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辅导“怪相”:顺从者为什么会被淘汰——基于对上海某小型私人文化课辅导班的研究 |
徐慧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7 |
0 |
|
2
|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罗小茗访谈录 |
罗小茗
徐志伟
|
《艺术广角》
|
2010 |
0 |
|
3
|
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 |
罗小茗
|
《文化研究》
CSSCI
|
2016 |
0 |
|
4
|
我国研究型大学组织结构的变革分析——基于“去行政化”视角 |
孟芯纬
孙存昌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5
|
当“新工人”遭遇“梦想秀”——一个文化研究的媒介分析实践 |
郭春林
|
《文学与文化》
|
2016 |
0 |
|
6
|
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以上海“二期课改”为例 |
罗小茗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7
|
寻访“成功的故事”——瑞典妇女/性别研究机构化的启示 |
闵冬潮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6 |
1
|
|
8
|
独异性社会中的文化赋值与数字劳动 |
罗小茗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2 |
1
|
|
9
|
大都会里的乡村:作为“文化”的崇明岛 |
朱善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17 |
0 |
|
10
|
从文学文本到社会文本——评张伯存著《文化症候与文学精神》 |
张柱林
|
《枣庄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1
|
篱笆里的水——文化竞争力与城市发展 |
王晓明
|
《杭州》
|
2008 |
0 |
|
12
|
通约性:对“现代游戏”的文化遍历 |
邓剑
|
《文学与文化》
|
2017 |
3
|
|
13
|
网络空间的社会研究 |
刘睿
|
《艺术科技》
|
2016 |
0 |
|
14
|
新媒体“围剿”贾平凹《极花》背后的文化考察 |
李磊
|
《德州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5
|
新旧制度之间的“新文科”——以“文化研究”为例的讨论 |
王晓明
罗小茗
张淳
李鹏飞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6
|
消费主义式的节日文化——以母亲节为例 |
邬维芸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7 |
0 |
|
17
|
在“民”与“族”之间——章太炎民族思想再阐释 |
龚琛洁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18
|
三足怪物、叛徒、谜底及其他 |
王侃
王晓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9
|
回忆与反思:1980年代的文学与批评 |
谢冕
黄子平
王晓明
张志忠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智慧城市:网络技术、数据监控与未来走向 |
姚建华
徐偲骕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