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甙对TLR9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宁安 邓永宁 +4 位作者 王玉忠 黄国祥 吴敏 唐海源 周文斌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3,共5页
观察Toll样受体TLR9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大鼠的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淋巴结中的动态表达,以及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以探讨TLR9与EAN的发病关系,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将68只Lewis大鼠随... 观察Toll样受体TLR9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大鼠的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淋巴结中的动态表达,以及雷公藤多甙对其的影响,以探讨TLR9与EAN的发病关系,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将68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抗原注射组(EAN组),雷公藤多甙干预组(EAN+TWP组),生理盐水干预对照组(EAN+NS组),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EAN组,EAN+TWP组,EAN+NS组大鼠用周围神经髓鞘蛋白P0180-199+CFA+NS(200μL)免疫,EAN+TWP组从大鼠出现症状开始给予雷公藤多甙灌胃(40mg/(kg·d))干预治疗,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TWP对其的影响,并利用RT-PCR检测不同时期TLR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EAN组TLR9mRNA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前后各时间点相比均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EAN+TWP组大鼠治疗后其症状与EAN+NS组相比稍微改善,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减少,EAN+TWP组TLR9的表达在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均低于EAN+NS组,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TLR9在EAN的起始及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雷公藤多甙可能通过抑制TLR9的表达,减轻EAN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TOLL样受体 抗原呈递细胞 雷公藤多甙
下载PDF
急性泛植物神经神经病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晓勇 肖波 +2 位作者 周文斌 江泓 李静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泛植物神经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 2例患者病史、植物神经受损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及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 ,有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固定心率... 目的 研究急性泛植物神经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 2例患者病史、植物神经受损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及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 ,有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固定心率及其他广泛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结论 了解急性泛植物神经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植物神经病 体位性低血压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游咏 谢红炬 +2 位作者 张岳峰 刘尊敬 杨期东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与脑缺血后脑血流恢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治疗组和藻酸双酯钠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脑组织中PS表达、髓性过氧化物酶(M...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PS)的表达及其与脑缺血后脑血流恢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非治疗组和藻酸双酯钠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脑组织中PS表达、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大鼠脑血流。结果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PS表达及MPO活性增高,缺血侧脑血流量明显减低。藻酸双酯钠治疗组脑组织中PS表达和MPO活性增高受抑,相应的再灌后脑血流量较非治疗组的明显增高。结论 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PS表达可改善脑缺血后无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P-选择素 髓性过氧化物酶 藻酸双酯钠 脑缺血再灌注 活性增高 脑血流量 无复流现象 治疗组 大鼠模型 方法建立 实验动物 后脑组织 损伤组织 缺血后 表达及 MPO PS 治疗前
下载PDF
miR-133a/b和MRP1在耐药性癫痫患者外周血含量的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颜博 李国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microRNA-133a/b(miR-133a/b)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的含量与癫痫患者耐药性的相关关系。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向调控MRP1的miRNAs,构建MRP1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报告...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microRNA-133a/b(miR-133a/b)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1,MRP1)的含量与癫痫患者耐药性的相关关系。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靶向调控MRP1的miRNAs,构建MRP1野生型及突变型3’UTR报告基因载体,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验证预测的miRNAs对MRP1的靶向调控作用。此外,收集95例接受药物治疗的癫痫患者(其中耐药患者37例,非耐药患者58例)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这些miRNAs的含量,ELISA检测外周血中MRP1蛋白的含量。最后分析这些miRNAs及MRP1含量与癫痫耐药的相关性。结果:Target Scan软件预测miR-133a/b可能靶向调控MRP1,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发现,实验组(共转入miR-133a/b mimics、p MIR-MRP1及pRLTK质粒)较对照组(共转入scramble mimic、p MIR-MRP1及pRLTK质粒)相比,萤光素酶活性分别下调76.9%和64.1%(P<0.01);突变组(共转入miR-133a/b mimics、p MIR-mut-MRP1及pRLTK质粒)较实验组的萤光素酶活性分别上调3.61倍和2.04倍(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发现:用药前非耐药性癫痫患者中miR-133a/b的含量分别是耐药性癫痫患者含量的2.18倍和1.74倍(P<0.05),而MRP1在耐药性癫痫患者中的含量是非耐药性癫痫患者中的3.72倍(P<0.01);用药后非耐药性癫痫患者中miR-133a/b的含量分别是耐药性癫痫患者含量的2.76倍和2.95倍(P<0.05),而MRP1在耐药性癫痫患者中的含量是非耐药性癫痫患者中4.99倍(P<0.01)。结论:miR-133a/b可直接靶向调控MRP1,且在耐药性癫痫患者血清中,miR-133a/b呈现低水平,MRP1蛋白呈现高水平,miR-133a/b联合MRP1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癫痫药物敏感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33a/b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耐药性癫痫
下载PDF
左旋咪唑所致脱髓鞘脑病患者的MRI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夏红 李蜀渝 穆俊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左旋咪唑 脱髓鞘脑病患者 MRI分析 广谱驱虫药
下载PDF
TS临床与补体C_3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小玲 叶海翠 +3 位作者 戴智勇 彭旭 伍大华 罗建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 :报道 8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资料及病因调查中补体C3 减少的现象 ,讨论病因间的联系。方法 :对TS组及非TS组血清免疫检测的C3 异常率行组间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TS组C3 减低异常率 (37.8% )与非TS组的异常率 (15 .4% )比... 目的 :报道 8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资料及病因调查中补体C3 减少的现象 ,讨论病因间的联系。方法 :对TS组及非TS组血清免疫检测的C3 异常率行组间比较 ,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TS组C3 减低异常率 (37.8% )与非TS组的异常率 (15 .4% )比较有显著性区别。结论 :TS组中C3 减低 ,可能为TS群体中独立的免疫学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3 病因学 抽动秽语综合征
下载PDF
以β-淀粉样肽为靶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期东 周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以细胞外老年斑(SP)、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选择性神经元及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以细胞外老年斑(SP)、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NFT)以及选择性神经元及突触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自1985年Masters等发现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是SP的主要结构物质以来,人们对Aβ做了大量研究,Aβ在各个特征病理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Aβ的沉积是AD病理的始发因素和中心环节,Aβ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生发展的共同通路。因而,抑制Aβ的生成、促进Aβ清除、降低其毒性和对神经元损伤后的修复等方面成了AD药物研究的重要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分泌酶 疫苗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8
作者 莫丹衡 许宏伟 +4 位作者 邓景贵 刘佳 肖波 杨晓苏 杨期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性与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14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41例脑出血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的分布,并测定三组... 目的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性与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14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41例脑出血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多态的分布,并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G4A GA+AA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P<0.05)。对照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G4A GA+AA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GG基因型亚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P<0.05)。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男性脑出血组GA+AA基因型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同组GG基因型亚组。女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和女性脑出血组不同基因型亚组体质指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G4A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男性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脂蛋白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脑卒中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应用培高利特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9
作者 陈涛 严新翔 +3 位作者 张玉虎 郭纪锋 曹立 唐北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培高利特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疗效,为合理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干预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60例首次接受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为2002-10/2004-10湘雅医院收治,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培高利特组、多巴丝肼组,分别于治... 目的:观察应用培高利特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疗效,为合理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干预帕金森病提供依据。方法:60例首次接受治疗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为2002-10/2004-10湘雅医院收治,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培高利特组、多巴丝肼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及6个月后进行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3个月后,培高利特组改良Hoehn-Yahr分级评分与多巴丝肼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培高利特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与多巴丝肼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培高利特组的临床疗效与多巴丝肼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副反应观察发现,培高利特组患者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多巴丝肼组(30%比50%,P<0.01),其中培高利特组患者出现幻觉的比例稍高于多巴丝肼组,恶心、失眠、便秘、直立性低血压等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多巴丝肼组(P<0.01)。结论:应用培高利特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6个月后疗效与多巴丝肼相似,且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胺巴药 培高利特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血管病关系探讨
10
作者 杨期明 廖远高 +4 位作者 刘陵志 苏化庆 彭良富 杨期东 黄仁彬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血管病的关系,从而探讨不同群体对脑血管病的易感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分析25个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家系成员CBS基因C699...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突变与有家族聚集现象脑血管病的关系,从而探讨不同群体对脑血管病的易感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分析25个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家系成员CBS基因C699T、C1080T突变;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分析法(AMRS)分析CBS基因T833C突变。结果:①、脑血管病组(包括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组)的CBS基因C699T突变频率均高于对照组。②、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组的CBS基因T833C突变频率较散发性脑血管病组有增高的趋势,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梗死组中患者和Ⅰ级亲属的CBS基因T833C突变频率高于Ⅱ、Ⅲ级亲属;脑血管病组(包括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组)的CBS基因T833C突变频率均高于对照组。③、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组的CBS基因C1080T突变频率高于散发性脑血管病组,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组中患者和Ⅰ级亲属的CBS基因C1080T突变频率高于Ⅱ\Ⅲ级亲属;脑血管病组(包括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组)的CBS基因C1080T突变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有家族聚集现象的脑血管病可能与CBSC699T、CBSC1080T、CBST833C基因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成酶 家族聚集现象脑血管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癫癎突触可塑性的研究动态
11
作者 肖波 胡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9年第3期155-159,164,共6页
癫癎的形成与大脑神经元之间异常突触联系和病理性神经环路的建立而导致的兴奋性增强有关,这些异常突触联系和病理性神经环路也是突触可塑性的表现。通过癫癎点燃动物模型、癫癎状态和癫癎形成机制的研究表明,长时程增强(LTP)、NF-κB... 癫癎的形成与大脑神经元之间异常突触联系和病理性神经环路的建立而导致的兴奋性增强有关,这些异常突触联系和病理性神经环路也是突触可塑性的表现。通过癫癎点燃动物模型、癫癎状态和癫癎形成机制的研究表明,长时程增强(LTP)、NF-κB基因调控蛋白、苔藓纤维出芽(MFS)、神经肽Y(NPY)、NCAM以及谷氨酸受体NMDA型和KA型等,均参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过程,在癫癎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苔藓纤维出芽 神经肽Y 谷氨酸受体
下载PDF
年轻人脑出血110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贵方 杨期东 +2 位作者 刘运海 许宏伟 杜小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年轻人脑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110例经过影像学证实为脑出血且年龄介于 15~ 4 4岁的患者 ,分析其危险因素、出血部位和发病原因。结果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39.1% )和高甘油三酯血症(38.7% )。出血部位... 目的 :探讨年轻人脑出血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110例经过影像学证实为脑出血且年龄介于 15~ 4 4岁的患者 ,分析其危险因素、出血部位和发病原因。结果 :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39.1% )和高甘油三酯血症(38.7% )。出血部位分别是基底节出血 38例 ,脑叶出血 34例 ,其他部位出血 38例。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 4 1例 ,脑血管畸形 (含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其他血管畸形 ) 18例 ,动脉瘤 2例 ,肿瘤 6例 ,其他 3例 ,原因不明 4 0例。结论 :高血压病、脑血管畸形和肿瘤是年轻人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病因 年轻人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立新 田发发 +3 位作者 陈莹 毕方方 方佳 姚凤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682-684,共3页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隐脑患者给予AMB静脉滴注,部分患者加以AMB鞘内注射,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72.7%,不良反应种类多且较严重。【结论】...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AM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2例隐脑患者给予AMB静脉滴注,部分患者加以AMB鞘内注射,按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72.7%,不良反应种类多且较严重。【结论】AMB对于隐脑疗效显著,虽然副作用明显,但仍可作为治疗隐脑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治疗应用 脑膜炎 隐球菌性/药物疗法 隐球菌 新型
下载PDF
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缺失突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四新 唐北沙 +1 位作者 张智博 严新翔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 (PD)患者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 ,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 6例无血缘相关的家族性PD患者外周血液 ,提取DNA ,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 目的 探讨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 (PD)患者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 ,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 6例无血缘相关的家族性PD患者外周血液 ,提取DNA ,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缺失突变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 ,发现 1例有第 5外显子缺失 ,其遗传模式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起病年龄 60岁 ,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 ,但无异动症。第 3、4、6、7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突变。结论 中国家族性PD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帕金森病 PARKIN基因 突变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震颤与特发性帕金森病言语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柳四新 唐北沙 +1 位作者 黄赣湘 陈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震颤 特发性帕金森病 言语功能障碍 研究
下载PDF
TLR9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永宁 徐宁安 +4 位作者 王玉忠 黄国祥 吴敏 唐海源 周文斌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观察TLR9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大鼠的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淋巴结的动态表达,探讨TLR9与EAN的发病关系,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将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抗原注射组(EAN组:n=4,4,4,4),... 观察TLR9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大鼠的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淋巴结的动态表达,探讨TLR9与EAN的发病关系,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将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抗原注射组(EAN组:n=4,4,4,4),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n=4,4,4,4),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4),EAN组用抗原乳剂(100μg P0 180~199,100μl完全弗氏佐剂,100μl生理盐水)进行免疫,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别在第7天、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处死动物,取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Weil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利用RT-PCR检测TLR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EAN大鼠在发病16 d时症状达高峰,第33天时好转,TLR9 mRNA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前后各时间点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TLR9在EAN的起始及效应阶段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TLR 抗原提呈细胞
原文传递
BTLA mRNA在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表达
17
作者 徐宁安 肖波 +2 位作者 王玉忠 张惠芳 周文斌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8-503,共6页
为观察BTLA mRNA在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及淋巴结中的动态表达,探讨BTLA与EAN的发病关系,以提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的靶点。采用72只Lewis大鼠,SPF级,雄性,6-8周,体重160~18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完全弗氏佐... 为观察BTLA mRNA在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及淋巴结中的动态表达,探讨BTLA与EAN的发病关系,以提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的靶点。采用72只Lewis大鼠,SPF级,雄性,6-8周,体重160~18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及抗原注射组(EAN组)。观察免疫后大鼠的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别在第7天、第16天、第24天、第33天处死动物,取坐骨神经根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和Weil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利用RT-PCR检测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BTL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是EAN组大鼠在发病16d症状达高峰,第33天基本好转。与对照组相比,EAN组大鼠各组织各时间点BTLA mRNA表达均增高(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CFA组和NS组大鼠无症状,CFA组与NS组相比,BTL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各组织中BTL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BTLA在EAN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可能参与EAN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 免疫耐受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腓骨肌萎缩症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萧剑锋 唐北沙 +2 位作者 夏家辉 肖波 谢光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建立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 (CMT)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PCR 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 DGGE)或PCR直接测序等方法对 32...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建立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 (CMT)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分别应用PCR 双酶切、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聚合酶链反应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 DGGE)或PCR直接测序等方法对 32个确诊的CMT家系进行了PMP2 2、MPZ、Cx32等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  2 1.9%的CMT家系患者有Cx32、MPZ和PMP2 2基因的突变。PCR SSCP检测到 10个家系有异常泳带 ,经PCR测序证实有 5个为多态 ;另 5个为与疾病相关的致病的点突变 ,即 4个Cx32和 1个MPZ基因的点突变。PCR 双酶切诊断了 2个包含PMP2 2基因在内的大片段重复突变的CMT1A型家系。PCR DGGE仅 1个家系患者有异常泳带 ,该结果也可经PCR SSCP方法检出。结论 PCR SSCP和PCR 双酶切可作为Cx32、MPZ、PMP2 2基因的点突变和CMT1A的大片段重复突变的初筛的方法 ,而PCR DGGE方法用于Cx32基因的突变检测不理想 ,点突变应经DNA测序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肌萎缩症 基因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点突变
原文传递
α-synuclein基因过度表达诱导HEK293细胞α-synuclein蛋白病理性积聚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涛 唐北沙 +7 位作者 廖小平 严新翔 张如旭 张玉虎 汤建光 曹立 郭纪锋 李静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α-synuclein过度表达诱导HEK293细胞α-synuclein蛋白病理性积聚的作用。方法将消除终止密码子α-synuclein基因扩增产物连入pGEMT-easy载体,DNA测序证实后亚克隆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N1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目的观察α-synuclein过度表达诱导HEK293细胞α-synuclein蛋白病理性积聚的作用。方法将消除终止密码子α-synuclein基因扩增产物连入pGEMT-easy载体,DNA测序证实后亚克隆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N1质粒,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重组质粒。采用脂质2000将野生型α-synuclein-EGF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48h后采用Axiovert200型倒置荧光显微镜、荧光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小体的形成。结果消除终止密码子的扩增序列经测序证实并亚克隆入pEGFP-N1质粒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质粒大小、酶切位点上均符合实验设计。将野生型α-synuclein-EGF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波长488nm蓝色激发光下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其中某些细胞出现绿色荧光物质积聚;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EGFP阳性细胞同时也表现为a-synuclein免疫反应阳性,某些细胞胞浆内可见α-synuclein免疫阳性产物聚集;HE结果发现一些细胞胞浆内出现圆形的嗜酸性小体形成,约占细胞总数的10.8%。结论野生型α-synuclein基因过表达可诱导α-synuclein蛋白在HEK293细胞内积聚,胞浆内嗜酸性小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基因 蛋白积聚 帕金森病 病理性积聚
原文传递
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涛 唐北沙 廖小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5-418,共4页
关键词 Α-突触核蛋白 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 Α-SYNUCLEIN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isease 淀粉样斑块 慢性进展 中老年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