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林业院校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祥 刘高强 +1 位作者 曾柏全 徐刚标 《中国林业教育》 2020年第4期41-44,共4页
生命科学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学领域,需要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学术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地方林业院校是我国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在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创新能力培养有待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术... 生命科学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学领域,需要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学术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地方林业院校是我国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在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创新能力培养有待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度较低等问题。为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探索了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即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在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位考核5大模块中引入多元化机制,科学统筹安排招生选拔、人才培养和学位考核工作。该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为:既充分利用现有师资队伍的资源,又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引进外援,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学实践证明,该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使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林业院校 生命科学 硕士研究生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波 王元清 +3 位作者 何含杰 邢伟一 孙吉康 彭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257-257,265,共2页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与应用情况,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后,学生的平均分、最低分、最高分、及格率均有所提升,以为其他学校应用该教学方式和该在线开放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在线开放课程 构建 实践 应用
下载PDF
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分析与策略——以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3
作者 何含杰 闫文德 陈丽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0期5-6,共2页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降。鉴于此,以湖南省长沙市某林业院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设施建设滞后等,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降。鉴于此,以湖南省长沙市某林业院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以电子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从专业兴趣、毕业论文的形成与选取、文献的获取与质量要求、毕业论文形成中的困难与解决方式和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和时间投入5个方面对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与策略,以期为提高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本科 毕业论文 调查问卷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林类大学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策略——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为例
4
作者 欧阳帅 方晰 +1 位作者 陈亮 徐传洪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第24期235-237,共3页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林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农、林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中坚力量。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科研经...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林高校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农、林业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兴中坚力量。伴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提高,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科研经费,师资力量及教学、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为例,探究新形势下农林类大学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策略,旨在提高农林类研究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有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类研究生 生态学 综合能力 有效措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技术的线纹香茶菜白花型与紫花型种质代谢物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徐友阳 张慧晔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6-29,共14页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 【目的】溪黄草是一种我国民间习用传统中草药,其基源植物有3~4种。现有的鉴别和考证研究认为线纹香茶菜是“溪黄草”的正品之一。广泛栽培的线纹香茶菜多为紫花型,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获得的白花型种质与常规紫花型种质的代谢产物开展比较研究,可为正品“溪黄草”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以广泛栽培的紫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为对照,比较白花型与紫花型线纹香茶菜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份种质检测到的868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25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有67种在白花型种质中显著上调、58种表现下调。两种质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比最高、为45.6%。黄酮类、黄酮糖苷和异黄酮三类差异代谢物在白花型种质中上调数量高于紫花型种质;而黄酮醇类化合物是两种质差异代谢物最多的类别,且多数在紫花型种质中呈显著上调。进一步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25种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类黄酮(Flavonoid)、异黄酮(Isoflavonoid)、花青素(Anthocyanin)、黄酮(Flavone)、黄酮醇(Flavonol)、芪类化合物(Stilbenoid)、二芳基庚烷(diarylheptanoid)和姜酚(Gingerol)生物合成及嘌呤(Purine)代谢等途径。【结论】白花型线纹香茶菜种质中黄酮类、黄酮醇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多于紫花型种质,将为后期线纹香茶菜种质资源的挖掘、创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纹香茶菜 种质 代谢组学 UPLC-MS/MS 代谢通路
下载PDF
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顺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3期243-244,246,共3页
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分别开设相应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分析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体现林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 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分别开设相应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在分析课程设置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体现林业特色与社会需求的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制定和优化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生物技术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林业“双化”路径研究
7
作者 谭桂菲 王光军 +3 位作者 陈崇征 夏亦康 陈丽 唐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18,共9页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质是通过提高产业生态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西作为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研究分析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对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质是通过提高产业生态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西作为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研究分析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对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广西林业产业结构及构成要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广西林业产业结构已呈现出“二、三、一”模式取代原来的“二、一、三”模式,开始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化为以素质提高为主;形成了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等优势要素,但林木育种和育苗、林业专业技术服务和林业生态服务等产业要素仍然处于劣势,显示出该区构成要素发展极不均衡.据此,提出以下建议:突出发展优势要素,构建高质量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培育潜力产业,实施生态化改造;实行科技创新,全方位推动林业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林业产业结构 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 广西
下载PDF
国家林业局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木本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16年3月26日,国家林业局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木本生物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储富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马隆龙研究员、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术研讨会 学术委员会 生物质转化 国家林业局 生物乙醇 湖南省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下载PDF
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与综合评价
9
作者 王琦 杜庆鑫 +2 位作者 孟益德 杜兰英 刘攀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8-568,共11页
[目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在医疗、保健、食品及无抗养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通过比较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筛选优质叶用杜仲良种资源,为杜仲叶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HPLC法和全自动氨基酸分... [目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在医疗、保健、食品及无抗养殖等领域有广泛用途。通过比较不同良种杜仲叶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动态变化,筛选优质叶用杜仲良种资源,为杜仲叶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HPLC法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13个良种不同生长期杜仲叶9种重要活性成分和15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开展不同良种杜仲叶的营养评价。[结果]与槲皮素、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相比,原儿茶酸、芦丁、绿原酸、紫云英苷、山奈酚以及松脂素二葡萄糖苷的含量在不同良种杜仲叶之间差异较大;不同良种同一活性成分含量的生长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3个良种杜仲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为0.40~0.4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0.66~0.82;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5种氨基酸的动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亮氨酸等9种组分的含量可作为杜仲叶营养价值的评判指标。[结论]13个良种杜仲叶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均达到理想蛋白质模式的标准。‘华仲10号’‘华仲24号’‘华仲13号’‘华仲30号’‘华仲12号’是优质的叶用杜仲良种资源,在规模化提取和利用杜仲叶黄酮类时应优先选用‘华仲12号’‘华仲24号’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活性成分 氨基酸 动态变化 隶属函数 叶用良种
下载PDF
中国西藏发现麝鼩属(劳亚食虫目:鼩鼱科)两新物种
10
作者 陈顺德 杨思雨 +7 位作者 青娇 范荣辉 唐刻意 廖锐 郭克疾 张梦斐 吴南飞 刘少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50,共22页
麝鼩属(Crocidura)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数量最多的属。中国麝鼩属的分类存在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本文整理了灰麝鼩(C.attenuata)、台湾灰麝鼩(C.tanakae)、安徽麝鼩(C.anhuiensis)、白尾梢大麝鼩(C.dracula)、大麝鼩(C.lasiu... 麝鼩属(Crocidura)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数量最多的属。中国麝鼩属的分类存在诸多争议,需要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本文整理了灰麝鼩(C.attenuata)、台湾灰麝鼩(C.tanakae)、安徽麝鼩(C.anhuiensis)、白尾梢大麝鼩(C.dracula)、大麝鼩(C.lasiura)、黑袍麝鼩(C.pullata)和2个疑似新种共8种大型麝鼩189号标本,比较了假剥制标本、头骨和牙齿形态,对测量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分析(DA)。结合中国及邻近地区麝鼩属物种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和分子物种界定结果,我们描记了两个从中国西藏发现的麝鼩新种,即札达麝鼩Crocidura zhadaensis Chen,Wu et Liu,sp.nov.和墨脱麝鼩Crocidura medogensis Chen,Wu et Liu,sp.nov.。札达麝鼩的鉴定特征:头体长69~77 mm,尾长49~56 mm,颅全长20.04~20.74 mm。体色较浅,整体呈褐色。尾距尾基3/4长有稀疏的白色长针毛,尾末端形成短毛束。脑颅扁平,下关节面内侧卵圆孔大,第三上单尖齿(U3)明显大于第二上单尖齿(U2),第一上前臼齿(P4)原尖附近有一小凹陷。墨脱麝鼩的鉴定特征:头体长67~76 mm,尾长62~65 mm,颅全长20.33~22.21 mm。体色深,背毛深黑褐色,腹毛黑灰色;尾长,常超过头体长的85%;脑颅饱满,顶骨较隆起;第一上单尖齿(U1)最大,高度约是第二上单尖齿(U2)和第三上单尖齿(U3)的两倍;第一上臼齿(M1)的次尖舌面侧缘延展呈半月形;乳突明显。为进一步厘清中国麝鼩物种的分类和物种多样性,本文编制了它们的物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麝鼩 分类 形态学 小型兽类
下载PDF
中国灵长类动物保护的成就与挑战
11
作者 李保国 张河 +21 位作者 李明 蒋学龙 范朋飞 周江 郭松涛 齐晓光 李进华 路纪琪 夏东坡 崔亮伟 向左甫 周岐海 黄志旁 黄乘明 肖文 胡慧建 周智鑫 陈明勇 黎大勇 范朋来 杨寅 潘汝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5-766,共12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导致全球灵长类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中国是北半球灵长类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但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农业的扩张、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土地的过度开发,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为此,中国实施了包括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在内的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某些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增加。该研究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中国灵长类动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评估。尽管大多数灵长类物种的栖息地有所改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长,但许多物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种群数量的减少。例如,缅甸金丝猴、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等物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和种群数量极少,仍然特别脆弱。科学数据的缺乏以及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些挑战。此外,蜂猴、倭蜂猴、印支灰叶猴、肖氏乌叶猴和戴帽叶猴等物种的详细种群监测数据仍然缺乏,这严重阻碍了针对这些物种保护管理政策的制定。因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迫切需要开展专门的灵长类动物调查,实行跨境保护和区域合作,建立全面系统的数据库平台,对灵长类生物学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此外,加强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也至关重要。这些综合、系统的工作将为中国灵长类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类动物 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破碎化 生境修复 保护策略
下载PDF
骨碎补大棚栽培品与野生品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分析
12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2 位作者 李长发 杜长江 袁雪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30-43,共14页
【目的】骨碎补是一种多年生传统中药材,目前药材原料多来源于野生采集,鲜见有人工栽培的报道。因过度采集,骨碎补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导致药材资源锐减,人工种植成为必然趋势。在探索骨碎补设施大棚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开... 【目的】骨碎补是一种多年生传统中药材,目前药材原料多来源于野生采集,鲜见有人工栽培的报道。因过度采集,骨碎补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导致药材资源锐减,人工种植成为必然趋势。在探索骨碎补设施大棚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大棚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的靶向代谢组学比较研究,探讨栽培品与野生品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骨碎补人工栽培技术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骨碎补基源植物槲蕨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分析设施大棚栽培3年的槲蕨根茎与其野生根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开展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分析。【结果】从两种药材检测到的749种代谢物中筛选到100种差异代谢物,且与野生品相比,大棚栽培品中有58种代谢物含量上调、42种含量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生物碱、游离脂肪酸等。在大棚栽培品中,黄酮醇、黄酮碳糖苷、糖及糖类代谢物含量全部上调;而在野生品中,氨基酸及衍生物、酚酸类、溶血磷脂酰胆碱和花青素类代谢物含量上调幅度较大。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100个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47条代谢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有维生素B6代谢、芪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二芳基庚烷生物合成、姜酚的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半胱氨酸代谢、蛋氨酸代谢、花青素生物合成、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大棚栽培的骨碎补,其黄酮醇、黄酮碳糖苷、糖及糖类代谢物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品,因总黄酮被公认为主要药效成分,因此大棚栽培的骨碎补比野生品具有主效成分优势,可为骨碎补规模化设施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槲蕨 大棚栽培 野生药材 代谢组学 黄酮
下载PDF
棚栽与瓶栽金线莲的广靶代谢组学比较
13
作者 邱道寿 罗永坚 +1 位作者 郑武林 李莉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73-82,共10页
[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产品提供依据。[方法]以金线莲主栽品种‘红霞’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了组培瓶苗驯化6月龄(瓶栽)与大棚栽培6月龄... [目的]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索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主要代谢产物的差异,为鉴别不同栽培方式的金线莲产品提供依据。[方法]以金线莲主栽品种‘红霞’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MS/MS分析技术对比了组培瓶苗驯化6月龄(瓶栽)与大棚栽培6月龄(棚栽)的金线莲全草干品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了标识代谢物筛选和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1)棚栽和瓶栽金线莲平均株高分别为11.37、9.90 cm,叶片数分别为8.75、5.75片,单株干质量分别为0.43、0.23 g,棚栽均极显著高于瓶栽;瓶栽和棚栽金线莲苷含量分别为138.75、144.75 g·kg^(-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9.75、133.13 g·kg^(-1),棚栽略高于瓶栽,但两者差异不显著。(2)在两种干品中共检测到880种代谢物,从中筛选到差异代谢物89种,其中棚栽有55种上调表达、34种下调表达。含量较高的标识代谢物中,棚栽金线莲有22种,主要为黄酮醇、酚酸类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合物;瓶栽有10种,主要为酚酸类、生物碱和游离脂肪酸等化合物。(3)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8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布在48条代谢通路中,显著富集的有硫胺代谢,VB_(6)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生物素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氰基氨基酸代谢,醚脂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途径。[结论]仅检测金线莲苷和蛋白质含量,无法区分瓶栽和棚栽金线莲产品。在差异代谢谱中,二者各有上下调表达,差异代谢物数量和含量都以棚栽金线莲具有显著优势,可为两种栽培品的鉴别提供依据。此外,在标识性代谢物中,金线莲的有效成分黄酮类、酚酸类等,也以棚栽具有显著优势,可为金线莲高质量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大棚栽培 驯化瓶苗 代谢组学 标识代谢物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森林生物量反演模型研究——以湖南省公益林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慧婷 潘俊 +3 位作者 符玥 王光军 樊红波 胡孔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生态公益林是构筑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两山”理念的重要保障。以湖南省不同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和灌木)公益林为对象,利用2021年湖南省公益林固定样地监测数据、Landsat 8遥感数据,构建不同植被类型... 生态公益林是构筑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两山”理念的重要保障。以湖南省不同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和灌木)公益林为对象,利用2021年湖南省公益林固定样地监测数据、Landsat 8遥感数据,构建不同植被类型公益林生物量支持向量机模型、决策树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3种反演模型。结果表明,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估算精度最高,其中竹林的拟合程度最好,R2为0.79,RMSE为25.60 t·hm^(-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植被类型分类反演可以有效提高森林生物量的估测精度,为提升森林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生物量 Landsat 8 OLI 机器学习 湖南省公益林
下载PDF
腐殖质对干旱胁迫下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贝贝 曾文斌 +2 位作者 杨媛媛 邹辉 梁文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4,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干旱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腐殖质对其抵御干旱胁迫的影响,为多花黄精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分别以腐殖质土和黄土(对照基质)为培养基质,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80%~85%)... 【目的】通过研究干旱胁迫下多花黄精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腐殖质对其抵御干旱胁迫的影响,为多花黄精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分别以腐殖质土和黄土(对照基质)为培养基质,设置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80%~85%)、轻度干旱(土壤含水量60%~65%)、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40%~45%)、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20%~25%)4个控水梯度,测定多花黄精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轻度干旱胁迫不会导致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抗旱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中度干旱胁迫对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产生较明显影响,腐殖质土基质中多花黄精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比对照基质分别少下降0.34%、4.99%、18.37%、2.90%,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少增加10.30%、9.12%,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多增加3.60%、1.79%;重度干旱胁迫对多花黄精叶片生理生化产生明显影响,腐殖质土基质下多花黄精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比对照基质分别少降低2.16%、5.14%、19.92%、8.56%,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分别少增加14.16%、16.86%,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多增加4.06%、2.35%。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判得出腐殖质土基质栽培下多花黄精抗旱隶属函数值比对照基质提高了151%。【结论】腐殖质作为多花黄精促生长的栽培基质,在干旱胁迫下可提高多花黄精生理生化抗旱指标的稳定性,并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多花黄精 叶片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木本油料植物无患子SSR特征分析及SSR-PCR反应体系构建
16
作者 周宵 蒋丽娟 +7 位作者 李昌珠 陈韵竹 李培旺 熊宇晴 张路红 盛克寨 杨艳 陈景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3,共12页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L.)是集生物柴油、药用、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型木本油料。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了无患子叶片转录组中的SSR,对搜索到的SSR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并优化了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无患子叶...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L.)是集生物柴油、药用、生态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经济型木本油料。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了无患子叶片转录组中的SSR,对搜索到的SSR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并优化了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无患子叶片转录组共有Unigene条数目为52460条,其中含有SSR的Unigene有7014条,共检索到8654个SSR。经统计,SSR丰富度从二至六核苷酸依次减少,依次有4327、2669、634、208、161个。SSR长度范围在12~250 bp之间,长度小于等于15 bp的有3619个,均为二和三核苷酸;长度大于15 bp的有5035个,以二、三核苷酸居多。所有SSR共有435种不同重复单元。SSR不同类型重复基元频次分布在4~30次之间,主要分布在4~10频次,共有7090个SSR位点,占总频次的89.65%。SSR位点靶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无患子叶片转录组Unigene可分为3大类别51个小组;KEGG功能注释显示5大类别中,代谢通路占比最高为65.18%。通过对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构建与优化,无患子SSR-PCR反应体系最佳组合为:循环次数37次、退火温度60℃、引物量2.0μL、DNA模板浓度为40 n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植物 EST-SSR 功能注释 PCR反应体系 生物柴油
下载PDF
灰毡毛忍冬花器官发育相关LmSOC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7
作者 龙丽君 马英姿 +4 位作者 曾慧杰 李昌珠 张岗 刘思思 李依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90,共10页
【目的】克隆灰毡毛忍冬MADS-box家族基因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灰毡毛忍冬花冠不开放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开花调控基因LmS... 【目的】克隆灰毡毛忍冬MADS-box家族基因SOC1(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1),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灰毡毛忍冬花冠不开放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基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转录组数据,筛选到开花调控基因LmSOC1的Unigene序列并克隆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编码蛋白特性和不同品种中LmSOC1基因的表达特异性,最后将LmSOC1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载体pTOPO-D1中,并在表达宿主BL21(DE3)中进行蛋白表达。【结果】LmSOC1基因包含645bp的ORF区,LmSOC1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mSOC1蛋白与黄花蒿、榴莲、可可等的SOC1蛋白亲缘关系更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2个花蕾型灰毡毛忍冬品种的花蕾和叶片中均检测到LmSOC1基因的表达,而叶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花蕾。同时,在早期花蕾中LmSOC1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晚期花蕾,在‘金翠蕾’品种中这一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最后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出重组蛋白。【结论】通过对LmSOC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可能在灰毡毛忍冬花器官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植物花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毡毛忍冬 MADS-BOX LmSOC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土壤自养固碳微生物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茹 申振涛 +1 位作者 吴小红 廖清颖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土壤中存在大量自养微生物,具有将大气中CO_(2)转化成有机物质的能力,对提高土壤碳吸收和碳储量有重要意义。探究土壤自养固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土壤中存在大量自养微生物,具有将大气中CO_(2)转化成有机物质的能力,对提高土壤碳吸收和碳储量有重要意义。探究土壤自养固碳微生物研究的发展与趋势,展示其知识结构和知识演化过程,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采用VOSviewer软件对1991—2023年发表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文量、作者合作共现、机构合作、国家分布、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聚类和演变趋势等,系统梳理土壤自养固碳微生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土壤自养固碳微生物研究在2016年后蓬勃发展,中国和美国学者是重要的研究力量;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为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热门的研究方向为自养微生物固碳潜力、固碳途径、功能种群及其固碳过程的调控机制等。在系统阐述土壤自养固碳微生物研究发展态势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重要研究方向,有助于该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微生物 文献计量 前沿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桂北典型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钟萍 王光军 +2 位作者 刘绍华 徐永福 罗为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16-3026,共11页
母岩对景观演化和生物定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母岩对区植物多样性是否产生影响是地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以桂北冠岩、恭城两个典型岩溶区3种母岩(灰岩、碎屑岩、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 母岩对景观演化和生物定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母岩对区植物多样性是否产生影响是地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以桂北冠岩、恭城两个典型岩溶区3种母岩(灰岩、碎屑岩、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物种相对丰富,共记录乔木86种、灌木93种、草本56种,灰岩植物alpha多样性最高,碎屑岩次之,灰岩夹白云岩最低;(2)不同母岩和同一母岩区的植物群落相异性均较高,物种周转组分对beta多样性贡献(82.86%—84.49%)显著高于物种丰富度组分(15.51%—17.14%);(3)Pearson和Mantel分析表明,母岩、基岩裸露率和土壤厚度与桂北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桂北岩溶森林林分异质性较高,碳酸岩混合沉积区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纯灰岩和碎屑岩。植物组成差异主要取决于物种周转过程,母岩、基岩裸露和土壤厚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母岩的角度评估了岩溶森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桂北乃至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植被保护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母岩 基岩裸露率 土壤厚度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20
作者 谭云 吴红 +1 位作者 黎继烈 申爱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 为了开发一种萃取条件温和、得率高的缬草精油提取工艺,以缬草根为原料,采用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以缬草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萃取溶剂、液料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次数的影响,进而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工艺条件,并运用GC-MS分析缬草精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亚临界流体萃取缬草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丁烷为萃取溶剂、萃取压力0.47 MPa、萃取温度47℃、液料比11∶1、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缬草精油得率达到(3.383±0.004)%;亚临界丁烷萃取的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5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相对含量为29.63%,关键药理成分缬草醛和缬草素相对含量分别为2.28%和0.25%。综上,亚临界丁烷萃取缬草精油得率高,缬草精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缬草醛和缬草素,具有潜在的产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精油 亚临界流体萃取 均匀设计 缬草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