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冰雹指标TBSS在江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郭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46,共7页
利用江西省2002-2007年的地面观测和雷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面降雹与TBSS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对TBSS在大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BSS作为≥19 mm的大冰雹的预警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准确警报率(POD)为0.818... 利用江西省2002-2007年的地面观测和雷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地面降雹与TBSS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对TBSS在大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BSS作为≥19 mm的大冰雹的预警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其准确警报率(POD)为0.818,错误警报率(FAR)为0.182,而临界成功指数(CSI)达0.692。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中,TBSS是一个沿着雷达径向从强风暴核区向外延伸的、具有低的反射率因子值,零或朝向雷达的低速度值和高速度谱宽值的区域。它一般首先出现在中高层(4~9 km),然后逐渐降低,最低可达1.0 km。利用TBSS预报大冰雹的时间提前量最大达到77分钟。实际观测到的TBSS特征存在各种不同的形态,而且不同距离处观测TBSS特征的最佳仰角存在很大差异。总之TBSS特征可以作为大冰雹的有效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大冰雹 tbss特征 预警
下载PDF
天气雷达三体散射长钉回波特征分析
2
作者 孟蕾 桑友伟 +2 位作者 夏扬 高文娟 刘达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5-685,共11页
利用2016—2020年中国中东部地区47个强对流个例中50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产品资料,在筛选出2626个样本的基础上,分析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结果表明:TBSS在1.5 km和5 km高度附近出现频次最高;在2.4°仰角出现... 利用2016—2020年中国中东部地区47个强对流个例中50部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因子产品资料,在筛选出2626个样本的基础上,分析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结果表明:TBSS在1.5 km和5 km高度附近出现频次最高;在2.4°仰角出现频次最高。TBSS主要出现在雷达静锥区边缘至雷达径向距离210 km范围,在距离雷达115 km附近达到峰值;TBSS在雷达极坐标系中呈现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形势;当对流风暴移动方向与雷达径向方向的夹角大于30°时有利于观测到TBSS。TBSS回波强度在起始端径向向外0~15 km范围内迅速降低至5 dBz,15 km之后在-5~10 dBz波动,TBSS区域中70%以上为低于25 dBz的弱回波;99%的TBSS长度小于40 km,不同长度的TBSS形态符合正态分布。TBSS出现频次和长度与强回波的中心最高值和区域面积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散射长钉(tbss) 天气雷达 分布特征 雷达回波 冰雹
下载PDF
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中三体散射自动识别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萍 杜雪峰 徐考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1-718,共8页
三体散射的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强冰雹的误警率、提高预报强冰雹的时效性.在详细分析三体散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将三体散射按照其图像特点定义成2种类型.设计标准模板,在将搜索区域进行标准化变换的配合下成功解决了楔状的、短的三体... 三体散射的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强冰雹的误警率、提高预报强冰雹的时效性.在详细分析三体散射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将三体散射按照其图像特点定义成2种类型.设计标准模板,在将搜索区域进行标准化变换的配合下成功解决了楔状的、短的三体散射的自动识别;用链码技术将走向一致的区域边界的比例定量地描述出来,以此解决长直的三体散射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对短三体散射的区域断裂和长三体散射的远端粘连具有不敏感性,对三体散射的总击中率达到94.8%,误警率不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散射 楔状识别 链码特征提取 冰雹预警
下载PDF
四川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思睿 陶丽 +1 位作者 张恒 古亚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发生在四川资阳的一次伴随冰雹大风的超级单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超级单体具有较大的CAPE值,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发生在四川资阳的一次伴随冰雹大风的超级单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超级单体具有较大的CAPE值,适宜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雹粒的增长,为大暴雨和冰雹提供了不稳定能量。(2)此次风暴具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在雷达反射率因子上,中低层有"钩状回波"、弱回波区、三体散射长钉,中高层有回波悬垂现象,速度图上是气旋式流场,后发展为中气旋,中气旋首先出现在中低层,随后向上向下发展。(3)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在发生冰雹前会有一个跃增变化,在30分钟内从5kg/m2跃增到75kg/m2,VIL跃增变化提前冰雹发生,对冰雹具有警示作用。(4)三体散射长钉是预示冰雹的一个重要特征,此次风暴的三体散射出现在高度5~10km,只在2个体扫时间内出现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单体风暴 VIL跃增 三体散射 钩状回波
下载PDF
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郭媚媚 赖天文 +2 位作者 罗炽坤 胡胜 谌志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5-432,共8页
利用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资料,对广东省2011年4月17日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着重分析了各种有利于大冰雹生成的因素和回波特征。研究发现:(1)过程发生在高层有急流、高空槽和切变... 利用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资料,对广东省2011年4月17日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着重分析了各种有利于大冰雹生成的因素和回波特征。研究发现:(1)过程发生在高层有急流、高空槽和切变线、地面有锋面低槽的环流形势下,属西江流域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类型的复合型。冰雹发生区域的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大,达-4.8×10-3/s。(2)当CAPE突增,SSI>200、K>35℃、Si<0℃时,预示强对流天气发生。(3)边界层辐合线为对流发展提供动力因素,同时大气不稳定和较高的CAPE造成雹暴的迅速发展。(4)本次雹暴几乎具有强烈对流风暴的所有回波特征:反射率因子图上的弓形回波、后侧入流缺口、悬垂结构、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径向速度图上的中气旋及中层径向辐合。(5)雹暴的回波顶高与最大反射率因子演变趋势基本相同,有几次跃增且同步。降雹前最大反射率因子及其高度均出现突降。VIL的跃增特性对于判断冰雹的增长非常有效。(6)本次过程具备适宜冰雹生长的0℃和-20℃层高度条件,且回波核心区高度扩展到-20℃层以上。VIL密度>4 g/m3和上干下湿的垂直分布十分利于大冰雹的产生。(7)三体散射特征可作为发布冰雹预警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冰雹 多普勒雷达 边界层辐合线 三体散射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130
6
作者 廖玉芳 俞小鼎 郭庆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662,共7页
讨论了新一代 (多普勒 )天气雷达对 2 0 0 2年 5月 1 4日 1 9:0 0至 2 1 :0 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 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 ,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 ,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 (TVS)。上述强对流系统... 讨论了新一代 (多普勒 )天气雷达对 2 0 0 2年 5月 1 4日 1 9:0 0至 2 1 :0 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 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 ,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 ,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 (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 ,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 (TB 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 (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 ,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风暴 龙卷式涡旋 三体散射 大冰雹
下载PDF
常德多普勒天气雷达强雹暴三体散射统计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何炳伟 胡振菊 +1 位作者 高伟 陈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462,共8页
对常德及周边地区10次强雹暴过程中18个风暴单体产生的404次三体散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反射率因子强度是能否产生三体散射的关键因素,产生三体散射特征的最小反射率因子强度为58... 对常德及周边地区10次强雹暴过程中18个风暴单体产生的404次三体散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反射率因子强度是能否产生三体散射的关键因素,产生三体散射特征的最小反射率因子强度为58dBz,在此临界值之上,反射率因子强度越强,越易产生三体散射;(2)风暴核回波强度的垂直分布是三体散射出现频数在高度4km左右、仰角1.5°、距离90km左右达到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3)三体散射随方位分布在180°~360°出现频数最多,风暴单体移动下风方有径向长度较长的回波区时,导致三体散射特征被覆盖,是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根本原因,风暴单体相对雷达位置和移动方向通常决定径向外侧是否有影响三体散射观测的回波;(4)三体散射回波强度与风暴径向外侧弱回波相当或强时,三体散射特征能被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散射长钉 强雹暴 频次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6年春季湖南一次连续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长青 徐冬英 +1 位作者 徐靖宇 唐明晖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4期22-26,I0004,共6页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郴州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6年3月19日至20日发生在湘南地区的一次连续冰雹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有低槽东移,700hPa中低空有急流,中低层切变线,丰富的水汽,上干下湿的结构及地面辐合线等为本次冰... 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及郴州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6年3月19日至20日发生在湘南地区的一次连续冰雹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空有低槽东移,700hPa中低空有急流,中低层切变线,丰富的水汽,上干下湿的结构及地面辐合线等为本次冰雹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风雹天气均出现在大气层结不稳定区(T_(850-500)≥25℃,T_(700-500)≥15℃、上干下湿)与干线、地面辐合线重叠的区域;大于60dBZ强回波、明显而持久的三体散射及旁瓣回波特征、大于55 kg.m^(-2)的VIL以及中气旋等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为本次冰雹的识别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冰雹 三体散射 旁瓣回波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湘南一次人工防雹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长青 徐靖宇 +1 位作者 唐明晖 周盛 《农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探索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防雹作业时机选择和作业效果分析中的作用,笔者利用郴州站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3月20日发生在湘南地区的一次人工防雹作业过程。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东移、中低空急流和切... 为探索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防雹作业时机选择和作业效果分析中的作用,笔者利用郴州站多普勒雷达产品结合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16年3月20日发生在湘南地区的一次人工防雹作业过程。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东移、中低空急流和切变线、地面辐合线等在湘南共同作用,为本次冰雹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根据组合反射率出现超过65 dBZ的强回波、多个仰角上出现明显的三体散射及旁瓣回波特征、大于50 kg/m^2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高值区等回波特征选择作业时机;通过风暴属性特征的对比,作业前冰雹的回波特征和指标明显,作业后冰雹回波特征迅速减弱消失,说明雷暴单体(冰雹云)特征的生消演变与人工防雹作业过程非常吻合,因此,综合应用多种多普勒雷达产品对准确选择作业时机以及分析作业效果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人工防雹 三体散射 冰雹
下载PDF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Local Strong Hailstorm in Shandong Peninsula
10
作者 Zhang Can Mei Chanjuan Xu Ke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6期9-15,共7页
On May 28,2018,a strong hailstorm accompanying gale(with speed of 17 m/s)and hail(with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42 mm)occurred in Yantai in Shandong Peninsula.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weather observation,Doppler weath... On May 28,2018,a strong hailstorm accompanying gale(with speed of 17 m/s)and hail(with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42 mm)occurred in Yantai in Shandong Peninsula.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weather observation,Doppler weather radar,and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ong hailstorm in Shandong Peninsul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ulti-cell strong storm occurr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altitude cold vortex.The strong cold advection at the middle and high altitudes and the weak warm advection at the low altitude formed a strong unstable stratification,and also led to cooling at the middle altitudes at the same time.The height of 0 and-20℃dropped significantly,which provided bett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hail in the air.The lower temperature 0℃also ensured less melting of hail during falling,and the middle dry layer wa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thunderstorm gale.The vertical wind shear above medium intensity was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of thunderstorm cells gradually evolving into a strong hailstorm.From the analysis of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it is found that it was a strong hailstorm weather process caused by the linear multi-cell storm.The thunderstorm cells that could produce large hail occurred and developed,and the whole process lasted for 2 h under the triggering of the convergence line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ea breeze front and ground cold front.It ha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such as three-body scattering spikes,side-lobe echoes,high-hanging strong echoes,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 gale such as arcuate echoes,middle-level radial convergence,and back side inflow.The storm development process was accompanied by backward propagation,but the long axis of the line storm was basically perpendicular to the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storm,so there was no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The stratification instability conditions,water vapor conditions and ground convergence condition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peninsula were significantly worse than those in the western part.As a result,the thunderstorm cells first appeared in Laizhou,and then developed into the linear multi-cell storm in the process of eastward movement.Finally,it was rapidly weakened and disappeared after passing through Yant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three-body scattering spike BOW echo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SHANDONG PENINSUL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