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度上海舞蹈艺术发展研究报告
1
作者 林圣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2023年上海舞蹈艺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创作方面,青年舞蹈家们的创新理念激活了舞蹈艺术领域的活力,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均有佳作。演出市场恢复了久违的人气,部分剧场舞蹈演出和观众的数量超过疫情之前。在对... 2023年上海舞蹈艺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创作方面,青年舞蹈家们的创新理念激活了舞蹈艺术领域的活力,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均有佳作。演出市场恢复了久违的人气,部分剧场舞蹈演出和观众的数量超过疫情之前。在对舞蹈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上海舞蹈人展现出奋楫扬帆、赓续前行的精神风貌。舞蹈创作多样发展2023年上海舞蹈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传统文化题材、经典IP改编、舞蹈剧场、环境舞蹈等创作都有涉及。5月,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舞剧《歌剧魅影》根据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191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是海派芭蕾尝试改编世界经典名著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芭蕾舞团 民族民间舞 中国古典舞 《歌剧魅影》 舞蹈创作 舞蹈剧场 芭蕾舞剧 经典名著
下载PDF
2023年上海电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
2
作者 谈洁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2023年中国电影迎来全面复苏。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3年度全国电影总票房549.15亿元,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7年水平,1全球票房贡献比例提升至23.3%。全年城市院线净增银幕数2312块,银幕总数达86310块。城市院线共服务观众12.99亿人次。... 2023年中国电影迎来全面复苏。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3年度全国电影总票房549.15亿元,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7年水平,1全球票房贡献比例提升至23.3%。全年城市院线净增银幕数2312块,银幕总数达86310块。城市院线共服务观众12.99亿人次。疫情消退、供片充足、优质内容引领、重点档期发力是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整体趋稳回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市场 总票房 城市院线 局数据 贡献比例 档期 优质内容
下载PDF
2023年上海音乐发展研究报告
3
作者 陈洁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2023年度,上海的音乐发展在原创力作、演出活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演艺产业等领域卓有建树。演出市场的强势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输出、引人瞩目的新媒体音乐评论等是年度值得关注的行业热点;重大文艺创作、演艺新业态和科技融... 2023年度,上海的音乐发展在原创力作、演出活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演艺产业等领域卓有建树。演出市场的强势回归、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输出、引人瞩目的新媒体音乐评论等是年度值得关注的行业热点;重大文艺创作、演艺新业态和科技融合发展等方面则蕴含着新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业态 原创力 行业热点 文艺创作 人才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潜力 科技融合
下载PDF
2023年上海话剧发展研究报告
4
作者 吴丹妮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74-76,共3页
2023年,疫情阴霾散去,上海演艺业全面恢复。上海话剧人积极进取,创作、演出都增质提量,话剧舞台呈现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年度基本情况1.创作、演出2023年,上海话剧工作者围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新时代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中华优秀传统... 2023年,疫情阴霾散去,上海演艺业全面恢复。上海话剧人积极进取,创作、演出都增质提量,话剧舞台呈现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年度基本情况1.创作、演出2023年,上海话剧工作者围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新时代温暖现实主义题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和经典IP跨艺术门类转化,扎实推进创作、演出工作,创排了一批主题深刻、人物塑造扎实鲜活、艺术风格多元的话剧艺术作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情感话剧、悬疑剧、喜剧、3D玄幻剧等商业性话剧在沪演出活跃。而沉浸式戏剧、声音剧场等新兴的表达方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舞台 话剧艺术 现实主义题材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演艺业 玄幻剧 人物塑造
下载PDF
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5
作者 张磊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24-26,共3页
历史街区是历史遗迹较为丰富、文物古迹较多、优秀历史建筑密集且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真实地反映城市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历史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脉的场所,无论是其实体空间环境还是文化传统,均为构成城... 历史街区是历史遗迹较为丰富、文物古迹较多、优秀历史建筑密集且建筑样式、空间格局和街区景观较完整、真实地反映城市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的地区。历史街区作为承载城市文脉的场所,无论是其实体空间环境还是文化传统,均为构成城市文化背景、特色风貌和生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城市空间里的文化遗产,还是原住民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历史街区内涵、活力、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历史建筑 保护与更新 城市文脉 建筑样式 特色风貌 历史街区 街区景观 文物古迹
下载PDF
新时代上海国有戏曲院团发展研究:以上海越剧院为例
6
作者 吴筱燕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5期87-9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指明了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构“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指明了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构“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政策话语对戏曲的重视与支撑,奠定了这一时期戏曲发展-尤其是国有戏曲院团创作与发展的基石,也使这一时期的戏曲创作呈现出特定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创作 上海越剧院 国有文艺院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重要载体 国务院办公厅 戏曲艺术
下载PDF
定位、潜能与偏差:上海演艺新空间发展辨析
7
作者 吴筱燕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95-104,共10页
2020年以来,上海“演艺新空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推动了演艺新业态的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显著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与此同时,演艺新空间的发展也显现出鲜明的消费导向引领和数字逻辑覆盖的特点,而相对缺少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反... 2020年以来,上海“演艺新空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推动了演艺新业态的出现,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显著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与此同时,演艺新空间的发展也显现出鲜明的消费导向引领和数字逻辑覆盖的特点,而相对缺少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反思。以上海演艺新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兴起的时代语境和底层逻辑进行梳理与辨析,呈现其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生产实践的定位、潜能与偏差,以期为上海及全国各地演艺新空间的建设发展提供差异化的解读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艺新空间 消费导向 数字逻辑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笃行无倦 十载华章——上海舞蹈侧记
8
作者 林圣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5期48-50,共3页
回望十年,得益于政策推动和体制创新,本市舞蹈领域追求卓越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落成,成为集产学研演于一体的舞蹈综合体,为舞蹈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十年来,上海不仅孕育了众多舞蹈艺术精品,也培养出了优... 回望十年,得益于政策推动和体制创新,本市舞蹈领域追求卓越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落成,成为集产学研演于一体的舞蹈综合体,为舞蹈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十年来,上海不仅孕育了众多舞蹈艺术精品,也培养出了优秀的舞蹈人才,艺术家们的努力使舞蹈艺术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精品 舞蹈事业 舞蹈人才 舞蹈艺术 舞蹈领域 产学研 十年 体制创新
下载PDF
新思路新探索引领新业态——上海演艺空间文化观念的突破与创新能力
9
作者 张余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5期42-44,共3页
演出物理空间的拓展是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长期以来演出行业试图突破的聚焦点。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上海新时期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母亲的歌》的导演胡伟民,将青年话剧团的排练厅用作演出剧场,以中心舞台四面观众的形式演出... 演出物理空间的拓展是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长期以来演出行业试图突破的聚焦点。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上海新时期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母亲的歌》的导演胡伟民,将青年话剧团的排练厅用作演出剧场,以中心舞台四面观众的形式演出,轰动一时。这次演出被认为是一次打破镜框式舞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框式舞台 胡伟民 小剧场话剧 演出 新业态 中心舞台 物理空间 表演艺术
下载PDF
数码物的兴起:上海“非遗”传承的数字化新生态
10
作者 周天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对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和创新性转化来说,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潮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疑必须更加注重与科技、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跨界合作和创新模式,获得更多领域的关注和推广,从而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近年来... 对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和创新性转化来说,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大潮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疑必须更加注重与科技、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跨界合作和创新模式,获得更多领域的关注和推广,从而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在技术时代性变革的推进中,在国家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政策引导下,数字技术为非遗生产的研发、设计、定制、生产等环节重构出新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态环境 跨界合作 文化产业 发展潜力 创新模式 市场竞争 互联网
下载PDF
丝竹管弦 海纳百川——新时代上海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11
作者 陈洁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5期51-53,共3页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十年来,上海民族乐团坚持以“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为宗旨,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十年来,上海民族乐团坚持以“民族音乐、当代气质、国际表达”为宗旨,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担当融入民族音乐事业发展,先后推出《海上生民乐》《共同家园》《外滩故事》《栀子花开了》《国乐咏中华》等一系列风格多样、主题各异的海派民乐原创品牌。为积极贯彻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上海的地方文化治理政策,乐团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艺术创新与多元实践,积极推进传统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传统民乐和当代审美融合的理念体系,进一步彰显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推动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民族乐团 精神品格 中国民乐 理念体系 民族音乐 共同家园 走向世界 创新与发展
下载PDF
美术馆与一座城市——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十年记
12
作者 郭奕华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
一家美术馆的发展历史,是文艺事业宏图中公共图像的叙事谱系,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缩影。它的每一次转型背后,是文艺事业发展的转向,也是城市文化蓝图的新布局,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想象。2012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一家美术馆的发展历史,是文艺事业宏图中公共图像的叙事谱系,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缩影。它的每一次转型背后,是文艺事业发展的转向,也是城市文化蓝图的新布局,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想象。2012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向社会开放,标志着上海美术馆的转型以及全市美术馆地图的再次升级。回首两馆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全市美术馆行业欣欣之势形成的集群现象,彰显了美术馆与城市文化之间的息息相关与彼此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美术馆 文艺事业 公共图像 十年 文化缩影 集群现象 发展历程
下载PDF
叩问昆曲艺术耕耘传统文化——在“江南昆曲大会”开幕活动上的讲话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冬云 夏萍 张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1期49-51,共3页
举办此次纪念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他祖籍松江,其父俞粟庐素有“江南曲圣”的厚誉。松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意在他的出生地,即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筹办了“江南曲圣纪念馆”,届时也邀请在场嘉宾一同参观。如何推... 举办此次纪念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他祖籍松江,其父俞粟庐素有“江南曲圣”的厚誉。松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意在他的出生地,即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筹办了“江南曲圣纪念馆”,届时也邀请在场嘉宾一同参观。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一个重要命题。大家目前所在的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是区委、区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耗资超10亿元建设的文化综合体,包括松江区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和云间剧院、云间会堂艺术展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艺术 俞粟庐 俞振飞 京昆 创造性转换 创新性发展 文化综合体 文化艺术中心
下载PDF
艺术史上珍稀的“活化石”——昆剧“传”字辈表演影像档案的留存
14
作者 洪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8-40,共13页
昆剧“传”字辈的老艺术家均已谢世,然其表演艺术的影像,仍散见于全国各地的艺术档案中,对戏曲艺术及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此类档案至今尚缺全面系统的汇总梳理和专题研究。通过文献记载、音像出版、影视、网络媒... 昆剧“传”字辈的老艺术家均已谢世,然其表演艺术的影像,仍散见于全国各地的艺术档案中,对戏曲艺术及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此类档案至今尚缺全面系统的汇总梳理和专题研究。通过文献记载、音像出版、影视、网络媒体等多渠道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做了基本家底的摸排工作,并将其条分缕析,归纳整理,形成目录表。为昆剧“传”字辈艺术的保存利用及“非遗”文化血脉的赓续传承,筑实资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字辈 昆剧 影像档案
下载PDF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新评
15
作者 周锡山 《艺术广角》 2023年第3期26-38,共13页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天才的创作兼杰出人才的集体创作。据民间传说而改编创作的越剧早期作品《梁祝哀史》,在袁雪芬倡导的两次越剧改革中,去芜存菁,不断提高艺术质量,成为越剧改革80年历史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经典剧作《梁山伯...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天才的创作兼杰出人才的集体创作。据民间传说而改编创作的越剧早期作品《梁祝哀史》,在袁雪芬倡导的两次越剧改革中,去芜存菁,不断提高艺术质量,成为越剧改革80年历史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经典剧作《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剧作为越剧四大经典之首,不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和文化史、新中国成立70余年戏曲史的标志性的重大成果,而且也是促进越剧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的经典作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梳理和总结此剧的巨大思想、艺术成就、重大影响,是“新时代越剧文化价值与艺术内涵的再审视”的一个重要议题,对加强越剧文化研究,推进越剧保护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思想意义 艺术成就 重大影响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困境中的追求与理想——上海民营话剧40年
16
作者 张余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海派文化的包容多元来自上海城市精神积淀,海派民营话剧从起步开始就拥有丰富的城市经验与民间活力。从文明戏到沉浸式话剧,源源不断的创新意识、生生不息的市场化冲动及其实践,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得以存在,并形成独特的演艺... 海派文化的包容多元来自上海城市精神积淀,海派民营话剧从起步开始就拥有丰富的城市经验与民间活力。从文明戏到沉浸式话剧,源源不断的创新意识、生生不息的市场化冲动及其实践,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得以存在,并形成独特的演艺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国际化大都市 沉浸式 文明戏 创新意识 话剧 市场化 民营
下载PDF
讲好艺术之美——以江南昆曲大会之“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例
17
作者 裘晔鸣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62-6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国家教育部也专门发文指出,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要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国家教育部也专门发文指出,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要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中德育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而将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戏曲艺术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课程当中,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路径。同样地,如何回应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向外拓展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发挥公益文化艺术事业单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的育人优势,搭建文化场馆与中小学校合作的交流平台,创新发展双方合作的新机制,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事业 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小学校 全方位育人 立德树人 全程育人 全员育人
下载PDF
“沪剧就是我的生命”——王盘声及其“王派”艺术
18
作者 沈鸿鑫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5期40-42,共3页
近百年来,上海沪剧舞台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在沪剧这美丽的星空中,沪剧名家王盘声是极其耀目的一颗。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就跟着母亲观看过王盘声先生的戏,60年代我进入了上海市文化局,从事戏剧工作,看... 近百年来,上海沪剧舞台上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在沪剧这美丽的星空中,沪剧名家王盘声是极其耀目的一颗。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就跟着母亲观看过王盘声先生的戏,60年代我进入了上海市文化局,从事戏剧工作,看他演出的戏就更多了,而且与他相识和交往。1997年上海有线电视台编播《漫游戏曲殿堂·沪剧艺术》,我担任这个专题片的撰稿,专题片中有一集是写王盘声先生的,为此同年9月,我专程到王盘声老师住所,对他进行采访,我们作了一次长谈。使我对王先生的生平、为人、艺术各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回来我写成了文字稿,经制作和配音像、图片等,这个专集于10月28日由电视台向外播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线电视台 专题片 文字稿 沪剧 群星璀璨 王先生 表演艺术家
下载PDF
滨水工业遗存的艺术化更新策略——以上海“一江一河”为例
19
作者 张磊 《上海文化》 CSSCI 2024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在城市发展转型中,滨水空间成为城市更新的焦点。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一江一河”见证了上海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各个发展阶段。如何将原本作为工业岸线的滨水空间转变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关键命题。本文从在地性的角... 在城市发展转型中,滨水空间成为城市更新的焦点。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一江一河”见证了上海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各个发展阶段。如何将原本作为工业岸线的滨水空间转变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关键命题。本文从在地性的角度,探讨艺术化更新路径对工业遗存本身、所在地区空间和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其空间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以期为未来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提供新的方向,并为其他城市滨水工业遗存的更新改造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存 艺术化更新 一江一河 在地性
原文传递
陈少云的成功之道
20
作者 沈鸿鑫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这些年来,陈少云扛起了传承麒派的大旗,通过传承和挖掘麒派的传统剧目,创演新的麒派剧目,不仅全面继承了麒派艺术的精髓,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麒派艺术,为麒派艺术注入了时代感和新的活力,实现了麒派艺术与当代的接轨。京剧大师周信芳的麒... 这些年来,陈少云扛起了传承麒派的大旗,通过传承和挖掘麒派的传统剧目,创演新的麒派剧目,不仅全面继承了麒派艺术的精髓,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麒派艺术,为麒派艺术注入了时代感和新的活力,实现了麒派艺术与当代的接轨。京剧大师周信芳的麒派艺术曾以其独特的风采,风靡大江南北。但近些年来,一直以少有麒派杰出传人而深感遗憾。京剧名家陈少云先生积累几十年的艰苦实践,努力学习麒派,传承麒派,发展麒派,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今公认的麒派传人中的杰出人才和麒派掌门人。他为什么能成功,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究竟成功在哪里,很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名家 麒派 周信芳 陈少云 传统剧目 成功之道 京剧大师 杰出人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