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无创呼吸方式的影响
1
作者 张松青 夏晓芹 +3 位作者 许瑶 张家杰 赖宝添 罗荣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使用不同无创呼吸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NRDS患儿4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ISA)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使用不同无创呼吸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NRDS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通气方法均分为NIPPV组(n=20)与NCPAP组(n=20),两组均联合细管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失败率(7 d内气管插管率)、治疗后6 h血气分析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血氧分压(PaO_(2))、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失败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NIPPV组治疗后6 h的PaCO_(2)明显低于NCPAP组,而PaO_(2)则明显高于NCPAP组(均P<0.05);NIPPV组的总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NCPAP组(P均<0.05)。结论:NIPPV联合细管注入PS与NCPAP联合LISA治疗NRDS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改善血气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长则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微创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无创间歇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极低体重新生儿实施发展性照顾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靳铁霞 高鹃 +2 位作者 何丽平 黄爱招 邹圆圆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6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极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包括鸟巢护理、暗室护理、最少干预护理、非营养吸吮。结果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后,极低体重儿恢复时间、...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极低体重儿的影响。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发展性照顾,包括鸟巢护理、暗室护理、最少干预护理、非营养吸吮。结果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后,极低体重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缩短;睡眠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延长。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实施发展性照顾对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极低出生体重儿 发展性照顾
下载PDF
口腔操协同非营养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靳铁霞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口腔操协同非营养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0例吸吮吞咽障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并非营养性吸吮;常规治疗并口腔操协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记录开始经... 目的探讨口腔操协同非营养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0例吸吮吞咽障碍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并非营养性吸吮;常规治疗并口腔操协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记录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的增长。结果常规治疗并口腔操协同非营养性吸吮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的增长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腔操协同非营养吸吮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吸吮吞咽功能,使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尽快达到经口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 吸吮吞咽功能障碍 口腔操 非营养性吸吮
下载PDF
派瑞松乳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靳铁霞 卿春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4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派瑞松乳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派瑞松乳膏涂患处,早晚各1次,对照组用氧化氢软膏外擦,1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7~14天。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观察派瑞松乳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派瑞松乳膏涂患处,早晚各1次,对照组用氧化氢软膏外擦,1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7~14天。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派瑞松乳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无不良反应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瑞松乳膏 新生儿 尿布皮炎
下载PDF
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5
5
作者 高鹃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51-52,共2页
目的减少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延长有效置管时间。方法将54例需经口留置胃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组(24例)和改良组(3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置管与固定方法;改良组先用3块敷料分别固定于上唇、下唇和一侧嘴角,之后从固定敷料嘴角置入胃... 目的减少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延长有效置管时间。方法将54例需经口留置胃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组(24例)和改良组(3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置管与固定方法;改良组先用3块敷料分别固定于上唇、下唇和一侧嘴角,之后从固定敷料嘴角置入胃管,再用Y形胶布固定胃管。结果改良组留置胃管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经口留置胃管固定法,胃管不易脱出,减少反复操作对患儿造成的痛苦,且易于操作,可减轻护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留置胃管 固定方法 脱管 方法改良
下载PDF
新生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靳铁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9期128-128,13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56例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改进固定方法和常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留置平均时间4.05d,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2.59d,P<0.01。结论... 目的:探讨新生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56例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改进固定方法和常规固定方法。结果:观察组留置平均时间4.05d,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2.59d,P<0.01。结论:改进固定方法能延长新生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新生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固定方法
下载PDF
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靳铁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4期94-94,共1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以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158例动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超微量泵持续微量泵入肝素方法,对照组常规封管方法。结果: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3.60±0....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以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病房158例动脉留置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超微量泵持续微量泵入肝素方法,对照组常规封管方法。结果: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3.60±0.56)d,对照组平均留置时间(2.20±0.72)d,两组比较P<0.05。结论:改进留置方法能防止堵管的发生,延长新生儿动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留置针 封管方法 效果观察
下载PDF
2015~2020年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临床使用现状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莲 陈少彬 +2 位作者 何子毅 陈庆恺 李姗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临床儿科用血的变化趋势,为血站更好地实施小剂量成分血的制备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2020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临床用血信息,分析不同... 目的回顾分析东莞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临床儿科用血的变化趋势,为血站更好地实施小剂量成分血的制备和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2020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临床用血信息,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等级或性质医院(公立三甲综合、公立三甲专科、民营三甲、民营三甲管理、区域中心、公立镇级、小型民营)及不同规格制剂(0.25 U、0.5 U)小剂量成分血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年间小剂量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累积增长率分别为10.78%、1098.55%和-29.41%,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7%、64.34%和-6.73%;不同等级医院的小剂量成分血在红细胞类、血小板类和血浆类的构成比分布不同(P<0.05),其中红细胞类和血浆类在公立三甲专科医院使用数量最多,分别占比45.08%(7272/16133)和53.18%(7199/13373),血小板类在民营三甲管理医院使用数量最多,占总量77.38%(3393/4385),品种以单采血小板53.84%(1144/2125)和辐照单采血小板99.51%(2249/2260)为主;使用0.25 U和0.5 U的红细胞类在不同医院使用的构成比分布不同(P<0.05),其中0.25 U在公立三甲综合医院使用较多,占62.60%(3502/5594),0.5 U在公立三甲专科选择较多,占62.09%(6544/10539)。结论2015~2020年本地区小剂量成分血的临床使用量,血小板类增长显著,红细胞类增长平稳且有波动,血浆类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在不同等级医院的使用数量和种类分布不均衡现状与医院儿科的发展定位及新业务开展能力相关,定期监测小剂量成分血用血趋势对保障儿科临床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成分血 儿科输血 趋势分析 血液制备 临床用血
下载PDF
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靳铁霞 高鹃 +2 位作者 阳红华 刘耐荣 黄爱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1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B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C组采用口腔感觉运...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B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C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C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A组(P<0.05),B组以上方面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以上方面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使之尽快达到经口喂养,早期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 非营养性吸吮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式对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示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少彬 何子毅 +4 位作者 张春莲 陈庆恺 张旭芬 李姗丹 黄衬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0.5 U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影响,为精确标示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母袋为1.5 U和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各袋重量和血液比重,计算血液容量,推断不同母袋分装0.5 ...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方法对0.5 U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的影响,为精确标示小剂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容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母袋为1.5 U和2 U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各袋重量和血液比重,计算血液容量,推断不同母袋分装0.5 U血液的重量与容量的关系及线性回归方程,用该回归方程计算和分析实际工作中3种不同制备方法(A手工多袋平均分装、B仪器多袋平均分装、C手工单袋分装)制备0.5 U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差异。结果 抽取38袋1.5 U和39袋2 U去白悬浮红细胞测定的比重分别为(1.090±0.011)g/mL和(1.097±0.013)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母袋(1.5 U和2 U)平均分装成0.5 U后,0.5 U的容量(Y)与整袋毛重(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1.5U分装)=0.902 7X-12.52(P<0.05)和Y_(2U分装)=0.905 6X-13.15(P<0.05);在实际血液制备中,母袋1.5 U采用方法A和B分装的血液容量均值(62.12±5.38)mL和(62.50±6.77)mL分别小于来自母袋2 U用方法A、B平均分装的容量(67.72±3.81)mL和(68.39±6.44)mL(P均<0.05),母袋不同时小剂量血液的差值范围:5.593~5.887 mL,且方法B的容量偏差(10.84%和9.42%)大于方法A(8.67%和5.63%);采用方法C从母袋1.5 U和2 U单袋分装的容量均值分别为(65.49±1.72)mL和(64.99±1.9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偏差分别为2.63%和2.94%;汇总全部0.5 U(n=483)的容量均值为(65.35±5.34)mL。结论 仪器平均分装法制备0.5 U的容量偏差最大,手工平均分装法次之,单袋分装法的容量差异最小;小剂量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标示量应根据不同母袋的规格及血液比重制定不同的制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去白悬浮红细胞 容量 血液制备 分装方法
下载PDF
小剂量胰岛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卢庆晖 肖政祥 +1 位作者 彭爱霞 刘耐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673-674,共2页
目的 :评估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2 0 0 1- 0 9~ 2 0 0 3- 0 6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2 8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 (14例 )予 0 .1u/ (kg· d)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7~ 2 6 d;另 14例为对照组。观察时间为... 目的 :评估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2 0 0 1- 0 9~ 2 0 0 3- 0 6喂养不耐受早产儿 2 8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 (14例 )予 0 .1u/ (kg· d)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 7~ 2 6 d;另 14例为对照组。观察时间为2 8d。观察全肠道喂养时间 ;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 ;并监测血糖。结果 :胰岛素组全肠道喂养时间 (4~ 2 6 d)较对照组 (6~2 8d以上 )短 ,有统计学意义 (u=2 .72 5 ,P<0 .0 1) ;胰岛素组体重增长 (5 5 4 g± 114 g)大 ,较对照组 (4 6 1g± 10 6 g)有统计学意义 (t=2 .2 35 ,P<0 .0 5 ) ;观察期间胰岛素组未监测到低血糖。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提早全肠道喂养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胰岛素/投药和剂量 肠道营养
下载PDF
反向法在PBL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丽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反向法在PBL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32名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PBL护理教学模式;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3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试验组,在PBL护理教学模式基础... 目的:探讨反向法在PBL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32名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PBL护理教学模式;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32名护理本科生作为试验组,在PBL护理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应用反向法进行临床带教。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从护生的调查问卷及出科成绩考核等九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试验组结合应用反向法教学能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增加临床适应性,并且在出科理论、操作、护理病历方面的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大大减少了临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法 PBL护理教学法 效果观察
下载PDF
逆向法协同多爱肤固定经口置胃管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何丽平 《临床护理杂志》 2010年第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逆向法协同多爱肤固定新生儿经口方式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以经口方式留置胃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逆向方法协同多爱肤敷料进行胃管的固定。对照组1采用普通胶布对胃管进行... 目的探讨逆向法协同多爱肤固定新生儿经口方式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以经口方式留置胃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逆向方法协同多爱肤敷料进行胃管的固定。对照组1采用普通胶布对胃管进行传统顺应性方法固定胃管;对照组2采用多爱肤敷料对胃管进行顺应性方法固定;并对三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多爱肤敷料对经口方式留置胃管的患儿进行逆向法固定更为牢固,其胃管留置的时间较传统顺应性方法固定的长。结论以逆向法协同多爱肤固定经口留置胃管的患儿,保留时间长,胃管不易脱出,多爱肤敷料粘贴皮肤处不会产生刺激,可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胃肠内 多爱肤
下载PDF
NETS对危重早产儿的救治护理和临床观察
14
作者 卿春荣 何丽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0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NETS对危重早产儿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4月59例从多个镇区转运来我院就治的危重早产儿,进行一系列的救治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转运途中无1例出现死亡,转运治愈率达88.14%。结论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 目的探讨NETS对危重早产儿救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07年4月59例从多个镇区转运来我院就治的危重早产儿,进行一系列的救治护理和临床观察。结果转运途中无1例出现死亡,转运治愈率达88.14%。结论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有其重要性,NETS不仅在有效解决基层卫生医院医疗力量相对薄弱的同时,也是对危重早产儿成功救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S 早产儿 转运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的应用
15
作者 缪传南 彭雯 陆瑞征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按循证护理程序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供足肿胀平均消退时间、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按循证护理程序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供足肿胀平均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循证组患者术后供足肿胀平均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者供足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手指再造术 供足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