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痛药耐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服用量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4)分降至术后(2.4±1.9)分,术后3个月降至(1.9±1.7)分,术后6个月降至(1.7±1.6)分。术后10例患者(15.9%)疼痛完全缓解,36例(57.1%)完全不需止痛药,23例(36.5%)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3例(4.8%)维持原剂量,1例(1.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单独行POP与POP联合RFA治疗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92)。13例(20.6%)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 DSA引导下行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应用及其中远期疗效随访。方法 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在 X 线引导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术后3d~7d,由内镜取出,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安放暂时性金属内支架20只(其中20mm 直径支架12只;...目的探讨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应用及其中远期疗效随访。方法 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在 X 线引导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术后3d~7d,由内镜取出,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安放暂时性金属内支架20只(其中20mm 直径支架12只;25mm 直径支架8只),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并给予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力测定。结果 20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贲门管腔直径20 mm 和25mm,平均(22±3)mm,暂时性支架扩张术后,贲门狭窄直径明显高于治疗前、吞咽困难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LES 静息压明显降低(P<0.001);支架置入前,食管管腔直径1~9(平均5±4) mm;支架取出1wk 内管腔直径为10~18(平均14±3)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3(平均2.4±0.3)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为0~1(平均O.5±0.3)级支架置入前 LES 静息压力为40~66(平均53±10)mmHg(1mmHg=0.133kPa);支架取出后 LES 静息压力为0~20(平均10±8)mmHg.支架置入后并发症有胸部胀痛12例,反流8例,支架取出后少量出血3例,反流2例,所有并发症均给予有效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6(平均16.5±9.3)mo.随访期内使用直径20mm 支架的患者有3例(15%)在治疗后6mo 内复发吞咽困难,17例(85%)在随访期内吞咽能力明显好转。结论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是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中远期疗效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共31处椎体转移瘤,5处椎体后缘有骨质破坏。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或腰部疼痛,其中4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脊髓受压症状(2例),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先行RFA,再行PVP,术后随访4~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患者所需服用止疼药的剂量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并分析其并发症等情况。并用SPSS 11.O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17分降至4.5分,术后1个月降至2.5分,17例止痛药用量减少,1例维持原剂量。1处椎体发生椎间盘渗漏,3处椎体发生椎旁渗漏,2处椎体发生硬膜外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结论DSA引导下RFA联合PVP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效果,其创伤小且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痛药耐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服用量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1.4)分降至术后(2.4±1.9)分,术后3个月降至(1.9±1.7)分,术后6个月降至(1.7±1.6)分。术后10例患者(15.9%)疼痛完全缓解,36例(57.1%)完全不需止痛药,23例(36.5%)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3例(4.8%)维持原剂量,1例(1.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单独行POP与POP联合RFA治疗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892)。13例(20.6%)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 DSA引导下行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文摘目的探讨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在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应用及其中远期疗效随访。方法 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在 X 线引导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术后3d~7d,由内镜取出,20例贲门失弛缓患者安放暂时性金属内支架20只(其中20mm 直径支架12只;25mm 直径支架8只),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并给予食管下段括约肌(LES)静息压力测定。结果 20例患者支架置入和支架取出成功率均为100%,操作死亡率为0%,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明显好转,吞咽困难评分0级;贲门管腔直径20 mm 和25mm,平均(22±3)mm,暂时性支架扩张术后,贲门狭窄直径明显高于治疗前、吞咽困难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LES 静息压明显降低(P<0.001);支架置入前,食管管腔直径1~9(平均5±4) mm;支架取出1wk 内管腔直径为10~18(平均14±3)mm.吞咽困难评分术前为2~3(平均2.4±0.3)级;支架取出后吞咽困难评分为0~1(平均O.5±0.3)级支架置入前 LES 静息压力为40~66(平均53±10)mmHg(1mmHg=0.133kPa);支架取出后 LES 静息压力为0~20(平均10±8)mmHg.支架置入后并发症有胸部胀痛12例,反流8例,支架取出后少量出血3例,反流2例,所有并发症均给予有效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6(平均16.5±9.3)mo.随访期内使用直径20mm 支架的患者有3例(15%)在治疗后6mo 内复发吞咽困难,17例(85%)在随访期内吞咽能力明显好转。结论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是贲门失弛缓介入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且中远期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