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7篇文章
< 1 2 1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科研能力始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博士点教学改革述略
1
作者 贾文华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9-90,93,共3页
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博士点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与内容、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等途径,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世界史博士点 教学 研究生培养 科研能力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的三个基本问题及其探索——基于中国人民大学HP与ESH项目的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姜萌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期42-51,124,125,共12页
新文科建设面临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如何互动,“通人”与“专家”是否可以兼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如何接轨。这三个问题既是中国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亟待探索并形成共识的重... 新文科建设面临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如何互动,“通人”与“专家”是否可以兼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如何接轨。这三个问题既是中国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新文科建设亟待探索并形成共识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项目”(HP)和“经济社会历史科学实验班”(ESH)实践经验等情况来看,上述问题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针对第一个问题,需认识到学术研究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新文科建设应当更加重视学术研究的整体更新。针对第二个问题,需意识到信息时代培养“通人”之难和“专家”之蔽,应以“通专结合”为指导,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兼顾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针对第三个问题,需寻找新时代人才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合理维度与途径,通过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跨学科课程融合及田野教学,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复合型人才 HP ESH
下载PDF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尚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3
作者 李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纪念 历史系 清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 怀念 革命 学术 诞辰一百周年 诞辰100周年 重大贡献
下载PDF
培养科研能力始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历 …
4
作者 贾文华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89-90,共2页
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博士点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与内容、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等途径,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经验。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科研能力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中国人权保障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世安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2,共3页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保障模式 中国人权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制度 人权状况 劳动成果 经济发展 平等
下载PDF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简介
6
作者 许海云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6,共2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历史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成立了世界历史教研室,上述两大教研室直属校部管理,负责全校的历史教学工作,并且展开科研活动。1956年,历史系正式...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华北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在此基础上,又根据历史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成立了世界历史教研室,上述两大教研室直属校部管理,负责全校的历史教学工作,并且展开科研活动。1956年,历史系正式成立。在文革时期,学校一度解散,历史系亦随之合并转入其他高校相关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系 简介 1948年 教学与科研 教研室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及其近年来指导博士论文内容简介(2008—2010)
7
作者 许海云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84,共9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史学史与史学理论教研室、考古与博物馆教研室、专门史教研室等,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博士生。从2008年到2010年,历史系培养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史学史与史学理论教研室、考古与博物馆教研室、专门史教研室等,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博士生。从2008年到2010年,历史系培养博士生36人,共计有34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论文答辩 历史系 内容简介 世界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教研室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大学藏西域汉文文书及其学术价值--以镇守军相关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于2010年获赠一批西域文书,据信来自和田,年代为唐代,其中汉文文书有300多件,并有武则天时期的文书。这批文书多为于阗镇守军的文件,既有利于了解当时的军政体制及其变化,也有利于了解镇守军与于阗地方社会之间的密...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于2010年获赠一批西域文书,据信来自和田,年代为唐代,其中汉文文书有300多件,并有武则天时期的文书。这批文书多为于阗镇守军的文件,既有利于了解当时的军政体制及其变化,也有利于了解镇守军与于阗地方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文书 唐代 西域 于阗镇守军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世界史资料建设与教材编写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大庆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1,共2页
2015年11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世界史资料建设与教材编写学术研讨会暨《西方历史文献选读》编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2015年11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世界史资料建设与教材编写学术研讨会暨《西方历史文献选读》编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世界史教学和研究中的资料建设、教材编写以及世界史专业的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世界史教学 学术研讨会 教材编写 资料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实事求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理念溯源
10
作者 阚红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99,共5页
实事求是是中国人民大学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既是继承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创办高等教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结合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实际状况... 实事求是是中国人民大学自创建以来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既是继承发展传统教育观念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创办高等教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结合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因时变通,将实事求是的教育理念引入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之中,进而成功地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理念
原文传递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方修琦 萧凌波 +3 位作者 苏筠 郑景云 魏柱灯 尹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9-736,共8页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人类适应问题,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在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特别是过去2000年时段)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机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本文将其归纳为3个方面:理论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的气候影响传递过程分析框架;方法上,实现了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基于语义差异的历史社会经济序列定量重建;科学认识上,总结出"冷抑暖扬"而又福祸相依的宏观韵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 社会影响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什么是世界史”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大庆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2,共2页
2014年11月21_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史研究各个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围绕着“什么是世界史”和“... 2014年11月21_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什么是世界史:跨越国界的思考”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世界史研究各个领域的老中青三代学人围绕着“什么是世界史”和“怎样研究世界史”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研讨会 大学历史 科研机构
原文传递
中国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涿鹿之战再探索 被引量:11
13
作者 韩建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101,共8页
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在距今47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之初,突然涌现出许多军事性质突出的石城。同时,在黄土高原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大部和河南中部等地的文化格局发生突变。这一系列现象应当是以黄土高原人群为胜利方的大规... 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在距今47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之初,突然涌现出许多军事性质突出的石城。同时,在黄土高原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大部和河南中部等地的文化格局发生突变。这一系列现象应当是以黄土高原人群为胜利方的大规模战争事件的结果,很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涿鹿之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庙底沟二期 石城 涿鹿之战
下载PDF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可替代?——兼论历史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地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后滨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25,共6页
本文从《资治通鉴》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入手,论证其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分析此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的意义。将《资治通鉴》确定为本科生通识教育中原典研读课的研读文本,体现了当前大... 本文从《资治通鉴》的学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入手,论证其在中国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分析此书作为大学通识教育读本的意义。将《资治通鉴》确定为本科生通识教育中原典研读课的研读文本,体现了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提倡学生读原著、读经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通识教育理念。研读《资治通鉴》,对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学术"经世致用"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人生境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原典 《资治通鉴》 史学教育
下载PDF
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 被引量:5
15
作者 华林甫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9-823,共5页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该是所有历史地理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领域,困难与挑战并存,该领域的研究还将大有用武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农业地理 中国 学术回顾
下载PDF
课程、专业设置与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2,共9页
教育与学术之间存在着互动关联,基于建国以来高等教育体制中课程与专业设置的考察,可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有新的认识。建国初期,沿革地理被正名为历史地理之后,该学科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两个"学术阵营"中分途发展。随着宏观... 教育与学术之间存在着互动关联,基于建国以来高等教育体制中课程与专业设置的考察,可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有新的认识。建国初期,沿革地理被正名为历史地理之后,该学科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两个"学术阵营"中分途发展。随着宏观教育政策和具体措施的调整,历史地理学在学术阵营中的地位经历了降格、升级与回潮,在共存局面被打破之后,激发出学论与官论之争。随后的学科专业自主设置,使得历史地理学处于"自说自话"的境况。而2010年以来学位目录和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为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又提供了潜在的发展契机。教育及学术行政管理部门在专业设置上应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为学术界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提供自主权,从而为历史地理学的不同发展路径提供充分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专业设置 历史地理学 学术史
下载PDF
空间、法律与学术话语:中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世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1-59,共19页
作者倡导扭转从中原看边疆的思维取向,主张从边疆发现历史,并对游牧社会不同于农耕社会的深层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游牧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都极不稳定,其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在于牲畜繁衍与粮食作物生产机制存在着本质差异。这种生产机制的差... 作者倡导扭转从中原看边疆的思维取向,主张从边疆发现历史,并对游牧社会不同于农耕社会的深层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游牧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都极不稳定,其大起大落的关键原因在于牲畜繁衍与粮食作物生产机制存在着本质差异。这种生产机制的差异导致游牧和农耕两种社会类型不同的时空观念乃至法律结构。作者还从空间入手开展思考,对中国历史疆域法律地位加以探讨,强调疆域法律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在于阐明疆域的法律特性和法律地位。疆域法律地位的研究不同于边界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疆域"的概念也不同于"中国历史疆域"的概念。关于中国历史疆域的"标准论"和"结果论"两种观点,只要厘清各自的操作概念和分歧点,就不会为此产生不必要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空间 边疆性 历史疆域 学科化
下载PDF
18世纪中西交往的历史与中国的世界观念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爱平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3-89,共7页
在18世纪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古老的中国未能藉助传教士这一特殊的媒介 ,开展东西文化交流 ,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也未能利用马夏尔尼使团来华的契机 ,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 ,推动中外贸易的发展。当西方在了解东方 ,世界在走... 在18世纪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 ,古老的中国未能藉助传教士这一特殊的媒介 ,开展东西文化交流 ,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也未能利用马夏尔尼使团来华的契机 ,进行正常的国际交往 ,推动中外贸易的发展。当西方在了解东方 ,世界在走向中国之时 ,东方的文明古国却依然故我 ,既不屑于了解西方 ,也不愿意走向世界 ,以至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了发展进步、走向世界的机遇 ,并为此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世界观念 中国 西方国家 国际交往 文化交流 贸易观 西学观 全球观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野下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
19
作者 陈胜前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20-24,共5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与不同时期中国的公共性目标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引领者,是这些公共性的代表。在当代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维度的公共性,分别是中国作为现代化国家的崛起、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与不同时期中国的公共性目标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引领者,是这些公共性的代表。在当代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维度的公共性,分别是中国作为现代化国家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崛起。这三个维度的公共性是引领中国发展的旗帜,也是中国发展的使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大历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文明
下载PDF
近代中国历史的经验教训
20
作者 马克锋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9-41,共3页
近代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转型时期,内容之丰富,矛盾之尖锐,冲突之激烈,变动之神速,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近代是一个与古代相对应的时间或时段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大概指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按照法国年鉴学派... 近代中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转型时期,内容之丰富,矛盾之尖锐,冲突之激烈,变动之神速,远远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近代是一个与古代相对应的时间或时段概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大概指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阶段。按照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的说法,是从1500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中国历史 经验 转型时期 历史阶段 资本主义 布罗代尔 代表人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