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袁方 刘华 +4 位作者 王雯霞 戴锦杰 戴丽莹 杨潇潇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1-1774,1779,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急性肾损伤(AKI)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AKI即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ADHF患者200例,测基线血清肌酐(Scr)、血清组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胱蛋白酶抑制剂... 目的评价新型急性肾损伤(AKI)的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AKI即1型心肾综合征(CRS1)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ADHF患者200例,测基线血清肌酐(Scr)、血清组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尿液组合[(NAGL、肾损伤分子1(KIM-1)],6 h和18 h分别复测血清组合和尿液组合,48 h后复测Scr。根据CRS1诊断标准筛选出CRS1患者,分析血清及尿液NAGL、血清Cys C、尿液KIM-1与Scr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6 h和18 h时NAGL、Cys C、KIM-1诊断AKI的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计算6 h和18 h血清组合(NAGL、Cys C)、尿液组合(NAGL、KIM-1)检测AKI的AUC。结果根据CRS1的诊断标准,200例ADHF患者中48例发生AKI,发生率为24%。6 h血清NAGL、18 h血清Cys C分别与Scr呈正相关(r=0.857,P<0.05;r=0.869,P<0.05);6 h尿液NAGL、KIM-1与Scr呈正相关(r=0.756,P<0.05;r=0.742,P<0.05)。联合检测6 h和18 h血清组合的AUC为0.87和0.89;联合检测6 h和18 h尿液组合的AUC为0.92和0.93。结论血清、尿液NAGL及血清Cyc C、尿液KIM-1可作为CRS1患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联合检测尿液NAGL和KIM-1可提高CRS1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急性肾损伤 血清肌酐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胱蛋白酶抑制剂C 肾脏损伤分子1
下载PDF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侯旭敏 范小红 +2 位作者 张晓丽 刘倩倩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76-1379,1383,共5页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差异。方法参照国际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要求,建立该院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胸痛中心成立前(n=82)和成立后(n=96)两组STEMI患者的基础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差异。方法参照国际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要求,建立该院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胸痛中心成立前(n=82)和成立后(n=96)两组STEMI患者的基础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及院内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胸痛中心成立前比较,胸痛中心成立后患者的基础疾病构成比和PCI成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D2B缩短了45.8 min(40.7%),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2.5 d(25.3%),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6 103元(13.1%),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65.2%)(P<0.01)。结论采用国际化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有效缩短了对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心肌梗死 管理模式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RAGE和esRA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若谷 方唯一 +4 位作者 曲新凯 陈晖 杨栓锁 沙慧芳 关韶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6-808,812,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和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U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和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e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U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sRAGE及esRAGE水平。另选择2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UA组的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RAGE和esRAGE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UA组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RAGE和esRAGE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sRAGE水平与LDL-C浓度呈负相关(r=-0.36,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阿托伐他汀能升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RAGE和esRAG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性心绞痛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葛广豪 杨栓锁 +5 位作者 马江伟 熊三军 窦红杰 侯月梅 乔增勇 方唯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负荷剂量...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1.5μg/kg负荷剂量静推,再以0.0075μg/(kg·min)持续泵入72h;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入选患者急诊PCI术后连续3d床头拍胸部X线,监测肌钙蛋白和中心静脉压等,于1、2、4周后行心脏彩色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观察2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中心静脉压和肺血管毛细血管压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0.0%vs 50.0%,P=0.025);术后24、48和72h中心静脉压和肺静脉直径明显降低;术后1周、2周LVEF明显升高[(50.12±11.20)%vs(46.34±11.49)%;(47.53±12.32)%vs(45.98±12.23)%,P<0.05],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减低(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效果优于单纯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利钠肽 肌钙蛋白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肾素
下载PDF
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葛广豪 龚勇 +6 位作者 马江伟 杨栓锁 刘化进 熊三军 侯月梅 乔增勇 方唯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899-90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老年STEMI行直接PCI患者120例,随机分4组,每组30例,阿托伐负荷组(80mg),阿托伐常规组(20mg),瑞舒伐负荷组(20mg),瑞舒伐常规组(5mg),分...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的影响。方法老年STEMI行直接PCI患者120例,随机分4组,每组30例,阿托伐负荷组(80mg),阿托伐常规组(20mg),瑞舒伐负荷组(20mg),瑞舒伐常规组(5mg),分别检测PCI术前和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术后ST段回落指数(STR)、校正TIMI帧计数(CTFC)、30d心脏彩色超声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术后2h炎性、氧化活性和纤溶活性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负荷组与阿托伐常规组、瑞舒伐负荷组与瑞舒伐常规组CTFC[(15.2±4.6)帧vs(21.7±5.2)帧,(15.6±4.2)帧vs(22.9±5.9)帧]和STR≥50%(93.3%vs 46.7%,86.7%vs4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个负荷组30dLVEF和MACE均好于2个常规组(P<0.05),2个负荷组上述各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STEMI行直接PCI术前用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氧化应激,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改善短期预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微循环 肌钙蛋白Ⅰ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丙二醛 降血脂药
下载PDF
冠心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春英 侯旭敏 仇兴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181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3 d晨起空腹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查,根据对... 目的分析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181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3 d晨起空腹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查,根据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测定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影像学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1例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33.1%(60/18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吸烟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P=0.004,OR=3.411,95%CI=1.466~7.940)、吸烟史(P=0.033,OR=4.930,95%CI=1.137~21.371)、糖尿病史(P=0.007,OR=3.226,95%CI=1.378~7.551)、高空腹血糖(P=0.028,OR=2.113,95%CI=1.082~4.125)、高糖化血红蛋白(P=0.000,OR=3.744,95%CI=1.868~7.505)、高三酰甘油(P=0.019,OR=2.639,95%CI=1.173~5.937)和高cTnI(P=0.000,OR=5.631,95%CI=2.942~10.777)。结论女性、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和心肌酶增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重组人B型利钠肽静脉注射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袁方 刘华 +1 位作者 张敏 方唯一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法 40例符合ADHF合并AKI的患者纳入研究,在常规利尿剂应用无效的基础上,20例患者予利尿剂加量治疗(对照组),20...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法 40例符合ADHF合并AKI的患者纳入研究,在常规利尿剂应用无效的基础上,20例患者予利尿剂加量治疗(对照组),20例予rhBNP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随访90d的死亡率、再住院率、再发心力衰竭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8h的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d的eGFR和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对照组再住院8例(40%),再发心力衰竭8例(40%),肾功能恢复12例(60%),死亡3例(15%);治疗组再住院4例(20%),再发心力衰竭2例(10%),肾功能恢复14例(70%),死亡1例(5%)。结论对ADHF合并AKI患者应用rhBNP静脉注射治疗较利尿剂加量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利尿剂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急性肾损伤 心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左西孟旦或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袁方 刘华 +1 位作者 张敏 方唯一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左西孟旦(Levo)或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ADHF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纳入研究,随机分入Levo组(静脉滴注Levo 0.1μg·kg-1·min-1)...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左西孟旦(Levo)或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ADHF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纳入研究,随机分入Levo组(静脉滴注Levo 0.1μg·kg-1·min-1)和rhBNP组(静脉滴注rhBNP 0.01μg·kg-1·min-1),每组2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24h的24h尿量、收缩压的变化,治疗后48h的血清肌酐(sCr)水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治疗后7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比较治疗前收缩压≤95mmHg(1mmHg=0.133kPa)且LVEF<0.35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LVEF。结果两组在治疗后24、48、72h的24h尿量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增多(P值均<0.01)。两组在治疗后24h的收缩压与同组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在治疗后24、48、72h和7d的sCr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1),eGFR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P值均<0.01)。两组在治疗后7d的血浆BNP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LVEF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的24h尿量、收缩压、eGFR和sCr、血浆BN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evo组在治疗后7d的LVEF显著高于rhBNP组同时间(P<0.01)。Levo组中治疗前收缩压≤95mmHg且LVEF<0.35的ADHF患者(12例)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的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rhBNP组中治疗前收缩压≤95mmHg且LVEF<0.35的ADHF患者(9例)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LVEF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DHF患者静脉滴注Levo较rhBNP能更好地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两者均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对于低心排量伴收缩压降低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Le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不同斑块性质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关韶峰 曲新凯 +4 位作者 韩文正 焦静 刘华 李若谷 戴锦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6-1180,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能力,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的患者,均在接受CTA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AG检...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能力,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的患者,均在接受CTA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AG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率≥50%且CTCA检查存在斑块者纳入研究。根据CTCA检查显示斑块的CT值将患者分为软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慢性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以及不同HS-CRP水平患者CTAT斑块分布的特点,评价软斑块联合HS-CRP识别ACS患者的价值。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其中66例(62.3%)为软斑块组,13例(12.3%)为钙化斑块组,27例(25.4%)为混合斑块组,三组斑块的CT值分别为(35.2±11.8)、(252.3±40.9)和(88.3±19.6)HU。除钙化斑块组患者年龄高于软斑块组和混合组(P=0.036),三组间其他临床因素以及血肌酐、血肌钙蛋白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SIHD组、HS-CRP水平正常组与HS-CRP水平升高组患者的斑块分布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HS-CRP水平升高且合并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结论CTCA可区别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斑块。不同临床诊断结果和不同HS-CRP水平患者的CTCA斑块分布并无差异,而HS-CRP水平升高且斑块为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 冠状动脉斑块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晓丽 侯旭敏 +3 位作者 刘倩倩 蒋锦琪 曲新凯 方唯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急诊绿色通道为基础,胸痛中心为平台,建立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并对“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键启动”... 目的 探讨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 以急诊绿色通道为基础,胸痛中心为平台,建立院内“一键启动”流程,并对“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键启动”流程实施后的16个月内共收治了126例STEMI患者,与流程实施前16个月相比,入门-球囊扩张时间(D2B)缩短了42.9 min(38.1%),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2d(20.2%),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2893元(5.11%),并有效降低了STEMI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结论 采用院内“一键启动”流程,能有效缩短STEMI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降低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键启动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和线性消融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新华 刘旭 +6 位作者 施海峰 谭红伟 姜伟峰 王远龙 杨国澍 刘玉岗 周立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隔离(CPVI)基础上采用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或(和)线性(Linear)消融进行心房基质改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病例,房颤病程2.5±2.3年,左房内径42.4±4.5 mm。根据消融术式...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隔离(CPVI)基础上采用心房碎裂电位(CFAEs)消融或(和)线性(Linear)消融进行心房基质改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消融病例,房颤病程2.5±2.3年,左房内径42.4±4.5 mm。根据消融术式改进分为三组CPVI+CFAEs、CPVI+linear和CPVI+CFAEs+Linear组。比较消融术中房颤终止比例及随访疗效。结果三组消融总时间有显著性差异(160±14 min vs 178±9 min vs 241±8min,P<0.01)。CPVI+CFAEs组终止房颤/转变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比例(52.7%)显著高于CPVI+Line-ar组(18.4%),但低于CPVI+CFAEs+Linear组(73.1%)。术后3.1±1.2个月,三组二次消融比例47.3%、51%、38.5%,P=0.43。术后平均随访9.5±1.8个月,三组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例数分别为39例(70.9%)、33例(67.3%)和41例(78.8%),P=0.41(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25.6%、24.2%和22%,P=0.96)。结论 CP-VI基础上CFAEs消融的房颤终止比例高于单纯线性消融,但低于联合应用CFAEs消融和Linear消融。尽管如此,三组术后二次消融比例和随访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碎裂电位 线性消融
下载PDF
阻抗心动描记图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方 张敏 +3 位作者 刘华 马建伟 蒋锦琪 方唯一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图(ICG)评价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60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hBNP组(30例)先以1.5μg/kg rhBNP静脉冲击后,再以0.01μg·Kg-1·min-1rhBNP持...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图(ICG)评价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60例AD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hBNP组(30例)先以1.5μg/kg rhBNP静脉冲击后,再以0.01μg·Kg-1·min-1rhBNP持续静脉滴注24h;对照组(30例)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应用ICG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于用药即刻、用药后30min及24h记录每搏心输出量指数(SI)、每分心输出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外周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速度指数(VI)、加速度指数(ACI)、收缩时间比例[STR,即射血前期(PEP)/左心室射血期(LVET)]等多项参数的变化。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及对全身临床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rhBNP组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rhBNP组在治疗30min及24h后的MBP、SVR、TF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分别<0.05、0.01),治疗24h后的SI、CI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1),治疗前后HR、VI、ACI、ST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在治疗24h后的MBP、TF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值分别<0.05、0.01),SI、CI显著高于治疗前(P值均<0.01),治疗前后HR、SVR、VI、ACI、ST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30min后,两组间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24h后,rhBNP组的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V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BNP能明显改善AD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rhBNPce较硝酸甘油更快降低MBP及TFC,且降低SVR,提高心输出量(SI、CI),但不影响HR及心肌收缩力(VI、ACI)。应用ICG评价血流动力学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心动描记图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性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关韶峰 方唯一 +4 位作者 曲新凯 叶剑定 沈艳 焦静 李若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的综合性评估价值。方法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1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双期MSCT扫描检查。分析MSCT图像中早期相灌注缺损(ED)...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的综合性评估价值。方法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1周内对所有患者进行双期MSCT扫描检查。分析MSCT图像中早期相灌注缺损(ED)及延迟相晚期增强(LE)和残余缺损(RD)区域和增强特点。将MSCT测量的梗死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MSCTLVEF)、室壁节段运动情况与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PK)曲线下面积及超声心电图(TTE)测量的LVEF(TTELVEF)和室壁节段运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扫描相检出ED 17例,其判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4%。延迟扫描相表现出3种不同的增强特征,分别为孤立性心内膜下LE、心内膜下RD和心外膜下LE以及单纯心内膜下RD。延迟相测得的梗死容积与血清CPK曲线下面积(r=0.840)、MSCTLVEF与TTELVEF(r=0.800)以及TTE与MSCT对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评估结果(r=0.814)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01)。结论 AMI患者接受PCI治疗后的双期MSCT扫描表现出不同的增强特征。MSCT检查对再灌注后梗死部位和范围的判定具有应用价值。一次MSCT检查尚可了解患者心功能和室壁节段运动情况,且与TTE检查结果高度一致。MSCT可用于对AMI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 心肌梗死
下载PDF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新华 刘旭 +4 位作者 顾佳宁 周立 高东升 胡伟 邱建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方 王涛 +3 位作者 张敏 刘华 倪幼方 方唯一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60例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常规标准治疗稳定1月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n=28例),安慰剂组(n=32例)。测量基线水平的NYHA分级、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60例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常规标准治疗稳定1月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组(n=28例),安慰剂组(n=32例)。测量基线水平的NYHA分级、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分别于治疗12周和24周后重复测量上述相关参数。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NYHA分级、BNP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4周后阿托伐他汀20mg组LVEDD、LVEF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他汀类短期治疗能改善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BNP及6分钟步行距离;中长期治疗有望提高LVEF、缩小LVEDD,所以他汀类有益于慢性心脏病心衰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性 阿托伐他汀 利钠肽 心室功能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即刻疗效和随访结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仇兴标 方唯一 +8 位作者 陈晖 叶颖 徐迎佳 侯旭敏 袁方 关韶峰 施鸿毓 李若谷 倪幼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评价单中心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即刻疗效以及随访结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08年3月连续30例HOCM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17)岁]接受IYFSMA治疗并在随后接受随访。结... 目的评价单中心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即刻疗效以及随访结果。方法2001年4月至2008年3月连续30例HOCM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17)岁]接受IYFSMA治疗并在随后接受随访。结果1例患者术后3d死于心源性休克,另1例患者因术后Ⅲ°房室传导阻滞(AVB)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从(80±23)mmHg降至(27±19)mmHg(P〈0.01);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MB亚型(CK—MB)峰值分别为(1517±926)U/L和(172±95)ng/ml。在平均(30±25)个月的随访期中,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6个月和68个月猝死,1例在术后6个月死于脑卒中。大部分存活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心功能分级从术前2.6±0.8降至1.9±0.6(P〈0.01)。结论PTSMA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GT)并改善患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导管消融术 超声心动描记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一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新华 刘旭 +5 位作者 施海峰 孙育民 谭红伟 周立 施惠华 姜伟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1-272,共2页
患者男,63岁。2000年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发现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予药物治疗。2008年4月因房颤药物疗效不佳行导管消融术,X线透视下在封堵器边缘下方两次房间隔穿刺后,成功完成环肺静脉隔离和碎裂电位消融。术后... 患者男,63岁。2000年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发现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予药物治疗。2008年4月因房颤药物疗效不佳行导管消融术,X线透视下在封堵器边缘下方两次房间隔穿刺后,成功完成环肺静脉隔离和碎裂电位消融。术后随访6月余,维持稳定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对心脏起搏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育民 刘旭 +6 位作者 王新华 施海峰 顾佳宁 周立 胡伟 李若谷 方唯一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评价植入起搏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方法18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67岁(标准差8.72岁)。分析其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全程记录的心电信息,判断... 目的评价植入起搏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方法18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67岁(标准差8.72岁)。分析其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全程记录的心电信息,判断有无感知、起搏功能不良及房室失夺获、噪声反转等现象,并用起搏器程控仪于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第1天观察房室感知、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等参数的变化。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前庭电学隔离率为100%。导管射频消融前后起搏器感知、起搏阈值及阻抗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射频消融过程中,3例(17%)出现噪声反转,3例(17%)出现感知不良,1例(6%)出现起搏功能不良致心室失夺获,均于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3例(17%)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在电复律后出现一过性感知不良。结论射频电流和电复律可引起一过性感知、起搏功能的障碍,但一般不引起起搏、感知阈值及电极阻抗的改变。对于已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慢性房颤患者,在需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时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起搏器 安全性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指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单中心800例总结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旭 王新华 +6 位作者 施海峰 顾佳宁 孙育民 王如兴 周立 胡伟 李恒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指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入选800例房颤患者,男性482例,女性318例,平均年龄62.1±15.6(18~82)岁。其中阵发性房颤611例,持续...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指引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入选800例房颤患者,男性482例,女性318例,平均年龄62.1±15.6(18~82)岁。其中阵发性房颤611例,持续性房颤189例,平均左心房内径38.4±9.2(30~60)mm。采用EnSite-NavX系统260例,CARTO系统540例。对于阵发性房颤采取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对于持续性房颤采取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二尖瓣峡部消融。术后口服华法林及ⅠC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1~3个月,每月随访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一次。对于术后1个月的房颤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复发进行再次标测和消融。结果795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1±33(140~245)min,X线透视时间17±13(12~45)min。左肺静脉电隔离率为96.5%,右肺静脉电隔离率为98.6%。阵发性房颤术中发作98例,消融终止房颤90例。阵发性房颤术后2周内早期复发137例(22.5%),103例2周后不再发作,共57例接受再次消融(6例接受三次消融)。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恢复窦性心律30例(16.1%),转变为房速/心房扑动(房扑)15例(8.1%)。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恢复窦性心律20例(10.8%),转变为房速/房扑23例(12.4%)。持续性房颤术后早期复发78例(41.9%),14例随访中不再发作。65例再次消融(10例接受三次消融)。所有病例房颤消融术后房扑/房速104例(13.1%),68例随访中自愈,30例再次消融,23例消融成功。并发症:心脏压塞5例(0.6%,3例内科保守治疗成功,2例外科修补),肺静脉狭窄6例(0.7%),一过性脑缺血(TIA)1例,脑栓塞2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血胸1例,气胸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股动静脉瘘1例。术后平均随访16.2±5.7(3~27)个月,阵发性房颤550例(90.3%)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9.4%再次消融,11.5%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持续性房颤159例(85.5%)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34.9%再次消融,28.5%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三维标测系统(CARTO或EnSite-NavX)指引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疗效较高,安全性好。对于阵发房颤采用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式即有良好效果;对于持续性房颤结合碎裂电位消融、二尖瓣峡部消融等方法,而且40%患者需要多次消融以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术
下载PDF
贫血治疗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骏 张雁 +6 位作者 周赟 黄少华 陶文其 徐志强 曹宾 唐琦 方唯一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加铁剂治疗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且血红蛋白<100 g/L的患者共...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加铁剂治疗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且血红蛋白<100 g/L的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贫血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2)。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无事件生存时间、主要终点事件(心衰恶化住院、心衰死亡)、次要终点事件(非心衰死亡、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卒中、动脉栓塞、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停药)。比较两组存活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左心室室壁应力(MW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事件生存时间延长,但心衰死亡和心衰恶化住院率无显著性差异;非心衰心血管事件治疗组未增加。治疗组MWS和LVMI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LVEF、BNP、TNF-α以及hsCRP水平两组无差异。结论:低剂量rhEPO加用铁剂治疗可安全用于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能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但不降低心衰病死率和心衰恶化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慢性心力衰竭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