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用户评价数据+的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研究
1
作者 陈美雯 高悦尔 程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充分考虑游客的实际出行需求并提高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该文基于网络用户评价数据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数据,提出一种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法,即通过K-means++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旅游节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计算节点重要度及节... 为充分考虑游客的实际出行需求并提高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该文基于网络用户评价数据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数据,提出一种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法,即通过K-means++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旅游节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计算节点重要度及节点间的路线重要度,并结合现状路网条件,制定区域性“快进+慢游”的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案。以G228福建段沿线区域为例,对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划分旅游节点层次并优化区域性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案,最终构建出G228福建段沿线区域“两级四类”的区域性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案。研究结果对区域性旅游风景道路网的构建及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风景道 节点重要度 网络点评数据 路网规划
下载PDF
“三生”理念下旅游风景道规划设计研究——以六安市叶集史河干渠为例
2
作者 张凯 张文静 +1 位作者 梁发涛 曹贤忠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67-72,共6页
伴随着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廊道型旅游产品在承载旅游高效发展、人居环境美化、生态有力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入“三生”理念,构建旅游风景道规划思路,选取六安市叶集区史河干渠作为案例地,剖析其文旅资源、交通现状、用地... 伴随着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廊道型旅游产品在承载旅游高效发展、人居环境美化、生态有力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入“三生”理念,构建旅游风景道规划思路,选取六安市叶集区史河干渠作为案例地,剖析其文旅资源、交通现状、用地状况等,提出其旅游风景道产业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理念 旅游风景道 史河干渠
下载PDF
论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风景道的建设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颖 张淑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8-71,共4页
基于全域旅游的背景,通过对旅游风景道概念的阐释,阐述了旅游风景道建设的的必要性在于新兴旅游需求的不断攀升、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提供的便利以及政府各项政策导向的支持。之后,深入分析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同质性... 基于全域旅游的背景,通过对旅游风景道概念的阐释,阐述了旅游风景道建设的的必要性在于新兴旅游需求的不断攀升、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提供的便利以及政府各项政策导向的支持。之后,深入分析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同质性较强、专业人员缺乏、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旅游风景道建设发展的优化措施:拓宽道班品牌开发路径、推进产品结构化创新、制定人才资源规划、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改变传统类型景区的旅游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风景道 道班 全域旅游
下载PDF
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焕焕 朱从坤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年第5期46-50,共5页
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主要采用4阶段法,但该模型对隐性交通需求反应不敏感,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景区本身的环境容量限制,针对不足,文中通过对传统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突显旅游特性,弥补对隐性交通需求的估计不充分,在交... 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主要采用4阶段法,但该模型对隐性交通需求反应不敏感,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景区本身的环境容量限制,针对不足,文中通过对传统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突显旅游特性,弥补对隐性交通需求的估计不充分,在交通分布预测阶段以景区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进行交通分布预测,并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西山连接线工程为例给出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过程,并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旅游景区 新建公路 隐性交通需求 景区环境容量 交通量预测
下载PDF
“海丝文化”旅游圈标志景区(点)定量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永春 陈大涌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5-79,共5页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评价了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圈”标志景区(点)的景观质量与开发潜势,将其划分为特品、优良、普通三个等级,结合“海丝文化”圈和旅游圈规划建设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标志景区(点)”的概念.为“海丝”遗产旅游项目...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评价了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圈”标志景区(点)的景观质量与开发潜势,将其划分为特品、优良、普通三个等级,结合“海丝文化”圈和旅游圈规划建设的需要,首次提出了“标志景区(点)”的概念.为“海丝”遗产旅游项目、旅游线路的规划设计,促进泉州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转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旅游资源 定量评价 标志景点
下载PDF
太行山中段旅游地多类型景观林的设计与功能
6
作者 韩瑞玲 梁剑 +4 位作者 朱苏加 栗惠英 郑烨 闫志敬 路紫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9-54,共6页
国土整治、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在这种情况之下,更高质量的绿化要求呼之欲出,其中一条就包括绿化过程中的美化。笔者发现,旅游线路和旅游村落的绿化,以及风景林的设计对于旅游地景观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因此,得出... 国土整治、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在这种情况之下,更高质量的绿化要求呼之欲出,其中一条就包括绿化过程中的美化。笔者发现,旅游线路和旅游村落的绿化,以及风景林的设计对于旅游地景观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因此,得出绿化景观林的建设模式。本文将从条件、原则、设计模式和效果4个部分对不同景观的绿化程度做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中段 旅游道路 风景林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我国旅游风景道设计标准探讨与工程实践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燕海峰 《山东交通科技》 2019年第2期95-97,105,共4页
从旅游公路需求入手,分析了旅游风景道的定义、结合国内外典型风景道特征,探讨了旅游风景道设计要点,针对我国旅游风景道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部分解决思路。
关键词 旅游公路 风景道 设计标准 工程实践
下载PDF
丝绸之路节点城市高A级旅游景区数量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陕甘段为例
8
作者 崔琰 黄晓梅 《甘肃理论学刊》 2019年第4期90-97,共8页
本文以“丝绸之路”陕甘段高A级景区数量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和地图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够代表高A级景区影响因素的10大指标因子,对“研究区”2009年、2013年和2017年3个... 本文以“丝绸之路”陕甘段高A级景区数量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因子分析法和地图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够代表高A级景区影响因素的10大指标因子,对“研究区”2009年、2013年和2017年3个年度截面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提取公因子,得出旅游文化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是影响高A级景区数量的两大因素,通过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高A级旅游景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公路交通网的山西省A级景区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郝炜 王萍 +1 位作者 康丹 王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7-92,共6页
旅游交通和景区交通的通行可达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程度.通过运用ArcGis 10.2软件,构建O-D时间成本矩阵,对山西省公路交通网内的国家A级景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A级景区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范围为2.24~6.32小时;可达性系数范围为... 旅游交通和景区交通的通行可达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程度.通过运用ArcGis 10.2软件,构建O-D时间成本矩阵,对山西省公路交通网内的国家A级景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A级景区之间的平均通行时间范围为2.24~6.32小时;可达性系数范围为0.645~1.819;可达性系数小于1的A级景区为89个,占总景区54.60%,大于1的A级景区为74个,占总景区45.40%.因受道路密度、景区密度的影响,山西省A级景区间的平均通行时间及景区的可达性差异明显.A级景区可达性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以山西中部地区为中心,向晋南、晋北地区递减的圈层结构.最后,对基于公路交通网的山西省A级景区可达性差异状况及山西省的旅游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景区 可达性 旅游交通 山西省
下载PDF
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跃杰 王荣华 茹含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为了建立中国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以国内外公路功能等级体系为参考,深入分析景区道路功能分类的原因,阐明景区道路功能的本质。针对景区道路交通特性、景点吸引度和游客需求,分析游客对景区道路功能的需求,提出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 为了建立中国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以国内外公路功能等级体系为参考,深入分析景区道路功能分类的原因,阐明景区道路功能的本质。针对景区道路交通特性、景点吸引度和游客需求,分析游客对景区道路功能的需求,提出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分类法,将景区道路功能分为景区直通线、景区疏通线、景区连通线3类。分析景区道路等级的影响因素,提取等级划分指标。以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为指标,将景区道路划分为景区直通线Ⅰ级、景区直通线Ⅱ级、景区疏通线Ⅰ级、景区疏通线Ⅱ级、景区连通线5个等级,并确定了道路等级、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和观光车限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直通线Ⅰ、Ⅱ级道路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大于8万人和3.5万~8万人,设计速度分别为60、50 km/h;景区疏通线Ⅰ、Ⅱ级道路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分别为大于6万人和1万~6万人,设计速度分别为40、30 km/h;景区连通线对应的单日高峰游客接待量为小于3.5万人,设计速度为20 km/h。面向游客出行需求的景区道路功能等级体系可为景区道路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景区道路 道路功能等级 游客出行需求 交通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