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菅振 吕涛 +4 位作者 敖荣广 李得见 张旭 禹宝庆 易诚青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新形势、新环境下,创伤骨科医师面临伤情更加复杂、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严峻挑战。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飞速发展、医工交叉的深入,人工智能的应用正逐步延伸至医学各相关领域,同样也是未来创伤骨科的发展重要方向,将为创伤骨科面临的问题提... 新形势、新环境下,创伤骨科医师面临伤情更加复杂、人口老龄化加剧的严峻挑战。随着数据处理能力的飞速发展、医工交叉的深入,人工智能的应用正逐步延伸至医学各相关领域,同样也是未来创伤骨科的发展重要方向,将为创伤骨科面临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途径。人工智能将在诊断、处理、教育与研究、系统分析等领域促进创伤骨科的发展。然而,人工智能在创伤骨科的应用离不开数据安全性、稳定性的影响,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与挑战做一综述,旨在汲取国内外先进的人工智能理念及先进技术,以期提升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为患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创伤 骨折
下载PDF
微创钢板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张爱敏 谭芳 +4 位作者 王健 张锋 王青禾 沈燕国 袁云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3-16,21,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和微创复位髓内钉内固定(MIN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MIPO和MINO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MIPO组25例、MINO组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和微创复位髓内钉内固定(MIN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应用MIPO和MINO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MIPO组25例、MINO组2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等情况。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患者术后1年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MIN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MINO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结论MIPO和MINO在治疗肱骨干骨折方面均能达到满意效果,均值得临床推广,但MIPO对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髓内钉内固定术 肱骨干骨折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骨质疏松危害大 科学补钙有门道
3
作者 张俊 《科学生活》 2024年第10期80-81,共2页
骨质疏松又称“静悄悄的流行病”,发病率高,是影响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元凶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超过了50%,男性超过了10%。骨质疏松会带来哪些危害一般来说,骨质疏松发生比较隐匿,早期无... 骨质疏松又称“静悄悄的流行病”,发病率高,是影响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元凶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超过了50%,男性超过了10%。骨质疏松会带来哪些危害一般来说,骨质疏松发生比较隐匿,早期无明显前兆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以下常见的三大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流行病 发病率高 科学补钙 中老年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恼人的“妈妈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防治
4
作者 张俊 《科学生活》 2024年第11期136-137,共2页
“妈妈手”是哺乳期的妈妈们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腱鞘炎,表现为手腕部的疼痛肿胀,症状严重的甚至拧毛巾、握杯子、写字等简单动作都无法完成,非常困扰妈妈们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远离恼人的“妈妈手”呢?为什么叫作“妈妈手”。
关键词 手腕部 腱鞘炎 “妈妈手” 哺乳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5
作者 韩帅 孙万驹 +5 位作者 谭芳 张俊 张兴鹏 金周慧 郭蕴萍 王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933-940,共8页
目的 分析国家专利中药组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检索治疗慢骨质疏松的中药组方,规范药名后进行中药频数分析、性味归经分析,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靶点频数分析,k-means降维PPI分析... 目的 分析国家专利中药组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检索治疗慢骨质疏松的中药组方,规范药名后进行中药频数分析、性味归经分析,组方规律分析,药物靶点频数分析,k-means降维PPI分析、GO-BP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Pathway分析。结果 共纳入112项专利中药组方,涉及156味中药,其中淫羊藿的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性、平性、寒常见;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归属肝经、肾经、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提示常用的药对组合为牡蛎—淫羊藿,三七—当归,黄芪—淫羊藿等。核心靶点主要是AR、ESR1、ESR2、NR1I2、SHBG、VDR、NR3C1,GABRA家族和GABRG家族等。k-mean聚类分析PPI互作网络可降维成4类,与临床分型密切相关。GO和KEGG-Pathway分析表明中药复方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氯化物跨膜转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多种物质成瘾的信号通路,通过消化吸收,神经信号和递质传递,类固醇的代谢,氯离子的转运等功能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结论 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规律可循,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药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药复方专利 配伍规律 数据挖掘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3 位作者 邱永敏 尹伟忠 沈燕国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40例简单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钢板联合骨折端... 目的探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且获随访的40例简单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联合组),平均年龄(70.8±5.6)岁,骨密度T值平均-1.91±0.56;20例采用“单纯钉板系统”固定(单纯组),平均年龄(69.9±6.0)岁,骨密度T值平均-1.88±0.6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影像学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6、12个月Neer评分。结果40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7.3±5.6)个月。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患者影像学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出现2例骨折畸形愈合,而联合组无此类并发症发生,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联合组Neer评分分别为(72.90±3.81)分、(81.45±5.68)分、(87.35±3.72)分,单纯组分别为(70.50±4.34)分、(80.35±4.68)分、(86.70±3.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钉板系统”固定相比,“钢板联合骨折端螺钉”固定老年股骨远端骨折能降低手术时间及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简单骨折 锁定钢板 拉力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跟骨骨囊肿病灶范围与病理性骨折的生物力学关系分析
7
作者 李鹏飞 徐子环 +3 位作者 王永钦 苏志豪 孙万驹 倪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究跟骨孤立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SBC)病灶范围与病理性骨折的关系,为SBC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T图像建立足踝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病灶好发区构建4种梯度球型骨缺损模型,模拟不同的SBC病灶范围,分析步态周期不同时相跟骨... 目的探究跟骨孤立性骨囊肿(solitary bone cyst,SBC)病灶范围与病理性骨折的关系,为SBC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T图像建立足踝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病灶好发区构建4种梯度球型骨缺损模型,模拟不同的SBC病灶范围,分析步态周期不同时相跟骨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在步态周期下,随着SBC范围增加,跟骨位移无明显变化,但峰值应力逐渐增大。当SBC直径超过跟骨宽度的75%时,跟骨沟和病灶下方皮质区域应力增加到正常跟骨的1.48倍和7.74倍。结论当SBC直径超过跟骨宽度的75%时,应力性骨折风险增大,可早期手术干预。跟骨沟和SBC下方骨皮质是应力集中区,可作为评估应力性骨折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骨囊肿 跟骨 病理性骨折 步态时相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髌韧带胫骨止点修复治疗成人Osgood-Schlatter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胡健 陈礼阳 +2 位作者 王谦 易诚青 刘丙立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髌韧带胫骨止点修复治疗成人Osgood-Schlatter病(Osgood-Schlatter disease,OSD)即胫骨结节骨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下病损清除,同时接受锚钉缝合修复髌韧带...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髌韧带胫骨止点修复治疗成人Osgood-Schlatter病(Osgood-Schlatter disease,OSD)即胫骨结节骨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下病损清除,同时接受锚钉缝合修复髌韧带胫骨止点方法的治疗。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膝关节活动度、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再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估该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且术后均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从术前平均4.6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83.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7.4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82.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96.4分(均P<0.01)。结论:关节镜下髌韧带胫骨止点修复治疗OSD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Osgood-Schlatter病 胫骨结节骨骺炎
下载PDF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骨缺损不同内固定方案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志豪 谭宏莉 +4 位作者 徐子环 李鹏飞 王永钦 李双 倪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为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T图像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包括单纯骨折和骨折骨缺损两种特征,模拟4种内固定,即倒置空心螺钉(inverted cannulated screw... 目的:探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征,为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CT图像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包括单纯骨折和骨折骨缺损两种特征,模拟4种内固定,即倒置空心螺钉(inverted cannulated screw,ICS)、ICS+内侧板、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和FNS+内侧板。测量并比较不同骨折模型在2100 N轴向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模型刚度和位移情况。结果:ICS和FNS固定时,峰值应力集中于螺钉与骨折端接触位置,FNS的峰值应力高于ICS;与内侧板联用后,峰值应力转移至内侧板,且应力增大,ICS的增加幅度大于FNS。在骨折类型相同的情况下,FNS固定的刚度高于ICS。与骨缺损模型相比,骨折模型在相同内固定时刚度更高。内侧支撑板的使用可增加模型的刚度,但ICS模型的增加幅度超过FNS模型。ICS固定模型的骨折端位移超过FNS模型。结论:对于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骨缺损模型,FNS较ICS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ICS+内侧板有助于增强治疗的稳定性,但建议采用非锁定板;FNS具有抗剪切功能,无须与内侧板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缺损 有限元分析 内侧板 股骨颈系统
下载PDF
聚乳酸基共混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保彦 禹宝庆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4,共10页
共混是聚乳酸(PLA)改性最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大部分聚合物与PLA不相容或相容程度低,因此需对其进行增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乳酸基共混物增容的最新进展,概述了增容机理和增容技术,分析了不同增容方法对PLA基共混物的界面... 共混是聚乳酸(PLA)改性最简单且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大部分聚合物与PLA不相容或相容程度低,因此需对其进行增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乳酸基共混物增容的最新进展,概述了增容机理和增容技术,分析了不同增容方法对PLA基共混物的界面黏合力、结晶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系统地比较了各种增容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增容改性PLA基共混物的发展前景。其中纳米粒子增容对共混物性质无特异性,能够准确定位到界面,甚至赋予材料新的性能,是新颖且有前途的增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物 相容性 界面张力 性能
下载PDF
三枚克氏针阻挡卡压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
11
作者 袁云华 于涛 +3 位作者 谭芳 张兴鹏 王健 李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7期2463-2466,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三枚克氏针阻挡卡压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23例手指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伴骨性锤状指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2.17±7.99)岁,... 目的介绍一种三枚克氏针阻挡卡压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23例手指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伴骨性锤状指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32.17±7.99)岁,采用闭合复位后一枚克氏针过伸位固定远指间关节,两枚克氏针斜形阻挡持续卡压撕脱骨块的方法。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随访时观察记录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均超过6个月,平均随访(11.22±5.72)个月,手术时间(46.91±11.78)min。1例患者因阻挡克氏针对手指背侧皮肤压迫而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后经换药治疗,愈合满意。其余患者中无针道感染、皮肤坏死,所有患者均为骨性愈合,手指活动功能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G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5%。结论三枚克氏针阻挡卡压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固定稳定可靠,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骨折 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 阻挡卡压固定 闭合复位
下载PDF
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8
12
作者 尹伟忠 倪明 +5 位作者 胡晓亮 沈燕国 丁菊红 秦惠敏 方弟弟 邱永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4677-4680,共4页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6岁。单根跖骨骨折17例,多发骨折28例,共104处骨折,其中第1跖骨15处,第2、3、4跖骨77处,第5跖骨12处。患者术前均摄足正侧斜位X射线片检查。术中通过跖骨背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经骨折端和跖骨头用钻头钻孔,经孔道向髓腔内放置长度合适可吸收棒。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4~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4例出现迟发性切口周围炎症反应。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X射线片检查示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果提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棒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随访研究 跖骨骨折 可吸收材料
下载PDF
髓外与髓内固定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2 位作者 尹伟忠 沈燕国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髓外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与髓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髓外固定(dynamic hip screw,DHS)与髓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年龄80~95岁,髓外组56例,髓内组72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比较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FR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28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髓外组手术时间(77.8±8.4)min和显性失血量(154.4±45.3)m L大于髓内组(70.5±11.8)min和(123.2±32.1)mL(P<0.001);髓外组总失血量(747.3±134.3)mL和隐性失血量(592.9±134.3)mL小于髓内组(906.8±143.6)mL和(783.6±141.3)m L(P<0.001)。髓外组术后第1、3、5 d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髓内组(P<0.05)。髓外组部分负重时间(9.59±2.04)周、完全负重时间(13.43±1.55)周大于髓内组(8.11±1.39)周和(11.99±1.48)周(P<0.001);髓外组骨折愈合时间(14.30±1.53)周、FRS评分为(76.32±8.56)分,髓内组为(13.97±1.73)周和(76.75±8.96)分(P>0.05)。髓外组出现8.9%肺部感染,3.6%因心、肺、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1.8%下肢深静脉血栓,5.4%螺钉切割,7.1%髋内翻;髓内组分别为12.5%、5.6%、1.4%、2.8%、4.2%(P>0.05)。结论在治疗高龄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髓外与髓内固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但髓外固定在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上有优势,若采用髓内固定应尽量避免远端扩髓,术后3 d应严密监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准确评估隐性失血情况,及时纠正贫血状态,减少高龄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带来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固定 髓外固定 内固定 隐性失血
下载PDF
两点固定和三点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章浩伟 吕琳 +3 位作者 刘颖 孙万驹 牛文鑫 倪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生物力学可行性。方法基于CT和MRI图像建立足踝部骨骼-肌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模型,并通过桡骨远端钢板和跟骨钢板模拟两点固定...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钢板两点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的生物力学可行性。方法基于CT和MRI图像建立足踝部骨骼-肌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验证其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模型,并通过桡骨远端钢板和跟骨钢板模拟两点固定和三点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结果负重站立时,两点固定和三点固定模型的最大应力分别为324.70、407.90 MPa;两点固定和三点固定模型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498、2.541 mm,前者在前后和垂直方向位移较大,但内外侧位移较小。两种模型的后关节面位移无显著性差异,Bohler’s角和Gissane’s角也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桡骨远端钢板两点固定可以满足跟骨骨折治疗的稳定性需要,与传统钢板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整体应力分布更均匀、可以早期开展康复训练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两点固定 负重站立 桡骨远端钢板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损伤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燕国 方伟敏 +4 位作者 倪明 邱永敏 尹伟忠 胥成平 丁菊红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881-884,共4页
目的介绍应用外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者应用外支架对2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进行早期临时固定,心肺复苏、ICU监护和Ⅱ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 目的介绍应用外支架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者应用外支架对28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进行早期临时固定,心肺复苏、ICU监护和Ⅱ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5~61岁,平均40.5岁。骨折部位:骨盆骨折5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3例,四肢骨折15例,脊柱骨折3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12例。28例患者均合并其他多部位损伤,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平均35分。结果本组患者治愈26例(92%),死亡2例(8%),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颅脑外伤,ICU治疗平均5.6d。发生各种并发症共7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6个月。22例骨折正常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4周。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结论外支架可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早期损伤控制,具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肢体骨折的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创伤 损伤控制骨科 骨折 外固定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俊 厉国定 +4 位作者 沈燕国 胡牧 尹伟忠 秦惠敏 胡晓亮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74例(7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测量术前及术后B 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74例均获...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74例(7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测量术前及术后B 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 74例均获随访,时间6-24(15.1±5.6)个月。术后B hler角由术前的-23°-30°(12.2°±9.7°)恢复至12°-45°(32.6°±7.0°),术后Gissane角由术前的83°-139°(113.1°±11.6°)恢复至102°-145°(120.8°±9.6°)。优36足,良34足,可8足,优良率89.7%;Ⅱ型优良率92.3%,Ⅲ型优良率87.2%。3足术后出现伤口浅部皮肤坏死,1足出现伤口深部感染,4足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掌握恰当的手术时机,精细的术中操作,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钢板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俊 沈燕国 +3 位作者 尹伟忠 邱永敏 丁菊红 曹师锋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运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的54例移位大于25%的后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4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骨折采用螺...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运用后外侧入路治疗的54例移位大于25%的后踝骨折,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Ⅲ度2例,旋后外旋型Ⅳ度4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骨折采用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外踝骨折采用钢板固定,52例合并内踝骨折用螺钉固定。结果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2±6.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5±3.6)周。2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踝关节活动范围:背屈15°~30°,平均(20.5±4.6)。;跖屈25°-50°,平均(38.7±7.9)°。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32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92.6%。结论后外侧人路是治疗后踝骨折的一个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 骨折 后外侧入路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材料在短管状骨骨折髓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晓亮 丁菊红 +4 位作者 秦惠敏 沈燕国 陆美群 张爱敏 胡牧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髓内固定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在31例短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使用可吸收棒及其缝合线的联合应用进行髓内固定。结果全组31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移位或骨不连。术后早期局部肿胀1例,手术部位积液1... 目的探讨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髓内固定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在31例短管状骨骨折治疗中使用可吸收棒及其缝合线的联合应用进行髓内固定。结果全组31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移位或骨不连。术后早期局部肿胀1例,手术部位积液1例,经对症治疗均获痊愈。结论可吸收材料(钉棒系统)对短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术后配合必要的短期外固定的方法是可行的。本组的疗效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材料 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钢板治疗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俊 邱永敏 +3 位作者 尹伟忠 丁菊红 沈燕国 曹师锋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钢板(锁定钢板)与双侧钢板(锁定钢板+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5年5月治疗且获随访的72例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其中32例患者采用单钢板治疗,40例患者采用双钢板治疗,随访12~36个... 目的比较单侧钢板(锁定钢板)与双侧钢板(锁定钢板+重建钢板)治疗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5年5月治疗且获随访的72例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其中32例患者采用单钢板治疗,40例患者采用双钢板治疗,随访12~36个月,平均19.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开手术/微创手术、植骨/未植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评分。结果单钢板组与双钢板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切开手术组与微创手术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植骨组与未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单钢板治疗手术时间短,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结合微创技术、必要时植骨,可以获得更佳的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锁定钢板 微创 内固定
下载PDF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6
20
作者 厉国定 张俊 +3 位作者 沈燕国 胡牧 秦惠敏 胡晓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治疗的43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2足,女2足;年龄18~64岁,平均40岁。按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23足,Ⅲ型17足,Ⅳ型1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治疗的43例44足跟骨骨折患者,其中男42足,女2足;年龄18~64岁,平均40岁。按Sanders分型,Ⅰ型3足,Ⅱ型23足,Ⅲ型17足,Ⅳ型1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4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按照M ary 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0足,良19足,可5足,优良率88.6%。其中伤口浅部皮肤坏死2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