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离不杂论的中国哲学元理义蕴(上)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立文
《船山学刊》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理性力量,在其掌握唯变所适的魅力,科学依靠理性之光而照亮客体,和合学依靠"万物本吾一体"的联通之光而智能网络世界。世界虽千变万化,但都寓于不离不杂之中。人们仰望太空,俯察大地,发现天地万物不动即静...
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理性力量,在其掌握唯变所适的魅力,科学依靠理性之光而照亮客体,和合学依靠"万物本吾一体"的联通之光而智能网络世界。世界虽千变万化,但都寓于不离不杂之中。人们仰望太空,俯察大地,发现天地万物不动即静,即静即动,动静不离不杂。体现为智动仁静,静能制动,静闭动开,动静相召,动静互根。就物来看,动静相离不杂;就神妙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妙万物,动静非外力所致。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在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中"变"为顿变、突变,相当于质变;"化"为渐化,不显著细微的化,相当于量变。体现为变质化量,变通化成。渐化的裁断,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自然、社会、人生都处在质与量、变与化的流动之中。自然、社会、人生的发展变化都具有内在逻辑规则性,相当于理;由人类社会内在矛盾、冲突所形成和推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趋势,便是所谓势。体现为理固势常,理势相因,顺势合理,理是势之理,势是理之势,理势互相絪缊,互为动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理与必然之势,一旦约定俗成,形成各种形式的规范、规定,便具有一定的常规性、经常性、原则性,这便是所谓经;但随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原有规范、规定亦随之而变化,这便是权的变动性、变通性、灵活性。体现为权反于经,阴权阳经,经常权变,经权合一,动静、变化、理势、经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均依不离不杂之理而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
变化
理势
经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离不杂论的中国哲学元理义蕴(下)
2
作者
张立文
《船山学刊》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理性力量,在其掌握唯变所适的魅力,科学依靠理性之光而照亮客体,和合学依靠"万物本吾一体"的联通之光而智能网络世界。世界虽千变万化,但都寓于不离不杂之中。人们仰望太空,俯察大地,发现天地万物不动即静...
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理性力量,在其掌握唯变所适的魅力,科学依靠理性之光而照亮客体,和合学依靠"万物本吾一体"的联通之光而智能网络世界。世界虽千变万化,但都寓于不离不杂之中。人们仰望太空,俯察大地,发现天地万物不动即静,即静即动,动静不离不杂。体现为智动仁静,静能制动,静闭动开,动静相召,动静互根。就物来看,动静相离不杂;就神妙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妙万物,动静非外力所致。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在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中"变"为顿变、突变,相当于质变;"化"为渐化,不显著细微的化,相当于量变。体现为变质化量,变通化成。渐化的裁断,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自然、社会、人生都处在质与量、变与化的流动之中。自然、社会、人生的发展变化都具有内在逻辑规则性,相当于理;由人类社会内在矛盾、冲突所形成和推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趋势,便是所谓势。体现为理固势常,理势相因,顺势合理,理是势之理,势是理之势,理势互相絪缊,互为动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理与必然之势,一旦约定俗成,形成各种形式的规范、规定,便具有一定的常规性、经常性、原则性,这便是所谓经;但随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原有规范、规定亦随之而变化,这便是权的变动性、变通性、灵活性。体现为权反于经,阴权阳经,经常权变,经权合一。动静、变化、理势、经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均依不离不杂之理而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
变化
理势
经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儒观今 大道正行——张立文教授论儒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立文
陈欣雨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陈欣雨:张先生,您一生都在研究传统哲学,在您看来,历时千年的儒学是什么样态的?张立文:儒学的生命与发展皆在于日用,因此儒学是活的,是不断日新,与时偕行的,有益于身心,至善至美的。陈欣雨:张先生,中华文明历经千年,陶冶出独特的民族品...
陈欣雨:张先生,您一生都在研究传统哲学,在您看来,历时千年的儒学是什么样态的?张立文:儒学的生命与发展皆在于日用,因此儒学是活的,是不断日新,与时偕行的,有益于身心,至善至美的。陈欣雨:张先生,中华文明历经千年,陶冶出独特的民族品格,其中儒学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人乃是由孔孟儒学教化出来的道德良民。因此,您是否可以谈谈,就传统而言,儒学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欣
孔孟儒学
张立文
与时偕行
民族品格
至善至美
传统哲学
价值和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中的贪暴、动乱;激发起人的善心,以至于真善美的境界,而导向孔颜之乐。人是有情的和合存在,这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感受。中西情感有异,是为乐感情感与罪感情感。中国从人性善出发,乐于求道、问道、悟道于自然、社会。人生实践,是多元、多样实践的体悟和感受,而激荡于乐感情感。由于人的无止境的求道,其理论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因而构建乐山乐水、乐而忘忧的孔颜之乐的思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学与东亚命运共同体
5
作者
张立文
《华夏国学》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20世纪70、80年代,东亚经济腾飞,中国改革开放,东亚文化共同体意识觉醒,东亚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主编《亚文——东亚文化与21世纪》杂志出版。《亚文》开中、日、韩三国共同主编一个杂志之新风,标志东亚走向21世纪共同东亚共同忧患...
20世纪70、80年代,东亚经济腾飞,中国改革开放,东亚文化共同体意识觉醒,东亚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主编《亚文——东亚文化与21世纪》杂志出版。《亚文》开中、日、韩三国共同主编一个杂志之新风,标志东亚走向21世纪共同东亚共同忧患、主体、危机、反省意识的觉醒,为人类共同体利益作贡献的共同理念的加强。东亚中、日、韩及越南之所以为共同体,体现为共同理念,儒学共鸣;共同文字,汉字共享;共同制度,郡县共建;共聚民心,同舟共济;共生共存,命运共同。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智能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交感联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又有阴阳,不分不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东亚经济
儒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识觉醒
杂志出版
21世纪
共同理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读书做学问
6
作者
张立文
《人大论坛》
2019年第6期74-75,共2页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学问,就是“学”和“问”。不学就无问,不问就无学。“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应该是向天学、向地学、向禽兽学、向草木学,一句话,向自然学。《...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学问,就是“学”和“问”。不学就无问,不问就无学。“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应该是向天学、向地学、向禽兽学、向草木学,一句话,向自然学。《周易》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问
读书
“学”
《周易》
“问”
原文传递
题名
不离不杂论的中国哲学元理义蕴(上)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立文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
研究
院
中国
周易
研究
会
出处
《船山学刊》
2020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12ZDA0)。
文摘
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理性力量,在其掌握唯变所适的魅力,科学依靠理性之光而照亮客体,和合学依靠"万物本吾一体"的联通之光而智能网络世界。世界虽千变万化,但都寓于不离不杂之中。人们仰望太空,俯察大地,发现天地万物不动即静,即静即动,动静不离不杂。体现为智动仁静,静能制动,静闭动开,动静相召,动静互根。就物来看,动静相离不杂;就神妙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妙万物,动静非外力所致。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在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中"变"为顿变、突变,相当于质变;"化"为渐化,不显著细微的化,相当于量变。体现为变质化量,变通化成。渐化的裁断,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自然、社会、人生都处在质与量、变与化的流动之中。自然、社会、人生的发展变化都具有内在逻辑规则性,相当于理;由人类社会内在矛盾、冲突所形成和推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趋势,便是所谓势。体现为理固势常,理势相因,顺势合理,理是势之理,势是理之势,理势互相絪缊,互为动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理与必然之势,一旦约定俗成,形成各种形式的规范、规定,便具有一定的常规性、经常性、原则性,这便是所谓经;但随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原有规范、规定亦随之而变化,这便是权的变动性、变通性、灵活性。体现为权反于经,阴权阳经,经常权变,经权合一,动静、变化、理势、经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均依不离不杂之理而不例外。
关键词
动静
变化
理势
经权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离不杂论的中国哲学元理义蕴(下)
2
作者
张立文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
研究
院
中国
周易
研究
会
出处
《船山学刊》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A0)。
文摘
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理性力量,在其掌握唯变所适的魅力,科学依靠理性之光而照亮客体,和合学依靠"万物本吾一体"的联通之光而智能网络世界。世界虽千变万化,但都寓于不离不杂之中。人们仰望太空,俯察大地,发现天地万物不动即静,即静即动,动静不离不杂。体现为智动仁静,静能制动,静闭动开,动静相召,动静互根。就物来看,动静相离不杂;就神妙看,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妙万物,动静非外力所致。天地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在中国哲学理论思维中"变"为顿变、突变,相当于质变;"化"为渐化,不显著细微的化,相当于量变。体现为变质化量,变通化成。渐化的裁断,由量变转化为质变。自然、社会、人生都处在质与量、变与化的流动之中。自然、社会、人生的发展变化都具有内在逻辑规则性,相当于理;由人类社会内在矛盾、冲突所形成和推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趋势,便是所谓势。体现为理固势常,理势相因,顺势合理,理是势之理,势是理之势,理势互相絪缊,互为动因。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之理与必然之势,一旦约定俗成,形成各种形式的规范、规定,便具有一定的常规性、经常性、原则性,这便是所谓经;但随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原有规范、规定亦随之而变化,这便是权的变动性、变通性、灵活性。体现为权反于经,阴权阳经,经常权变,经权合一。动静、变化、理势、经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均依不离不杂之理而不例外。
关键词
动静
变化
理势
经权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儒观今 大道正行——张立文教授论儒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立文
陈欣雨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
研究
院
中国
周易
研究
会
中国
传统
文化
研究
中心主任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
文化
教研部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陈欣雨:张先生,您一生都在研究传统哲学,在您看来,历时千年的儒学是什么样态的?张立文:儒学的生命与发展皆在于日用,因此儒学是活的,是不断日新,与时偕行的,有益于身心,至善至美的。陈欣雨:张先生,中华文明历经千年,陶冶出独特的民族品格,其中儒学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人乃是由孔孟儒学教化出来的道德良民。因此,您是否可以谈谈,就传统而言,儒学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关键词
陈欣
孔孟儒学
张立文
与时偕行
民族品格
至善至美
传统哲学
价值和意义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立文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中国
周易
研究
会
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
研究
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134,F0002,共10页
文摘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协和万邦”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共识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礼乐文明,以更替巫术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渐成主导的文化意识,礼别乐和。其端始、构建,都是为化解人性中的邪念、淫思,行为中的贪暴、动乱;激发起人的善心,以至于真善美的境界,而导向孔颜之乐。人是有情的和合存在,这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感受。中西情感有异,是为乐感情感与罪感情感。中国从人性善出发,乐于求道、问道、悟道于自然、社会。人生实践,是多元、多样实践的体悟和感受,而激荡于乐感情感。由于人的无止境的求道,其理论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因而构建乐山乐水、乐而忘忧的孔颜之乐的思想境界。
关键词
精神境界
孔颜之乐
礼别乐和
乐感罪感
Keywords
spiritual realm
the happiness of Confucius and Yan Hui
the ritual and music culture
emotion of happiness and guilt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学与东亚命运共同体
5
作者
张立文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人文学院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
研究
院
中国
周易
研究
会
出处
《华夏国学》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文摘
20世纪70、80年代,东亚经济腾飞,中国改革开放,东亚文化共同体意识觉醒,东亚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主编《亚文——东亚文化与21世纪》杂志出版。《亚文》开中、日、韩三国共同主编一个杂志之新风,标志东亚走向21世纪共同东亚共同忧患、主体、危机、反省意识的觉醒,为人类共同体利益作贡献的共同理念的加强。东亚中、日、韩及越南之所以为共同体,体现为共同理念,儒学共鸣;共同文字,汉字共享;共同制度,郡县共建;共聚民心,同舟共济;共生共存,命运共同。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智能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交感联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如“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中又有阴阳,不分不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文化共同体
东亚经济
儒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识觉醒
杂志出版
21世纪
共同理念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读书做学问
6
作者
张立文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人文学院哲学系
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
孔子
研究
院
出处
《人大论坛》
2019年第6期74-75,共2页
文摘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学问,就是“学”和“问”。不学就无问,不问就无学。“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应该是向天学、向地学、向禽兽学、向草木学,一句话,向自然学。《周易》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关键词
学问
读书
“学”
《周易》
“问”
分类号
G7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离不杂论的中国哲学元理义蕴(上)
张立文
《船山学刊》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离不杂论的中国哲学元理义蕴(下)
张立文
《船山学刊》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儒观今 大道正行——张立文教授论儒学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张立文
陈欣雨
《贵州文史丛刊》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
张立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儒学与东亚命运共同体
张立文
《华夏国学》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谈读书做学问
张立文
《人大论坛》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