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胰腺肿块影像诊断思路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建平 边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9-917,共9页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在胰腺疾病诊断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使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我们对胰腺疾病的认识不断地丰富和深入,逐步由"Surgery First"向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ulti-...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在胰腺疾病诊断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也使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我们对胰腺疾病的认识不断地丰富和深入,逐步由"Surgery First"向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转变。从疾病的诊断、术前评估至疗效评价等,无创影像几乎涉及MDT模式下的每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反应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洁 沈浮 +4 位作者 袁渊 王敏杰 白辰光 王颢 邵成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 T_(2)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治疗(nCRT)后病理完全反应(pCR)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手术切除的9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 re... 目的:探讨基于MR T_(2)WI的影像组学方法对直肠癌接受新辅助治疗(nCRT)后病理完全反应(pCR)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行手术切除的9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CR组(22例)及非pCR组(77例)。在高分辨率T_(2)WI上勾画病灶的容积感兴趣区(volume of interest,VOI)并提取其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出与pCR相关的最佳组学特征。将所有病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训练集(68例)和测试集(31例),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机器学习模型,绘制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共提取1409个组学特征,经降维后得到11个最有价值的组学特征。建立的SVM机器学习模型在测试集中预测pCR的AUC为0.798(95%CI:0.615~0.920),符合率为83.87%,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3.33%。结论:基于高分辨T_(2)WI的影像组学特征有助于预测nCRT后直肠癌pCR状态,可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机制及影像学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馨蕊 李晶 陆建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1期84-87,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多种异常因素作用局部血管所致的颅内动脉壁的瘤样突起,它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总人口发病率约为3%~5%[1],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破裂,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30%~45%和50%[2]。随着材料科学及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 颅内动脉瘤是多种异常因素作用局部血管所致的颅内动脉壁的瘤样突起,它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总人口发病率约为3%~5%[1],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破裂,致死率及致残率高达30%~45%和50%[2]。随着材料科学及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各种治疗方法均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因此,阐明动脉瘤破裂机制,正确评估其破裂风险对预防动脉瘤破裂、指导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风险评估 影像学 介入治疗技术 未破裂动脉瘤 局部血管 脑血管病 材料科学
下载PDF
CR影像板感光性能与成像次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宝良 王敏杰 +2 位作者 吴国胜 丁海岭 汪军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6年第4期233-234,共2页
目的研究IP板曝光性能与使用期限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不同使用期限的三组IP板分别用75KV,40mAs,115cm焦-片距及活动滤线器进行铝梯曝光;并统一选择相同部位及照射等级用CR系统扫描,最后在不经任何后处理的情况于同一时段内用激光打印... 目的研究IP板曝光性能与使用期限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将不同使用期限的三组IP板分别用75KV,40mAs,115cm焦-片距及活动滤线器进行铝梯曝光;并统一选择相同部位及照射等级用CR系统扫描,最后在不经任何后处理的情况于同一时段内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冲洗,分别测量各铅梯密度值,并计算出各组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3组IP板灰度等级平均值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P板在使用近万次时,其感光性能未有明显变化,在这一阶段,影响IP板使用寿命的不是PSL物质的性能衰减,而是实际应用中发生的IP板机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影像板
下载PDF
基于MR T2WI的影像组学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明璐 沈浮 陆建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前、后均行MRI检查的80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确定的肿瘤退缩分级... 目的:探讨基于高分辨T2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前、后均行MRI检查的80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确定的肿瘤退缩分级(TRG),将TRG为0、1级者纳入疗效良好组,2、3级者纳入疗效不良组。在高分辨T2WI上勾画病灶的三维容积兴趣区(VOI)并使用两种模型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模型1:仅提取治疗前基线影像组学特征;模型B2:提取基线和治疗后的影像组学特征。随机选取70%的病例作为训练集,30%的病例作为测试集进行验证。对两种模型分别利用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后,与TRG标签建立随机森林(RF)分类器,并分别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两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临床获益。结果:模型1经降维后得到28个组学特征,模型2共获得3个组学特征,分别建立RF分类器模型,ROC曲线分析得到测试集模型1、2的AUC分别为0.943和0.950,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的特异度及阳性似然比较高,模型B的敏感度及阴性似然比较高。DCA显示总体上两种方法均可以临床获益。结论:基于治疗前及综合治疗前、后MR T2WI高分辨率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均可较准确地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退缩程度,可应用于临床上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治疗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T2WI高分辨率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智慧 陆建平 沈浮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高分辨率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接受直肠磁共振高分辨率T2成像的109例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男性63例,女...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T2WI高分辨率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接受直肠磁共振高分辨率T2成像的109例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男性63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7.19±11.23岁,其中良性病灶为23处,恶性病灶为92处。采用影像组学方法,将上述获取到的高分辨率T2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之后采用方差阈值法、单变量选择法及LASSO算法进行特征值降维,选择出对术后病理诊断有价值的特征。并将样本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使用降维后的特征与临床感兴趣的信息建立随机森林、决策树、K近邻、逻辑式回归4种机器学习模型并计算准确率,并获得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结果:影像特征提取得到1014个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得到与良恶性鉴别相关的特征参数11个;随机森林、决策树、K近邻、逻辑式回归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84.61%、69.23%、84.61%、82.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73、0.70、0.72。结论:基于磁共振T2WI高分辨率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典型及变异影像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1
7
作者 陆建平 边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7-905,共9页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最具有侵袭性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占外分泌胰腺肿瘤的80%-90%,进展隐匿、临床症状出现晚、生长迅速。各种影像学检查成为检出PDAC最主要的手段,充分认识它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尤...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最具有侵袭性的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占外分泌胰腺肿瘤的80%-90%,进展隐匿、临床症状出现晚、生长迅速。各种影像学检查成为检出PDAC最主要的手段,充分认识它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尤为重要。目前,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多种技术联合的医疗模式给影像科医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检查设备的高端化、多样化,分子病理学的飞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胰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8
作者 邱勇刚 方旭 +5 位作者 边云 汪鑫斌 董浩 王莉 邵成伟 陆建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23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胰腺副神经节瘤(PPPG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33~68岁,3例无症状,1例因肋下阵发性隐痛就诊。1例血清淀粉酶升高。既往均无高血压...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23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例原发性胰腺副神经节瘤(PPPG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33~68岁,3例无症状,1例因肋下阵发性隐痛就诊。1例血清淀粉酶升高。既往均无高血压病史。胰头部2例、胰颈部1例、胰尾部1例。类圆形3例,分叶状1例。4例CT平扫均呈等密度,增强后呈明显强化。3例MRI检查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2例有瘤周引流静脉和静脉早显。2例肿瘤伴上游胰管扩张和胰腺实质萎缩。3例影像学误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影像学误诊为胰腺癌。本研究显示PPPGL临床表现无特征,增强后明显强化、瘤周引流静脉和静脉早显等影像特点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发病年龄 胰管扩张 胰头部 MRI检查 阵发性隐痛 分叶状 军医大学
原文传递
胰腺腺泡囊性转化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9
作者 李琪 方旭 +5 位作者 边云 蒋慧 任彦玲 王莉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862,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胰腺腺泡囊性转化(AC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6~73岁,平均52.5岁。1例合并导管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合并慢性...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例胰腺腺泡囊性转化(AC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6~73岁,平均52.5岁。1例合并导管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合并慢性胰腺炎。3例病灶位于胰体尾,1例病灶累及整个胰腺。3例为多发性囊肿,1例为单发囊肿。1例囊壁可见壁结节。4例病灶与胰管均未见相通。3例可见散在点状钙化。CT和MRI增强后均未见强化。胰腺ACT影像学特征为胰腺局限或弥漫分布的多发性囊肿、囊内点状钙化、不与胰管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囊性病变 腺泡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DCE-MRI各参数与MVD、VEGF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0
作者 付贝 沈夏平 +3 位作者 马超 赵娜 王敏杰 生晶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DCE-MRI各参数与MVD、VEGF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疾病患者依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使用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Neuro-3D软件测定ADC值,使用Mean... 目的:探讨DCE-MRI各参数与MVD、VEGF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疾病患者依照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使用磁共振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Neuro-3D软件测定ADC值,使用Mean-Curve软件绘制TIC曲线,通过MIP图计算NTV,绘制TIC曲线行分型处理,并测算Slope、EER、Tpeak、SImax参数;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病灶组织MVD、VEGF;后分析DCE-MRI各参数与MVD、VEGF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NTV≥2条作为评判标准,良性病变组中病灶10.26%,恶性病变组病灶占68.00%;恶性病变组患者病灶TIC为流出型及平台型,良性病变区为平台型及单相型;恶性病变组及良性病变组患者BI-RAD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DCE-MRI的EER、TIC类、Tpeak、NTV及ADC值显著正相关(P<0.05),VEGF与DCE-MRI的TIC类型、Tpeak、NTV及ADC值显著正相关(P<0.05);恶性病变组患者病灶组mMVD、cMVD及VEGF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恶性病变组患者EER、NTV、Slope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且恶性病变组患者SImax、Tpeak及ADC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MVD、VEGF与DCE-MRI的NTV、TIC类型、ADC及Tpeak存一定相关关系,上述参数可反映恶性、良性病变的血管差异,其可评估乳腺病变的生物学性质及预后治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DCE-MRI MVD VEGF
下载PDF
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海燕 胡敏 +4 位作者 胡雁 江薇 邹秋红 钱火红 张玲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相关循证证据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血管腔内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1d使用一次性刮刀剃除手术部位及周边...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相关循证证据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血管腔内手术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1d使用一次性刮刀剃除手术部位及周边毛发,术前嘱患者沐浴。观察组按照循证最佳证据实施术前皮肤准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2例发生皮肤破损,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观察组术前皮肤准备采取手术室接患者前30min去除毛发及以剪毛方式去毛发的实际执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循证最佳证据用于血管腔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可提高术前皮肤准备规范执行率,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手术 术前护理 皮肤准备 皮肤清洁 手术部位感染 循证实践
下载PDF
综合性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6
12
作者 毛燕君 张玲娟 +3 位作者 杨继金 张火俊 王卫星 许莲琴 《护理管理杂志》 2007年第1期44-45,47,共3页
目的通过构建规范化的介入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将导管室与涉及介入治疗科室的护理人员组成介入护理团队,研制应用规范的护理表格,衔接术前访视、术前病人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流程、术后并发症预防、健... 目的通过构建规范化的介入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将导管室与涉及介入治疗科室的护理人员组成介入护理团队,研制应用规范的护理表格,衔接术前访视、术前病人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流程、术后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护理工作,成立介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完善质量评价标准。结果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2=46.64,P<0.01);病人的介入知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0%;急诊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96.0%;心内科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由16.4 d下降为14.3 d;护士的介入知识培训率达100.0%;发表介入护理论文18篇,参与“介入护理管理”等著作4万余字的编写。结论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护理管理 模式
下载PDF
DR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付贝 王敏杰 +2 位作者 汪军 丁海岭 徐振华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D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及测量中的价值,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对成像质量及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Digital Diagnost DR系统和具有全脊柱拼接功能的SUN后处理工作站,对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左、右... 目的探讨D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及测量中的价值,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对成像质量及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Digital Diagnost DR系统和具有全脊柱拼接功能的SUN后处理工作站,对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左、右侧屈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必要的测量,并打印成像。结果经上述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及左、右侧届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联接,显示在1张14*17的X光片上,其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结论DR全脊柱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成像技术 脊柱侧弯畸形 DDR 无缝连接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管壁成像对成人烟雾病的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振 陈士跃 +5 位作者 陈玉坤 金爱国 王敏杰 刘崎 田冰 陆建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年第5期354-360,共7页
目的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双侧及单侧烟雾病管壁特征中评估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6例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双侧31例,单侧15例)均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扫描。描述性分析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临床及管壁特征与之... 目的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双侧及单侧烟雾病管壁特征中评估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6例确诊的烟雾病患者(双侧31例,单侧15例)均进行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扫描。描述性分析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临床及管壁特征与之相匹配的颅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的特征进行对照。结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更易合并高血脂及糖尿病,且血管外径、管壁厚度及重塑指数均高于烟雾病患者(P值均<0.001)。双侧及单侧烟雾病的血管外径及重塑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单侧烟雾病的管壁厚度(0.30±0.01) mm小于双侧烟雾病(0.51±0.12) mm(P<0.001)。烟雾病更易累及颈内动脉末端分叉部,增强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强化多较明显,且多为偏心性强化。结论烟雾病具有不同于动动脉粥样硬化的管壁特征。单侧烟雾病的大部分管壁特征与双侧烟雾病相似,但管壁厚度较双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烟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
下载PDF
单指数DWI原理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马超 陈录广 陆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97-100,共4页
随着对DWI研究的深入,尽管多个扩散模型被提出,但临床最为常用的是基于单指数模型的DWI,主要因单指数DWI具有成像时间短、后处理快速及计算结果稳定等优点。在单指数DWI研究中,DWI图像及参数图(ADC图、cDWI、b值图)等各有优点。本文对... 随着对DWI研究的深入,尽管多个扩散模型被提出,但临床最为常用的是基于单指数模型的DWI,主要因单指数DWI具有成像时间短、后处理快速及计算结果稳定等优点。在单指数DWI研究中,DWI图像及参数图(ADC图、cDWI、b值图)等各有优点。本文对单指数DWI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4D CTA与DSA在烟雾病分级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施红芳 缪小惠 +5 位作者 李子文 许兵 任丽 刘崎 田冰 陆建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利用4D CTA对烟雾病的血管改变进行Suzuki分级,以DSA为"金标准",评价无创血管成像在烟雾病的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烟雾病患者101例均行4D CTA及DSA检查,两者检查时间间隔小于1周。由2名神经放射学专... 目的利用4D CTA对烟雾病的血管改变进行Suzuki分级,以DSA为"金标准",评价无创血管成像在烟雾病的血管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烟雾病患者101例均行4D CTA及DSA检查,两者检查时间间隔小于1周。由2名神经放射学专家对4D CTA(VR结合MIP)及DSA图像共同进行评估,以DSA作为金标准,参照DSA图像的改良法Suzuki分级,对4D CTA评估烟雾病的血管改变进行相应的评分。将4D CTA与DSA各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4D CTA的Kappa值及其95%可信区间。另外将4D CTA与DSA各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D CTA与DSA评估烟雾病血管的改良法Suzuki分级的一致性评分Kappa值为0.714(0.649~0.778),相关系数及P值为0.843(0.000)。结论4D CTA对烟雾病的Suzuki分级与DSA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相关性,能够无创的作为临床上烟雾病患者严重程度评估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烟雾病 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分级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峥 毛燕君 +2 位作者 胡亚琴 袁亿里 朱康玲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0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例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急救护理、旋磨护理、抗凝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介入护理体会。结果 6例冠状动脉旋磨术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6例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在急救护理、旋磨护理、抗凝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介入护理体会。结果 6例冠状动脉旋磨术均成功,无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无1例死亡。结论对于球囊不能通过或不可扩张的重度钙化或纤维性斑块狭窄及闭塞,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取得很高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过透视监视器来判断手术过程,做出相应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旋磨术 介入 护理配合
下载PDF
一站式CT成像对成人烟雾病重建手术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冰 刘崎 +4 位作者 许兵 王莉 邵成伟 王敏杰 陆建平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5年第6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究一站式CT成像在成人烟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脑组织、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74例术前及术后(1周及3个月)均行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其中直接、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患者分别为25例、3... 目的探究一站式CT成像在成人烟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脑组织、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74例术前及术后(1周及3个月)均行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其中直接、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患者分别为25例、35例及14例。评估术后4D CTA桥血管及侧支循环生成情况,并与术前4D CTA及DSA进行对比。计算大脑皮层的r CBV、r TTP、r CBF、r MTT及r DT。采用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及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灌注参数的变化,不同血流重组方法以评价烟雾病的疗效差别以及疗效是否有时间相关性。结果 25例直接血流重建患者共31支桥血管,4D CTA仅显示29支(1支闭塞)。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术后4D CTA均显示术区新生血管及侧支血管逐渐增多,与DSA结果一致。直接组术后1周仅r TTP及r DT下降,术后3个月r TTP、r MTT及r DT下降,r CBV、r CBF增加。间接组仅术后3个月出现r TTP、r MTT及r DT下降,r CBV、r CBF及r MTT增加。联合组术后1周r TTP及r DT下降,术后3个月r TTP及r DT进一步下降,r CBV、r CBF增加。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表明:所有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r CBV、r TTP、r CBF及r D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各手术方法间比较的r CBV、r CBF及r MTT存在差异。随访时间与手术方法之间的r CBV、r TTP、r CBF及r MTT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不仅可以评估成人烟雾病术后脑血管的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估烟雾病术后(短期及长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烟雾病 一站式CT成像 重建手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4D CTA和DSA在诊断与分型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冰 陆建平 +5 位作者 许兵 刘崎 王莉 王敏杰 任丽 沈倩瑾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4D CTA与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部位及分型中的对比研究。方法 3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 4D CTA及DSA检查,4D CTA与DSA检查间隔时间均小于2 d。所有图像以DSA作为金标准由2位神经放射学专家对诊断,位置及分型... 目的 4D CTA与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部位及分型中的对比研究。方法 3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 4D CTA及DSA检查,4D CTA与DSA检查间隔时间均小于2 d。所有图像以DSA作为金标准由2位神经放射学专家对诊断,位置及分型进行独立的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位置主要分为:硬膜窦区、海绵窦区、天幕区、基底静脉丛区和大脑镰区,分型参照Borden分型。结果依据4D CTA和DSA,34例患者均分别被诊断为硬脑膜动静脉瘘。位置分布为:硬膜窦区(12例),海绵窦区(7例),天幕区(8例),基底静脉丛区(6例)和大脑镰区(1例)。对于DSA图像的Borden分型结果为:Ⅰ型18例,Ⅱ型9例,Ⅲ型7例。对于4D CTA的分型结果 ,其中32例患者的结果与DSA一致,另外2位患者,DSA评估为BordenⅡ型,而4D CTA图像因静脉反流被漏诊而误认为BordenⅠ型。结论 4D CTA可以作为临床筛查及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 ,用于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部位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4维 CT血管造影 诊断 分型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室护理人员辐射恐惧心理现况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亚琴 江薇 +3 位作者 袁亿里 杨保嘉 胡帆 张丽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室护理人员辐射恐惧心理现状及对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度。方法选取115名DSA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辐射恐惧心理状况和辐射防护知识。比较不同特征人员辐射恐惧感差异。结果回收有效... 目的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手术室护理人员辐射恐惧心理现状及对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度。方法选取115名DSA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辐射恐惧心理状况和辐射防护知识。比较不同特征人员辐射恐惧感差异。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愿意从事DSA辐射环境工作的人数占80.87%(93/115),护理人员在从事DSA工作前对辐射防护知识了解占80.87%(93/115),具有个人辐射防护习惯的护士占91.30%(105/115),对职业辐射照射有恐惧感的护士占59.13%(68/115),担心DSA辐射环境对胎儿和本人健康影响的人数分别占90.43%(104/115)和86.96%(100/115),知道3种辐射防护方法、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个人年剂量限值和人体对辐射高度敏感组织4项放射卫生知识的人数分别占86.09%(99/115)、67.83%(78/115)、67.83%(78/115)和81.74%(94/115)。担心DSA手术室职业辐射对本人健康影响的护理人员辐射恐惧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47,P<0.05)。结论DSA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辐射恐惧心理较普遍,对辐射防护知识认识和掌握并不全面应,应建立一个完善、持续的DSA手术室护士辐射安全教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护理人员 辐射防护 恐惧心理 职业暴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