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湿免疫病患者活动性结核病患病情况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1
作者 张丽帆 陈艳 +20 位作者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张志毅 吴华香 陈盛 李鸿斌 朱平 武丽君 齐文成 刘毅 张缪佳 刘花香 周宝桐 侍效春 阮桂仁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 目的:了解中国风湿免疫病(rheumatic diseases,RD)患者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自全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进行ATB筛查的R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3550例。估算RD患者的ATB患病率,并按照RD病种、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3550例调查对象中,105例合并ATB,其中,48例(45.7%)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表现;在病原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的ATB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5.3%(12/34);在菌阳肺结核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8%(8/26)。累及肺外部位的结核病有41例(39.0%),其中单纯肺外结核28例(68.3%),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3例(31.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患者ATB患病率最高,为1915/10万(13/679,95%CI:881/10万~2948/10万),其次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1002/10万,58/5789,95%CI:745/10万~1259/10万)。RD患者中16~34岁组ATB患病率最高,为1162/10万(43/3700,95%CI:817/10万~1508/10万),男性ATB患病率为919/10万(30/3264,95%CI:592/10万~1247/10万),明显高于女性(729/10万,75/10286,95%CI:565/10万~894/10万)。结论:中国RD患者中亚临床结核病、肺外结核及结核病播散负担较高,ATB患病率在不同RD患者病种、年龄、性别间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风湿性疾病 共病现象 患病率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云克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症状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洪军 左晓霞 +2 位作者 游运辉 罗卉 王彦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云克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 目的:研究云克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医生评分、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4周后云克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12周后云克组压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CRP)各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压痛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指数、医生评分各疗效指标改善并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χ2=0.034,P=0.854)。结论: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药物疗法 联合 疼痛测定
下载PDF
中南地区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10年死亡趋势:2005—2014(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丽雅 左晓霞 +14 位作者 罗卉 李懿莎 游运辉 段力平 张卫茹 赵洪军 李通 宁旺斌 谢艳莉 刘思佳 谢晓韵 蒋莹 巫世瑶 朱红林 周亚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27-933,共7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住院患者在10年期间死亡原因等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CTDs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病例...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s)住院患者在10年期间死亡原因等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在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的CTDs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病例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10年期间CTDs住院患者的总体住院病死率为15.68‰。在CTDs患者的3大类死亡原因中,疾病本身占44.71%,感染占42.94%,合并症占12.35%。其中,疾病本身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和合并症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2014年,感染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死因构成比为51.06%。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与没有合并肺间质病变的CTDs患者相比,前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其死亡风险是后者的1.722倍。在各种CTDs中,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总住院病死率最高(45.98‰),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因疾病本身死亡比例最高,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的因感染死亡比例最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因合并症死亡比例最高。结论:在CTDs住院患者中,因疾病本身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和住院病死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感染和合并症导致死亡的死因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感染成为第一位死因。CTDs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生存时间缩短,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住院病死率 死因 趋势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通 左晓霞 +2 位作者 游运辉 罗卉 李懿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6-818,共3页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AIH多见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2.3±11.1)岁,85.7%的患者表现为隐匿性或慢性起病过程,14.3%的患者急性起病,74.3%的患者以...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AIH多见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2.3±11.1)岁,85.7%的患者表现为隐匿性或慢性起病过程,14.3%的患者急性起病,74.3%的患者以胃肠道就诊。所有患者均有血清中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占77.1%,球蛋白升高占82.9%;ANA阳性占80.0%,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阳性占42.8%;同时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占37.1%。本病预后较好,经激素治疗80.0%的患者缓解。结论AIH女性多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对于有肝功能损害、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自身抗体和肝脏组织学的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损伤护理中敷料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江艳 钱颖 陈文娣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5期65-66,共2页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敷料与水胶体敷料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损伤护理中的效果,以寻求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26例患者(38处皮肤损伤)配对分为观察组(13例19处)与对照组(13例19处),观察组使用软聚硅酮敷料,对照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换药。结... 目的观察软聚硅酮敷料与水胶体敷料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损伤护理中的效果,以寻求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将26例患者(38处皮肤损伤)配对分为观察组(13例19处)与对照组(13例19处),观察组使用软聚硅酮敷料,对照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换药。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的换药次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处理皮肤损伤的基础上,软聚硅酮敷料更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皮肤损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皮肤损伤 伤口换药 软聚硅酮敷料 水胶体敷料 护理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及其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懿莎 左晓霞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660-663,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患病率为0.5%-1.0%,可引起骨质破坏、关节功能障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键,深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患病率为0.5%-1.0%,可引起骨质破坏、关节功能障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键,深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意义对于临床诊治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思维导图与标准化病人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懿莎 段力平 左晓霞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6年第3期3-5,共3页
内科学见习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和标准化病人教学,并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授课式见习教学形式相比,思维导图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教学反馈,学生参... 内科学见习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内科学见习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和标准化病人教学,并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授课式见习教学形式相比,思维导图教学能收到更好的教学反馈,学生参与感更强,主动学习性更高,有助于医学生建立整体思维体系,提高记忆、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标准化病人能有效减轻医学生初期接触临床病人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增强医患沟通能力的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标准化病人 内科学 见习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学武 姚海红 +85 位作者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华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千子 李胜光 段婷 周明珠 赵义 黄彦弘 路跃武 黄桂芬 韩峰 戚务芳 张娜 董笑影 孙文闻 高丽霞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李芳 姜国平 刘涛 王晋平 陈雁飞 王晓云 刘斌 李法新 夏丽萍 张榕 赵丽娟 张冶宇 郭韵 薛江霞 刘冬梅 王岩岩 戴冰冰 刘伟 刘畅 华冰珠 丁从珠 顾菲 孙怡宁 莫凌菲 张斌 宁旺斌 潘静 沈凌汛 连莉 黄文辉 林泽英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观察与护理
10
作者 陈江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3期24-25,共2页
总结了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观察护理要点,包括药物储存配置、使用前的患者评估和心理护理、使用中的输注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护理要点。认为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 总结了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观察护理要点,包括药物储存配置、使用前的患者评估和心理护理、使用中的输注护理、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护理要点。认为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输注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药物的配置和输注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是护理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治疗 护理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诊治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牧原 左晓霞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61-66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男女比例为1:3。临床表现为关节慢性侵蚀性炎症,50%的RA患者还可以累及皮肤、眼、心脏、肺、肾、神经系统等,出现关节外症状。在RA的死亡原因中,肺部受累所占比例高...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男女比例为1:3。临床表现为关节慢性侵蚀性炎症,50%的RA患者还可以累及皮肤、眼、心脏、肺、肾、神经系统等,出现关节外症状。在RA的死亡原因中,肺部受累所占比例高达10%~20%。肺部受累尤以肺间质病变(ILD)常见,严重影响RA患者的预后。ILD是一组累及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ILD除了累及肺间质,还可以累及肺泡壁、小气道和微血管等。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人群不同,在RA患者中ILD的发病率约为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免疫代谢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榆冰 郭慕瑶 左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0-112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大量病理性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并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诱使SLE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反复、慢性活化状态,并产生大量自身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大量病理性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并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2]。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诱使SLE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反复、慢性活化状态,并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以及其他免疫活性物质,进而导致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伤。SLE发病机制中免疫耐受的破坏以及免疫稳态的失衡一直是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免疫细胞的能量代谢异常可导致机体的免疫稳态失衡,并参与SLE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代谢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血脂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晓明 游运辉 +1 位作者 罗卉 彭延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血脂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通过抗风湿药物和小剂量激素治疗1年后,对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 目的观察血脂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6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通过抗风湿药物和小剂量激素治疗1年后,对治疗前后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检测,分析血脂变化在诊治中的价值。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后血沉、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P<0.05)。但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不明显(P>0.05)。血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未出现相关性(P>0.05)。结论血脂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类风湿关节炎与脂代谢、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血脂
下载PDF
联合应用电磁波与辣椒碱软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4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电磁波(TDP)与辣椒碱软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风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应...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电磁波(TDP)与辣椒碱软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风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TDP与辣椒碱外敷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精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0 d后的肿胀关节与压痛关节个数、晨僵时间、护士评分、患者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沉与治疗前相比均获得显著改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的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电磁波与辣椒碱软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同时给予精心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的依从性好,而且护理操作过程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辣椒碱软膏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15
作者 张蓓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04期361-362,共2页
目的:讨论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但观察组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完成护理治疗... 目的:讨论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临床护理方法进行,但观察组同步进行康复训练,完成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较为优异,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非常显著,P〈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可以进行推广使用,提升患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 康复训练 护理体会
下载PDF
高度重视风湿免疫科常用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左晓霞 柴静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01-802,共2页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interaction,DDI)是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效应产生影响,或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生药效学或者药动学的改变,导致不良的、甚至致命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对DDI的发生率缺乏相应报道,而笔者在临床...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interaction,DDI)是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效应产生影响,或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生药效学或者药动学的改变,导致不良的、甚至致命的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对DDI的发生率缺乏相应报道,而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滥用的现象普遍,DDI发生率较高。风湿性疾病是一类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易并发普通细菌、结核、真菌或病毒感染,且易发生多种合并症,这些特点决定了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常需要联合用药或复方用药,而这也使得发生不良DDI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用药物 风湿免疫 风湿性疾病 药物相互作用 免疫抑制剂 DDI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特发性炎性肌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7
作者 黄敏慧 徐晓晓 李懿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骨骼肌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II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II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IIM-ILD的治疗反应及预后差异大,其治疗取决于ILD的严重与进展程度。因此了解IIM-ILD的危险因素,对于...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一组以骨骼肌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肺间质病变(ILD)是II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II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IIM-ILD的治疗反应及预后差异大,其治疗取决于ILD的严重与进展程度。因此了解IIM-ILD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ILD的发展、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IIM患者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合成酶抗体(ASA)、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5)抗体与ILD密切相关,涎液化糖链抗原(KL-6)、铁蛋白、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等生物标志物对预测ILD、监测疾病活动、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IIM-IL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肺间质病变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ALKBH3-AS1表达及其与Th17/Treg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瞿易 王茂源 +1 位作者 唐有东 黄丽慧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7-111,212,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ALKBH3-AS1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乐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4年3月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SLE组),...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ALKBH3-AS1表达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和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乐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4年3月确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0例(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活动组(SLEDAI≥10分,n=33)和稳定组(SLEDAI<10分,n=27);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收集三组一般资料,采集纳入者外周血离心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占比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中ALKBH3-AS1,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变化。Pearson分析ALKBH3-AS1,Th17与SLE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LE患者活动程度的因素。结果对照组Hb,ALB,ALKBH3-AS1 mRNA,CD4^(+)T,补体C3,补体C4显著高于SLE组(t/Z=3.245,-11.169,-12.675,-17.829,-15.240,-19.212),RDW,TGF-β,RORγt,Th17/Treg,IL-17,CRP显著低于SLE组(t/Z=4.206,10.054,19.869,37.942,50.463,3.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组ALB,ALKBH3-AS1 mRNA,CD4^(+)T显著低于稳定组(t/Z=-8.918,-2.483,-11.694),CRP,TGF-β,RORγt,Th17/Treg,IL-17显著高于稳定组(t/Z=3.121,5.671,1.787,14.720,12.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ALKBH3-AS1与CD4^(+)T呈正相关(r=0.663),与Th17/Treg,IL-17,TGF-β,RORγt,SLEDAI指数呈负相关(r=-0.687,-0.715,-0.705,-0.678,-0.671);Th17/Treg与CD4^(+)T呈负相关(r=-0.817),与IL-17,TGF-β,RORγt,SLEDAI指数呈正相关(r=0.687,0.767,0.598,0.704)。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T[OR(95%CI):0.715(0.304~0.904)]占比增加、ALKBH3-AS1[OR(95%CI):0.654(0.320~0.987)]表达上调为影响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保护因素,TGF-β[OR(95%CI):1.487(1.120~1.814)]和IL-17[OR(95%CI):1.294(1.217~1.887)]含量上调、Th17/Treg[OR(95%)CI:1.674(1.361~1.679)]占比上调、RORγt[OR(95%)CI:1.547(1.252~1.941)]相对表达量增加为影响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危险因素。结论SLE患者CD4^(+)T细胞中ALKBH3-AS1表达下调,TGF-β,RORγt,IL-17表达上调均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相关,可作为SLE诊断及评估疾病活动及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长链非编码RNA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其慢性病管理策略 被引量:25
19
作者 徐倩云 刘頔 +3 位作者 曾芙蓉 罗卉 左晓霞 李懿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3,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慢性病管理策略。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制订相应慢性病管理策略。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SF-36健康调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疲劳视觉模拟评分法对SLE患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估疾病活动度,SLE疾病损伤指数(SLEDamageIndex,SDI)评估疾病损伤程度,分析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46例SLE患者,SSRS总分为40.76±7.93,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无配偶、无职业和存在疾病损伤的SLE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P<0.05)。与高社会支持组(以均数为界)相比,低社会支持组患者抑郁、焦虑的程度更高,患者在SF-36中的心理健康领域(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和生理职能得分更低(P<0.05)。结论:SLE患者社会支持水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受到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疾病损伤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慢性病管理中,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社会支持 慢性病 管理
下载PDF
71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游运辉 左晓霞 +3 位作者 尹红玲 罗卉 赵洪军 刘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627,630,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LN病人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Ⅱa、Ⅱb、Ⅲ、Ⅳ、Ⅴ、Ⅵ型各占14%、25%、17%、30%、5%、9%;Ⅱb、Ⅳ型血尿发生率较高,Ⅳ、Ⅴ型肾病...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与临床特点,了解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LN病人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结果Ⅱa、Ⅱb、Ⅲ、Ⅳ、Ⅴ、Ⅵ型各占14%、25%、17%、30%、5%、9%;Ⅱb、Ⅳ型血尿发生率较高,Ⅳ、Ⅴ型肾病综合征(肾综)发生率较高,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在Ⅳ型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所有病例肾脏病理均有活动性病变,但其中有21%病人血清补体及SLEDAI评分正常。结论LN中血尿多出现在以增生性病变为特征的Ⅱ、Ⅳ型;表现为肾综、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以Ⅳ型居多;对于部分血清补体正常、SLEDAI评分正常的病人肾脏病理仍可能有活动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