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丑观:悦情为美、痛苦为丑 被引量:2
1
作者 祁志祥 祁雪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70,共10页
在审美实践中区别美丑的根本依据乃是快乐与否。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觉快感、感官觉快感、中枢觉快感。决定美的快感只是感官觉快感和中枢觉快感。五官快感的对象构成形式美,中枢快感的对象构成内涵美。形式美是自由的美,内涵美是... 在审美实践中区别美丑的根本依据乃是快乐与否。在人体系统中,快感分机体觉快感、感官觉快感、中枢觉快感。决定美的快感只是感官觉快感和中枢觉快感。五官快感的对象构成形式美,中枢快感的对象构成内涵美。形式美是自由的美,内涵美是真善的美。对形式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反比,对内涵美的审美效果与审美频率成正比。事物的整体美学属性由事物的内涵美学属性决定。美的规律,就是在普遍令人愉快的形式规律中求美以及向真求美、向善求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 形式美 内涵美 审美特点 美的规律
下载PDF
从“小道”、“诗余”到“尊体”——中国古代词体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
2
作者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五代两宋时期,婉约词为词坛正宗,以言情为主,以娱宾遣兴为功能,词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诗余"。由元迄明,"小道"、"小乘"的词体观一仍其旧。清代词坛超越婉约词的艳情樊篱,取法宋代豪... 五代两宋时期,婉约词为词坛正宗,以言情为主,以娱宾遣兴为功能,词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诗余"。由元迄明,"小道"、"小乘"的词体观一仍其旧。清代词坛超越婉约词的艳情樊篱,取法宋代豪放派和骚雅派的变体词,推尊苏、辛,兼顾姜、张,给词注入了厚重沉郁或清空骚雅的道德寄托,词成为无物不可言的、与诗平等甚至比诗感染力更强的体裁,"小道"的词体论也让位于"尊体"说。清词的"尊体"观不仅体现在对传统的"词为小道"观念的批判和对"诗余"概念的重新诠释上,还体现在清代词坛诸流派共同的创作倾向和理论主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道 诗余 尊体 婉约派 豪放派 骚雅派
下载PDF
审美认识中“主客二分”的重新审视与评价——兼与生成本体论美学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祁志祥 祁雪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51-61,共11页
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 在近年来国内关于审美认识的研究中,由否定"主客对立"进而取消"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突出倾向和强势话语。其实,"主客二分"在人类认识活动包括审美认识中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传统的"主客二分"并不一定等于"主客对立",也可能包含"主客交流",以"主客对立"为由否定"主客二分"未必符合事实。现代哲学美学生成论肯定"主客交流",未必取消"主客二分"。"主客二分"对应的是本质论、唯物论、客观美、共同美,"主客交流"对应的是生成论、唯心论、主观美、差异美。在人类文明探寻真理的认识活动和把握美本体的审美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分别无法取消,也不应取消。只有破除非此即彼、唯我独尊的绝对化思维方法,坚持亦此亦彼、多元共存的辩证法,将"主客交流"与"主客二分"、"生成论"与"本质论"加以互补,将"美怎样呈现"与"美是什么"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给中国美学带来真正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二分 主客交流 生成论 本质论 辩证法
下载PDF
文艺与经济关系的二律背反——兼论文艺创作与作家的生存状态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4-228,共5页
在艺术活动日益与经济活动结缘、经济活动日益渗透到艺术活动的今天,重新审视文艺创作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显得尤有意义。一方面,作家的经济状况并不能成为主宰其艺术成就高下的决定因素,贫困潦倒恰恰有助于情真意切的艺术表达,养尊处优往... 在艺术活动日益与经济活动结缘、经济活动日益渗透到艺术活动的今天,重新审视文艺创作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显得尤有意义。一方面,作家的经济状况并不能成为主宰其艺术成就高下的决定因素,贫困潦倒恰恰有助于情真意切的艺术表达,养尊处优往往导致无病呻吟的形式主义,因而常见的情形是"穷苦之言易好",而富贵之音淡薄,所以"金钱里没有诗歌";另一方面,"食必常饱而后求美",一定的经济基础往往是成功的艺术创作得以进行的保障,"著书都为稻粮谋",不少优秀的文艺作品恰恰诞生于作家对于财富的追求之中,于是富裕或追求富裕的经济活动往往又成为孕育杰出的艺术作品的温床。如此看来,文艺与经济的关系呈现出双重悖论,不可简单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经济 文艺创作 作家生存状态
下载PDF
“人权”入宪的历史回顾及意义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祁志祥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人权"入宪。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第一部《宪法》到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人权"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中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人权"入宪。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第一部《宪法》到1982年颁布第四部《宪法》,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人权"一直作为资产阶级的产物遭到批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和对普世价值的吸纳,"人权"这一概念逐步得到正名,并最终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不仅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宪法 历史 意义
下载PDF
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6
作者 祁志祥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5-12,共8页
本文以个人利益和思想自由这两个基本的人性—政治问题为焦点,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从肯定社会主义与全民富裕的联系、肯定个人利益的合法正当性、鼓励独立思考和自由言论、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四方面系统评析了邓小平的人学思想,揭示... 本文以个人利益和思想自由这两个基本的人性—政治问题为焦点,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从肯定社会主义与全民富裕的联系、肯定个人利益的合法正当性、鼓励独立思考和自由言论、反对个人崇拜和迷信四方面系统评析了邓小平的人学思想,揭示了其深邃的历史价值和强烈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利益 独立思考 言论自由 破除迷信
下载PDF
金圣叹的戏曲批评
7
作者 祁志祥 《长江学术》 2010年第1期55-62,共8页
金圣叹是一位戏曲评点大家,他的《西厢记》评点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中国古代戏曲批评的最高水平。这集中表现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在思想上,他一反鄙薄戏曲的传统成见,将《西厢记》与《离骚》、《史记》并列,甚至与儒家经典并列,认为... 金圣叹是一位戏曲评点大家,他的《西厢记》评点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中国古代戏曲批评的最高水平。这集中表现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在思想上,他一反鄙薄戏曲的传统成见,将《西厢记》与《离骚》、《史记》并列,甚至与儒家经典并列,认为《西厢》可取代"四书"作童蒙课本,言儿女之情的《西厢记》不是"淫书",而是"妙文",从根本上提高了戏曲及其代表作《西厢记》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金圣叹又从艺术层面深入分析了《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创作方法以及创作与审美的主体性与共鸣性,并上升到一般的戏曲原理高度,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 妙文 人物 结构 作法 审美
下载PDF
沉潜醲郁 吐纳英华——王元化的学术成就、思想贡献及人格特点
8
作者 祁志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14,共8页
王元化是一位大学者,但更是一位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思想家。他以美学、文艺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奠定了自己在学界的崇高地位,但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善于反思历史,思考现实,从而完成了知识谱系向价值谱系、学者向思想家的转变... 王元化是一位大学者,但更是一位有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思想家。他以美学、文艺学研究的丰硕成果奠定了自己在学界的崇高地位,但更可贵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善于反思历史,思考现实,从而完成了知识谱系向价值谱系、学者向思想家的转变,成为世纪末思想启蒙的一位代表人物。王元化的学术成就卓尔不凡,但王元化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意义要远大于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学术 独立人格 思想启蒙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 被引量:4
9
作者 祁志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6-102,共7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这表现为美学观念与美学史著述的脱节甚至矛盾;具象描述淹没理论思辨,缺少足够的哲学深度;大规模的独立著述少、集体著述有机性不够等等。重写中国美学史,就应以创... 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这表现为美学观念与美学史著述的脱节甚至矛盾;具象描述淹没理论思辨,缺少足够的哲学深度;大规模的独立著述少、集体著述有机性不够等等。重写中国美学史,就应以创新的观念和路径努力克服这些不足。首先对曾经流行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美学定义及当下流行的非本质主义美学观的缺失作出甄别和纠正,重新考量"美"、"美学"概念的义界,确认"美是普遍愉快的对象"的美学观;其次对"中国古代美学精神"作出独特的把握,指出它们是一个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构成的互补系统;在此基础上,清晰地分析和揭示出中国美学史的演变轨迹和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中国 观念 路径
原文传递
走向人学的文艺美学研究--祁志祥教授访谈
10
作者 祁志祥 姜云飞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5-160,共6页
关键词 美学研究 人民出版社 文艺 人学 独立作战 中国美学 学术研究 学术道路
原文传递
美学、文艺学
11
作者 祁志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美学本体论 文艺学 2009年 美学史研究 美学研究 美学原理 本质论 生成论
原文传递
词体论中“小道”、“诗余”说及其演变
12
作者 祁志祥 《中外文论》 2009年第1期288-292,共5页
一视词体为'小道',这是伴随着词的产生早已出现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词学观。人们所以这么看待词的地位,与词在诞生之初表现的特定内容有关。谢章铤《与黄子寿论词书》指出:'词之兴也,大抵由于尊前惜别、花底谈心,情事率多猥近... 一视词体为'小道',这是伴随着词的产生早已出现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词学观。人们所以这么看待词的地位,与词在诞生之初表现的特定内容有关。谢章铤《与黄子寿论词书》指出:'词之兴也,大抵由于尊前惜别、花底谈心,情事率多猥近。'作为词之'本色'、'正体'的婉约词,其内容正不出'花底尊前'。为了改变词的这种地位,提高词的价值意义,苏轼、辛弃疾曾从意境的阔大、寄托的遥深方面付出过努力,姜白石、张炎等人也在形式的雅化和内容的清空方面作过贡献。但有宋一代词苑,豪放派、雅化派的势力和影响终敌不过婉约派,所以'以填词为小道',正是理论上的自然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献 花底 小道 内容 诗余 清空 雅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