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9名正畸专家对正畸疗效满意度主观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宋广瀛 赵志河 +7 位作者 丁寅 白玉兴 王林 贺红 钱玉芬 李巍然 许天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名正畸专家对正畸治疗后各种临床资料主观评判结果,深入探讨各种单一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组合评价中所占比重,以期为正畸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院校和安氏分类作为随机抽样的分层因素,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 目的 分析多名正畸专家对正畸治疗后各种临床资料主观评判结果,深入探讨各种单一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在组合评价中所占比重,以期为正畸疗效客观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以院校和安氏分类作为随机抽样的分层因素,利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从全国6个口腔医学院校正畸科近5年完成的2383例病例中,随机抽取108例作为样本.将样本治疗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作为研究资料,以安氏分类作为随机分组的分层因素,采用计算机产生的伪随机数表将108例病例随机等分为9组.从全国各地邀请正畸专家69名,依据治疗后的各项临床资料或多项资料组合,对每组12例病例的疗效满意度进行排序,并对疗效进行满意和合格判断.结果 相关性方面: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M+C)和模型+面像(M+P)的结果与模型+头颅侧位X线片+面像(M+C+P)结果的相关系数>0.950.单独评价M与单独评价P、C的相关系数均为0.300左右;单独评价P和单独评价C的相关系数为0.505.权重方面:建立单一资料与组合资料评判结果的回归模型如下:M +C =0.782M +0.308C -0.150,M+P =0.804M +0.233P-0.091,M+C +P=0.764M+0.243P +0.131C-0.291.3个模型的r2均>0.9.结论 进行正畸疗效评价时,纳入头颅侧位X线片和面像是必要的,采用结合各种单一资料的评判手段能有效地反映组合资料的评判结果,模型与头颅侧位X线片或模型与面像的组合均可全面反映3种资料组合判断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结果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正畸学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唇腭裂新生儿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鼻-牙槽骨塑形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于泉 龚昕 +3 位作者 沈刚 杨育生 潘国燕 陈荣敬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0-714,共5页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唇腭裂术前矫治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40例,术前矫治组患者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术前矫治组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唇腭裂术前矫治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40例,术前矫治组患者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术前矫治组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对照组不进行术前矫治.使用Rapdiform XOR3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上颌牙槽数字模型进行形态学测量,并对两组各测量项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术前矫治组矫治前后各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矫治组患者矫治后唇裂裂隙宽度为(4.6±3.5) mm,上颌中线偏斜量为(2.8±2.0)mm,裂隙侧乳尖牙区牙槽骨垂直高度为(3.7±1.1) mm,非裂侧为(4.6±0.9) mm,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术前鼻-牙槽骨塑形治疗是有效的唇腭裂新生儿术前矫治方法,能实现精确量化的上颌牙槽骨块移动,但可能导致牙槽骨高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唇裂 腭裂 术前鼻-牙槽骨塑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