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8,2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W/Hf合金的结构稳定性及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
作者 周少兰 李忠盛 +4 位作者 丛大龙 韦禹 詹青青 赵子鹏 冉旭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Ta-W/Hf合金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延展性等性质,在核电、武器装备等关键零部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不同掺杂含量下的Ta-W/Hf合金模型,计算Ta-W/Hf的晶格常数、结合能、弹性常数、弹性模量... Ta-W/Hf合金具有高熔点、高密度、高延展性等性质,在核电、武器装备等关键零部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不同掺杂含量下的Ta-W/Hf合金模型,计算Ta-W/Hf的晶格常数、结合能、弹性常数、弹性模量、泊松比、维氏硬度、电子态密度等性质参数,分析W、Hf掺杂元素对Ta合金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W合金的晶格常数、弹性常数、体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均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Ta-Hf合金的相关性质参数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结合能及电子态密度结果表明Ta-W合金的稳定性与W含量呈正相关;Ta-Hf合金的稳定性随着Hf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Hf的添加对Ta合金的各向异性趋势变化影响显著,且Hf可以明显提高Ta合金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w/Hf合金 第一性原理 结构稳定 力学性质
下载PDF
2020年西藏定日M_(W)5.6地震震源参数估计和应力触发研究
2
作者 李琦 李承涛 +4 位作者 赵斌 黄勇 万永革 谭凯 董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8,共17页
2020年3月20日青藏高原西南缘定日县发生M_(W)5.6地震,距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250 km.尼泊尔地震,尤其是震后余滑是否触发了此次定日地震还有待研究.本文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区域地震波资料研究定日地震的破裂特征.首先利用近场形... 2020年3月20日青藏高原西南缘定日县发生M_(W)5.6地震,距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250 km.尼泊尔地震,尤其是震后余滑是否触发了此次定日地震还有待研究.本文联合合成孔径雷达和区域地震波资料研究定日地震的破裂特征.首先利用近场形变和宽频带地震波资料,通过贝叶斯自举优化算法揭示定日地震的均匀滑动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断层几何模型并反演震源滑动分布.研究发现定日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334°,倾角~51°.破裂主要集中在约2.0~5.5 km深度范围内.破裂范围~5.6 km×4.4 km,释放总的地震矩~3.33×10^(17)N·m.最大滑动量~1.27 m,发生在3.786 km深度.破裂以正断滑动为主兼少许右旋走滑分量,同区域历史地震表现出相似的破裂机制,表明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挤压欧亚板块,在藏南地区产生了近东西向的张应力.库仑应力变化研究表明,尼泊尔M_(W)7.9地震主余震和定日地区四次历史地震共同触发了2020年定日M_(W)5.6地震,其中尼泊尔地震震后2年的余滑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占库仑应力增加总量的~40%,震后余滑在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定日M_(w)5.6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形变 滑动分布 尼泊尔M_(w)7.9地震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交换环的w-弱finitistic维数的注记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设R是交换环,M是R-模.引入了模M的w-投射维数w-pd_R(M)和环R的w-弱finitistic维数w-f PD(R).给出w-f PD(R)=0的充分必要条件.证明了若R是w-凝聚环,M是有限表现R-模,则M有w-投射分解…→P_n→P_(n-1)→…→P_1→P_0→M→0,其中P_i是有限... 设R是交换环,M是R-模.引入了模M的w-投射维数w-pd_R(M)和环R的w-弱finitistic维数w-f PD(R).给出w-f PD(R)=0的充分必要条件.证明了若R是w-凝聚环,M是有限表现R-模,则M有w-投射分解…→P_n→P_(n-1)→…→P_1→P_0→M→0,其中P_i是有限型的w-投射模,这里i=0,1,….最后,证明了若R是w-半遗传环,w-f PD(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投射模 w-投射维数 w-弱finitistic维数 w-凝聚环 w-半遗传环
下载PDF
W掺杂量和退火温度对W-VO_(2)物相结构及相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恒辉 雷心瑜 +3 位作者 袁新强 蒋鹏 张伟 张立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52,共9页
钨掺杂M相二氧化钒(W-VO_(2)(M))有效降低了VO_(2)金属相(低温单斜相,M)到绝缘体相(高温四方金红石相,R)的可逆相转变温度(T_(c)),显著提高了VO_(2)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价值。然而,W-VO_(2)(M)所表现出的较宽热滞回线宽度(ΔT_(c)>10... 钨掺杂M相二氧化钒(W-VO_(2)(M))有效降低了VO_(2)金属相(低温单斜相,M)到绝缘体相(高温四方金红石相,R)的可逆相转变温度(T_(c)),显著提高了VO_(2)在智能窗领域的应用价值。然而,W-VO_(2)(M)所表现出的较宽热滞回线宽度(ΔT_(c)>10℃)对其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降低W-VO_(2)(M)的ΔT_(c)为目标,研究了W掺杂量与退火温度对W-VO_(2)物相结构及相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掺杂量的增加,W-VO_(2)粉体的T_(c)降低,并且ΔT_(c)较窄;退火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W-VO_(2)粉体的结晶度和分散度,但温度过高,会加速VO_(2)晶体结构的破坏,使其在恢复到室温后无法从R相转变为M相;当W掺杂量为6.0 at%,退火温度为700℃时,采用水热-退火两步法制备得到的W-VO_(2)(M)粉体表现出接近室温使用的T_(c)(T_(c)=36.83℃),同时具有较窄的ΔT_(c)(ΔT_(c)=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掺杂 水热-退火两步法 w-VO_(2)(M) 智能窗 相变性能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rse-grained WC-based Cemented Carbides Sintered with Ultrafine WC or (W+C) as Additives
5
作者 于淞百 闵凡路 +6 位作者 LI De NOUDEM Guillaume Jacques ZHANG Hailong MA Jichang ZHAO Kui YAO Zhanhu 张建峰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The effects of ultrafine WC(WC_(UF),0.5μm) or W(1μm) and C(0.3μm)(W+C)_(UF) additives on the densification,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rse-grained cemented carbides were compared systematically.O... The effects of ultrafine WC(WC_(UF),0.5μm) or W(1μm) and C(0.3μm)(W+C)_(UF) additives on the densification,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rse-grained cemented carbides were compared systematically.Overall,the cemented carbides with WC_(UF)/(W+C)_(UF) additives are almost fully densification to be higher than 99%,an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is kept above 2.8μm.The WC_(UF) additive assists grains to(truncated)trigonal prism shape by two dimensional(2D) growth,whereas the(W+C)_(UF) additive assists grains to rounded shape by three dimensional(3D) growth,lowers WC contiguity and increases face-centered-cubic Co.The hardness and bending strength of(75WC_(C)-15WC_(UF))-10Co are 86.6 HRA and 2 272 MPa,respectively,both higher than those of(75WC_(C)-15(W+C)_(UF))-10Co,which could be ascribed to the enhanced densification and unblemished grains.However,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75WC_(C)-15(W+C)_(UF))-10Co is 23.5 MPa·m^(1/2),higher than that of the(75WC_(C)-15WC_(UF))-10Co due to the uniform WC-Co structure and flexible binder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rse-grained wC-based cemented carbide ultrafine wC ultrafine(w+C)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与93W合金弹芯侵彻靶板的损伤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烁罡 杜成鑫 +3 位作者 周峰 高光发 吕文争 陈曦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为研究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WF/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WF/Zr-MG)及93W合金两种弹芯材料对于45钢靶板的侵彻特征机理与损伤特征,利用上述两种弹芯进行对比开展侵彻试验,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侵彻结果进行分析,... 为研究钨丝/锆基非晶复合材料(WF/Zr-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matrix composite,WF/Zr-MG)及93W合金两种弹芯材料对于45钢靶板的侵彻特征机理与损伤特征,利用上述两种弹芯进行对比开展侵彻试验,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侵彻结果进行分析,其中,宏观定量化表征量采用等效直径进行研究,微观层面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RD衍射仪与显微维氏硬度仪对靶板的微观形貌、相变及硬度特征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WF/Zr-MG弹芯完全贯穿靶板,而93W合金弹芯残留于靶板之中,其等效扩孔直径分别为16.7和18.4 mm,前者较后者低10.18%,WF/Zr-MG弹芯的穿甲能力高于93W合金弹芯。在微观角度,WF/Zr-MG与93W合金弹芯侵彻后弹坑细晶层晶粒长径比分别为4.5和7.3,其维氏硬度HV的峰值分别为249和287,其中高硬度层宽度分别为10.2和8.9 mm。前者对应靶板高硬度层更宽的原因是Zr基非晶合金在侵彻过程中持续释放热量,使其温度影响区较大,因此硬度提升的区域大。侵彻过程中,后者的靶板强度明显高于前者的,其主要原因为WF/Zr-MG弹芯发生屈曲回流,而93W合金弹芯产生蘑菇头现象,使得WF/Zr-MG弹芯对于靶板的挤压变形更小,晶粒拉长效果减弱,硬度峰值提升变小,靶板单位长度的能量损耗小,从而增强WF/Zr-MG复合材料弹芯的穿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F/Zr-MG复合材料 93w 微观分析 硬度分析 损伤特征
下载PDF
Al⁃W合金燃料的氧化过程及性能提升机理
7
作者 胡敖博 刘津阁 +4 位作者 赵超越 陈鹏 李鹏 孙兴昀 蔡水洲 《含能材料》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0,共11页
为阐明Al‐W合金燃料氧化性能的提升机理,结合铝热还原与超高温气雾化法制备Al‐20W与Al‐30W合金燃料,并通过热重/差热热分析、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对其氧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20W与Al‐30W合金燃料均... 为阐明Al‐W合金燃料氧化性能的提升机理,结合铝热还原与超高温气雾化法制备Al‐20W与Al‐30W合金燃料,并通过热重/差热热分析、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对其氧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l‐20W与Al‐30W合金燃料均含有亚稳态Al/W合金相,随温度升高Al/W合金相的种类与形态发生转变。2种合金燃料具有优于单质Al燃料的氧化性能,分别在1300℃与1500℃完全氧化,氧化产物WO_(3)全部挥发。W的存在提升了Al‐W合金燃料的氧化性能,机理为WO_(3)的挥发提供O_(2)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通道;WO_(3)作为“氧运输船”向单质Al传输O,促进单质Al的氧化;WO_(3)发生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最终以气态形式挥发,促进含W相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l‐w合金燃料 Al/w合金相 氧化过程 提升机理
下载PDF
粉末特性对W-Ti[w(Ti)=10%]合金致密度和组织的影响
8
作者 杨亚飞 姚草根 +2 位作者 吕宏军 谢飞 孟烁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制备了W-Ti[w(Ti)=10%]合金,研究了粉末纯度、W粉粒度对W-Ti[w(Ti)=10%]合金密度、组织的影响。发现粉末纯度越高,W-Ti[w(Ti)=10%]合金的致密度越高,富Ti相占比越低。3N纯度的W-Ti[w(Ti)=10%]合金内部会留存纯Ti,富Ti相占比为31.28%,4N... 制备了W-Ti[w(Ti)=10%]合金,研究了粉末纯度、W粉粒度对W-Ti[w(Ti)=10%]合金密度、组织的影响。发现粉末纯度越高,W-Ti[w(Ti)=10%]合金的致密度越高,富Ti相占比越低。3N纯度的W-Ti[w(Ti)=10%]合金内部会留存纯Ti,富Ti相占比为31.28%,4N和4N5纯度的W-Ti[w(Ti)=10%]合金不存在纯Ti,富Ti相占比分别为28.41%、21.67%。W粉粒度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W粉粒度越大,与Ti粉的混合效果越好,越有利于扩散;但比表面积越小,越不利于扩散。随着W粉粒度增大,W-Ti[w(Ti)=10%]合金的富Ti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本实验中,当W粉粒度为4~5μm,Ti粉粒度为44μm时,W-Ti[w(Ti)=10%]合金的组织性能最优,富Ti相占比为2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i[w(Ti)=10%] 合金 w 粒度 富Ti相
下载PDF
2024年1月1日能登半岛M_(W)7.5地震作为一个可能的“龙王”事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月 吴忠良 张永仙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 2024年第4期493-499,共7页
本文试图探讨,从“龙王”理论的角度看,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M_(W)7.5地震是否可被视为一次“龙王”事件.本文分析了日本气象厅(JMA)2004年以来的地震矩张量解目录,针对样本数不够多的情况,用“级序分析”方法确定这一M_(W)7.5事件... 本文试图探讨,从“龙王”理论的角度看,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M_(W)7.5地震是否可被视为一次“龙王”事件.本文分析了日本气象厅(JMA)2004年以来的地震矩张量解目录,针对样本数不够多的情况,用“级序分析”方法确定这一M_(W)7.5事件是否显著偏离Gutenberg-Richter幂律.结果表明在2006至2024年期间,M_(W)7.5地震还不能被视为显著的“龙王”事件;但在2021至2024年期间,该地震作为一次“龙王”事件特点十分明显,这一结果似乎与2020年底以来出现了复杂的前兆行为的报道吻合,标志着“龙王”事件的某种可预报性.本文建议,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震源过程和余震序列进行详细刻画,附之以对地震前兆的回溯性研究,或可有助于“地震龙王”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地震预测研究的进步.本文还讨论了“黑天鹅”事件、“龙王”事件及“灰犀牛”事件的相互关系,这几个概念是近年来减灾领域讨论较多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登半岛M_(w)7.5地震 级序分析 “黑天鹅” “龙王” “灰犀牛” 震群
下载PDF
基于骨架结构设计的高性能W10Cu材料制备及表征
10
作者 金秀军 陈子明 +5 位作者 汪明明 蒋博宇 林飘扬 冯宏伟 黄伟 曹立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共6页
用商用不规则W粉和球形W粉压制W骨架坯,经1800~2000℃真空烧结制备W骨架,在H_(2)气氛1350℃下熔渗Cu获得高致密W10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等离子球化W粉团聚消失,流动性更好,松装密度提升82%,相同压力下压坯密度提升15%。用球形W粉制备的... 用商用不规则W粉和球形W粉压制W骨架坯,经1800~2000℃真空烧结制备W骨架,在H_(2)气氛1350℃下熔渗Cu获得高致密W10C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等离子球化W粉团聚消失,流动性更好,松装密度提升82%,相同压力下压坯密度提升15%。用球形W粉制备的W骨架可保持低的W-W连接度及良好的通孔率,为熔渗提供高品质骨架材料。W骨架经熔渗4h后获得W10Cu块体材料,其室温拉伸强度为680MPa,电导率为1.856S/m,比商用W10Cu的拉伸强度、电导率分别提升了41%、28%,可归因于低W-W连接度、Cu相良好的网状结构、Cu对W颗粒的包覆协同作用结果。本研究中新型低W-W连接度骨架结构设计可为高比重W、高通孔率W-Cu材料设计与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10Cu 球形w 室温拉伸强度 高温拉伸强度 电导率
下载PDF
论公立医院机关党建“3W”原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艳 孙婧 葛国曙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23-25,共3页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全面推行机关党建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经由高质量党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探究的课题。公立医院机关党建有其特殊的职能定位,面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公立...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全面推行机关党建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经由高质量党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机关党建工作必须探究的课题。公立医院机关党建有其特殊的职能定位,面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公立医院机关党建需要从思想层面、顶层设计和实践层面分别解决机关党建“做什么”(WHAT)、“如何做”(HOW)和“如何做好”(WELL)的问题,称之为“3W”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机关党建 医疗服务 “3w”原则
下载PDF
Influence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the Radiation of a Microstrip Leaky-Wave Antenna for W-Band Applications
12
作者 Charmolavy Goslavy Lionel Nkouka Moukengue Nzonzolo   +1 位作者 Barol Mafouna Kiminou Désiré Lilonga-Boyenga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11期3016-3027,共12页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telecommun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has necessitated the desig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mpact, high-performance equipment operating at increasingly high frequencies. The use of high-precision ...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telecommun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has necessitated the desig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mpact, high-performance equipment operating at increasingly high frequencies. The use of high-precision radars for surveillance, detec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rients research toward the antennas to electronic sweep.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microstrip leaky-wave antenna with periodic patches. Its design is based on an integral formulation solved by software using HFSS finite elements. A parametric study of this antenna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s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result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he antenna’s radiation parameters shows that the main beam direction and levels of minor’s lobes can be controlled from thes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The interest of this study i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ntennas dedicat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ky-wave Antenna Parameters of Radiation Software HFSS w-BAND
下载PDF
Na-W-Mn/SiO_(2)催化剂上不同含量WO_(4)活性位点在甲烷氧化偶联中的催化行为
13
作者 宋佳欣 范晓强 +1 位作者 刘百军 赵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100,共11页
甲烷氧化偶联(OCM)作为生产C_(2)(C_(2)H_(6)和C_(2)H_(4))的直接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统催化剂中,Mn/Na_(2)WO_(4)/SiO_(2)(Na-W-Mn/SiO_(2))类催化剂具有甲烷转化率高、C_(2)选择性高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相对高的稳定性等优点.本文... 甲烷氧化偶联(OCM)作为生产C_(2)(C_(2)H_(6)和C_(2)H_(4))的直接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传统催化剂中,Mn/Na_(2)WO_(4)/SiO_(2)(Na-W-Mn/SiO_(2))类催化剂具有甲烷转化率高、C_(2)选择性高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相对高的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利用硅钨酸作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载量的Na-nW-Mn/SiO_(2)催化剂,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氧气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以及甲烷氧化偶联活性的评价.研究发现,所有催化剂上的Na_(2)WO_(4)、Mn_(2)O_(3)和α-方英石晶相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协同催化作用来提高催化剂的OCM性能.随着W载量的持续增加,以硅钨酸作为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的W物种一直保持以四面体WO_(4)的形式存在,而构效关系分析揭示了四面体WO_(4)是此系列催化剂上OCM反应的活性中心.具有高含量四面体WO_(4)的Na-10.0%W-Mn/SiO_(2)催化剂有较低的W^(6+)→W^(4+)还原温度和较高的表面晶格氧占比,这可能是其获得最佳甲烷转化率和C_(2)产率的主要原因.当温度为775℃时,Na-10.0%WMn/SiO_(2)催化剂上CH_(4)的转化率为44.2%,C_(2)的产率为24.1%,其中乙烯的产率为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w-Mn/SiO_(2)催化剂 甲烷氧化偶联 不同w含量 乙烯收率 C_(2)
下载PDF
结构钢电沉积Co-W/CeO_(2)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志华 武海勇 张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选择CeO_(2)颗粒作为复合相,利用电沉积技术在普通结构钢表面制备出Co-W/CeO_(2)复合镀层,并研究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结合力、硬度、耐磨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W/CeO_(2)复合... 选择CeO_(2)颗粒作为复合相,利用电沉积技术在普通结构钢表面制备出Co-W/CeO_(2)复合镀层,并研究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对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结合力、硬度、耐磨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W/CeO_(2)复合镀层与基体结合牢固,表面分布着类似胞状的晶粒团聚体,其化学成分为Co、W、Ce和O元素。随着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从2 g/L升高到15 g/L,复合镀层的晶粒团聚体尺寸差异先减小后增大,吸附在晶粒团聚体表面及边界处的CeO_(2)颗粒量先增多后减少,导致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都呈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当镀液中CeO_(2)颗粒浓度为8g/L时,Co-W/CeO_(2)复合镀层的晶粒团聚体大小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其表面粗糙度仅为0.39μm。该复合镀层的硬度较Co-W合金镀层增大约76 HV,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摩擦系数和氧化增重量仅为0.43和0.74m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w/CeO_(2)复合镀层 电沉积 CeO_(2)颗粒 结合力 高温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案例赋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5W”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海波 周洁 卢海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分析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存诸多发展矛盾,江西财经大学以案例为载体,遵循案例驱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理实融合”能力培育、强化“持续发展”特色属性和“中国管理”精神内涵烙印的“三个驱动”变革理念,把握“用案例讲好中国管... 分析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存诸多发展矛盾,江西财经大学以案例为载体,遵循案例驱动专业学位研究生“理实融合”能力培育、强化“持续发展”特色属性和“中国管理”精神内涵烙印的“三个驱动”变革理念,把握“用案例讲好中国管理故事”的核心,围绕Why、Who、What、When和Where五个“W”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5W”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构建起支撑该培养模式的“154”实践应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案例 研究生教育 “5w”培养模式 中国管理故事
下载PDF
纳米W-Cu复合粉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曹新娜 王喜然 +5 位作者 于华 潘昆明 王长记 张程 王晓东 张学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3-557,共15页
W-Cu复合材料结合了W、Cu金属各自优良性能,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延展性、抗电弧烧结性、耐高温氧化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国防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事等领域。以超细纳米W-Cu复合粉体为原材料是制备出性能... W-Cu复合材料结合了W、Cu金属各自优良性能,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延展性、抗电弧烧结性、耐高温氧化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国防工业、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军事等领域。以超细纳米W-Cu复合粉体为原材料是制备出性能优越的W-Cu复合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总结了W-Cu超细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如机械合金化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合成-共还原法、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冷冻-干燥法、燃烧法等,并通过分析现阶段制备W-Cu纳米复合粉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Cu复合粉体 w-CU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领域 发展趋势
下载PDF
W火焰锅炉SCR脱硝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
17
作者 罗志 王晓冰 +10 位作者 潘栋 何育东 晋中华 尚桐 范玮 邓彪 任建永 兰永胜 杨小金 杨晓刚 李淑宏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 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有超过95%的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剩余均为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其产生的氮氧化物质量浓度高达750~1200 mg/m^(3),实现超低排放难度大,是我国实现超低排放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流场技术主要有“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全烟道断面混合流场技术”“常规精准喷氨技术”等。以某设计脱硝效率需高达95%的W火焰锅炉为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式对比3种技术的性能指标,“SCR分区混合动态调平技术”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他技术。工程改造后,在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质量浓度为1000 mg/m^(3),出口低于50 mg/m^(3)时,可实时保持氨逃逸量小于3μL/L,远超常规SCR脱硝系统最高设计效率(93%),为W火焰锅炉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火焰锅炉 脱硝 SCR 流场技术 氨逃逸 分区混合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W)C增强镍基涂层的性能
18
作者 杨尚武 瞿海霞 +1 位作者 黎恒君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3-959,1019,共8页
为了提高热轧高速钢工作辊的耐磨性,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球墨铸铁基体上制备了(Ti,W)C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的Inconel 625合金涂层.研究了(Ti,W)C颗粒对涂层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Ti,W)C颗粒均匀分布在涂层中,并与Inco... 为了提高热轧高速钢工作辊的耐磨性,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球墨铸铁基体上制备了(Ti,W)C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的Inconel 625合金涂层.研究了(Ti,W)C颗粒对涂层微观结构、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Ti,W)C颗粒均匀分布在涂层中,并与Inconel 625有良好的结合;涂层的硬度随着(Ti,W)C颗粒含量增加从HV0.2280提高到HV0.2424;在摩擦磨损过程中,(Ti,W)C颗粒作为硬质相抑制了磨损中基体材料的局部塑性变形,质量分数30%(Ti,W)C颗粒的Inconel 625合金涂层磨损量仅为0.015 mm^(3),平均摩擦系数为0.0616.证明添加适量的(Ti,W)C颗粒会显著提高Inconel 625合金涂层的硬度及耐磨性,并降低了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Ti w)C颗粒 Ni-(Ti w)C涂层 微观结构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益智精油O/W型微乳液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9
作者 谢小丽 胡璇 +3 位作者 黄英 王凯 王丹 于福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1-1210,共10页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原料,可作为植物功能油使用。为了获得稳定的益智精油(AO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通过拟三元相图法构建含AOEO的O/W型微乳液,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表面活性...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原料,可作为植物功能油使用。为了获得稳定的益智精油(AOEO)水包油型(O/W型)微乳液,本研究通过拟三元相图法构建含AOEO的O/W型微乳液,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以及其不同组分及比例对微乳液面积的影响,并测定微乳液的粒径、形貌、电导率、水溶性及稳定性等指标,探讨其表征与理化性能。结果得到益智精油O/W型微乳液的较优配方为:m(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m(1,2-丙二醇)∶m(AOEO)=10.5∶3.5∶6,水相的过渡点为60%(质量分数),平均粒径为(26.580±0.13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26±0.010,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数码生物显微镜(DBM)下微乳液呈球形或类球形,规整,无黏边,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离心稳定性、热稳定性及低温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以微乳液为载体可实现益智精油的纳米包覆,为益智精油在日化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精油 微乳液 拟三元相图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O/w
下载PDF
基于5W模式的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丽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培育普遍面临培育主体单一,用户需求分析不精,培育内容的结构性与情境化水平偏低,培育方法相对固化,培育效果评价不科学的现实制约。为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培育突出问题,文章参考5W模式的核心理念,从主体...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培育普遍面临培育主体单一,用户需求分析不精,培育内容的结构性与情境化水平偏低,培育方法相对固化,培育效果评价不科学的现实制约。为有效解决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培育突出问题,文章参考5W模式的核心理念,从主体、对象、内容、方法、效果五个方面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优化策略,即建立多主体充分协作的数字素养培育主体体系,设计与师生需求相匹配的数字素养培育方案,开发具有较高层次性与功能性的数字素养培育内容,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素养培育方法,健全数字素养培育效果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数字素养培育 5w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