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媒广告与导购效果——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进行抽样调查 |
贾亦凡
|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2
|
实践视阈下的新闻创新——基于上海A网站新闻生产的个案研究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3
|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打击假新闻的研究议程与行动方针(编译) |
方师师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
7
|
|
4
|
“场域”视域下邹韬奋的社会交往活动研究 |
孟晖
|
《中国出版史研究》
|
2024 |
0 |
|
5
|
在新闻室做田野:作为方法的新闻民族志研究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6
|
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7
|
“元新闻话语”视阈下媒介对记者角色的建构——基于稿源新闻网站记者节社论的研究 |
孟晖
陈曦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8
|
20世纪早期的新媒介:韦伯对商业报纸的媒介社会学研究 |
李敬
强荧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9
|
新闻行业的变革与新闻研究的勃兴 |
白红义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0
|
人文科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及启示 |
丁方舟
韦路
|
《对外传播》
|
2016 |
1
|
|
11
|
惊讶、恐惧与工具箱:国际传播中人工智能的多重社会技术想象 |
方师师
|
《对外传播》
CSSCI
|
2024 |
0 |
|
12
|
“传记式批评”实践中作者学术素养欠缺等问题研究 |
孟晖
|
《荆楚学刊》
|
2024 |
0 |
|
13
|
欧盟人工智能监管及对上海的启示 |
唐巧盈
|
《上海信息化》
|
2024 |
0 |
|
14
|
邹韬奋的社会观与传播观及其对当下新闻实践的借鉴意义 |
王莹
王月
|
《新闻知识》
|
2018 |
1
|
|
15
|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 上海新闻事业五年发展成绩斐然 |
黄冬元
|
《新闻记者》
|
1997 |
0 |
|
16
|
全国新闻史专家学者聚会上海、常熟 纪念《向导》创刊七十周年 |
蒋金戈
|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7
|
移动互联环境下阅读类APP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
孟晖
黄瑚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18
|
线上情感劳动:短视频/直播、网络主播与男性气质——基于快手的数字民族志研究 |
吕鹏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0
|
|
19
|
消费社会的转型:从消费明星到消费网红 |
王月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20
|
当新闻业遇上人工智能:一个“劳动—知识—权威”的分析框架 |
白红义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