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与柴油泄露影响海洋飞沫气溶胶中重金属与多环芳烃分布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1
作者 祁璇 朱晓婧 +4 位作者 高倩倩 王启煌 潘泽真 王梓萌 王笑非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3,I0002,共13页
海洋泄漏原油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会因为破碎波进入到海洋飞沫气溶胶中,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生态风险,而目前其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充分探究。本研究以从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采集的原油以及中国石化的成品油为研究... 海洋泄漏原油中的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会因为破碎波进入到海洋飞沫气溶胶中,造成更大范围的环境生态风险,而目前其具体机制和影响因素尚未充分探究。本研究以从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采集的原油以及中国石化的成品油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模拟产生海洋飞沫气溶胶的实验室装置,模拟了海洋表面浪花裹挟原油后再释放到大气的过程,并进行海洋飞沫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多环芳烃和重金属的浓度及富集因子(EF)分析。研究发现,轻质油中的部分低分子量多环芳烃更易于从覆油海面迁移到海洋飞沫气溶胶中并发生富集(EF≥10);尽管油品本底值中的重金属浓度很低,但无论是柴油泄漏还是原油泄漏,重金属均会富集到在海洋飞沫气溶胶中,且浓度水平与多环芳烃相差较小,在300~1800μg/m^(3);油膜厚度对海洋飞沫气溶胶中的重金属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油膜厚度的降低,海洋飞沫气溶胶中的重金属呈现“减少增多减少”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泄漏 海洋飞沫气溶胶 重金属 富集因子 多环芳烃
下载PDF
2019进博会期间上海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高天翔 姚颖惠 +1 位作者 文海军 叶兴南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2-820,共9页
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前体物。本文采用5800-GM型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大气VOCs浓度和分布。在非管控期VOCs污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烷... 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前体物。本文采用5800-GM型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线监测系统分析了2019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大气VOCs浓度和分布。在非管控期VOCs污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烷烃(31.1%)>卤代烃(25.9%)>含氧VOCs(21.9%)>芳烃(11.4%)>烯烃(9.7%),管控期VOCs浓度序列为烷烃、卤代烃(各32.4%)>含氧VOCs(18.7%)>烯烃(8.5%)>芳烃(8.0%),表明针对芳烃污染源的管控最有成效。烯烃和芳烃是臭氧的关键前体物,对臭氧生成潜势的贡献超过50%。PMF源解析认定了5个主要污染源,即:机动车尾气、溶剂使用、植物排放、油气挥发和工业过程。进博会管控前,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源对上海大气VOCs的贡献分别为33.6%和32.8%。与工业过程排放明显降低不同,管控期机动车尾气的相对贡献不降反升。以上结果表明,消减机动车和工业源排放是未来VOCs污染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进博会 挥发性有机物 正交矩阵分解法
下载PDF
基于WRF-CMAQ模型的四川盆地春季持续臭氧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解析
3
作者 王聪聪 张小玲 +4 位作者 雷雨 黄小娟 王婧怡 尹黎昊 王传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4-1226,共13页
为探究四川盆地典型城市PM_(2.5)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与大气氧化性的关系,利用WRF-CMAQ模型对2020年春季一次持续O_(3)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进行模拟分析,并将O_(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划分出轻、低、中3种光化学水平,对不同光化... 为探究四川盆地典型城市PM_(2.5)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与大气氧化性的关系,利用WRF-CMAQ模型对2020年春季一次持续O_(3)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进行模拟分析,并将O_(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划分出轻、低、中3种光化学水平,对不同光化学水平下PM_(2.5)主要组分及贡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发生O_(3)污染期间,高空为稳定的天气形势或下沉气流,海平面气压场为高压,对应晴好天气,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及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污染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重庆西部,PM_(2.5)和NO_(2)的高浓度区与O_(3)污染发生的区域相吻合。污染前期,OC和NO_(3)^(-)对PM_(2.5)的贡献较大;污染后期,OC和SO_(4)^(2-)对PM_(2.5)的贡献较大。达州的NO_(3)^(-)和NH_(4)^(+)等离子在低光化学水平下浓度最高,光化学水平再升高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OC和SO_(4)^(2-)与光化学水平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对于平均日变化情况,O_(3)和PM_(2.5)与光化学水平呈正相关,EC、NO_(2)和NO_(3)^(-)的日变化情况均与PM_(2.5)类似,自贡夜间N O_(3)^(-)浓度相对于其他3个城市较高,OC在中午和午后出现较高值,SO_(4)^(2-)在轻和低光化学水平下变化不明显,浓度与光化学水平成正比。成都和达州,二次有机碳(SOC)随着光化学水平由轻到中的变化,占比不断增加。而对德阳和自贡,SOC随着光化学水平由轻到中占比先增加后减少。4个城市不同光化学水平下的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基本超过了0.1,说明二次转化较为明显,且SOR的值明显大于NOR,SO_(2)二次转化率更高。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不仅对四川盆地的空气环境综合整治有重要价值,而且可为其它地区空气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臭氧污染 PM_(2.5)组分 大气氧化性 数值模拟 气象条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武汉市三类不同大气污染过程下大气污染物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红磊 沈利娟 +2 位作者 施双双 卢文 刘安康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年第2期27-39,共13页
为了探讨武汉市不同类型大气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对比了沙尘、秸秆燃烧和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不同类型污染过程中气团轨迹,并利用潜在源区... 为了探讨武汉市不同类型大气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对比了沙尘、秸秆燃烧和霾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使用HYSPLIT模式计算了不同类型污染过程中气团轨迹,并利用潜在源区贡献(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CWT)分析方法,揭示了武汉市不同类型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分布及其贡献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污染下大气污染物变化不同。沙尘天主要以PM10污染为主,平均浓度为408.8μg/m^3,是干净天的5.9倍,PM2.5/PM10仅为29%。霾过程中主要以PM2.5污染为主,平均浓度为182.8μg/m^3,是干净天的3.7倍,PM2.5/PM10为90.4%。秸秆燃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PM2.5、PM10和SO2的浓度分别为100.2μg/m^3,155.4μg/m^3和23.7μg/m^3,是干净天的1.8倍,1.6倍和1.6倍。表明,不同类型污染下大气污染物的日变化不同,不同类型污染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差异较大。沙尘期间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潜在源区为安徽、河南南部、沙尘源区的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霾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潜在源区为湖南东北部、湖北东部、安徽西南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和河南南部。秸秆燃烧过程中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潜在源区为安徽、江苏西南部和河南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 沙尘 秸秆燃烧 潜在源区
下载PDF
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大气重污染期间上海颗粒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79
5
作者 周敏 陈长虹 +11 位作者 乔利平 楼晟荣 王红丽 黄海英 王倩 陈明华 陈宜然 李莉 黄成 邹兰军 牟莹莹 张钢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18-3126,共9页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遭受多场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灰霾天气.期间,本研究采用在线连续观测手段测量了上海市城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获得了高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观测结果...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遭受多场大范围、长时间、高强度的灰霾天气.期间,本研究采用在线连续观测手段测量了上海市城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细颗粒物的化学组分等,获得了高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观测结果显示,1月份期间PM10、PM2.5与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125±75)μg·m-3、(82±54)μg·m-3和(44±27)μg·m-3,PM2.5/PM10为65.0%±13.0%,能见度小于10.0km的累计时间长达284 h,占整月小时数的38.2%.灰霾期间大气PM2.5中SO2-4、NO-3、NH+4和OM分别占PM2.5的21.5%±4.9%、22.8%±5.9%、15.9%±3.1%和20.4%±4.3%,其中,二次组分(SNA+SOA)占PM2.5的65.7%±8.4%,表明灰霾期间二次组分对PM2.5的贡献较大;灰霾期间还测得较高的SOR和NOR,分别为0.335±0.121和0.229±0.066,说明SO2-4和NO-3的生成效率较高;较高的[NO-3]/[SO2-4]比值(1.137±0.438)表明灰霾期间机动车的污染较明显.研究发现,随着PM2.5质量浓度不断地增加,SNA的比例明显上升,期间NH+4对SO2-4、NO-3等酸性物质的中和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灰霾期间,因受低温和高浓度颗粒物的影响,上海地区的大气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明显减弱,昼夜OC/EC值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颗粒物 化学组成 二次组分 气溶胶老化 污染累积 上海
原文传递
有机废物水热转化设备与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胡锐 李先如 +6 位作者 朴玮玲 冯盼 罗磊 罗刚 卫皇曌 刘振刚 张士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72-3691,共20页
热驱动的水热转化技术是一种典型的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该技术可在治理有机废物的同时回收有价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经。本文以有机废物为对象,首先梳理了水热技术的整体发展脉络,介绍了水热转化技术在有机废物转化中的典型类... 热驱动的水热转化技术是一种典型的热化学反应工程技术。该技术可在治理有机废物的同时回收有价资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经。本文以有机废物为对象,首先梳理了水热技术的整体发展脉络,介绍了水热转化技术在有机废物转化中的典型类别和特征,并阐述了亚临界水和超临界水的性质;随后回顾了水热转换设备的发展,强调了工程应用中的典型水热转化设备并分析了设备研发中需注意的潜在问题;分析了水热转化技术在有机废物治理和资源回收上的典型案例。最后对有机废物水热转化现存挑战作出分析,指出实际环境中复杂水质引发的设备腐蚀、特定产物所需高效催化剂的研制、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和难以协调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仍是该技术的制约条件。本文旨在为有机废物水热转化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反应工程 水热 机理 反应设备 资源回收 污染物治理
下载PDF
上海地区霾时气溶胶类型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骁骏 秦艳 +4 位作者 陈勇航 张华 叶文 胡承婷 热依拉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969,共9页
采用上海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1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evel 2反演资料,对清洁海洋型、沙尘型、大陆污染型、大陆清洁型、污染沙尘型和烟尘型等类型气溶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霾发生时0~2km高度烟尘... 采用上海地区2007年1月~2010年11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evel 2反演资料,对清洁海洋型、沙尘型、大陆污染型、大陆清洁型、污染沙尘型和烟尘型等类型气溶胶垂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霾发生时0~2km高度烟尘型气溶胶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霾时,而在2~8km高度,沙尘型、污染沙尘型与大陆污染型明显高于非霾时.0~2km高度春季霾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0~2km夏季污染沙尘型气溶胶与海洋型气溶胶出现频率均高于其他季节,特别是污染沙尘型;秋季霾期间,0~2km高度范围内烟尘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2~6km高度;冬季污染沙尘型、烟尘、大陆污染型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CALIPSO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上海霾与非霾期间大气颗粒物光学特性垂直分布特征和质量浓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婷婷 陈勇航 +5 位作者 赵兵科 张华 成天涛 孙冉 丁明月 顾非凡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8-1565,共8页
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红外开拓者卫星搭载的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产品,包括消光系数、光学厚度、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结合地面监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上海大气相对湿度小于80%霾发生期... 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红外开拓者卫星搭载的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产品,包括消光系数、光学厚度、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结合地面监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上海大气相对湿度小于80%霾发生期间气溶胶光学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和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并与非霾期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霾期间532 nm和1064 nm消光系数在垂直高度上(海拔:0~10 km)均大于非霾期间,且大多数霾期间颗粒物在整层大气的光学厚度大于非霾期间.在近地面,霾期间大气颗粒物散射能力大于非霾期间.各垂直高度层,霾与非霾期间小粒径和规则气溶胶占主导地位.霾期间近地面大粒径颗粒物在霾期间所占比例大于非霾期间;2.0~4.0 km高度层,霾和非霾期间细颗粒所占比例接近;4.0~10.0 km高度层,霾期间细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大于非霾期间.PM1、PM2.5和PM10质量浓度在霾期间均大于非霾期间,且霾期间细颗粒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比值PM1/PM2.5和PM2.5/PM10分别随霾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主要来自细颗粒物的贡献;而春季PM10质量浓度高于其它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系数 532 nm后向散射系数 体积退偏比 色比
原文传递
木质素原位催化加氢脱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玉莹 詹佳慧 +2 位作者 胡锐 罗刚 张士成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由于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实现碳中和势在必行。木质素作为大量存在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经过解聚升级可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有望替代化石资源。然而,木质素解聚产生的生物油和化合物因其高含氧量而... 由于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实现碳中和势在必行。木质素作为大量存在的天然芳香族聚合物,经过解聚升级可制备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有望替代化石资源。然而,木质素解聚产生的生物油和化合物因其高含氧量而限制了其直接应用。加氢脱氧策略为开发高价值的生物基燃料和化学品提供了一条潜在路径。传统高压分子氢气主导的木质素增值转化存在安全性隐患,阻碍了其工业化推广。木质素原位催化加氢脱氧作为其替代策略,采用溶剂和木质素自身基团作为氢源,在催化剂作用下原位产氢并作用于反应底物实现其高效增值转化。该方法不仅有效避免了外部高压供氢,而且能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木质素原位升级,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和产物选择性。通过对木质素原位催化加氢脱氧策略的研究,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原位供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联合水相重整加氢脱氧、联合金属水解加氢脱氧、催化转移氢化、自供氢氢解四种常用原位催化加氢脱氧策略的反应机理,讨论了几种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木质素原位催化加氢脱氧策略的研究重点、难点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加氢脱氧 水相蒸汽重整 金属水解 催化转移氢化 自供氢氢解
下载PDF
2011年春季沙尘天气影响下上海大气颗粒物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贵玲 周敏 +10 位作者 陈长虹 王红丽 王倩 楼晟荣 乔利平 唐喜斌 李莉 黄海英 陈明华 黄成 张钢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4-1653,共10页
于2011年4月28日~5月18日对上海大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细粒子中的化学组分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得了上海受春季沙尘天气影响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主要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沙尘天,最高日... 于2011年4月28日~5月18日对上海大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细粒子中的化学组分进行了连续观测,获得了上海受春季沙尘天气影响下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和主要化学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中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非沙尘天,最高日均浓度分别达到787.2μg·m-3和139.5μg·m-3,PM2.5/PM10的均值为(32.9±14.6)%(15.6%~85.1%);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Ⅱ)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27.2±19.2)%(4.8%~80.8%),二次组分SNA(SO2-4、NO-3、NH+4)占TWSⅡ的(76.9±13.9)%(41.9%~94.2%),TWSⅡ和SNA对PM2.5的贡献均小于非沙尘天,而Ca2+的含量比却有明显上升.非沙尘天测得的OC/EC值高于强沙尘天,但低于弱沙尘天.此外分析还得到,沙尘中的高矿尘粒子具有酸性缓冲作用,使得沙尘天颗粒的碱性强于沙尘发生前.非沙尘天SO2-4、NO-3主要以NH4HSO4、(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沙尘天还会与其他矿物离子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颗粒物 化学组分 水溶性离子 离子形态
原文传递
催化剂金属及载体促进木质素加氢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洁 张译天 +2 位作者 罗刚 曹阳 张士成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5期11-23,共13页
发展木质素资源化利用技术以获得高附加值芳香族化学品,不仅能提高木质素的经济价值,还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木质素的加氢解聚。根据氢供体的不同,木质素的加氢解聚可以分为外源氢供氢(包括氢气、醇溶剂或甲酸... 发展木质素资源化利用技术以获得高附加值芳香族化学品,不仅能提高木质素的经济价值,还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大量研究集中在木质素的加氢解聚。根据氢供体的不同,木质素的加氢解聚可以分为外源氢供氢(包括氢气、醇溶剂或甲酸)和内源氢供氢(木质素自转移氢解)。木质素的加氢解聚具有高产率、组成简单等优势。然而,苛刻的反应条件促使人们开发高效的加氢催化剂。提升加氢催化剂性能的研究重点在于金属活性位点和载体活性位点的调控。通过对大量木质素加氢催化剂的研究,梳理了木质素加氢解聚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催化剂金属活性位点的亲氧性和尺寸效应对木质素外源氢供氢解聚的产物分布和自转移氢解的影响规律,归纳了催化剂载体活性位点的酸性和表面官能团、多孔和缺陷结构对催化剂性能和木质素多步转化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木质素加氢解聚制备高附加值芳香族化学品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加氢解聚 活性金属亲氧性 活性金属尺寸效应 载体酸性 载体结构
下载PDF
上海市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翠玲 徐婕 +5 位作者 沈国妹 史雨 柳龚堡 葛小玲 安东 翟晓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背景]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健康存在短期影响,而儿童对空气污染物更为敏感。[目的]探讨上海市6种常规监测污染物[粗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臭氧(O_(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和二氧化氮(NO_(2))]与医院儿童... [背景]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健康存在短期影响,而儿童对空气污染物更为敏感。[目的]探讨上海市6种常规监测污染物[粗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臭氧(O_(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_(2))和二氧化氮(NO_(2))]与医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一2016年5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上海市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和气象资料。采用基于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门诊量的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下,定量分析6种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之间的关系,并比较污染物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PM_(10)、PM_(2.5)、O_(3)、CO、SO_(2)、NO_(2)的日均质量浓度(以下简称为浓度)分别为70.5、53.2、101.8、812.7、17.2、46.2μg·m^(-3),PM_(10)、PM_(2.5)、O_(3)、NO_(2)超标率分别为4.20%、20.09%、11.58%、7.04%,SO_(2)、CO未有超标情况。单污染模型结果显示,PM_(10)、PM_(2.5)、O_(3)和SO_(2)浓度每增加10μg·m^(-3),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RR值分别为1.0022(lag4,95%CI:1.0017~1.0026)、1.0019(lag4,95%CI:1.0014~1.0024)、1.0019(lag2,95%CI:1.0014~1.0025)和1.0052(lag4,95%CI:1.0032~1.0072)。NO_(2)每增加10μg·m^(-3),男童门诊量增加0.12%(lag4,RR=1.0012,95%CI:1.0001~1.0024)。女童对O_(3)的暴露(lag2,/RR=1.0027,95%CI:1.0019~1.0035)较男童(lag2,RR=1.0018,95%CI:1.0011~1.0025)更敏感。(CO对男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在lag1、lag2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女童在lag1、lag2和lag3有统计学意义(P<0.05)。SO_(2)对男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在lag2、lag3和lag4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女童仅在lag4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污染模型结果显示,将其他五种污染物引入双污染物模型后,O_(3)的RR值均无明显变化;将PM_(2.5)、PM_(10)引入双污染模型后,除O_(3)外,其余污染物的效应值都产生较大变化。[结论]上海市SO_(2)、O_(3)、PM_(10)和PM_(2.5)浓度上升可能导致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且有一定滞后效应。NO_(2)、O_(3)、CO和SO_(2)对男女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有差异。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效果叠加,污染物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量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南京市一次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安康 王红磊 +3 位作者 陈魁 卢文 施双双 刘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93-1803,共11页
使用MARGA离子在线分析仪ADI2080对2017年12月27日~2018年1月5日南京市PM_(2.5)化学组分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合气象要素和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探讨了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霾日中南京水溶性离子浓... 使用MARGA离子在线分析仪ADI2080对2017年12月27日~2018年1月5日南京市PM_(2.5)化学组分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合气象要素和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探讨了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霾日中南京水溶性离子浓度为121.41μg/m^3,是洁净日的3.2倍.霾污染过程中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大小顺序为NO_3^-> SO_4^(2-)> NH_4^+> Cl^-> K^+> Ca^(2+)> Mg^(2+),SNA离子占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91.97%.霾日中水溶性离子日变化均为三峰型,洁净日中Cl^-、SO_4^(2-)和NH_4^+的日变化为单峰型,Ca^(2+)为双峰型,K^+、Mg^(2+)为三峰型.随着空气污染状况的加重,总水溶性离子在PM_(2.5)中的占比不断减少,空气质量为优时占比95.93%,严重污染时为63.25%.霾日中随着污染加重,NH_4^+占总离子的比例稳定在23%左右,SO_4^(2-)占比缓慢减小,NO_3^-占比不断增大.NOR、SOR的日变化在霾日呈双峰型分布,洁净日则较为平稳.观测期间的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有二次转化、煤烟尘、扬尘以及生物质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A离子在线分析仪 PM2.5 水溶性离子 南京
下载PDF
山东省2015年PM_(2.5)和O_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14
作者 隋玟萱 王颢樾 +3 位作者 唐晓 卢苗苗 吴煌坚 朱莉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9,共11页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PM_(2.5)年均质量浓度和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15年山东省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山东省PM_(2.5)年均质量浓度和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趋势,半岛地区的浓度最低,其他地区浓度均较高,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德州(101μg/m^3)。各城市PM_(2.5)的月均质量浓度均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_3-8h年均值和O_3年超标天数的空间分布与PM_(2.5)不同,半岛地区污染天数最少,其次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并且各区域的城市之间O_3污染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局地性特征。O_3质量浓度在春末夏初最高,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5—8月。分析各城市PM_(2.5)污染和O_3污染的协同性与差异性发现,虽然不同城市之间两者污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看,山东省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明显,全年有10个城市的PM_(2.5)和O_3同时超标天数都在20 d以上,并且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夏季。夏季高温低湿的大陆气团控制更有利于O_3和PM_(2.5)叠加共存形成复合型污染。温度≥26℃时,O_3-8 h与PM_(2.5)日均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 63,相对湿度≤60%时,两者相关系数为0. 69。此外,当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发生O_3污染时,相对湿度的提高更有利于PM_(2.5)浓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O3 山东省 时空分布特征 气象要素
下载PDF
重庆废弃煤矿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翔 王锋文 +5 位作者 郭天锋 王浩琪 郭志刚 谭伟 林田 彭康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2-509,共8页
随着煤炭行业的萧条,废弃煤矿逐渐增加.为有效管理和改善矿区废弃地环境生态系统,采集废弃22年的重庆中梁山马家沟煤矿区内18个表层土壤样品和1个煤矸石样品,以及矿区之外的2个背景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多环芳烃(USEPA16 PAHs)、正构烷烃... 随着煤炭行业的萧条,废弃煤矿逐渐增加.为有效管理和改善矿区废弃地环境生态系统,采集废弃22年的重庆中梁山马家沟煤矿区内18个表层土壤样品和1个煤矸石样品,以及矿区之外的2个背景土壤样品,分析样品中多环芳烃(USEPA16 PAHs)、正构烷烃(n-alkanes)、汞(Hg)和有机质(OM)含量水平.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PAHs的平均含量为170.3 ng/g,低于我国正在运行的煤矿区土壤PAHs含量水平,高于山区背景土壤PAHs含量水平.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煤燃烧释放和原煤残渣分别贡献78.3%和17.6%,是表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PAHs与n-alkanes的相关系数r=0.83(P<0.01),表明土壤中两者具有类似的输入途径和富集行为.PAHs与Hg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煤矿长期废弃后,这两种与矿区活动释放有关的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有显著差异.PAHs和OM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表明与煤矿相关的有机质来源已经被植物、微生物的分泌物质及其残体的有机质替代,生态环境正逐步恢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AHs含量水平相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Hg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因此,政府对矿区旧址的土地利用应当基于多污染参数的叠加结果,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评价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矿 表层土壤 多环芳烃 源解析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大气混合层高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项雅静 王珊珊 周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53-3658,共6页
基于地基主动和被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分析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上海近地面NO_2浓度(cNO_2)及对流层NO_2的垂直柱浓度(NO_2VCD_(trop))进行了观测。主动长光程差分光学吸收光谱系统(long-path DOAS,LP-DOAS)观测得的c... 基于地基主动和被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分析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上海近地面NO_2浓度(cNO_2)及对流层NO_2的垂直柱浓度(NO_2VCD_(trop))进行了观测。主动长光程差分光学吸收光谱系统(long-path DOAS,LP-DOAS)观测得的cNO_2小时均值与上海市全市空气质量cNO_2小时均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81。被动多轴差分光学吸收光谱系统(multi-axis DOAS,MAX-DOAS)观测得的NO_2VCD_(trop)与GOME-2和OMI卫星传感器测得的NO_2VCD_(trop)也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89和0. 88。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稀释和沉降等过程主要发生在边界层中,白天混合层占到边界层的大部分,混合层高度(MLH)以上的自由对流层中污染物浓度较小,混合层内NO_2接近均匀混合时,利用地基主、被动DOAS观测得到的NO_2数据可以快速计算大气混合层高度。计算得的MLH与GDAS气象数据库中的边界层高度(PBLH)明显相关,相关系数达0. 93,二者结果大小均在0. 1~2 km之间。实验观测期间,MLH与PBLH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MLH高值出现在12:00—15:00,由于PBLH时间分辨率低,最高值出现在14:00,同时二者月均变化趋势一致,2015年9月和2016年2月数值较高,2015年7月和2016年3月数值较低,另外求得MLH约为PBLH的0. 98±0. 59倍,符合狭义MLH与PBLH的关系。计算得的MLH与同点位激光雷达测得的PBLHLidar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 75,PBLHLidar略大于MLH,但是二者在早晨5和6时和下午5和6时大小趋于相同,符合大气发展规律。说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 NO2 混合层高度 光谱分析
下载PDF
利用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吸附VOCs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谈莉 王洪波 +3 位作者 盛祥锐 曾嘉 王雪涵 王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8-933,共6页
研究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对苯和正己烷两种VOCs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静态吸附实验中,单位质量的橡胶颗粒对正己烷的吸附为0.18 mg/g,对苯的吸附为0.072 mg/g。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对VOCs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一级动力学方程... 研究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对苯和正己烷两种VOCs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静态吸附实验中,单位质量的橡胶颗粒对正己烷的吸附为0.18 mg/g,对苯的吸附为0.072 mg/g。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对VOCs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Freundlich常数1/n<2,表明废旧轮胎橡胶颗粒对VOCs的吸附较易进行,且颗粒内扩散不是控制吸附过程的唯一步骤。动态吸附实验中,反应柱内正己烷气体平衡时的浓度为2507.01 mg/m^(3),橡胶颗粒对正己烷的吸附量为0.591 mg/g;反应柱内苯气体平衡时的浓度为105.61 mg/m^(3),橡胶颗粒对苯的吸附量为0.05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吸附剂 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的污染现状、分析方法、毒性评价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瑾 李丹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0,共13页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是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微/纳米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很容易被直接吸入、经口食入或皮肤浸入至体内,造成毒害作用,危害健康.本文主要总结了环境中微/纳... 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纳米塑料是粒径小于1μm的塑料颗粒.微/纳米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很容易被直接吸入、经口食入或皮肤浸入至体内,造成毒害作用,危害健康.本文主要总结了环境中微/纳米塑料在水、大气、土壤和食品中的污染现状,阐述了其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毒性效应,探讨了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微/纳米塑料的毒性效应和健康危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塑料 污染现状 分析方法 毒性评价 健康效应
下载PDF
上海市生活垃圾房气溶胶中可培养细菌污染状况及种群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冰洁 张翔 +2 位作者 王川 邰俊 李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367-4379,共13页
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携带大量病原菌,垃圾房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以上海市某别墅区垃圾房、某校园垃圾房和周边某居民区垃圾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垃圾房内和周边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的浓度、... 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垃圾携带大量病原菌,垃圾房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造成影响.以上海市某别墅区垃圾房、某校园垃圾房和周边某居民区垃圾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垃圾房内和周边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细菌的浓度、粒径和种群分布特征,解析环境因素与空气中可培养细菌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某别墅区垃圾房、其下风向、某校园垃圾房、某办公楼顶和某居民区垃圾房)的可培养细菌浓度分别为:(1254±92)、(280±123)、(172±47)、(84±18)和(175±174)CFU·m^(-3),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主要原因是该垃圾房内存在湿垃圾就地处理生化处理设施.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可培养细菌粒径主要分布在1.1~4.7μm,而其余4个采样点的细菌粒径主要为>7μm,少数细菌粒径范围为1.1~2.1μm.本研究5个采样点可培养细菌中优势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分别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检出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机会致病菌.某别墅区垃圾房内生物气溶胶的浓度与温度、相对湿度、PM_(2.5)和PM_(10)相关性较高,空气中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与PM_(10)、温度和相对湿度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5个采样点的健康危险系数(HQ)值均小于1,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3个垃圾房的男性与女性工作人员健康风险均高于相应的基准值.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活垃圾房对周围环境气溶胶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为评价垃圾房内和周边空气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房 可培养细菌 粒径分布 群落结构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大气气溶胶富集系统探测黑碳与棕碳气溶胶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康慧慧 尚晓娜 +1 位作者 张路明 陈建民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9-811,共13页
作为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分,黑碳(BC)与有机碳(OC)中的棕碳(BrC)对地球能量收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大气化学研究的难点,其中对BC、OC、BrC光学特性的准确探测至关重要。本文搭建了大气气溶胶浓缩富集器(VACES)与光学仪... 作为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重要组分,黑碳(BC)与有机碳(OC)中的棕碳(BrC)对地球能量收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大气化学研究的难点,其中对BC、OC、BrC光学特性的准确探测至关重要。本文搭建了大气气溶胶浓缩富集器(VACES)与光学仪器联用系统,对上海市PM_(2.5)样品中BC和BrC的光学特性进行了高精度观测,观测到2021年6月15日—7月15日(代表夏季)OC的浓度为(4.36±3.34)μg·m^(-3),BC的浓度为(1.29±0.75)μg·m^(-3),占PM_(2.5)质量浓度的19.4%;2021年12月29日—2022年1月25日(代表冬季)OC的浓度为(3.07±2.46)μg·m^(-3),BC的浓度为(1.49±1.38)μg·m^(-3),占PM_(2.5)的9.6%。尽管夏季OC和BC在PM_(2.5)中占比高,但与PM_(2.5)无相关性;而在冬季,OC和BC的浓度分布均与PM_(2.5)存在正相关(R^(2)>0.5)。夏季BrC的吸光值为(4.78±3.51) Mm^(-1),占总吸光的15%左右;冬季BrC的吸光值为夏季的3倍,达到(13.03±15.46) Mm^(-1),吸光占比增加到21%。根据OC/BC的比值推测大气颗粒物中碳的主要来源为生物质燃烧、化石燃料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夏季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占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富集系统 黑碳 棕碳 光学性质 来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