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孔富姣 王锷 +2 位作者 唐朝辉 谢咏秋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9-500,共2页
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监测,以便于外科医师最大限度切除病变部位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语言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对成功术中唤醒并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麻醉方法主要分为以下... 术中唤醒麻醉技术主要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监测,以便于外科医师最大限度切除病变部位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语言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对成功术中唤醒并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麻醉方法主要分为以下3种:睡眠-清醒-睡眠麻醉(asleep-awake-asleep,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功能 麻醉技术 神经外科手术 外科术 monitored 麻醉监护 喉罩 托烷司琼 过度通气 气管导管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媛 郭曲练 +3 位作者 张重 王锷 熊云川 邹望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用于布托啡诺术后持续泵入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I临床使用确定一个合适的剂量。方法:8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用于布托啡诺术后持续泵入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I临床使用确定一个合适的剂量。方法:80例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B组:3Ixg/(kg·h)的布托啡诺;BKl组:2μg/(kg·h)的布托啡诺和60μg/(kg·h)的氯胺酮;BK2组:2μg/(kg·h)的布托啡诺和90μg/(kg·h)的氯胺酮;BK3组:2μg/(kg·h)的布托啡诺和120μg/(kg·h)的氯胺酮。应用持续泵入镇痛给药模式,总量100mL,负荷量4mL,持续输注2mL/h。手术后感觉疼痛明显时(视觉模拟评分5分左右)启动镇痛泵。观察各组在镇痛泵开始后2,6,12,24,48h各时间点的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稳定,各组间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中以BK3组最低,其次为BK2组,BK组与B组相当。Ramsay镇静评分中B组嗜睡的发生率高于BKl,BK2和BK3组,且与BK2和BK3组的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术后布托啡诺持续泵入静脉镇痛中辅助用氯胺酮可使镇痛、镇静效果更完善,可减少布托啡诺的用量,且无不良反应增加,其合理的配伍剂量为90~120μg/(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布托啡诺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循证医学理念对麻醉科医生的启迪 被引量:3
3
作者 邬娇 郭曲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366-368,共3页
循证医学(EBM)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门临床医学,其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麻醉领域运用EBM的必要性,每个麻醉医生必须具备EBM知识。EBM以令人信服的临床证据,带来了麻醉学实践革命性的改变。麻醉... 循证医学(EBM)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门临床医学,其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医疗决策和临床实践的各个方面。本文分析了麻醉领域运用EBM的必要性,每个麻醉医生必须具备EBM知识。EBM以令人信服的临床证据,带来了麻醉学实践革命性的改变。麻醉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同时要利用最佳的证据来指导麻醉实践,并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理念 麻醉医生 启迪
下载PDF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麻醉深度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全麻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阳红卫 邹望远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全麻下腹部外科手术时听觉诱发电位指(AEPindex)的变化,探讨丙泊酚TCI复合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全麻下腹部外科手术时听觉诱发电位指(AEPindex)的变化,探讨丙泊酚TCI复合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0例。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吸入异氟醚,呼气束浓度为1.0MAC,稳定20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从1.0μg/ml开始,以0.5μg/ml递增,靶浓度稳定在3.0μg/ml开始手术。记录MAP、HR和AAI的变化。【结果】患者MAP和HR的变化与丙泊酚靶控浓度无相关性。AAI与丙泊酚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23(P〈0.001)。AAI与插管刺激的相关性为-0.728(P〈O.01),AAI与切皮和探壹的刺激无线性相关。【结论】AEPindex是监测丙泊酚TCI复合全麻时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能有效的反映气管插管的刺激,但不能有效地监测切皮和探查时的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科学 酚类/治疗应用 麻醉 全身 监测 手术中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多中心丙泊酚静脉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宇明 郭曲练 +2 位作者 王保国 孙立 李恩有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7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对比观察开颅手术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丙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6个研究中心共600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CI组或CI组,两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5ug·ml... 目的:多中心大样本对比观察开颅手术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丙泊酚-芬太尼-肌松药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6个研究中心共600例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CI组或CI组,两组麻醉诱导分别采用5ug·ml^-1、3.2ug·ml^-1或6mg·kg^-1·h^-1、7mg·kg^-1·h^-1、5mg·kg^-1·h^-1、7mg·kg^-1·h^-1。术中记录丙泊酚的累计用量,BIS、MAP、HR的变化,各辅助用药时间和次数,术后恢复的时间及随访内容。 结果:两组丙泊酚使用总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输注速率TCI组(6.54±1.25mg·kg^-1·h^-1)高于CI组(6.18±0.82mg·kg^-1·h^-1)(P〈0.01),诱导剂量TCI组(1.72±0.46mg/kg)低于CI组(2.00±0.03mg/kg)(P〈0.01)。两组应用佩尔地平的平均药量和应用佩尔地平和艾司洛尔的病例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比较两组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本研究的两种丙泊酚静脉麻醉方案均可以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基于BIS和微旁流EtCO_(2)监护下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俊杰 杨晓春 +4 位作者 刘卓懿 吴若秋 李平 郭曲练 王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0岁,BMI18.5~27 kg/m~2,ASAⅠ-Ⅱ级。R组应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P组应用丙泊酚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5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脉注射。R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首剂予以0.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05 mg/kg追加。P组丙泊酚首剂予以1.5~2 mg/kg缓慢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单次予以0.5 mg/kg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并记录心电图、SpO_(2)、NIBP、HR、BIS、微旁流EtCO_(2)。记录所有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药物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安全性指标(低血压、低氧饱和度、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中镇静深度满足临床要求,低血压和注射痛发生率低(P<0.01),呼吸抑制更轻(P<0.05),手术时间、离室时间、恶心呕吐及满意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检镇静深度合适,低血压、注射痛发生率低,呼吸抑制更轻微,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丙泊酚 宫腔镜 注射痛 低血压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老年患者妇科门诊手术麻醉的观察
7
作者 钟涛 李春玲 +1 位作者 郭曲练 鄢建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4-767,共4页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老年患者妇科门诊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年龄55岁以上ASA分级Ⅰ~Ⅲ患者80例,随机分4组(n=20),I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min后静脉注射... 目的研究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用于老年患者妇科门诊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年龄55岁以上ASA分级Ⅰ~Ⅲ患者80例,随机分4组(n=20),I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Ⅲ组先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mg/kg5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IV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四组异丙酚静注速率均为100mg/min。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记录术中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全程异丙酚给药量及术毕至唤醒时间对照组高于其他各组。I组术中最低SpO2值在85%~90%之间或小于85%的病例数均多于其他组(P<0.05),I、Ⅱ组术中舌根后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Ⅲ和IV组,IV组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麻醉效果达优者以IV组最少。术后下腹痛VAS评分0~2分者Ⅲ组优于其他组。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诺昔康用于老年患者妇科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中不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配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妇产科 门诊患者
下载PDF
做好麻醉科进修医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
8
作者 刘瑶 郭曲练 +1 位作者 鄢建勤 谭秀娟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培训和提高我省基层医院麻醉科医生的素质。方法:制定麻醉科进修医生的一年教学计划,其中围绕的关键问题如下:①明确培训目标;②提高临床麻醉水平;③培养科研能力;④创造进修医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该计划成为我科每一个成员... 目的:培训和提高我省基层医院麻醉科医生的素质。方法:制定麻醉科进修医生的一年教学计划,其中围绕的关键问题如下:①明确培训目标;②提高临床麻醉水平;③培养科研能力;④创造进修医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该计划成为我科每一个成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结果:在全科认真执行上述教学计划,麻醉科进修医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有了明确的提高。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坚持严格认真的教学态度,是提高进修医生教学质量的主要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进修医生 教学工作 培训目标 临床麻醉水平 科研能力 学习氛围
下载PDF
麻醉分级在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214例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9
作者 刘羡 曹娟 +2 位作者 孙蓓 宦烨 蔡宏伟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麻醉分级在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01/2010-12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所有手术患者106630例,其中有214例患者术后死亡。应用结构化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危险因素,采用Cox模型多... 目的围术期死亡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麻醉分级在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01/2010-12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所有手术患者106630例,其中有214例患者术后死亡。应用结构化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危险因素,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筛选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14例死亡病例在ASA分级中的分布,每级病例数并没有随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麻醉分级的分布中,随着等级的增加,各级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多因素分析显示,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59%;有心血管风险事件(CRE)患者的死亡风险上升38%;麻醉分级每上升一级,围术期死亡风险上升45%;心功能每上升一级,死亡风险上升41%。结论创伤、麻醉分级、心功能分级和CRE与围术期死亡相关。麻醉分级每上升一级,围术期死亡危险性上升45%,麻醉分级作为围术期死亡风险评估标准有良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分级 ASA分级 术前评估 手术
下载PDF
加强麻醉恢复室管理 提高围术期患者安全 被引量:25
10
作者 程智刚 王云姣 +2 位作者 李靖怡 王喜梅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8,共4页
麻醉恢复期患者生理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加之手术创伤、麻醉与镇痛药物的残留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保障患者快速安全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 麻醉恢复期患者生理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加之手术创伤、麻醉与镇痛药物的残留作用以及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保障患者快速安全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是围术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1-2],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麻醉恢复期间并发症或意外的发生率与PACU的管理密切相关[3]。本文通过回顾PACU的历史和发展现状,探讨如何持续改善PACU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期 麻醉状态 麻醉恢复室 死亡风险 围术期管理 PACU 危险因素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白念岳 郭曲练 +2 位作者 程智刚 王月玲 杨胜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芬太尼持续泵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麻醉后恢复情况。方法:将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R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3~5μg/L和3~5mg/L;F组持续泵入芬太尼2~3μg/(kg.h),丙泊酚靶控浓度同R组,术中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察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R组呼吸恢复后至拔管时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加快(P<0.01),F组上头架后至手术结束心率较诱导前明显减慢(P<0.01),停药后恢复。两组间血压、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R组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均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苏醒更迅速,但疼痛评分高于芬太尼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神经外科
下载PDF
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52
12
作者 叶治 夏萍萍 +3 位作者 王锷 罗慧 潘韫丹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以及术后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以及术后12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而B组于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12h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观察术后12和24h患者PCA的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6、12和24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满意程度(BCS评分)、镇痛的补救措施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12和24hPCA总按压次数和PCA有效按压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和12h的VAS评分降低而BCS评分提高(P<0.05),而两组24h疼痛强度和满意度以及有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手术超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超前镇痛 妇科手术 患者自控镇痛
下载PDF
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0
13
作者 张溪英 郭曲练 +3 位作者 王江平 童易如 周星星 蒋丽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 目的: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大浓度为7%),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维持浓度控制在4.0%以下。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可合用维库溴胺0.1mg/kg保证肌松。结果:七氟烷吸入诱导成功率100%,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在60~132s之间;呼吸道分泌物少,气道耐受性好,术中维持浓度为1.0%~4.0%,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者;全组患儿体温均正常。结论:七氟烷吸入用于小儿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苏醒迅速,麻醉满意,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小儿 吸入麻醉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邹望远 郭曲练 +1 位作者 蔡进 罗和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 (ASAⅠ~Ⅱ )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Ⅰ组 ,n =15 )和生理盐水组 (Ⅱ组 ,n =15 ) ;分...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 (ASAⅠ~Ⅱ ) ,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 (Ⅰ组 ,n =15 )和生理盐水组 (Ⅱ组 ,n =15 ) ;分别于给药前 (T0 )、给药后 1h(T1)、给药后 2h(T2 )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国际敏感指数 (INR)及血小板 1min ,5min最大聚集率(PAG1,PAG5 ,PAGM )。结果 :乌司他丁组用药后 1h ,APTT ,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 (P <0 .0 5 ) ,用药后 2h ,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用药后 1h ,APTT显著性延长 (P <0 .0 1) ,用药后 2h ,PT显著性延长(P <0 .0 5 )。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T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围术期中静脉滴注 5 0 0 0U /kg乌司他丁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 ,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骨科病人 用药后 凝血功能 血小板聚集 APTT 给药 PAG ASA 显著性
下载PDF
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陈佳 全承炫 +6 位作者 汤观秀 王彤 刘畅 段开明 童建斌 郭曲练 欧阳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150例,年龄50-70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深麻醉组(D组)和浅麻醉组(L组)。D组术中BIS值80%以上维持在30-45,L组BIS值80%以上维持在45-60。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1d(T3)、2d(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HMGB-1、IL-1β的浓度。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共107例患者完成了术后7d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53例,L组54例;共59例患者完成了术后3个月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D组29例,L组30例。D和L组术后7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分别为9例(17.0%)和19例(35.2%),D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L组(P〈0.05);D组术后3个月POCD发生率为2例(6.9%),L组为4例(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D组HMGB1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将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30-45的水平能降低胃肠道剖腹术中老年患者的早期POCD发生率,但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不大,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的释放,降低围术期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深度 脑电双频指数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术后疼痛现况调查 被引量:27
16
作者 鄢建勤 王英 +2 位作者 唐岸柳 朱琳 郭曲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客观掌握湖南三大省级医院的术后疼痛现况。方法根据经典的疼痛评估量表和新的疼痛干预指南,结合我国现况设计出一套术后疼痛调查表,对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患者的术后疼痛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82.8%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疼痛... 目的客观掌握湖南三大省级医院的术后疼痛现况。方法根据经典的疼痛评估量表和新的疼痛干预指南,结合我国现况设计出一套术后疼痛调查表,对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患者的术后疼痛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82.8%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疼痛已降至轻度或消失;51.6%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任何处理,14.9%的患者即使向医务人员报告了疼痛也未得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20.2%的患者对疼痛治疗不满意。51.6%的患者认为并非所有的疼痛都需治疗,70.2%的患者在中重度疼痛时才报告;72.6%的患者对吗啡一无所知,18.5%表示坚决不用。结论湖南三大省级医院对术后疼痛的处理能够使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但医务人员对术后疼痛的重视不够,疼痛处理尚未规范化。同时,患者对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为了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水平,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疼痛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疼痛评估 疼痛处理 疼痛认识 疼痛教育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叶治 郭曲练 +3 位作者 郑洪 王锷 潘韫丹 宋宗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3-536,共4页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技术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或急症外科手术病人1800例,均未行脑电生理功能监测。术后第1天及第4天随访患者,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0.72%),术中做梦者145例(8.1%),14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为108例(74.5%),接受异丙酚麻醉者114例(78.6%)。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但与年龄、性别无关。而术中做梦的发生与年轻女性及异丙酚麻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知晓 全身麻醉 ASA分级 异丙酚
下载PDF
国产依托咪酯乳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5
18
作者 杨宁 左明章 +4 位作者 王国林 邓小明 类维富 郭曲练 刘功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 目的观察和比较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应用于健康成人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选择来自五个研究中心的健康成年患者共489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n=246)和依托咪酯(E)组(n=243),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mg/kg,在此基础上P组用丙泊酚2.0mg/kg,E组用依托咪酯乳剂0.3~0.4mg/kg完成诱导。记录患者在基础状态(T0)、插管前1min(T1)、插管即刻(T2)及插管后1min(T。)、2、3、4、5min(T4)、10min(T5)、15min(T6)的SBP、DBP、MAP、Sp02和HR。术后回访观察肌颤、注射痛、恶心、呕吐和浅表性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时SBP、DBP、MAP有明显的波动(P〈0.05或P〈0.01),但E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可安全地用于健康成人的麻醉诱导;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眯酯 乳剂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下载PDF
麻醉趋势监测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麻醉深度的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唐朝辉 刘松华 +3 位作者 程智刚 李琼灿 王云姣 郭曲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54-1657,1662,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NCT)用于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年龄20~49岁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纯七氟醚诱导,n=15)和联合用药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NCT)用于七氟醚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时麻醉深度变化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年龄20~49岁择期行全麻下气管插管妇科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单纯七氟醚诱导,n=15)和联合用药组(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诱导,n=15)。单药组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到2MAC,维持3min后气管内插管,继续观察3min;联合组在睫毛反射消失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其余用药与单药组相同。观察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诱导前两组患者NCT、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值无显著差异(P>0.05)。与插管前比较,单药组患者插管后NCT、BIS值显著上升(P<0.05),但均未超过60,联合组患者插管前后NCT、BIS值无明显改变(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MAP、心律均升高,单药组较联合用药组上升幅度大(P<0.05)。结论单纯七氟醚麻醉诱导过程中,NCT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七氟醚联合罗库溴铵麻醉诱导过程中,NCT和BIS均不能反映气管内插管伤害性刺激所致麻醉深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趋势 脑电双频谱指数 七氟醚 麻醉深度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熊云川 钟涛 +1 位作者 廖礼萍 郭曲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47-2049,2053,共4页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30...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TCI组)30例,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30例。术中应用麻醉深度指数(CSI)监测镇静深度,并根据CSI值调整用药量,术后接静脉镇痛泵进行持续镇痛。记录手术后睁眼、拔管和语言应答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并于麻醉前、术后1、3、6、12和24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TCI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语言应答时间均早于S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差异,TCI组术后1h和3h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S组患者术后1.3h和6.0hMMSE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S组较TCI组评分低(P<0.05);TCI组患者MMSE评分术后6h恢复至术前水平,而S组术后12h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均可引起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但TCI组较S组苏醒快,认知功能恢复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认知功能 老年患者 麻醉深度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