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让文化架起沟通数学的桥梁——上海交通大学《数学与文化》的课程建设 |
纪志刚
|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2
|
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史看学科发展(下) |
杨蓉
李侠
|
《民主与科学》
|
2022 |
0 |
|
3
|
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史看学科发展(上) |
杨蓉
李侠
|
《民主与科学》
|
2022 |
0 |
|
4
|
“数学常青”——从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看数学史研究的特点与走向 |
纪志刚
郑方磊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日本科学史家中山茂及其研究道路 |
白欣
萨日娜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关注当代问题:新世纪以来国内科学史研究专题回顾——以五种重要刊物为主 |
江晓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3
|
|
7
|
今日科学史之中国地图——基于2007-2011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
张正严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4 |
2
|
|
8
|
科学史中关于视觉科学表象客观性问题的研究 |
刘兵
宋金榜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9
|
超迈前贤 津梁后学——席泽宗院士的科学史研究 |
钮卫星
|
《邯郸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0
|
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丹麦科学史家Jens Hoyrup教授讲座侧记 |
田春芝
余庆纯
|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1
|
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的模拟实验方法探析 |
关瑜桢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科学史学科的建制、共识与影响: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
鲁世林
范毅强
李侠
|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3
|
沙玉彦《科学史》研究 |
李芳薇
|
《科学文化评论》
|
2016 |
0 |
|
14
|
“开放存取运动”:科学出版乌托邦的背后——Nature实证研究之六 |
江晓原
穆蕴秋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5
|
研发活动、科学文化土壤与高端科技人才集聚 |
韩联郡
李侠
|
《科学与社会》
CSSCI
|
2018 |
7
|
|
16
|
科学史上关于寻找地外文明的争论——人类应该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呼喊吗? |
穆蕴秋
江晓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4
|
|
17
|
科学与幻想:一种新科学史的可能性 |
江晓原
穆蕴秋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8
|
从视觉科学史看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和同质性 |
宋金榜
刘兵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9
|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史教育功能探析 |
关增建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1
|
|
20
|
当代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流中的权益利害与话语争夺——黄禹锡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定性研究 |
方益昉
江晓原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