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lace for Investment——Western Anhui
1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8期83-83,共1页
Liu’an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part of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localname of Wanxi (Western Anhui). Wanxiand the lofty Mount Dabie are equally famousfor an old land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Vast territ... Liu’an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part of Anhui Province, with the localname of Wanxi (Western Anhui). Wanxiand the lofty Mount Dabie are equally famousfor an old land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Vast territory Wanxi is situatedbetwee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HuaiRiver, at the northern foot of Mount Dabie.It borders the mountain and neighbours theHuai River. Naturally it forms three largenatural regions: mountain, hills and plain.Now it has jurisdiction over Liu’anMunicipality and five counties: Shouxian,Huoqiu, Shucheng, Jinzai and Huoshan,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17,976 squarekilometres and having a total population of6.4024 million. Advantageous location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OVER western anhui A Place for Investment
下载PDF
蒋光慈革命文学中的皖西故乡书写
2
作者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 蒋光慈是从皖西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皖西这片革命的热土深深地滋养着他影响着他,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素材。蒋光慈常常把写作背景置于皖西乡村,以革命的笔触审视家乡,以作家的眼光回忆故乡,融皖西田园空间图景于革命叙事之中。在《少年飘泊者》《咆哮了的土地》《乡情》等革命小说和诗歌中,呈现了大量皖西山川风物、民间风俗以及方言俗语,地域文化特征凸显。这些畅销的诗文既广泛宣传了革命思想,也扩充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题材领域,并从一个角度见证了皖西革命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光慈 革命文学 皖西 山歌 方言
下载PDF
弃土坡面不同建植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应
3
作者 赵黎明 陈磊 +4 位作者 朱昊宇 刘旦旦 张靖雨 夏小林 汪邦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39,共10页
[目的]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后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探讨弃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果,可以为弃土场后续治理与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皖西大别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获得不同建植方式... [目的]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后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探讨弃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减流减沙效果,可以为弃土场后续治理与监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皖西大别山区生产建设项目弃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获得不同建植方式(撒播、条播、穴播)和植被恢复阶段(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弃土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并利用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其规律和差异。[结果]相对裸坡,植被恢复可有效延缓初始产流时间,撒播种植的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建植方式均起到一定的减流减沙效应,坡面累积产流产沙量呈现出:撒播<条播<穴播<裸坡以及生长期<成熟期<枯萎期的规律;坡面产沙与产流过程存在差异性,减流效应弱于减沙效应。[结论]建植方式减流减沙效益表现为撒播优于条播,穴播最差。生长期减流减沙效益优于成熟期,枯萎期最差。撒播方式在生长期内呈现出最佳的减流减沙效益,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达到49.6%,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场 人工模拟降雨 植被建植 产流产沙 累积距平方法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园建设与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以皖西生态农业园建设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建省 狄成杰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生态农业具有特殊性,其内涵、发展现状和类型多样化,皖西生态农业园发展中也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创新建设皖西生态农业园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创新建设机制、开发模式为抓手;以加强人才机制建设、提升软实力为内核;以强化产业布局、... 生态农业具有特殊性,其内涵、发展现状和类型多样化,皖西生态农业园发展中也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创新建设皖西生态农业园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创新建设机制、开发模式为抓手;以加强人才机制建设、提升软实力为内核;以强化产业布局、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关键;培养龙头企业,发挥辐射效应为重点,助推乡村振兴视域下皖西生态农业园的健康壮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皖西生态农业园 创新模式
下载PDF
地域视野下皖西村落风貌特征识别及优化策略——以金寨某红色小镇为例
5
作者 吴运法 申程程 徐雪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多角度探索乡村风貌量化识别途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梳理我国乡村风貌阶段发展的特征,选取金寨县某红色小镇的多个村落,以类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从聚落空间特征、建筑类型、色彩信息等角度分析总结乡... 多角度探索乡村风貌量化识别途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调研梳理我国乡村风貌阶段发展的特征,选取金寨县某红色小镇的多个村落,以类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式,从聚落空间特征、建筑类型、色彩信息等角度分析总结乡村建筑风貌现状特点,从肌理重构、功能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性改造的角度分析乡村的优化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视野 皖西村落 风貌特征识别 优化策略
下载PDF
皖西传统民居风貌要素的保护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六安市苏埠明清老街为例
6
作者 马虎 《住宅产业》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安徽省传统民居的关注点大多聚集在皖南徽派传统民居上,作为安徽传统民居重要组成部分的皖西传统民居往往被忽略。本文选取位于皖西地区安徽省六安市苏埠镇明清老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老街民居的风貌要素,包括建筑整体外观、空间、... 安徽省传统民居的关注点大多聚集在皖南徽派传统民居上,作为安徽传统民居重要组成部分的皖西传统民居往往被忽略。本文选取位于皖西地区安徽省六安市苏埠镇明清老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梳理老街民居的风貌要素,包括建筑整体外观、空间、构件、材料等方面。结果表明,风貌要素中的整体外观及空间特征的影响显著,特色构件及材料次之。通过要素重要度的分析,有助于区分皖西传统民居的特点,并在实际保护与传承更新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维护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地区 苏埠明清老街 传统民居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传统村落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灿灿 万城 +4 位作者 何发 赵明伟 邓凯 张鲜鲜 叶文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4-180,共7页
利用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皖西大别山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历史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表明:(1)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整体呈聚集型分布,各区县分布不均衡;从宋前... 利用数理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皖西大别山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历史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表明:(1)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整体呈聚集型分布,各区县分布不均衡;从宋前时期到抗战后期逐渐形成了以岳西县与潜山市交界处为中心的主核心区和以金寨县为中心的次级核心区。(2)主核心区传统村落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聚集方向;次级核心区聚集方向则为“西北—东南”。(3)传统村落的选址前期以坡度平缓的平原和丘陵为主,抗战时期偏向丘陵和山区,坡向则保持着阳坡为主,同时具有近水特征。(4)交通的便利性在开始阶段促进了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在后期又加速了村落的消亡;而较低的人口密度、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落的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历史演变 空间分布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皖西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治理对策——基于六安市周边24个行政村的调研数据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薇 伍君奇 +1 位作者 赵华 崔晓菊 《建设科技》 2023年第8期50-55,共6页
农村污水治理是当下农村地区环境改善的关键,对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通过对六安市周边24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六安市辖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 农村污水治理是当下农村地区环境改善的关键,对水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通过对六安市周边24个行政村污水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六安市辖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皖西地区 生态环境 治理对策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汪兴毅 高静娴 齐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2-91,共10页
以皖西大别山区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83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的类型、均衡程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揭示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进一步探究影响其分布的... 以皖西大别山区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83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的类型、均衡程度、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揭示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工具进一步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及各因子的驱动力大小。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特征,潜山市、岳西县和金寨县为核心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和土地类型等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主要道路和城镇化水平等社会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自然环境条件对皖西大别山区传统村落分布的驱动力高于社会经济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遗产与资源:乡村文化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以皖西乡村为例
10
作者 熊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乡土性与地方性,对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文化传承、活跃经济与社会治理意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乡村文史馆、发展村落休闲旅游、复兴乡镇企业、发展生态休闲农林产业、发展文化研学教育、拓展休闲生活新方式等六个方面,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行性路径。以遗产与资源的视角研究地方非遗文化的应用,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进行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皖西乡村 遗产与资源
下载PDF
抗战时期安徽教育内迁湘西边地研究——以国立八中为中心考察
11
作者 黄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省沦陷区的部分中等教育学校迁往湘西,成立国立安徽第一中学,即后来的国立八中。为厘清抗战时期安徽省当局为维持教育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文章以安徽沦陷区教育内迁湘西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 全面抗战爆发后安徽省沦陷区的部分中等教育学校迁往湘西,成立国立安徽第一中学,即后来的国立八中。为厘清抗战时期安徽省当局为维持教育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文章以安徽沦陷区教育内迁湘西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历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通过文献法研究国立八中的办学历程。该校在艰难办学过程中表现出独有的教育特点,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努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等。此外,该校为湘西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安徽教育 湘西 国立八中
下载PDF
排序检验法和Napping-UFP法在皖西黄茶实物标准样研制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莹 邱桐 +7 位作者 韩梓怡 安琪 赵潇奕 姜青 李露青 宁井铭 宛晓春 戴前颖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制定具有标准级差代表性的实物标准样对黄茶的生产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分别招募80名普通消费者和22名初级评价员,对皖西黄茶的3大类(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9个等级实物标准样进行排序检验及Napping-UFP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排序检验法... 制定具有标准级差代表性的实物标准样对黄茶的生产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分别招募80名普通消费者和22名初级评价员,对皖西黄茶的3大类(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9个等级实物标准样进行排序检验及Napping-UFP法分析。结果表明,在排序检验法中仅依据外形可基本实现对8个标准样的判定(其中黄芽特级与一级不能判别);在Napping-UFP法中,22名初级评价员仅根据外形也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等级的黄茶样品,根据香气或滋味可以准确区分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并能准确区分黄大茶的轻火样和足火样;同时初级评价员给出了较为丰富的描述词(外形33个,香气21个,滋味24个),外形描述词中的“绿”“黄”“多梗”,香气描述词中的“嫩香”“甜香”“烟丝”,滋味描述词中的“鲜”词频较高,可以用于皖西黄茶实物标准样的级差判别,有利于消费者的理解与接受,以及皖西黄茶的市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黄茶 黄茶标准样 排序检验法 Napping-UFP
下载PDF
2021年皖西地区水稻新品种引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军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4期76-78,110,共4页
[目的]鉴定评价新选育的、同一生态区的外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在皖西地区正常大田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新品种。[方法]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12个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研究其产量、产量... [目的]鉴定评价新选育的、同一生态区的外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在皖西地区正常大田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的新品种。[方法]在皖西地区试验点对引进的12个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研究其产量、产量结构、农艺性状、抗倒伏性及抗病性。[结果]筛选出了适宜在皖西及其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分别为华两优香占、科两优梅占、福香占-常规种、俊两优黄莉占、英两优华占、珠两优1597、炫两优8749、彦两优黄莉占、轩两优1597、珠两优5298。[结论]该研究可为安徽省2021年水稻新品种引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引种试验 皖西地区
下载PDF
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皖西地区的匪患治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瑞 陈二祥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匪患是民国时期遗留的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皖西大别山区毗邻湖北、河南,山高林密,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皖西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了统一的剿匪领导机构,将军事清... 匪患是民国时期遗留的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皖西大别山区毗邻湖北、河南,山高林密,土匪活动十分猖獗。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皖西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了统一的剿匪领导机构,将军事清剿和政治攻势紧密结合起来,并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参与其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皖西地区的匪患进行治理,肃清了困扰皖西人民的匪祸,为皖西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治理皖西匪患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在调查研究匪情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匪患治理措施,并注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消除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观念,为彻底根绝皖西匪患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前后 皖西 匪患治理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皖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仁喜 杨晨佳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高质量推进皖西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梳理我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概述皖西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皖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保护红色资源合力不强,挖掘红色内涵人才不多,宣传红色文化方式不新,转化红色成果效率不高... 为高质量推进皖西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梳理我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概述皖西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皖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保护红色资源合力不强,挖掘红色内涵人才不多,宣传红色文化方式不新,转化红色成果效率不高。提出高质量推进皖西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高度重视资源保护,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积极建设专业团队,深入挖掘红色内涵;不断丰富宣传方式,逐步释放品牌效应;持续提高成果转化,聚焦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红色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行政村地名与自然风貌相关分析
16
作者 章梦 李建梅 +1 位作者 娄益舟 尹乐 《绿色科技》 2023年第5期207-213,共7页
行政村地名是乡村典型的地名景观,挖掘其文化特征对地名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对皖西大别山地区1264个行政村自然景观类地名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观地名中山貌类地名和水文... 行政村地名是乡村典型的地名景观,挖掘其文化特征对地名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rcGIS对皖西大别山地区1264个行政村自然景观类地名的类型、分布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自然景观地名中山貌类地名和水文类地名最为突出,占84%,主要分布在微坡、地势低平、阳坡且距离水源近的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存性,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标识。未来在地名命名更名中,应总体保持稳定性并挖掘自然地名景观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自然景观地名 皖西大别山地区
下载PDF
清代皖西地区匪患问题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德华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4-89,共6页
清代皖西匪患种类较多且频发,对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匪患发生年份不均,在顺治朝与咸丰朝有两个高峰期。匪患在皖西空间分布差异也较为明显,霍邱县最多,英山县最少。其多发原因与当地民风彪悍、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社会... 清代皖西匪患种类较多且频发,对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匪患发生年份不均,在顺治朝与咸丰朝有两个高峰期。匪患在皖西空间分布差异也较为明显,霍邱县最多,英山县最少。其多发原因与当地民风彪悍、自然灾害、人地关系、社会环境、吏治腐败等息息相关。地方官府通过武力清剿、推行保甲等措施剿匪,并积极通过设立义仓、播发稻种与耕牛等方式,来减轻灾害、恢复生产。皖西百姓也积极采取多种方式抵御匪寇,如兴办团练、构筑堡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皖西 六安州 匪患 应对
下载PDF
从解放妇女到妇女解放——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之考察
18
作者 汤仁虹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日趋严峻的斗争形势以及妇女解放的发展需要,皖西苏区的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逐渐在生产劳动、拥军支前、后勤保障、文化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力量,成为苏区革命与建设的生力军。同时,在革命、建设与妇女解放的互动中,皖西苏区妇女为争取实现自身解放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对于皖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总结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工作的经验,又有利于以史为鉴、推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的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苏区 妇女 解放 经验
下载PDF
基于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具设计创新研究
19
作者 孙珊珊 秦杨 《皖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1-37,共7页
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丰富,将其进行创新设计是保护和传承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具设计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皖西非遗的种类和现状,结合设计案例,探讨了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家具设... 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丰富,将其进行创新设计是保护和传承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具设计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皖西非遗的种类和现状,结合设计案例,探讨了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家具设计融合创新中可借鉴的六种方法,然后采用以上方法,通过分析、提炼、再设计、深化设计四个过程阶段,设计出既简洁耐用又有销量的皖西非遗家具作品,达到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的目标;最后,从材料、造型、功能结构方面,探索皖西非遗与家具设计融合创新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具设计 创新研究
下载PDF
清代方志呈现下的皖西地方文化
20
作者 汪德华 韩聪聪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
清代方志笔下的皖西社会历史悠久,政区环境稳定。其境内山峦众多、河网密集,加之物产丰腴,自然环境较为优越。随着商贸往来频繁,以及集镇、会馆的大量设立,当地农商经济环境日趋繁荣。经济的迅速发展更是催生了皖西百姓对文化教育的诉求... 清代方志笔下的皖西社会历史悠久,政区环境稳定。其境内山峦众多、河网密集,加之物产丰腴,自然环境较为优越。随着商贸往来频繁,以及集镇、会馆的大量设立,当地农商经济环境日趋繁荣。经济的迅速发展更是催生了皖西百姓对文化教育的诉求,在文教兴建、编修志书、建祠修谱等官民举措的推行影响下,皖西文化环境日益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 清代方志 政区环境 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