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载体规模化培养MDCK细胞增殖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春艳 肖晶 +1 位作者 李曦 刘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索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Chiken/NX/9/99)在微载体大规模培养的MDCK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方法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接种到生长在24孔培养板上的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检测接种不同感染剂量病毒、添加不同浓... 目的探索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Chiken/NX/9/99)在微载体大规模培养的MDCK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方法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接种到生长在24孔培养板上的MDCK细胞中进行增殖试验,检测接种不同感染剂量病毒、添加不同浓度TPCK-胰酶、在不同pH值的培养液中培养,接毒后不同时间的病毒血凝素滴度(HA)。根据最佳增殖条件将病毒接种至生长在微载体上的MDCK细胞中,利用250 mL和5L转瓶逐级进行大规模增殖。结果最佳病毒增殖条件为TPCK-胰酶终浓度为10μg/mL,接毒剂量为MOI=0.025,培养液pH值为7.4,在此条件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Chiken/NX/9/99)适应在250 mL和5L转瓶中微载体培养的MDCK细胞内大量增殖,病毒的最高血凝价均可达到9log2(1∶512)。结论本研究为以哺乳动物细胞为基质规模化生产禽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微载体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MDCK细胞 规模化培养
下载PDF
沙棘果酒澄清及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牛广财 范兆军 +2 位作者 杨宏志 王军 朱丹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72,共5页
研究了明胶、皂土、PVPP、硅藻土和壳聚糖等五种常用清剂对沙棘果酒的澄清效果以及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澄清度来看,除硅藻土外,明胶、皂土、PVPP和壳聚糖等4种澄清剂的效果都比较理想,透光率均大于90%;从成本来看,处理1吨... 研究了明胶、皂土、PVPP、硅藻土和壳聚糖等五种常用清剂对沙棘果酒的澄清效果以及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澄清度来看,除硅藻土外,明胶、皂土、PVPP和壳聚糖等4种澄清剂的效果都比较理想,透光率均大于90%;从成本来看,处理1吨沙棘果酒的成本明胶最低,PVPP的最高,壳聚糖和皂土的成本介于两者之间;通过0.075 g/L明胶、1.0 g/L皂土、0.4 g/LPVPP和0.1 g/L壳聚糖处理沙棘果酒,除明胶处理果酒的蛋白质、酒石酸氢钾、铁、铜以及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均呈阳性外,皂土、PVPP和壳聚糖处理的酒的试验结果则均呈阴性,表明皂土、PVPP和壳聚糖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增强沙棘果酒非生物稳定性的作用。综合考虑,可以选用1.0 g/L皂土或0.1 g/L壳聚糖澄清沙棘果酒,同时结合冷处理(-3℃~-5℃,5d),会达到更佳的澄清和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酒 澄清 稳定性
下载PDF
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滕春红 张利斌 +1 位作者 王谦玉 陶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室内理化指标测定及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并探讨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混用于莠去津后对阔叶杂草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用量最低,仅为喷液量的0.1%,有机硅助... 通过室内理化指标测定及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并探讨了有机硅助剂对莠去津增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硅助剂混用于莠去津后对阔叶杂草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用量最低,仅为喷液量的0.1%,有机硅助剂2#增效作用最明显,莠去津900 g a.i.·hm-2加入有机硅助剂2#后可增加防效40%,超过了莠去津1 200 g a.i.·hm-2对阔叶杂草的防效,达到了莠去津1 800 g a.i.·hm-2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有机硅助剂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机制为降低除草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增加除草剂在叶片表面的最大持流量以及增加药剂的扩展直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助剂 莠去津 增效作用 增效机制
下载PDF
氮素调控对寒地玉米氮素吸收与叶片SPAD值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3
4
作者 姜佰文 戴建军 +3 位作者 王春宏 王丽娟 贾文凯 迟凤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54,共5页
由于氮肥分配比例和施用时期不当,以及没有确定氮肥追肥时期的量化指标等原因,造成了氮肥利用率较低。试验通过对玉米进行氮素(追肥时期、追肥量)的优化,研究不同叶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氮素积累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追肥时... 由于氮肥分配比例和施用时期不当,以及没有确定氮肥追肥时期的量化指标等原因,造成了氮肥利用率较低。试验通过对玉米进行氮素(追肥时期、追肥量)的优化,研究不同叶龄期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值)及氮素积累动态的变化规律,确定玉米追肥时期的叶绿素阈值,对玉米进行调控和优化定量施肥。结果表明,玉米最佳追氮时期为十叶期,在此时期,玉米穗位叶SPAD值虽然逐渐降低,但上位叶在抽雄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玉米全株氮素积累逐渐增加。在十叶期追氮,高氮处理(150 kg/hm2)玉米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玉米 SPAD值 产量 氮素调控
下载PDF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淑珍 靳立梅 +5 位作者 徐鹏飞 陈维元 吴俊江 李文滨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茎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野生大豆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变化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祁小乐 高立 +10 位作者 吴关 邓小芸 余飞 张礼洲 秦立廷 高玉龙 王永强 高宏雷 刘娣 华育平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7-1583,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复制 致病力 反向遗传
下载PDF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E39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华荣虹 王斌 +5 位作者 陈娜莎 于海 刘天强 马红 刘娣 童光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了制备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编码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E39的DNA序列进行人工合成,随后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的限制性酶切位点BamHⅠ与XhoⅠ之间,构建了表位肽与GST的融合表达质粒。该表位融合蛋白经亲... 为了制备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编码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E39的DNA序列进行人工合成,随后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的限制性酶切位点BamHⅠ与XhoⅠ之间,构建了表位肽与GST的融合表达质粒。该表位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以化学合成的E39表位多肽为抗原,对融合细胞上清进行间接ELISA筛选。结果,筛选出1株分泌E39表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能力稳定。经鉴定,该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2b,轻链类型为κ链。结果表明,用表位融合蛋白为抗原可以制备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E蛋白 单克隆抗体 表位
下载PDF
野生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感反应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淑珍 徐鹏飞 +4 位作者 靳立梅 陈维元 吴俊江 李文滨 陈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共6页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感病的植株有1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0%。30个座位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变异,平均片断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等位变异数目的变化范围是3-11个。平均等位变异数目为7.43个,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Satt294等位变异数较少,仅3个;Satt409等住变异数最多,有11个。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化范围为0.74~0.86,83.35%的野生大豆间的相似系数在0.78~0.83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感反应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安同庆 田志军 +5 位作者 李冉 彭金美 周艳君 华育平 刘娣 童光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共4页
自2006年以来,我国大面积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目前对其病原HP-PRRSV的起源还不得而知。本试验通过对多株HP-PRRSV进行全长基因组分析,发现HP-PRRSV中存在4处缺失,而且这4处缺失是逐步形成的,在中间过渡类型的毒株中存在着缺失1处、... 自2006年以来,我国大面积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目前对其病原HP-PRRSV的起源还不得而知。本试验通过对多株HP-PRRSV进行全长基因组分析,发现HP-PRRSV中存在4处缺失,而且这4处缺失是逐步形成的,在中间过渡类型的毒株中存在着缺失1处、2处、3处的毒株。此外,中间过渡类型毒株中的一些氨基酸基序也是逐步变化的。本试验初步阐明了我国HP-PRRSV的起源是CH-1a-like PRRSV,在中间过渡的毒株中能够发现逐步演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基因组序列分析 进化
下载PDF
纳米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冬梅 林志伟 +3 位作者 迟莉 蒲子刚 张树权 赵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3-676,共4页
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显微观察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银离子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效果及初步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银水剂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在30 mg.L-1浓度下可达到100%的抑制效果,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有... 利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显微观察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纳米银离子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抑菌效果及初步机理。结果表明:纳米银水剂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在30 mg.L-1浓度下可达到100%的抑制效果,其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为13.91 mg.L-1;菌丝在纳米银有效中浓度下的生长受到很强抑制;经纳米银处理的核盘菌菌体中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量ATP酶的活力均发生相应变化,处理2 h或12 h后,呈现增加趋势,但处理24 h后,则均表现为下降。因而纳米银对大豆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大豆菌核病核盘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土壤多重抗生素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其发酵产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相晶 王晓舟 +3 位作者 张继 朱兆香 向文胜 张匀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1,共8页
从4个不同地区土样中共分离得到20株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微弱放线菌,采用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及利福平(Rifampicin)三重抗性法对其进行活性菌株的筛选后,17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显示了抑菌活性,其中1号放线菌... 从4个不同地区土样中共分离得到20株天然无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微弱放线菌,采用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ycin)及利福平(Rifampicin)三重抗性法对其进行活性菌株的筛选后,17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显示了抑菌活性,其中1号放线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抗性分别为40、10和150g·mL-1,其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Bacillus subtilis)及藤黄微球菌ATCC9341(Micrococcus luteus)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2和23.23mm,均高于其他放线菌。对其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温度及酸碱度稳定性测定结果显示,该放线菌的发酵液上清在50℃水浴条件下处理1h后,其抑菌活性基本丧失,而pH小于4或大于9的酸碱度处理也都会使其失活;相反,菌体浸提液经过90℃水浴1.5h以及pH达到2和11的处理后其活性仍然稳定。根据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测定,初步确定该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抗性筛选 发酵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克臣 冷超 +1 位作者 黄文功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787-15788,15859,共3页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方法。[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有非常明显的液泡,细胞核被其挤压位于细胞的边缘一角,但仍可观察到核仁;胚性愈伤...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黑亚14号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超微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方法。[结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有非常明显的液泡,细胞核被其挤压位于细胞的边缘一角,但仍可观察到核仁;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壁与初始愈伤组织细胞壁相比加厚,在靠近细胞膜的胞质区域里有较多的淀粉粒,且可观察到其内含有淀粉粒的叶绿体;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基本只能观察到液泡,几乎无其他细胞器;褐化愈伤组织细胞器崩解,基本没有细胞器。[结论]亚麻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可以作为反映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能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亚14号 愈伤组织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黄绿木霉及其混剂对番茄植株·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冬梅 迟莉 +4 位作者 张树权 林志伟 蒲子刚 于运凯 王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施用后对番茄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果实中可溶性糖与Vc...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施用后对番茄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果实中可溶性糖与Vc含量增加;土壤中有益细菌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增加。[结论]施用黄绿木霉菌混剂对植株、土壤影响明显。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的应用对提高番茄质量、改善土壤环境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番茄 土壤 植株
下载PDF
‘黑农51’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艳 满为群 +1 位作者 南相日 李柱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151,共4页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选用‘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作为外植体,建立了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并研究了6-BA和IBA对大豆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农51’子叶节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1.0mg/L6-BA+0... 为建立一个高效的大豆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选用‘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作为外植体,建立了黑农51的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并研究了6-BA和IBA对大豆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农51’子叶节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1.0mg/L6-BA+0.2mg/L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5+1.0mg/LIBA;胚尖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B5+0.4mg/L6-BA+0.2mg/LIB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B5+2.0mg/LIBA。‘黑农51’子叶节再生体系的出芽率、出芽数、芽伸长数和生根率4个指标均高于胚尖再生体系,更适合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胚尖 再生体系
下载PDF
辣酱胀袋原因分析及加热处理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利 雷虹 +2 位作者 高磊 申晶 阎秀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共5页
密封包装市售辣酱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易发生胀袋,确定辣酱胀袋原因,控制胀袋发生,可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对同类产品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试验采用快速试纸片法测定胀袋前后辣酱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及大肠菌群近似数变化,排水法测... 密封包装市售辣酱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易发生胀袋,确定辣酱胀袋原因,控制胀袋发生,可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同时对同类产品质量控制具有借鉴意义。试验采用快速试纸片法测定胀袋前后辣酱细菌总数、霉菌、酵母菌及大肠菌群近似数变化,排水法测定胀袋体积,感官评价辣酱风味变化,优化辣酱加热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胀袋辣酱细菌总数为4.5×10^5 cfu/mL,是辣酱胀袋的主要原因。采用80℃,10min对原料进行酱灭菌处理,细菌总数下降86.8%,且感官变化不明显,可以有效控制辣酱胀袋。在该条件下处理后的辣酱保质期可延长至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酱 胀袋 杀菌
下载PDF
猪MEF2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智晟 杨龙 +1 位作者 张冬杰 刘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7-1163,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猪MEF2a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结合RT-PCR的方法,克隆了猪的MEF2a基因,获得了它的2个变异体序列。结果表明,猪MEF2a variant 1基因cDNA长1 524 bp(EF576923),编码50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4.481 ku;variant ... 为了进一步了解猪MEF2a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结合RT-PCR的方法,克隆了猪的MEF2a基因,获得了它的2个变异体序列。结果表明,猪MEF2a variant 1基因cDNA长1 524 bp(EF576923),编码50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4.481 ku;variant 2基因cDNA长1 416 bp(EF576922),编码47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0.846 ku。MEF2a两个变异体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6.79%,第1aa^77aa和第132aa^470aa完全一致,第78aa^131aa是高变区,variant2与variant1相比,在第224aa^258aa处存在34个氨基酸(102 bp)的缺失。利用Real-ti me PCR方法检测了MEF2a的表达。结果表明,MEF2a mRNA是一个广谱表达基因,在心、肝、胃、脾、肾、肺、大肠、小肠、背肌和腿肌中都能检测到,在腿肌中优势表达。MEF2a variant1与马和家鼠构成一个小类群,而variant 2与牛和人构成了另外一个小类群,推测MEF2a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F2a 克隆 REAL-TIME PCR
下载PDF
马铃薯环腐病菌Real-time Taqman-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7
作者 魏琪 胡林双 +6 位作者 董学志 闵凡祥 王晓丹 李凤兰 郭梅 芦娜 李学湛 《中国马铃薯》 2010年第5期301-305,共5页
本研究根据环腐病菌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马铃薯环腐病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可以准确、稳定、定量的检测出样品中最低浓度为1fg·μL-1(即3.21×103copies·μL-)1的目的基因... 本研究根据环腐病菌16S rR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了马铃薯环腐病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可以准确、稳定、定量的检测出样品中最低浓度为1fg·μL-1(即3.21×103copies·μL-)1的目的基因,检测极限可以达到几个拷贝。该检测体系可对马铃薯环腐病菌进行微量检测,对于保证马铃薯各级种薯、商品薯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环腐病菌 REAL-TIME Taqman-PCR
下载PDF
农民增收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宏 王溪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作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收入,生产性收...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利用1995—200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作农民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我国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生产性收入,生产性收入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文章选择相关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改善财政支农结构、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 主成分分析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恶性杂草鸭跖草(Commelina commumis L.)叶片表皮特征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红 韩玉军 +2 位作者 王谦玉 胡凡 陶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5-98,共4页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mis L.)是黑龙江省大豆田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之一,并且对一些除草剂的耐药性较强。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田恶性杂草鸭跖草叶片表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耐药性强的细...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mis L.)是黑龙江省大豆田危害最严重的恶性杂草之一,并且对一些除草剂的耐药性较强。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黑龙江省大豆田恶性杂草鸭跖草叶片表皮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其耐药性强的细胞显微结构基础。结果表明,鸭跖草叶片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细胞均略呈方形或长方形。鸭跖草叶片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叶片上表皮气孔密度显著地小于下表皮气孔密度。鸭跖草叶片解剖结构结果显示叶片由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下表皮四部分组成。叶片上下表皮均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栅栏组织是由一层长柱形薄壁细胞组成,海绵组织是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跖草 叶片表皮特征 叶片解剖结构 石蜡切片
下载PDF
大豆转录因子GmWRKY53的分离及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影东 李炜 +5 位作者 王萍 刘明 李琬 刘淼 肖佳雷 来永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2-976,981,共6页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WRKY除参与植物发育和代谢的调控外还与植物的抗逆反应有关。本研究利用抗病相关基因NPR1基因启动子区的W-box顺式元件... WRKY蛋白是只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由WRKY蛋白N端高度保守的WRKYGQK氨基酸序列及特殊的锌指结构而命名。WRKY除参与植物发育和代谢的调控外还与植物的抗逆反应有关。本研究利用抗病相关基因NPR1基因启动子区的W-box顺式元件采用酵母单杂交方法,以拟南芥At NPR1启动子区域W-box元件构建诱饵载体,从大豆中分离到了一个转录因子Gm WRKY53,通过序列分析表明,Gm WRKY53具有与At WRKY蛋白的保守氨基酸序列极相似的二级结构,在酵母单杂交系统中该蛋白能够与抗病相关基因At NPR1基因启动子区的W-box特异结合并启动报道基因的表达。对大豆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大豆抗病及发育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WRKY W-box 大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