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激动剂和抑制剂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静 徐萍 +2 位作者 杨志文 徐凯 赖跃兴 《胃肠病学》 2017年第2期82-86,共5页
背景:近年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PI3K/AKT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抑制剂wortmannin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 Toll样受体4(TL... 背景:近年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在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PI3K/AKT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抑制剂wortmannin对巨噬细胞株RAW264.7 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PI3K/AKT参与调节SAP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脂多糖(LPS)、IGF-Ⅰ、wortmannin处理RAW264.7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性。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LPS组(LPS 1μg/mL)、IGF-Ⅰ组(IGF-Ⅰ100 ng/mL+LPS 1μg/mL)、wortmannin组(wortmannin 100 nmol/L+LPS 1μg/mL)和IGF-Ⅰ+wortmannin组(wortmannin 100 nmol/L+IGF-Ⅰ100 ng/mL+LPS 1μg/mL),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AKT、PI3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结果:RAW264.7细胞经不同浓度LPS、IGF-Ⅰ、wortmannin处理后,各浓度组间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LPS组、IGF-Ⅰ组、wortmannin组、IGF-Ⅰ+wortmannin组TNF-α、IL-6表达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wortmannin组TNF-α、IL-6表达水平较LPS组和IGF-Ⅰ组显著降低(P<0.05);IGF-Ⅰ+wortmannin组TNF-α、IL-6表达水平较IGF-Ⅰ组显著降低(P<0.05)。LPS组AKT、PI3K、TLR4及其下游分子MyD 88、p38MAPK、NF-κB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IGF-Ⅰ组上述指标较LPS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rtmannin组上述指标较LPS组和IGF-Ⅰ组显著降低(P<0.05);IGF-Ⅰ+wortmannin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wortmannin组(P<0.05),但较IGF-Ⅰ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I3K/AKT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中的TLR4及其下游分子影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参与SAP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磷酸肌醇3-激酶类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TOLL样受体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WORTMANNIN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静 徐萍 +2 位作者 侯彦强 娄晓丽 黄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 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相关性腹水
下载PDF
羟尼酮治疗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美玲 张启迪 +2 位作者 曲颖 蔡晓波 陆伦根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75-180,231,共7页
目的观察羟尼酮(F351)对经典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及量效关系,并观察在肝纤维化的治疗过程中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该药... 目的观察羟尼酮(F351)对经典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及量效关系,并观察在肝纤维化的治疗过程中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该药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7周造模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包括吡非尼酮(F647)100mg/kg组和30mg/kg组,利加隆组,F351各剂量组(100mg/kg、30mg/kg、10mg/kg、3mg/kg、1mg/kg)]。检测各实验组小鼠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F351的抗肝纤维化药效。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与纤维化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1及α-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在肝纤维化治疗中TGF-β1的作用。结果血清生物化学实验结果表明,7周造模组血清ALT、AST、TBIL、IBIL、DBIL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F351各剂量组的指标相较于7周造模组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7周造模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F351-100mg组、F351-30mg组、F351-10mg组、F647-30mg组和利加隆组的羟脯氨酸含量相较于7周造模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学实验表明,F351可以有效抑制CCl4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增生,与7周造模组相比,F351-100mg、F351-30mg、F647-100mg、F647-30mg及利加隆组纤维化程度均有所减轻(P<0.05)。观察F351组间量效关系可知,F351-30mg/kg剂量开始有显著好转作用,且F351-100mg/kg优于F351-30mg/kg,并且均优于F647等剂量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7周造模组肝组织TGF-β1及α-SMA表达增多,F351-100mg组与造模组相比则表达显著减少。结论F351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肝细胞保护及减少TGF-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尼酮 小鼠 肝纤维化 病理学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赖跃兴 朱佳莉 +2 位作者 徐萍 李清华 吴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应用14碳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胃Hp,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检测口腔Hp。根据14C-UBT和HPS检测结果,选取14C-UBT、HPS均为阳性的患者60例(HP... 目的:研究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应用14碳呼气试验(14C-UBT)检测胃Hp,幽门螺杆菌唾液测试板(HPS)检测口腔Hp。根据14C-UBT和HPS检测结果,选取14C-UBT、HPS均为阳性的患者60例(HPS阳性组),及14C-UBT阳性、HPS阴性的患者60例(HPS阴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四联疗法抗Hp治疗10 d,在治疗结束的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14CUBT和HPS。结果 :治疗结束1月复查14C-UBT,四联疗法总的胃Hp根除率为82.5%%,其中HPS阳性组根除率为75.00%,HPS阴性组根除率为9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75,P=0.031);治疗结束6个月后,复查14C-UBT,HPS阳性组胃Hp复发率为24.44%,HPS阴性组复发率为5.60%,HPS阳性组胃Hp复发率显著高于HPS阴性组(χ2=5.563,P=0.018)。结论:口腔Hp能降低胃Hp根除率,且显著提高6个月后胃Hp的复发率,口腔Hp可能是胃Hp根除失败和复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幽门螺杆菌 唾液测试板 根除治疗 复发
下载PDF
胃镜精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赖跃兴 徐萍 +4 位作者 徐凯 张黎 柳新 王静 袁海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早期胃癌检出率,总结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胃癌患者资料,统计经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例数,对胃镜活检病... 目的分析近5年我院早期胃癌检出率,总结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胃癌患者资料,统计经手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例数,对胃镜活检病理为上皮内肿瘤的患者召回行胃镜检查,分析此举措能否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共完成胃镜检查77 658例次,共发现胃癌738例,胃癌发现率为0. 95%;其中355例胃癌患者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或ESD,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者148例,早期胃癌占我院治疗胃癌数量的41. 69%。已随访外院治疗胃癌172例,其中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者22例;早期胃癌总例数为170例,总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23. 04%。2017年至2018年异常病理患者570例,电话随访后,257例召回完成胃镜精查,精查率为45. 09%,精查后发现早期胃癌67例;总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31. 48%; 2014年至2016年异常病理患者412例,86例召回完成胃镜精查,精查率为20. 87%,精查后发现早期胃癌33例,总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6. 43%。2017年至2018年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2014年至2016年(χ2=23. 24,P=0. 001)。不确定的上皮内肿瘤患者中有97例完成胃镜精查,发现早期胃癌7例,占7. 22%;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患者中,有211例完成胃镜精查,发现早期胃癌61例,占28. 91%;高级别上皮内肿瘤患者中35例完成胃镜精查,确诊早期胃癌32例,占91. 43%。结论对活检病理检查为不确定的上皮内肿瘤及上皮内肿瘤者由专人负责电话随访召回,进行胃镜精查能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检出率 放大胃镜 上皮内肿瘤
下载PDF
吉法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赖跃兴 徐萍 +4 位作者 李清华 任大宾 孙晓敏 徐凯 黄江 《胃肠病学》 2013年第8期473-476,共4页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探索其有效治疗药物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吉法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疗效。方法:1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进入吉法酯组和对照组。吉...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探索其有效治疗药物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吉法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疗效。方法:1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进入吉法酯组和对照组。吉法酯组:吉法酯100 mg tid,疗程3个月;对照组:胃复春1400 mg tid,疗程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AB-PAS和HID-AB染色法行肠化生分型,采用HE染色法对胃黏膜炎症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吉法酯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转变为非萎缩性胃炎的比例(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32.84%对15.15%,P=0.017),其中不完全性小肠化生的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48.28%对16.67%,P=0.016),完全性小肠化生的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对16.67%,P=0.375)。吉法酯组小肠型化生的逆转率显著高于结肠型化生的逆转率(44.74%对17.24%,P=0.018)。吉法酯组胃黏膜慢性炎症程度减轻较对照组显著(χ2=11.061,P=0.011)。结论:吉法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有效逆转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肠化生 吉法酯 治疗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赖跃兴 徐萍 +2 位作者 黄珏 李清华 杨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4年第5期537-540,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地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肠型胃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69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 526名为对照组,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地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肠型胃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松江区69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1 526名为对照组,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个因素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年龄(OR=1.024)、使用冰箱≥10年(OR=1.255)、长期使用农药(OR=2.287)、精神紧张(OR=1.254)、饮酒≥10年(酒精摄入>25 g/d)(OR=1.954)、直系亲属患胃癌(OR=2.726)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OR=1.675)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危险因素;而吃豆类制品>3次/周(OR=0.563)、吃水果>3次/周(OR=0.711)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不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史、胃癌家族史是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主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胃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赖跃兴 徐萍 +2 位作者 杨道华 徐凯 王静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9期755-757,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不同亚型中突变型p53(mt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14碳-呼气试验检测Hp,通过爱显蓝-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检...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肠上皮化生不同亚型中突变型p53(mt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14碳-呼气试验检测Hp,通过爱显蓝-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检测mt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肠上化生各亚型Hp感染率均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各亚型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完全性结肠化生mtp53蛋白表达率为24.4%,明显高于其他亚型和非萎缩性胃炎;不完全结肠化生组Hp阳性患者中mtp53蛋白表达率为36.0%,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结论不完全性结肠化生中突变型p53表达升高,其表达可能与Hp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生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元生 徐萍 +1 位作者 徐凯 马睿锐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3期55-57,63,共4页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经胃癌手术切除病理最终确诊的6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21例发生...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5年9月于我院经胃癌手术切除病理最终确诊的62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2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33.87%。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脉管肿瘤侵犯、是否合并溃疡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肿瘤侵犯、是否合并溃疡是未分化型早癌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无脉管肿瘤侵犯及无合并溃疡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5%,而在同时存在脉管侵犯及合并溃疡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5%。结论当病灶最大直径≤2 cm,对无合并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可考虑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但应对切除标本行仔细的脉管浸润评估,一旦阳性应追加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型胃癌 早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以纳差、恶心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10
作者 邓永芳 王静 +1 位作者 许平 徐萍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52-755,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与骨髓瘤细胞增生和M蛋白血症有关,多以感染、肾损害为首发症状,亦会发生骨质破坏骨痛、贫血、出血倾向、高黏滞血症等。MM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主要与骨髓瘤细胞增生和M蛋白血症有关,多以感染、肾损害为首发症状,亦会发生骨质破坏骨痛、贫血、出血倾向、高黏滞血症等。MM的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首发表现 纳差 恶心 浆细胞骨髓瘤 临床表现 M蛋白血症 高黏滞血症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口服联合仙白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静 徐萍 +3 位作者 徐凯 赖跃兴 黄江 任大宾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66-368,共3页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联合仙白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分为2组:灌肠组50例、对照组30例。灌肠组采用口服SASP联合仙白汤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用SASP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 [目的]观察柳氮磺吡啶(SASP)口服联合仙白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分为2组:灌肠组50例、对照组30例。灌肠组采用口服SASP联合仙白汤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用SASP口服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大便次数、黏液血便、腹痛症状改善情况,并行结肠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灌肠组腹痛、便次、黏液血便症状改善平均时间分别为4.6d、5.88d、4.92d,对照组分别为6.6d、8.4d、7.4d,(P<0.01);治疗后复查肠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灌肠组为96.00%(P<0.01);总体评估,灌肠组完全缓解14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依次为6、16、8例、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ASP联合仙白汤灌肠治疗UC可快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控制UC的活动期,比单用SASP更能控制炎症急性发作,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仙白汤 保留灌肠
原文传递
PPARγ激动剂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p38MAPK活化的影响
12
作者 李清华 徐萍 +2 位作者 王静 姜景平 陈令全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炎症反应中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表达起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炎症反应中通过调节炎症因子表达起重要作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PARΓ激动剂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大鼠血清 P38MAPK 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促炎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舒必利与苯海索联用致麻痹性肠梗阻及尿潴留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振宝 张艳丽 +1 位作者 赵迎春 孙晓敏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年第4期261-262,共2页
1例34岁女性患者因精神分裂症服用舒必利0.4 g,2次/d,苯海索4 mg,2次/d,共4年。1年前开始反复出现排便、排尿障碍,10余天前加重。体格检查示下腹稍膨胀,肠鸣音减弱。血常规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为26.7×10~9/L,中性粒细胞0.92。腹部... 1例34岁女性患者因精神分裂症服用舒必利0.4 g,2次/d,苯海索4 mg,2次/d,共4年。1年前开始反复出现排便、排尿障碍,10余天前加重。体格检查示下腹稍膨胀,肠鸣音减弱。血常规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为26.7×10~9/L,中性粒细胞0.92。腹部超声及CT检查示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考虑为长期联合服用舒必利和苯海索所致。停用二药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必利 苯海索 麻痹性肠梗阻 尿潴留
原文传递
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晓敏 柯美云 王智凤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联用高分辨率测压(HRM)和阻抗检测研究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10例嗳气症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50岁,均接受HRM联合阻抗检测,分析静息、吞咽及嗳气时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嗳气发生机制。结果10例患者中9例存在... 目的联用高分辨率测压(HRM)和阻抗检测研究嗳气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10例嗳气症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年龄28~50岁,均接受HRM联合阻抗检测,分析静息、吞咽及嗳气时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可能的嗳气发生机制。结果10例患者中9例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非传导收缩、中断收缩、脱落收缩等非蠕动性收缩。3例患者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1例患者LES松弛不全。10例患者中9例为胃上嗳气,表现为气体快速进入食管并在1s内快速反向从口排出。9例胃上嗳气患者中7例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气体被吸入食管;2例咽部肌肉收缩,气体被逼人食管。所有的患者均通过腹肌和膈肌收缩,胃内压和食管压增高,将气体从口排出。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嗳气症患者存在食管蠕动功能障碍,非特异性过度嗳气患者不存在频繁吞咽空气的情况,其典型暖气模式为胃上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嗳气 测压法 电阻抗 动力学 食管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肠上皮化生黏膜mtp53和c-myc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的关系
15
作者 黄珏 赖跃兴 徐萍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4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Hp—CagA)与肠上皮化生不同亚型中mtp53和c-mye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检查患者165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25例,非萎缩性胃炎40例。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小肠上...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Hp—CagA)与肠上皮化生不同亚型中mtp53和c-mye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检查患者165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25例,非萎缩性胃炎40例。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不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和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四种亚型。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通过AB.PAS和HID-AB黏液染色区分肠上皮化生亚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vision法检测mtp53和C.mye蛋白的表达;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Hp-CagA。结果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45例,不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47例,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17例,完全型小肠上皮化生16例。肠上皮化生各亚型Hp-ca酣阳性率均高于非萎缩性胃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甜阳性患者mt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阴性患者(r=5.494,P〈0.05);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阳性患者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Hp.CagA阴性患者(r=13.950,P〈0.01)。结论Hp—CagA阳性Hp是Hp的高毒力株,Hp-cagA阳性Hp具有较强的促进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作用,Hp—cagA阳性Hp可能通过癌基因激活实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癌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mtp53蛋白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A 不完全型结肠上皮化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