的特征,二者的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中性火山岩的成因,它们共同构成了东北亚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火山岩的一部分。第三纪基性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i,不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Zr呈弱亏损,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呈亏损型,亏损程度低于碱锅玄武岩和汉诺坝玄武岩,但总体与OIB相似,表明岩浆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并且高热上涌的软流圈对上部带有俯冲带印记的岩石圈地幔的萃取可能是导致弱富集的原因。从早白垩世的岛弧环境到第三纪陆内裂谷盆地,其控制因素可能归咎于东北亚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和相互转换。法拉隆板块于晚中生代向东北亚俯冲,但晚白垩世时被伊佐奈崎与北新几内亚板块取代,后两者之间的洋脊俯冲引起的"板片窗"效应,导致了渤海湾地区裂谷盆地的发育和同期软流圈地幔来源的玄武质火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黄骅盆地 晚中生代 第三纪 火山岩 俯冲 板片窗
下载PDF
南堡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34
15
作者 董月霞 周海民 夏文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49,共4页
南堡凹陷第三系依成因层序界面及区域构造活动 ,可划分出 7个超层序 ,与渤海湾其他盆地相比 ,仅缺失第 2超层序。每一超层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生、储组合 ,中部层序组的深湖泥岩为好 -较好的生油岩 ,下部层序组的楔状粗粒沉积体系是良好... 南堡凹陷第三系依成因层序界面及区域构造活动 ,可划分出 7个超层序 ,与渤海湾其他盆地相比 ,仅缺失第 2超层序。每一超层序一般是一个完整的生、储组合 ,中部层序组的深湖泥岩为好 -较好的生油岩 ,下部层序组的楔状粗粒沉积体系是良好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第三系 层序地层 油气成藏 生油岩 储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 被引量:90
16
作者 金强 查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5-473,共9页
许多人认为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环境不利于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的优质生油岩。作者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 (E3和 N1)蒸发岩沉积成因和生油岩有机质富集状态的研究 ,发现优质生油岩 (TOC>1 % ,干酪根类型为 型或 1... 许多人认为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环境不利于形成有机质丰度高的优质生油岩。作者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 (E3和 N1)蒸发岩沉积成因和生油岩有机质富集状态的研究 ,发现优质生油岩 (TOC>1 % ,干酪根类型为 型或 1型 )恰好发育在石膏、芒硝和岩盐最发育的构造部位和层位 ,提出了一种“大咸盆套小盐湖”的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的沉积模式 ,认为第三纪盐湖的水体深浅既控制了蒸发岩沉积和分布 ,又控制了一般生油岩和优质生油岩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岩 生油岩 沉积模式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兰州盆地渐新世沉积物岩石磁学性质探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鹏 敖红 +1 位作者 安芷生 王千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45-2459,共15页
我国西北地区出露大量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第三纪红层",探明这些地层的岩石磁学特征对进一步开展磁性地层、环境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兰州盆地渐新世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分别确定... 我国西北地区出露大量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第三纪红层",探明这些地层的岩石磁学特征对进一步开展磁性地层、环境磁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兰州盆地渐新世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分别确定了咸水河组下部砂岩和泥岩中磁性矿物含量、种类及其在加热过程中的转变;并结合X射线衍射,漫反射光谱和粒度分析等非磁学手段,揭示了磁性矿物种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剖面底部和顶部的砂岩为河道沉积,磁性矿物含量较低,主要为高矫顽力的赤铁矿和针铁矿;中部泥岩为湖相沉积,指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水沉积环境,其磁性矿物含量比砂岩要高,不仅含有高矫顽力的赤铁矿和针铁矿,也含有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在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和古生物证据,我们推测兰州盆地在晚渐新世为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这为赤铁矿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盆地中富含赤铁矿的红色泥岩广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兰州盆地 第三纪红层
下载PDF
软岩巷道大变形机理及支护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晓杰 娄浩朋 +4 位作者 崔楠 郭栋 肖莉莉 焦艳平 邹志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共6页
为解决柳海矿第三系软岩巷道大变形、底鼓严重和难支护等难题,综合运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物化分析、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经验分析等方法,对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和支护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第三系复合型软岩的... 为解决柳海矿第三系软岩巷道大变形、底鼓严重和难支护等难题,综合运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物化分析、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经验分析等方法,对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和支护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第三系复合型软岩的变形力学机制为分子吸水、裂隙膨胀型+构造应力、重力、工程偏应力扩容型+随机节理型,即:ⅠACⅡABDⅢE型。针对该类型的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提出采用"锚网索+底脚锚杆+柔层桁架"支护措施,将其复合型变形力学机制转化为单一型变形力学机制,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该方案的原理与可行性;工程应用表明,上述支护措施解决了柳海矿软岩巷道大变形工程难题,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软岩 变形力学机制 软岩大变形 柔层桁架
下载PDF
软岩桩基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程晔 龚维明 +1 位作者 戴国亮 吴靖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地王商会中心和佳得鑫广场是南宁市两座相邻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均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桩端嵌入第三系泥岩。广西南宁盆地广泛分布的第三系泥岩是典型的软岩,通常被选择作为建筑物桩基的持力层。为掌握软岩桩基的工程性质,采用自平衡试桩... 地王商会中心和佳得鑫广场是南宁市两座相邻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均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桩端嵌入第三系泥岩。广西南宁盆地广泛分布的第三系泥岩是典型的软岩,通常被选择作为建筑物桩基的持力层。为掌握软岩桩基的工程性质,采用自平衡试桩法进行上述2个工程共8根嵌岩桩的承载性能试验。考虑到各试桩的嵌岩深度和尺寸不同,为获得较好的试验结果,桩身荷载箱的设置采用不同型式。通过试验解决大吨位软岩扩底桩承载力测试难题,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重要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浸水对软岩桩基的承载性能有较大的削弱。根据试验研究结论,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岩浸水,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软岩 第三系泥岩 扩底桩 自平衡 承载性能
下载PDF
费歇尔多参数判别法在蜀南地区气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路子 周彦 +2 位作者 夏吉文 吴昌龙 曾万全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46,141,共3页
由于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用某一参数来表征储层,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多参数来确定储层的有效厚度。在选取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3个参数组合的基础上,采用费歇尔判别技术,根据已知的气... 由于裂缝—孔隙型储层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用某一参数来表征储层,有时不能准确地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多参数来确定储层的有效厚度。在选取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和泥质含量等3个参数组合的基础上,采用费歇尔判别技术,根据已知的气层、干层自动聚类,确定出各项参数在区分气、干层中的权值,建立了多参数判别方程,确定出裂缝—孔隙型储层的集总下限值,从而达到了区分出气层和干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储集层 裂缝(岩石) 孔隙 数学模型 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