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xtual Form and Cultural Affect: William Empson′s Double-Plot and Raymond Williams′s Structure of Feeling
1
作者 Pamela McCallum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9,共8页
By insisting on the primacy of double-plot, Empson brackets the sometimes deceptive appearances of a text′s content to uncover and disengage the more fundamental double-plot system at work within the defining structu... By insisting on the primacy of double-plot, Empson brackets the sometimes deceptive appearances of a text′s content to uncover and disengage the more fundamental double-plot system at work within the defining structure of the text. Empson′s thinking about the reception of double-plot structures enables Raymond Williams′s early formulations of structure of feeling, in particular the gesturing this perplexing, underdeveloped, but persistent concept makes towards understanding collective response to cultural form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ception of double-plot structures, drawing out the assumptions inscribed in Empson′s claims about processes at work as an audience engages with these dramatic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评论 文化影响 Empson 雷蒙德·威廉斯 双情节 文章结构
下载PDF
论苏轼的纪行组诗
2
作者 路成文 宋定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苏轼纪行组诗一百零六组,在文本形态、内容表现与风格特征三方面有显著的个人特色。这些组诗以记录行旅之间的单个事件为主,除纪行外,频繁叙及游览和社交。在宋诗重说理的风尚影响下,苏轼往往在纪行组诗中抒发一己之情感、阐发深刻的人... 苏轼纪行组诗一百零六组,在文本形态、内容表现与风格特征三方面有显著的个人特色。这些组诗以记录行旅之间的单个事件为主,除纪行外,频繁叙及游览和社交。在宋诗重说理的风尚影响下,苏轼往往在纪行组诗中抒发一己之情感、阐发深刻的人生哲理。此外,他的纪行组诗不仅能突破传统纪行组诗对于诗人个体的关注,还能做到“情”“景”“事”“理”四者兼备,为唐宋纪行组诗的创作开辟新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纪行组诗 文本形态 内容表现 风格特征
下载PDF
“说书场交流语境”与宋元话本的文本形式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建森 陈颖姮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64,共12页
本文将宋元话本“还原”于说书场交流语境进行语义和功能的研析,发现宋元说书人可以根据说书场主体交流互动的需要,巧妙地化身为主持人、故事讲述者、故事中人物、评论者、听众代言人等五重主要演述身份,执行调控说书进程、述故事、演... 本文将宋元话本“还原”于说书场交流语境进行语义和功能的研析,发现宋元说书人可以根据说书场主体交流互动的需要,巧妙地化身为主持人、故事讲述者、故事中人物、评论者、听众代言人等五重主要演述身份,执行调控说书进程、述故事、演人物、引导听众的价值取向、审美反馈等职能。说书人转换不同的演述身份,“出入故事内外”与场上主体进行审美交流互动,形成了主持人与听众、故事讲述者与听众、故事中人物与人物、故事中人物与听众、讲述者与故事中人物、评论者与听众、听众代言人与讲述者等七种主要的“说书场交流语境”及其文本。说书人演述身份的转换既指书场交流语境的转换,亦指说书场演述时空的转换,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宋元话本演述形态。宋元话本独特的演述形态又促使说书人巧妙地融通前代各种文体形式演述故事,从而构成由篇首、入话、头回、正话和篇尾等组成的宋元话本文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书场交流语境 说书人 演述形态 文本形式
下载PDF
应用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提取线性体的马尔柯夫随机场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书河 贾红燕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1999年第4期49-52,共4页
分析了遥感影像纹理的统计特征,利用马尔柯夫随机场能够合理地描述图像纹理的随机特征,建立了纹理特征马尔柯夫随机场模型,并且对该模型在提取线性体方面作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该方法在遥感图像线性体信息提取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纹理 特征 线性体 遥感图像 地形学
下载PDF
唐律法律解释文本形式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董长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5-91,共7页
《唐律疏议》作为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在法律解释的文本形式方面具有"一律一释"、"律释合典"、文本结构的非独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法律解释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当代法律解释应当借鉴《唐律》法... 《唐律疏议》作为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集大成者,在法律解释的文本形式方面具有"一律一释"、"律释合典"、文本结构的非独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古代法律解释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当代法律解释应当借鉴《唐律》法律解释文本形式的经验,改进我国当代法律解释的文本形式,实现我国当代法律解释在文本形式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 法律解释文本 形式意义
下载PDF
论巫文化对游仙文学艺术结构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树国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9期1-5,共5页
本文将《山海经》到魏晋的游仙诗创作分为文本形态与仪式形态,通过对其意象结构与表演形式的分析,揭示上古巫文化对游仙诗艺术结构生成的影响,展现了游仙诗由娱神到娱人,从巫术功利性到艺术审美性的浪漫历程。
关键词 游仙诗 文本形态 仪式形态 意象结构
下载PDF
论清代文字狱对小说文本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才训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清代频发的文字狱和小说禁毁政策,使小说家、编选者或书坊主产生了强烈的惧祸意识,并最终在小说文本形态上反映出来。那些因文字狱而遭到禁毁的小说尤其是时事小说,其文本形态往往在刊行过程中被大幅修改;有些小说虽然未曾引发文字狱,... 清代频发的文字狱和小说禁毁政策,使小说家、编选者或书坊主产生了强烈的惧祸意识,并最终在小说文本形态上反映出来。那些因文字狱而遭到禁毁的小说尤其是时事小说,其文本形态往往在刊行过程中被大幅修改;有些小说虽然未曾引发文字狱,但为避免触犯时忌,书坊主在刊刻过程中也会对那些与时政有关的敏感内容主动作出"修正";文字狱及小说禁毁政策对清代小说家的创作心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并由此左右了其小说文本建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字狱 小说禁毁 文本形态
下载PDF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沛萍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与特色。尽管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还是呈现出了几种足以辨认、归纳的形态。与此同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它所达到的高度...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规模与特色。尽管如此,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还是呈现出了几种足以辨认、归纳的形态。与此同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还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憾和不足,它所达到的高度和厚度,与当代藏族女性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完全不相称的,而资料搜集的欠缺是制约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提升的最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 研究形态 资料考证
下载PDF
中国语言学批评三十年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翠云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14,共7页
西方语言学批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逐渐突破纯形式分析的弊端,把文本形式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品格的中国语言学批评。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当前文化研究的影响,加之语言学理论及其具体批评实践的不足,中国语言学... 西方语言学批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逐渐突破纯形式分析的弊端,把文本形式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品格的中国语言学批评。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当前文化研究的影响,加之语言学理论及其具体批评实践的不足,中国语言学批评又存在着难以掩饰的缺陷,并渐成衰微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语言学批评 文本形式 审美分析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写作自动评估系统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历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淑雯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2期51-61,共11页
很多研究表明写作自动评估系统对英语写作水平有积极影响,但缺少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持续性的历时研究。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使用写作自动评估系统"Writing Roadmap"为写作工具,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和延测,历时考察... 很多研究表明写作自动评估系统对英语写作水平有积极影响,但缺少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持续性的历时研究。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使用写作自动评估系统"Writing Roadmap"为写作工具,通过前测、中测、后测和延测,历时考察该工具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积极影响是否具有持续性。研究发现:实验班的语言形式和写作质量增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写作质量在延测中具有持续优势;实验班在语篇结构方面的增幅高于对照班,但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两个班的写作水平在后测和延测的增幅都趋缓。研究表明,该系统对实验班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持续性影响。这一研究发现为写作自动评估系统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进一步融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自动评估系统 英语写作水平 语言形式 语篇结构 写作质量
下载PDF
汉语话题链的特点与本质——兼论话题链与零回指的差异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63,共12页
汉语话题链是汉语篇章组织的核心手段之一,在叙事文体中突出表现为连续零形式的使用,但目前汉语话题链研究受到回指研究模式的严重影响,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形式与意义结合的途径重新审视话题链的特点,给出合理的新定义和分类。在区... 汉语话题链是汉语篇章组织的核心手段之一,在叙事文体中突出表现为连续零形式的使用,但目前汉语话题链研究受到回指研究模式的严重影响,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形式与意义结合的途径重新审视话题链的特点,给出合理的新定义和分类。在区分零回指的基础上,从结构性特点审视话题链的本质特点,并指出话题链研究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同指形式 零形式 指称分布 零形回指 篇章组织机制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124,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其中独具特色的就是"文本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继承、丰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文本形式论,它把文本形式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其中独具特色的就是"文本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继承、丰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文本形式论,它把文本形式作为文艺存在的物质本体,凸显了文本形式的存在价值和审美价值,完善和丰富了文艺的创造本质、形式本质、精神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它包括文艺的形式本体论、创造本体论、精神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创作生产 精神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 文本价值论 形式本体论 创造本体论 精神本体论
下载PDF
近体诗平仄规律“五原则推导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9-71,共3页
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核心。近体诗的平仄必须遵循五个基本原则:音步原则、“对”的原则,“粘”的原则、押韵原则和非三声调原则。根据音步原则可以得出“始成句”,押韵原则和非三声调原则出现了平仄的变动,也可以合起来叫对调原则,根据... 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核心。近体诗的平仄必须遵循五个基本原则:音步原则、“对”的原则,“粘”的原则、押韵原则和非三声调原则。根据音步原则可以得出“始成句”,押韵原则和非三声调原则出现了平仄的变动,也可以合起来叫对调原则,根据对调原则,可以得出“派生句”。利用平仄基本规律的五原则,可以推导出近体诗平仄规律的所有篇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仄 句式 五原则 推导 篇式
下载PDF
论张恨水小说的文化策略与文本形态
14
作者 李萌羽 温奉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89-93,111,共6页
张恨水小说的成功源于其文化策略的成功。文化"配方"策略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模式和故事架构,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形态,特别是其小说的"双极结构",更是其文化"配方"策略的外部表现形式,... 张恨水小说的成功源于其文化策略的成功。文化"配方"策略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叙事模式和故事架构,并从根本上决定了张恨水小说的文本形态,特别是其小说的"双极结构",更是其文化"配方"策略的外部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文本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小说 文化策略 文本形态
下载PDF
《微暗的火》:一种文本形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燕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创作中最难解读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部小说繁复的艺术手段入手,运用尼采、德里达等人有关艺术、语言的哲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生成的结构、肌理、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指向的缺席的'中心',并...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创作中最难解读的一部作品。本文从这部小说繁复的艺术手段入手,运用尼采、德里达等人有关艺术、语言的哲学理论,分析小说文本生成的结构、肌理、文本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共同指向的缺席的'中心',并由此探讨小说的文化意义。纳博科夫在《微暗的火》一书中从'无'中生'有','发现'和'拼凑'出了这部小说史上罕见的形式主义杰作;它是作者与文学传统之间展开的艺术对话,是一个互文空间,也是作者将自我投射到人物、叙述者、读者等不同身份上的镜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微暗的火》 文本形式 艺术发现 符号
下载PDF
陇东方言本字考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怀仁 《陇东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2,共2页
本文对陇东方言中一些有音义而无字形的字或有字形而非本字的字进行考释,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关键词 陇东方言 本字 考释
下载PDF
宋代轶事小说的文本形态与文体风范
17
作者 陈文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77,共9页
宋代轶事小说的文本形态,主要包括七种类型:杂录类,如欧阳修《归田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陆游《老学庵笔记》;丛谈类,如沈括《梦溪笔谈》、庄绰《鸡肋编》;小品类,如苏轼《东坡志林》;“笑林”类,如高怿《群居解颐》、吕居仁《... 宋代轶事小说的文本形态,主要包括七种类型:杂录类,如欧阳修《归田录》、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陆游《老学庵笔记》;丛谈类,如沈括《梦溪笔谈》、庄绰《鸡肋编》;小品类,如苏轼《东坡志林》;“笑林”类,如高怿《群居解颐》、吕居仁《轩渠录》;“世说”类,如王谠《唐语林》;风土类,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恩怨类,如魏泰《东轩笔录》。虽种类繁多,却有大体一致的文体风范:在题材上广泛涉及百姓日用、民俗淳浇、风土人情,在趣味上偏于掌故、谈资或秘闻,在表达上平易亲切,技巧和藻饰的痕迹趋于消泯。它与现代意义的小说差异甚大,反倒近于掌故类的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轶事小说 文本形态 文体风范 随笔
下载PDF
广告文案的概念和特征新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宗诚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55-157,共3页
广告文案是在广告制作过程中,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编码而形成的为广告作品的制作完成提供依据和蓝本的语言文本。它具有商业性、独创性的内容和灵活性、媒体性的形式。
关键词 广告文案 语言文本 内容 形式 特征
下载PDF
释““婁””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如雄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97-105,共9页
关于“ ”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前贤业已作过较多的考证,尽管多穿凿为说,但亦有智者之见。陈仲甫先生认为:“ ”之构形“象编竹立体之器”,本义为女子“戴器”。其说虽欠中肯,然能与“编竹”联想,已得其管键。本文作者寻仲... 关于“ ”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前贤业已作过较多的考证,尽管多穿凿为说,但亦有智者之见。陈仲甫先生认为:“ ”之构形“象编竹立体之器”,本义为女子“戴器”。其说虽欠中肯,然能与“编竹”联想,已得其管键。本文作者寻仲甫先生思路考之,“ ”字的构形之旨及所表本义豁然而明:“ ”从 从 ,从正面看,象两手抓住竹经、牵引竹篾一层一圈地编织竹篓之形,其字形义(本义)是“竹篓”,引申为:(1)物体的孔洞、窟窿→空无→身体虚弱无力→西瓜瓤败体空→稀疏、稀少;(2)次数多→声音多而嘈杂含混或为数众多而位卑的人;(3)拴系→缠绕→牵曳→环抱→人体矮而背佝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之旨 本义 考证
下载PDF
新刊隋唐碑志俗字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山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8-94,共7页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 出土碑志材料真实、内容广泛、数量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关键;难点在于文字俗讹多变不易分辨,铭文残缺模糊不易识断,语言典雅深沉不易理解。考释新刊隋唐碑志俗字疑难字需要抉发俗变原因,梳理形变脉络,沟通字际关系,分析构形理据,融贯变异规律,运用有效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刊布碑志文 俗字 考释 隋唐 汉字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