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舒象武 李碧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随着我国输血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中型医院的输血科推广应用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取代手工信息登记已成为可能。本院通过对现成的合适软件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和开发,顺利地完成了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在实际应用... 随着我国输血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中型医院的输血科推广应用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取代手工信息登记已成为可能。本院通过对现成的合适软件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和开发,顺利地完成了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科 信息管理 计算机
下载PDF
4148例输血患者红细胞输注无效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微微 黄琬婷 +3 位作者 李碧娟 彭金艳 刘开良 李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3期77-82,共6页
目的对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湘雅医院行红细胞输注的4 148例患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24 h内复查血红蛋白(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未达到预期值,则视为... 目的对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湘雅医院行红细胞输注的4 148例患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24 h内复查血红蛋白(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未达到预期值,则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并对调查结果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总无效输血率为12.01%,血液内科无效输血率最高为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输注效果与性别、年龄、输血次数有关,女性患者无效输血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输血次数越多,无效输血率越高(P<0.05);患者年龄越大,无效输血率越高(P<0.05);血液病患者发生无效输血率高于非血液病患者(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临床输血疗效,做到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红蛋白 无效输血 合理用血
下载PDF
55481例住院拟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分析 被引量:55
3
作者 曹微微 舒象武 +2 位作者 李碧娟 刘开良 李宁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对入院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11年1~12月期间55 481例入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阳性者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结果在被检标本中共发现15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 目的对入院拟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本院2011年1~12月期间55 481例入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阳性者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结果在被检标本中共发现15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28%,其中男性47例,占被调查男性的0.17%;女性109例,占被调查女性的0.3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χ2=19.47,P<0.01)。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139例曾经有输血史或妊娠史,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χ2=107.26,P<0.01)。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自身抗体24例。有抗体特异性未能确认者35例,确认抗体特异性97例,其中Rh系统抗体58例(59.79%),MNS系统24例(24.74%),Lewis系统3例(3.09%),其他:ABO亚型抗-A12例、抗-E伴自身抗体8例、抗-cE伴自身抗体1例、抗-M伴自身抗体1例。结论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对安全、有效、及时地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下载PDF
73727例拟输血患者血清HIV抗体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琬婷 何露 +5 位作者 陈廷寅 曹微微 舒象武 肖超奇 李碧娟 李宁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特异性,并对HI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CLIA试验对本院住院和门诊73727例拟输血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阳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C...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特异性,并对HI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CLIA试验对本院住院和门诊73727例拟输血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阳性标本用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CLIA法检测发现阳性140例,WB法阳性确认110例,拟输血患者中HIV感染率为0.15%;HIV感染患者以21~60岁年龄段为主,男性感染率为0.20%,女性为0.09%,男女病毒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0.05);CLIA法S/CO值小于10的阳性标本,经WB法HIV阳性确认率为0;S/CO值大于50的标本,WB法阳性确认率为100%;比较1〈s/CO≤10,10〈s/CO≤50和s/CO〉50三组,WB法获得的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和门诊拟输血患者有较高的HIV感染率,CLIA法灵敏度虽高,但低s/CO值的标本HIV抗体检测特异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长沙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RhD阴性血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琬婷 覃婉元 +4 位作者 陈廷寅 周俭辉 沈亚梅 李碧娟 李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Rh D阴性血型分布特征。方法用血型凝胶卡和试管法对2011年1月-2015年4月的住院患者进行ABO及Rh D血型检测。结果 255 179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男女之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Rh D阴性血型分布特征。方法用血型凝胶卡和试管法对2011年1月-2015年4月的住院患者进行ABO及Rh D血型检测。结果 255 179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男女之间ABO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Rh D阴性个体1 470例,阴性率为0.58%,其中A型Rh D阴性[A(-)]占0.22%,B(-)占0.12%,AB(-)占0.04%,O(-)占0.20%,分布特征为A>O>B>AB;男女之间Rh D阴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O各型中女性Rh D阴性率均高于男性;Rh D阴性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频率男性为B>O>A>AB,女性为A>O>AB>B。Rh D阴性患者中以产科患者为首,约占28.23%,其次为普外科患者和神经外科患者,分别占16.63%和7.91%。结论住院患者Rh D阴性血型具有较高的频率,女性高于男性,且以产科患者为主。Rh D阴性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的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RH血型 血型分布
下载PDF
外科手术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蒯迪文 李碧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对HBV携带者的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及因素分析。方法对60名HBV携带者术前进行ALT、HBsAg、HBeAg、抗-HBe、抗-HBs、抗-HBc和HBV-DNA定量检测,并于术后7 d监测HBV血清学标志物5项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19例(31.7%)HBV被...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对HBV携带者的病毒再激活的影响及因素分析。方法对60名HBV携带者术前进行ALT、HBsAg、HBeAg、抗-HBe、抗-HBs、抗-HBc和HBV-DNA定量检测,并于术后7 d监测HBV血清学标志物5项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 19例(31.7%)HBV被激活,41例(68.3%)未激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创伤程度、术中输血是HBV激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671,3.818;单因素分析携带者的性别、HBeAg和HBV-DNA含量对HBV激活有影响。结论外科手术引起的免疫抑制能激活HBV复制,术前应评估风险,做好HBV再激活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胎儿溶血病的宫内输血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开良 王笃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8期594-596,共3页
关键词 胎儿 溶血病 宫内输血 治疗
下载PDF
热灭活对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佘宇奇 刘琼 +3 位作者 周俭辉 戴立忠 邓勇 李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8-503,共6页
目的探讨热灭活对血清和全血两种不同类型标本中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型... 目的探讨热灭活对血清和全血两种不同类型标本中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血清标本共57份,HBsAg、抗-HCV、抗-TP和HBV DNA阳性全血标本共38份。将标本56℃水浴加热30 min灭活(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处理后,采用化学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检测相应的项目,比较热灭活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清灭活后HBsAg、抗-HCV、抗-HIV、抗-TP、HBV DNA和HCV RNA检测结果与灭活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血灭活后HBsAg、抗-HCV、抗-TP和HBV DNA检测值与灭活前相比,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所有的差值数据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95%LoA)内,各指标灭活后与灭活前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56℃水浴加热30 min的处理方法对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无明显影响,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可考虑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热灭活 全血 血清 输血相关感染
下载PDF
抗-Jk^b引起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救治成功1例 被引量:5
9
作者 贺丽颖 王菊香 +1 位作者 钱呈睿 李碧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究抗-Jk b引起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强调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筛选相合的血液输注对临床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例溶血反应患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谱细胞鉴定结果为IgG抗-Jk b... 目的探究抗-Jk b引起溶血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处理方法,强调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筛选相合的血液输注对临床输血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例溶血反应患者的血液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谱细胞鉴定结果为IgG抗-Jk b,筛选Jk(a+b-)或Jk(a-b-)的血液输注,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成功救治患者。结论抗-Jk b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反应,说明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及选择配合的血液输注,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DD血型系统 抗-Jkb 溶血反应 输血安全 治疗
下载PDF
大量输血后血钙的变化及输血后低钙血症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思萌 李碧娟 张志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输血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来收治的75例大量输血患者,对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测定的血钙浓度进行观察,同时分析输血前后血清酸碱度变化,探究低钙血症变... 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输血后低钙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来收治的75例大量输血患者,对患者在输血治疗前后测定的血钙浓度进行观察,同时分析输血前后血清酸碱度变化,探究低钙血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输血后的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输血前(P<0.05),输血后24 h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输血前水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注悬浮红细胞(red blood concentrates,CRCs)、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量,输血后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是导致输血后低钙血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输血后AG是输血后发生重度低钙血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输血后低钙血症的发生与输入血制品的量有直接关系,且大量输血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概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血钙水平及血液酸碱度的变化,有助于减少输血后低钙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低钙血症 输血 血清钙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11
作者 张志敏 李碧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6期650-653,638,共5页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是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本文就TACO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和输血医学工作者对TACO的重视,加强输血风险管理...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是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本文就TACO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和输血医学工作者对TACO的重视,加强输血风险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循环超负荷 TACO
下载PDF
基于MIMIC-IV构建及评估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12
作者 严丹阳 谢茜 +3 位作者 付翔杰 徐道妙 李宁 姚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IV,MIMIC-IV)中选取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全子集回归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构建预测模型的变量。分别用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共纳入14240例脓毒症患者,28 d和1年病死率分别为21.45%(3054例)和36.50%(5198例)。高龄、女性、高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高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SAPS II)、心率快、呼吸频率快、脓毒症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高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长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高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由PT、呼吸频率、体温、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脏疾病、脓毒症休克、SAPS II及年龄8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28 d和1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717(95%CI 0.710~0.724)和0.716(95%CI 0.707~0.72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及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MIMIC-IV建立的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患者预后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近期和远期死亡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患者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分析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开良 李宁 +3 位作者 李碧娟 彭金艳 禹云英 舒象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输血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同种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8 530例受检标本中80例检出同种抗体,检出率为0.2%。抗体涉及Rh、M... 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同种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对输血住院患者血标本进行不规则同种抗体筛查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8 530例受检标本中80例检出同种抗体,检出率为0.2%。抗体涉及Rh、MNSs、Lewis、Kidd 4个血型系统,所占比例依次为Rh(75%)、MNSs(17.5%)、Lewis(6.25%)、Kidd(1.25%)。同种抗体在女性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男性(χ2=8.436,P<0.05)。结论 Rh系统抗体是患者中的主要不规则抗体。为可能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安全输血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抗体 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Rh缺失型D--临床及家系调查分析2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碧娟 袁芬 +3 位作者 李宁 刘开良 彭金艳 禹云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探讨Rh缺失型D--患者临床特点,并评价家系调查及血清学检查在Rh缺失型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近期收治的2名疑似Rh缺失型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家系调查。结果2名患者分别来自近亲和非近亲婚配的家... 目的探讨Rh缺失型D--患者临床特点,并评价家系调查及血清学检查在Rh缺失型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近期收治的2名疑似Rh缺失型D--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家系调查。结果2名患者分别来自近亲和非近亲婚配的家系,2家系调查发现亲代成员血清学表型均为纯合子,分别是D+C+c-E-e+和D+C-c+E+e-。2名患者均发生了严重的母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血清学检查证实为RhD--表型。结论Rh缺失型D--可发生在近亲和非近亲婚配的家系中,并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结合家系调查对Rh缺失型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缺失型D-- 家系调查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淋巴血浆置换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碧娟 杨晓苏 +2 位作者 彭晶晶 陈冰 舒象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评估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GBS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淋巴血浆置换;对照组33人,只进... 目的:评估淋巴血浆置换(lymphoplasmapheresis,LPE)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GBS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淋巴血浆置换;对照组33人,只进行内科治疗。通过肌力开始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肌力评分差值来评估疗效。观察治疗组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33例患者接受LPE48次,平均1.5次/例;治疗后肌力开始恢复时间平均为(6.45±3.01)d,早于对照组(8.36±3.831)d;肢体肌力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疗效为进步者(16例)多于对照组(4例),无效者(16例)少于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为51.5%,高于对照组27.7%;平均住院天数为(19.42±7.25)d,短于对照组(24.00±8.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LPE后肌力平均评分增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第3次LPE后肌力平均评分继续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E组相关副反应发生率为12.5%,主要为荨麻疹和低血压,均轻微,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LPE疗效肯定,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血浆置换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淋巴血浆置换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碧娟 杨晓苏 +3 位作者 陈冰 彭晶晶 彭金艳 舒象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血浆置换(LPE)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7名MGC患者进行LPE,并与同期8名行血浆置换术(PE)的MGC患者作比较。结果LPE组17名患者共置换32次,平均(1.9±... 目的探讨淋巴血浆置换(LPE)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7名MGC患者进行LPE,并与同期8名行血浆置换术(PE)的MGC患者作比较。结果LPE组17名患者共置换32次,平均(1.9±1.05)次;起效时间平均(8.85±2.38)h;LPE治疗后痊愈1例,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52.94%),有效14例(82.35%);危象持续时间平均为(7.91±3.64)d。其平均置换次数、平均起效时间、2次置换后临床评分、总有效率及危象持续时间均优于PE组。副反应发生率为25%(8/32例次),主要为荨麻疹、低血糖等,程度轻微,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结论LPE是抢救MGC的1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严格掌握术前评估与预防副反应发生,可确保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血浆置换 重症肌无力 危象
下载PDF
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童环祥 李碧娟 +1 位作者 王智纯 舒向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6-87,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 ,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结果 :98例中显效 2 6例 (2 6 .5 % ) ,有效 5 0例 (5 1% ) ,总有效率 77.5 %。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有效治疗方...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 ,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结果 :98例中显效 2 6例 (2 6 .5 % ) ,有效 5 0例 (5 1% ) ,总有效率 77.5 %。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有效治疗方法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确保其安全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血液疾病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CpG-ODN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免疫刺激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宁 范学工 +2 位作者 朱才 应若素 黄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6-509,共4页
目的观察CpG-ODN体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免疫刺激效应。方法CpG-ODN体外刺激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2.15细胞共孵育4和8d后,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 目的观察CpG-ODN体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的免疫刺激效应。方法CpG-ODN体外刺激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2.15细胞共孵育4和8d后,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的水平;MTT法观察活化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HepG2.2.15的杀伤作用。结果CpG-ODN可有效诱导慢性乙肝患者PBMC分泌IFN-α,增强其活化的PBMC培养上清液对HepG2.2.15的杀伤作用;CpG-ODN本身虽不能直接抑制HBV的复制,但可通过其活化的PBMC的培养上清抑制HepG2.2.15细胞产生HBsAg、HBeAg和HBV DNA。结论CpG-ODN可有效激活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细胞,发挥抗病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寡脱氧核苷酸 干扰素-A 乙型肝炎病毒 复制
下载PDF
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基因分型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碧娟 袁芬 +1 位作者 李宁 李宜雄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Rh缺失型D--个体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例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RHD与RHCE基因多个外显子与内含子进行扩增。根据PCR-SSP结果,对所有与血清学表型不符的异常扩增片段进... 目的初步探讨Rh缺失型D--个体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两例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RHD与RHCE基因多个外显子与内含子进行扩增。根据PCR-SSP结果,对所有与血清学表型不符的异常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两例Rh缺失型D--个体PCR-SSP扩增后获得D、e的基因相关片段。经测序发现,RhD--个体1第5外显子第22位核苷酸出现缺失,48与90位发生点突变。RhD--个体2第5外显子第89位发生突变。结论Rh基因外显子的缺失以及单个核苷酸的缺失与突变可能是导致Rh缺失型DD--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Rh缺失型D-- PCR-SSP 基因分型
下载PDF
92169例拟受血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微微 李宁 +3 位作者 梅城 李碧娟 肖超奇 陈廷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8年第5期493-495,513,共4页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之间梅毒螺旋体阳性率的差异。方法采用CMIA法对本院住院和门诊92169例拟受血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 目的评估化学发光微粒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之间梅毒螺旋体阳性率的差异。方法采用CMIA法对本院住院和门诊92169例拟受血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 CMIA法检测发现阳性2 825例,TPPA法阳性确认2680例,CMIA筛查结果与TPPA法确认结果比较,假阳性率0.16%,阳性预测值94.87%。CMIA法S/CO值越大,经TPPA法TP阳性确认率越高;S/CO值小于2的阳性标本确认率仅为72.8%,低于其他S/CO值组;S/CO值大于5的标本,TPPA法阳性确认率为100.0%;比较各S/CO值组TPPA法获得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6,P <0.001)。拟受血患者中TP感染率为2.91%;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χ~2=353.69,P <0.001),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χ~2=206.97,P <0.001)。男性感染率为2.78%,女性为3.04%,不同性别患者病毒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27)。结论CMIA在抗-TP检测中的灵敏度较好,适合大批量筛查。对于CMI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标本,尤其是S/CO低值样本(S/CO为1~2),有必要进行TPPA复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临床医疗纠纷。住院和门诊拟受血患者中抗-TP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同时老年人的假阳性率也较高,因此对老年人的梅毒试验阳性结果应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