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4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下载PDF
短周期密集台阵深部地壳结构探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小波 沈旭章 +5 位作者 魏运浩 刘震 杨旭松 黄河 张良雨 金睿智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31-147,共17页
由于穿透能力强,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为壳幔结构探测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认识程度的提高,台间距相对较大的宽频带台阵已无法满足壳幔结构高分辨率探测的需求.短周期密集台阵采用频率较高的便携式数... 由于穿透能力强,天然地震接收函数成为壳幔结构探测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认识程度的提高,台间距相对较大的宽频带台阵已无法满足壳幔结构高分辨率探测的需求.短周期密集台阵采用频率较高的便携式数字地震仪,通过百米级台间距的密集观测,可在短时间内(1~2个月)获得大量地震数据.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地壳内射线交叉覆盖好,有利于提高分辨率;(2)射线密集分布,通过相干叠加压制噪声,可实现高频接收函数的成像;(3)观测时间短,效率高.因此,短短几年内,短周期密集台阵已经成为地壳深部结构探测的常规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短周期密集台阵深部地壳结构探测的由来,以及通过几个典型的探测实例,展示探测效果及其在不同构造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深部结构 短周期密集台阵 接收函数 地震成像
下载PDF
术前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董方 解耀锃 +1 位作者 周恩昌 路新震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91-95,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以术中骨折复位内固定...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检查,以术中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即刻关节镜下所见有无发生半月板损伤为金标准分为半月板损伤组和无半月板损伤组。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及MSCT参数,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SCT参数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83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发生半月板损伤共39例(46.99%),Ⅳ型半月板损伤发生率为18.75%(3/16),低于Ⅱ型的59.52%(25/42)(P<0.05)。半月板损伤组中SchatzkerⅡ型占比高于无半月板损伤组,SchatzkerⅣ型占比及术前MSCT检测骨折切线至塌陷最低点距离、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高于低于无半月板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骨折切线至塌陷最低点距离、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伴半月板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64(0.56,0.72)、0.70(0.62,0.78)、0.76(0.67,0.83)、0.89(0.83,0.94),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应用(P<0.05)。结论术前MSCT测量胫骨平台骨折外侧髁切线至骨折块远端距离、塌陷相对面积等参数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半月板损伤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胫骨平台骨折 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分型 诊断
下载PDF
基于GAN和多尺度空间注意力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
4
作者 林予松 李孟娅 +1 位作者 李英豪 赵哲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过程中多尺度特征和纹理细节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生成器采用自编码器结构,分别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融合和重建,生成融... 针对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过程中多尺度特征和纹理细节信息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生成器采用自编码器结构,分别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融合和重建,生成融合图像;其次,整个对抗网络框架采用双鉴别器结构,使得生成器生成的融合图像同时保留多个模态图像的显著特征;最后,构建一种多尺度空间注意力机制作为编码器进行特征提取的基本模块,利用多尺度结构充分捕获并保留源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并且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更好地保留源图像的结构和细节信息。哈佛大学全脑图谱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生成的融合图像不仅纹理细节更为丰富,有助于人类视觉观察,而且在3种不同类型的医学图像融合任务上平均梯度、峰值信噪比、互信息、视觉信息保真度等客观评价指标的平均值分别达到0.3023、20.7207、1.4414、0.6498,与其他先进的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多模态医学图像 生成对抗网络 特征金字塔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对抗性增强的图像块位平面拆分缩略图保留加密
5
作者 李名 崔清晨 +2 位作者 王曦 张静 李文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9,共8页
随着个人图像数量日益增加,云服务开始在图像存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将图像上传到云端将会面临隐私威胁.传统的加密方案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密就可以保护图像隐私,但它牺牲了图像内容的可用性.近年来,缩略图保留加密(thumbnail preserv... 随着个人图像数量日益增加,云服务开始在图像存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将图像上传到云端将会面临隐私威胁.传统的加密方案对图像进行简单加密就可以保护图像隐私,但它牺牲了图像内容的可用性.近年来,缩略图保留加密(thumbnail preserving encryption,TPE)被提出,通过加密后保持缩略图不变使云中图像在不被非法第三方肉眼识别的同时能对用户具有可用性.但是现有的TPE方案没有考虑到机器学习对图像的隐私威胁.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TPE方案,该方案在加密过程中从对抗深度学习模型识别图像这一全新的角度出发,提高了保护图像隐私信息的能力.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够在图像对用户具有可用性的同时抵抗人类肉眼和深度神经网络识别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加密 对抗性 可用性 隐私性
下载PDF
基于世界模拟的政治非稳态:Sora的智能影像生成与历史重塑
6
作者 高奇琦 台润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8,共9页
OpenAI发布的文字转视频模型Sora在智能影像生成领域取得突破,被认为具备“世界模拟”能力。这种对现实物理世界的逼真模拟能力,引发人类对“真实性”的重新评估。通过模拟现实场景和历史事件,Sora在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同时,对真实性、历... OpenAI发布的文字转视频模型Sora在智能影像生成领域取得突破,被认为具备“世界模拟”能力。这种对现实物理世界的逼真模拟能力,引发人类对“真实性”的重新评估。通过模拟现实场景和历史事件,Sora在展示其应用潜力的同时,对真实性、历史真相和公众信任等带来挑战。文本介绍了Sora的技术背景,探讨了智能影像与虚假信息结合的风险。这一结合可能通过社会媒介影响公众信念和政治秩序,引发社会极化和分化。此外,在重塑历史记忆与认同时,可能导致信息的扭曲和伪造问题,或将社会推向政治非稳态。为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文本强调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过程中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分析Sora等智能影像生成的可能影响与挑战,提醒社会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伦理,确保技术发展的同时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保障社会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智能影像生成 人工智能 政治秩序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无人机航拍图像目标检测算法
7
作者 梁燕 何孝武 +1 位作者 邵凯 陈俊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存在多个小目标聚集、目标尺度变化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目标检测算法TS-YOLO(tiny and scale-YOLO)。在主干部分去除冗余的特征提取层,设计了一种高效特征提取模块(efficient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EF... 针对无人机航拍图像存在多个小目标聚集、目标尺度变化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目标检测算法TS-YOLO(tiny and scale-YOLO)。在主干部分去除冗余的特征提取层,设计了一种高效特征提取模块(efficient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EFEM),避免小目标特征消失在冗余信息中。在颈部设计了一种双重跨尺度加权特征融合方法(dual cross-scale weighted feature-fusion,DCWF),融合多尺度信息的同时抑制噪声干扰,提升特征表达能力。通过构建一种参数共享检测头(parameter-shared detection header,PSDH),使回归和分类任务实现参数共享,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模型的参数量。所提模型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的精度(P)和召回率(R)分别达到54.0%、42.5%;相比于原始YOLOv8s模型,mAP50提高了5.0个百分点,达到44.5%,且参数量减少了55.8%,仅有4.94×106;在DOTAv1.0遥感数据集上,mAP50达到71.9%,仍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无人机航拍图像 YOLOv8 小目标 特征融合
下载PDF
基于特征增强的双重注意力去雾网络
8
作者 陈海秀 黄仔洁 +5 位作者 陆康 陆成 何珊珊 房威志 卢海涛 陈子昂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67,共7页
针对现有去雾方法处理的图像细节模糊和色彩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双重注意力去雾网络。该网络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设计了一个双重注意力特征增强模块,其中,利用Ghost模块替代非线性卷积,实现模型轻量化处理,通过RFB... 针对现有去雾方法处理的图像细节模糊和色彩偏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增强的双重注意力去雾网络。该网络采用编码器-解码器结构,设计了一个双重注意力特征增强模块,其中,利用Ghost模块替代非线性卷积,实现模型轻量化处理,通过RFB充分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实现均匀去雾,引入双重注意力实现信息跨通道与空间交互,保证模型性能和抑制噪声特征。使用RESIDE数据集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主观视觉和客观评价指标上均有优异表现,能有效地提升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实现对不同场景雾图的色彩恢复,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特征增强 并行分支结构 多尺度映射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超高性能混凝土劈拉损伤破坏的声光联合表征
9
作者 陈徐东 冯子鸣 +3 位作者 王宁宁 吴文文 石丹丹 栾金津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7,共9页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劈拉破坏特征,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速率(0.1、0.01、0.001 mm/s)进行劈拉加载,在加载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非接触观测裂缝演化,同时结合声发射(AE)技术对UHPC的破坏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基于DIC...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劈拉破坏特征,采用3种不同的加载速率(0.1、0.01、0.001 mm/s)进行劈拉加载,在加载过程中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非接触观测裂缝演化,同时结合声发射(AE)技术对UHPC的破坏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基于DIC应变云图、AE参量分析试件的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的脆性,UHPC峰后荷载-位移曲线下降更平缓,没有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加载速率越高,UHPC测出劈拉强度越高,符合混凝土速率效应规律,加载速率由0.001 mm/s提升到0.01 mm/s和由0.01 mm/s提升到0.1 mm/s,劈拉峰值荷载分别提高了27.9%和28.5%。采用DIC法进行UHPC劈拉试验的变形测量可获得连续的变形数据,能完整地捕捉裂缝的开展过程,证明DIC能很好地反映试件表面裂缝开展演化过程。基于RA-AF值分析可以快捷、有效地判断混凝土中裂缝的开展类型。根据分析结果,UHPC劈拉试验的裂缝类型绝大多数为拉伸裂缝,且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拉伸裂缝占总裂缝的比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劈拉 声发射 数字图像相关 损伤演化
下载PDF
“地下理想家园”的营造——汉画像石农耕图功能新探
10
作者 王加华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5年第1期84-93,M0005,M0006,共12页
作为汉代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画像石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一些与农耕相关的图像。这些画像石农耕图,其性质并非技术图绘,而主要是一种丧葬用品,本质上同陶仓等丧葬明器一样,用来满足墓主在地下世界的需求。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墓葬形制、丧葬... 作为汉代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画像石内容丰富,其中包含一些与农耕相关的图像。这些画像石农耕图,其性质并非技术图绘,而主要是一种丧葬用品,本质上同陶仓等丧葬明器一样,用来满足墓主在地下世界的需求。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的变化紧密相关,又与灵魂不死、孝观念的变化与广泛传播有直接关系,而汉代精耕细作农业传统的初步定型与牛耕的普及,则为画像石农耕图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农事元素进入画像石与丧葬系统,与“农为天下之大本”的理念相互辉映,反映古代中华文明的农耕文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石 农耕图 随葬品 地下理想家园
下载PDF
基于CNN和Transformer交叉教学的半监督医学图像分割
11
作者 杨云 胡雯青 +1 位作者 杨虹 吴亚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由于医学图像分割领域缺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半监督学习方法在医学图像语义分割任务中受到高度重视.为了充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Transformer在半监督学习中的优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NN与Transformer... 由于医学图像分割领域缺乏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半监督学习方法在医学图像语义分割任务中受到高度重视.为了充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Transformer在半监督学习中的优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NN与Transformer交叉教学的半监督医学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将经典的深度协同训练从一致性正则化简化为交叉教学,利用循环伪标签方案使两个网络的预测差异转换为无监督损失,以鼓励两个网络具有一致的低熵预测.所提方法在ISIC 2018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在采用20%的标注比例时,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分别达到87.25%和79.17%,相比于监督U-Net++的训练结果分别提升了2.89%和3.53%,并且优于目前主流的半监督学习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半监督医学图像分割上的有效性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监督学习 图像语义分割 交叉教学 循环伪标签
下载PDF
介质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原理、技术与应用
12
作者 李红梅 闫胤洲 蒋毅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20,共21页
光学显微技术在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精密测量学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微纳尺度的探索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然而,传统光学显微系统受到衍射极限的制约,最大分辨率极限约为光波长的一半(λ/2)。近年来,突破衍射极限、实现更高成... 光学显微技术在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精密测量学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微纳尺度的探索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然而,传统光学显微系统受到衍射极限的制约,最大分辨率极限约为光波长的一半(λ/2)。近年来,突破衍射极限、实现更高成像分辨率成为显微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介质微球透镜通过调控光场,能够将入射光束聚焦于微球底部的极窄区域形成光子纳米射流,打破了阿贝(Abbe)衍射极限,使出射光束半峰全宽小于λ/2。与其他超分辨成像技术相比,微球超分辨成像具有简单直接、无须荧光染料标记、实时成像、可与现有显微系统相兼容等优势,为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新的机遇。该综述首先介绍了介质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原理;随后,详细分析了影响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微球光学性质、适用环境以及可控性等;最后,探讨了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半导体器件、纳米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此外,还展望了微球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微球透镜 超分辨成像 光学纳米成像 远场纳米显微镜 光子纳米射流 非荧光纳米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多分支增强和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
13
作者 姚斌 韩典芝 +1 位作者 徐轩 李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由于水对光的折射和吸收,水下图像通常会出现严重的退化,如色偏、模糊、能见度低等.为了提高水下图像的可视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支增强和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水下图像增强网络MBFA-GAN.首先,通过分析水下图像的色彩退化和模糊因素,设计... 由于水对光的折射和吸收,水下图像通常会出现严重的退化,如色偏、模糊、能见度低等.为了提高水下图像的可视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支增强和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水下图像增强网络MBFA-GAN.首先,通过分析水下图像的色彩退化和模糊因素,设计了青品色温修复模块和模糊恢复模块对水下图像进行色彩矫正和模糊恢复.然后,基于对多个分支特征的互补性考虑,采用循环合并策略将多个分支增强的特征利用自适应融合模块进行融合,逐步增强图像细节.最后,设计了融合注意力模块,用于深度挖掘图像在通道维度和像素维度的相关性矩阵,以提高增强图像的真实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提出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去模糊效果较好且颜色更真实,可以有效改善水下图像色偏和模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多分支增强 融合注意力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联合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
14
作者 胡锐 程家亮 胡伏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由于水下特殊的成像环境,水下图像往往具有严重的色偏雾化等现象。因此文中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增强算法,即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无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UUIE-DEMCSL)。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颜色空间的增... 由于水下特殊的成像环境,水下图像往往具有严重的色偏雾化等现象。因此文中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增强算法,即基于细节增强和多颜色空间学习的无监督水下图像增强算法(UUIE-DEMCSL)。该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颜色空间的增强网络,将输入转换为多个颜色空间(HSV、RGB、LAB)进行特征提取,并将提取到的特征融合,使得网络能学习到更多的图像特征信息,从而对输入图像进行更为精确的增强。最后,UUIE-DEMCSL根据水下光学成像模型和联合监督学习框架进行设计,使其更适合水下图像增强任务的应用场景。在不同数据集上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UUIE-DEMCSL算法能生成视觉质量良好的水下增强图像,且各项指标具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多颜色空间学习 无监督学习 细节增强 特征提取 特征融合
下载PDF
基于前后景分割的图像情感分析
15
作者 高玮军 刘书君 孙子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3,共8页
图像是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对其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细节分析,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针对图像模态开展情感分析工作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图像情感分析的主要环节依次为:情感特征提取、情感空间的选择... 图像是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对其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细节分析,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针对图像模态开展情感分析工作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图像情感分析的主要环节依次为:情感特征提取、情感空间的选择、特征融合和情感识别分类。现有的大部分图像情感分析工作以图像整体为单位进行输入,未能充分发挥图像中局部特征的情感作用。如果不能对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作出区分,当图像出现清晰度不高、背景噪声较多等问题时,图像的全局特征就会变得较为敏感,特征提取和识别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干扰,对情感分析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针对目前图像情感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前后景分割的图像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以YOLOv5为框架,引入ConvNeXt模块和AFF模块,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和注意力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图像情感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对于包含更多情感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场景更为适用,性能也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情感分析 前后景分割 特征融合 YOLOv5 局部特征 全局特征
下载PDF
改进RRPN模型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
16
作者 鲁晓波 郭艳光 辛春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6,共9页
针对遥感目标背景复杂、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传统方法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检测高精度与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RRPN模型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将特征金字塔(FPN)架构引入到了模型的残差网络中,使得遥感图像的高、低层特... 针对遥感目标背景复杂、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传统方法无法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检测高精度与实时性要求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RRPN模型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将特征金字塔(FPN)架构引入到了模型的残差网络中,使得遥感图像的高、低层特征得到了有效融合;其次,在特征提取网络中添加了通道和空间相融合的注意力机制(CBAM),提升了模型在遥感图像目标特征提取方面的跨通道和空间处理能力;此外,将剔除重叠建议框时的原始NMS算法优化为DIoUNMS算法,综合考虑遥感图像候选框之间的重叠度、距离、尺度大小等因素,使目标框的回归过程更加稳定。对比实验与消融实验显示,所提方法在公共数据集DOTA和HRSC2016上获得的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可高达77.30%、90.24%,较原始RRPN模型分别提高了8.29%、11.16%,且优于其他几种较新的经典模型,表明所提方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是合理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遥感图像 带旋转的候选框算法 卷积通道注意力模块 DIoU-NMS 特征金字塔 DOTA HRSC2016数据集
下载PDF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quantifying focal stroke modeling and assessing stroke progression:optical resolution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photothrombosis
17
作者 Xiao Liang Xingping Quan +6 位作者 Xiaorui Geng Yujing Huang Yonghua Zhao Lei Xi Zhen Yuan Ping Wang Bin L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7期2029-2037,共9页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ischemic stroke,some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monitor and create embolisms in the animal cerebral cortex.However,these me...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onset and progression of ischemic stroke,some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monitor and create embolisms in the animal cerebral cortex.However,these methods often require complex systems and the effect of age on cerebral embolism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studied,although ischemic stroke is strongly age-related.In this study,we propose an optical-resolution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based visualized photothrombosis methodology to create and monitor ischemic stroke in mice simultaneously using a 532 nm pulsed laser.We observed the molding process in mice of different ages and presented age-dependent vascular embolism differentiation.Moreover,we integrat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o investigate age-associated trends in cerebrovascular variability following a stroke.Our imaging data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underscore the differential cerebrovascular responses to stroke in mice of different ages,thereby highlighting the technique's potential for evaluating cerebrovascular health and unraveling age-related mechanisms involved in ischemic stro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DEPENDENT cerebral cortex ischemic stroke mouse mode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PHOTOTHROMBOSIS vascular imaging
下载PDF
Multisensory mechanisms of gait and balance in Parkinson’s disease:an integrative review
18
作者 Stiven Roytman Rebecca Paalanen +4 位作者 Giulia Carli Uros Marusic Prabesh Kanel Teus van Laar Nico I.Bohn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underpinning of human gait and balance is one of the most pertinent challenges for 21st-century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due to the profound impact that falls and mobility disturbances have ... Understanding the neural underpinning of human gait and balance is one of the most pertinent challenges for 21st-century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due to the profound impact that falls and mobility disturbances have on our aging population.Posture and gait control does not happen automatically,as previously believed,but rather requires continuous involvement of central nervous mechanisms.To effectively exert control over the body,the brain must integrate multiple streams of sensory information,including visual,vestibular,and somatosensory signals.The mechanisms which underp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multisensory signals are the principal topic of the present work.Existing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ies focus on how failure of cognitive processes thought to be involved in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leads to falls in older adults.Insufficient emphasis,however,has been placed on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individual sensory modalities to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processes and cross-modal interactions that occur between the sensory modalities in relation to gait and balance.In the present work,we review the contributions of somatosensory,visual,and vestibular modalities,along with their multisensory intersections to gait and balance in older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We also review evidence of vestibular contributions to multisensory temporal binding windows,previously shown to be highly pertinent to fall risk in older adults.Lastly,we relate multisensory vestibular mechanisms to potential neural substrates,both at the level of neurobiology(concern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and at the level of electrophysiology(concern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We hope that this integrative review,drawing influence across multiple subdisciplines of neuroscience,paves the way for novel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therapeutic neuromodulatory approaches,to improve the lives of older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 BALANCE encephalograph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AIT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Parkinson’s disea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OMATOSENSORY VESTIBULAR visual
下载PDF
Radiomics and molecular analysis:Bridging the gap for predic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nosis
19
作者 Chun-Han Cheng Wen-Rui Hao Tzu-Hurng Che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5年第4期56-60,共5页
This editorial examines a recent study that used radiomics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CT)to predict the expression of the fibroblast-related gene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surviva... This editorial examines a recent study that used radiomics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CT)to predict the expression of the fibroblast-related gene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By integrating radiomics with molecular analysis,the study presented a strategy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expression of EZH2 from CT scan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a strong link between the radiomics model,EZH2 expression,and patient prognosis.This noninvasive approa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omics 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 expression Non-invasive imaging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研究
20
作者 刘华春 吴广文 闫静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 在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面对复杂场景时噪声会损害图像特征,增加提取难度,导致匹配精度和鲁棒性下降。因此,文中提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多分辨率图像匹配方法,旨在从不同尺度图像中有效获取信息并实现高精度匹配。该方法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模型的双目旋转相机扫描目标并进行成像,根据内、外空间标定提升双目旋转相机的位置精度,保证目标的多分辨率成像效果;将其输入金字塔立体匹配网络中,通过网络中的类金字塔多空洞卷积操作提取双目图像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可变卷积增强其纹理特征细节;结合细粒度特征和互注意力机制完成双目图像匹配。测试结果显示,空间标定后,左、右两个相机的成像误差最小值分别为0.6 Pixel和0.4 Pixel;匹配点坐标偏差均值和坐标偏差方差值分别低于0.012和0.011,匹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 多分辨率 图像匹配 空间标定 双目旋转相机 特征提取 特征增强 细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