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的纯化──电化学氧化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占红 吴浩青 +1 位作者 李晶 李新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进行纯化 ,从稳态极化曲线出发 ,对反应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支持电解质、电流密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同时对纯化机理进行了解释 .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纯化 电化学氧化法 纯化机理
下载PDF
硫化钠溶液电化学分解制备硫磺和氢气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易清风 陈启元 张平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39-544,共6页
报道了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水溶液回收硫磺和氢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电流密度、阳极电势和电解温度能有效地降低阳极产物硫在电极表面的沉积而引起的阳极钝化.讨论了阳极液组成对阳极钝化和硫的含氧酸根物质生成的影响.循... 报道了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水溶液回收硫磺和氢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电流密度、阳极电势和电解温度能有效地降低阳极产物硫在电极表面的沉积而引起的阳极钝化.讨论了阳极液组成对阳极钝化和硫的含氧酸根物质生成的影响.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硫化物的氧化包含多个平行的电化学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电解 硫磺 氢气
下载PDF
石墨粉末上化学镀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尹周澜 郭淑玲 周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6-49,共4页
对石墨粉末进行了表面化学镀镍研究,经表面处理后,再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化学镀镍处理。
关键词 石墨粉末 化学镀 复合材料 镀镍 电镀 金属
下载PDF
甲酸盐型三价铬电镀液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先友 蒋汉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7-20,共4页
研究了甲酸盐型三价铬镀液的电化学特性,通过循环伏安、动电位扫描、恒电位电镀、恒电流电镀证实了Cr^(3+)在电位负于—1.3V后开始还原为Cr,在-0.9V~-1.3V之间还原为Cr^(2+),Cr^(2+)是暂时的,在溶液中极不稳定.但能加速配体交换反应。... 研究了甲酸盐型三价铬镀液的电化学特性,通过循环伏安、动电位扫描、恒电位电镀、恒电流电镀证实了Cr^(3+)在电位负于—1.3V后开始还原为Cr,在-0.9V~-1.3V之间还原为Cr^(2+),Cr^(2+)是暂时的,在溶液中极不稳定.但能加速配体交换反应。讨论了Cr^(3+)电沉积的电极过程和镀层不能加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盐型镀液 镀铬 电化学 电镀液
下载PDF
黄铁矿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松青 蒋汉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35-739,共5页
黄铁矿的化学式为FeS_2,Fe^(2+)-S_2^(2-)以离子键为主,也有一定的金属键成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黄铁矿的结构不算复杂,但它的电极反应很复杂,文献中有不同的看法。如认为阳极反应生成Fe^(3+)和SO_4^(2-),没有Fe^(2+)和S°,也有的... 黄铁矿的化学式为FeS_2,Fe^(2+)-S_2^(2-)以离子键为主,也有一定的金属键成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黄铁矿的结构不算复杂,但它的电极反应很复杂,文献中有不同的看法。如认为阳极反应生成Fe^(3+)和SO_4^(2-),没有Fe^(2+)和S°,也有的认为阳极氧化产物是Fe^(2+)、S°及少量HSO_4^-,HSO_4^-是通过硫的纯化学氧化所得。至于反应机理就更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在总结阳极与阴极过程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报告黄铁矿第一步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并探讨电极反应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电化学 阳极过程 阴极过程
下载PDF
高岭土的机械—化学剥离的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敦煌 唐兆麒 +1 位作者 赖德勇 蒋利武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4-27,共4页
将普通的搅拌机改装成为一种阻尼式砂磨机,它可以在比一般砂磨机低得多的转速下实现高岭土的有效剥离,使—2μm的含量由原料的28%提高到46.1%。同时试验了在高岭土中加入不同化学药剂的作用。实验证明,经化学药剂浸泡一段时间后... 将普通的搅拌机改装成为一种阻尼式砂磨机,它可以在比一般砂磨机低得多的转速下实现高岭土的有效剥离,使—2μm的含量由原料的28%提高到46.1%。同时试验了在高岭土中加入不同化学药剂的作用。实验证明,经化学药剂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用阻尼砂磨机剥离,其剥离效果更为明显,其中—2μm含量可由原料的28%提高到66.9%。事实表明,采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是高岭土剥离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剥离 化学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 选矿
下载PDF
电化学活性高聚物材料聚苯胺及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可龙 陈振华 黄培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42,共4页
对具有电化学活性的高聚物聚苯胺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聚苯胺的合成方法,结构特征与导电机制,电化学特性及潜在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59篇。
关键词 导电高聚物 聚苯胺 结构特征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转变观念,促进基础化学实验课的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关鲁雄 邓珍灵 +1 位作者 李元高 赖德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8年第2期51-52,55,共3页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实验教学 基础化学实验课 化学实验
下载PDF
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俞继华 冯才旺 唐有根 《广西化工》 1997年第3期28-32,共5页
介绍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酰化、羧基化、醚化、N—烷基化、酯化等反应,以及这些反应衍生物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化学改性 衍生物 改性 多聚糖
下载PDF
炼铜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铭良 罗远辉 《有色金属》 CSCD 1993年第3期53-5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工业闪速炉渣和贫化电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目测变温法测定了二者的熔点;采用气泡最大压力法(BMP法)联合测定了二者的密度和表面张力;采用内圆柱体转动法测定了贫化电炉渣的粘度系数,并计算出了其在低温及高温区间的粘滞... 本文研究了工业闪速炉渣和贫化电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目测变温法测定了二者的熔点;采用气泡最大压力法(BMP法)联合测定了二者的密度和表面张力;采用内圆柱体转动法测定了贫化电炉渣的粘度系数,并计算出了其在低温及高温区间的粘滞活化能。 基于有关理论和文献,本文对炼铜炉渣的化学组成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合理解释,获得了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渣 闪速熔炼 贫化电炉 熔点 密度 表面张力 粘度
下载PDF
DMG化学修饰碳糊电极伏安法测定锌电解液中微量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家泉 方蔚 李辉 《湖南有色金属》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0-302,共3页
本文制作了测定微量镍的DMG化学修饰电极,在pH8氨性液中,镍化学沉积于DMG修饰电极,再转移电极至pH9氨性缓冲液中进行镍的阴极伏安溶出。电极灵敏度随富集时间加长而增加,电极表面经酸洗再生后重复使用。2500倍的As、Sb、Fe、Cu,Zn、Gd... 本文制作了测定微量镍的DMG化学修饰电极,在pH8氨性液中,镍化学沉积于DMG修饰电极,再转移电极至pH9氨性缓冲液中进行镍的阴极伏安溶出。电极灵敏度随富集时间加长而增加,电极表面经酸洗再生后重复使用。2500倍的As、Sb、Fe、Cu,Zn、Gd、Pb、Sn、Ca、Mg、Ag不干扰;50倍的C0使镍溶出峰高增加15%。测定锌电解液申微量镍,结果及回收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酮肟 碳糊电极 锌电解液 极谱法
下载PDF
掺氟高温超导体的化学问题
12
作者 高孝恢 肖慎修 陈天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综述掺氟高温超导体的主要类型与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无机结构及固态合成的化学动力学问题,探讨制备新型掺氟及全氟化物的高温超导体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温超导体 掺氟 结构化学 相形成动力学
下载PDF
Cu_2S阳极溶解热电化学研究
13
作者 张平民 胡国强 +1 位作者 方正 张衡中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用循环伏安测温(CVT)热电化学方法首次研究了Cu_2S阳极溶解过程;实测得Cu_2S阳极过程的熵变△rS_m与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所得到的电极反应Cu_2S=CuS+Cu ̄(2+)+2e的熵变值相符;实验的塔费尔(T... 用循环伏安测温(CVT)热电化学方法首次研究了Cu_2S阳极溶解过程;实测得Cu_2S阳极过程的熵变△rS_m与根据热力学数据计算所得到的电极反应Cu_2S=CuS+Cu ̄(2+)+2e的熵变值相符;实验的塔费尔(Tafel)斜率b与按迟缓放电机理所导出的Tafel斜率b的理论计算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学 电化学 硫化铜
下载PDF
M_yO_x-SiO_2型硅酸盐熔体聚合平衡常数K_(11)的量子化学估算
14
作者 尹周澜 高孝恢 刘洪霖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831-836,共6页
在我们对硅酸盐中Si-O^(br)键、Si-O^(ter)键强度及金属离子对Si—O键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分段估算M_yO_x-SiO_2型二元硅酸盐熔体聚合平衡常数K_(11)的新方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任意体系的K_(11),而且物理意义较明确... 在我们对硅酸盐中Si-O^(br)键、Si-O^(ter)键强度及金属离子对Si—O键影响的量子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分段估算M_yO_x-SiO_2型二元硅酸盐熔体聚合平衡常数K_(11)的新方法,不仅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任意体系的K_(11),而且物理意义较明确,结果将对硅酸盐材料、地球化学、火法冶金等领域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 硅酸盐熔体 聚合平衡常数
下载PDF
I~--EDTA-Cu^(2+)体系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习纯 《湿法冶金》 1995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采用Pt/I_2/I ̄-电极电滴定法,系统地研究了,I ̄-EDTA-Cu ̄2+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提出了用Cu ̄2+盐返滴法和Na_2S_2O_3滴定法测定Ni ̄2+Sn ̄4+等金属离子的新方法,为多元素... 本文采用Pt/I_2/I ̄-电极电滴定法,系统地研究了,I ̄-EDTA-Cu ̄2+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提出了用Cu ̄2+盐返滴法和Na_2S_2O_3滴定法测定Ni ̄2+Sn ̄4+等金属离子的新方法,为多元素(如Cu-Sn、Cu-Ni、Cu-Ni-Fe等)连续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平衡 电位滴定 分析化学
下载PDF
过程分析和自动监测中的电化学传感器
16
作者 李习纯 曾斌礼 《化学传感器》 CAS 1993年第4期7-17,共11页
本文从过程分析和自动监测的要求出发,简要介绍电化学传感器在过程分析和自动监测中的柞用和地位、结构和类型、以及应用和前景。一、作用和地位90年代,我国经济面临世界范围的竞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又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过程分... 本文从过程分析和自动监测的要求出发,简要介绍电化学传感器在过程分析和自动监测中的柞用和地位、结构和类型、以及应用和前景。一、作用和地位90年代,我国经济面临世界范围的竞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又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过程分析和自动监测投术显得空前重要。过程分析的发展,经过离线分析、现场分析、在线分析、直接在线分析和非接触在线分析五个阶段。亿学传感器是过程分析发展第四阶段——直接在线分析的关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传感器 过程分析 自动监测
下载PDF
热电化学方法研究Ni_3S_2阳极溶解机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胜堂 方正 +1 位作者 张平民 张衡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0-33,共4页
以热敏电阻作测温元件,采用差示-伏安-测温技术(DVT),研究了Ni3S2在硫酸盐溶液中阳极溶解过程机理。结果表明:Ni3S2阳极溶解是分不同电位区、不同反应完成的连串反应电极过程,具有不可逆电极过程特征。
关键词 电极过程 电化学 阳极溶解 硫酸盐
下载PDF
光化学还原高锰酸钾法测定矿石中铁
18
作者 李习纯 薛慧萍 《四川冶金》 1994年第1期69-70,共2页
本文研究了在酒石酸存在下,Fe3+可利用光化反应还原为Fe2+,在硫磷混合酸介质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定量滴定。本方法选择了日光直接照射溶液进行还原,考察了Fe3+-酒石酸体系中多种元素对还原... 本文研究了在酒石酸存在下,Fe3+可利用光化反应还原为Fe2+,在硫磷混合酸介质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定量滴定。本方法选择了日光直接照射溶液进行还原,考察了Fe3+-酒石酸体系中多种元素对还原及测定的影响。对赤铁矿等试样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与经典的重铬酸钾法相符。其标准回收达99.86%。本法适合于矿石中常量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还原 高锰酸钾法 测定
下载PDF
单相五钼酸铵的制备及其化学性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伟 尹周澜 +1 位作者 陈启元 张衡中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8-200,共3页
介绍了以多相仲钼酸铵为原料,利用其热分解性质制备单相五钼酸铵的新方法.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光谱分析及化学定量分析,研究了单相五钼酸铵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五钼酸铵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热分解反应。
关键词 钼酸铵 单相五钼酸铵 制备 化学性质
下载PDF
Fe(CN)_6^(3-)/Fe(CN)_6~)4-)与Ag/AgNO_3体系的热电化学研究
20
作者 王少芬 方正 杨春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用差示测温技术测定了Fe(CN)3-6/Fe(CN)4-6体系及Ag/AgNO3体系阳极过程的热效应,实验中采用热敏电阻测定电极表面的温度变化,利用电流、电极电位、温差和极化时间等数据,运用热电化学基本方程得出电极反... 用差示测温技术测定了Fe(CN)3-6/Fe(CN)4-6体系及Ag/AgNO3体系阳极过程的热效应,实验中采用热敏电阻测定电极表面的温度变化,利用电流、电极电位、温差和极化时间等数据,运用热电化学基本方程得出电极反应的焓变值.实验结果表明,由热电化学方法决定的焓变与由相对应的离子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得来的焓变的差值为一恒定值,进一步得出298.15K下标准氢电极反应的绝对熵值为88.4J·K-1·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化学 电极过程热 电极 Ag/AgNO3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