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卵巢动脉的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段峰 王志军 王仲朴 宋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国人卵巢动脉(OVA)的血管造影解剖,为选择性OVA插管治疗提供信息。资料与方法对138例进行了前瞻性OVA造影。96例(盆腔疾病组)因盆腔或妇科疾病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42例(无盆腔疾病组)为无盆腔或妇科疾病患者。针对患... 目的观察国人卵巢动脉(OVA)的血管造影解剖,为选择性OVA插管治疗提供信息。资料与方法对138例进行了前瞻性OVA造影。96例(盆腔疾病组)因盆腔或妇科疾病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42例(无盆腔疾病组)为无盆腔或妇科疾病患者。针对患者的原发疾病,按常规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后行腹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OVA造影,观察OVA的起源、走行、管径及参与盆腔疾病的供血情况。结果138例中,102例行两侧OVA选择性插管成功,96.1%的OVA发自腹主动脉前外侧壁,异位开口发生率占3.9%。两侧OVA开口在同一水平者占41.2%,左侧OVA开口高于右侧者占56.9%,右侧高于左侧者占2.0%。96.4%的OVA开口于L2椎体上缘至L3椎体下缘之间,98.6%开口低于肠系膜上动脉、98.2%低于肾动脉开口,左侧OV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开口者占96.9%、右侧OV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开口者占81.3%。在盆腔疾病组,至少有一侧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者占34.4%。无盆腔疾病组OVA直径左侧为(0.9±0.3)mm(98.6%≤1.1mm),右侧为(0.8±0.3)mm(95.6%≤1.1mm);盆腔疾病组,左侧OVA直径为(1.7±0.6)mm,右侧直径为(1.8±0.8)mm;有盆腔疾病组与无盆腔疾病组之间的OVA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9,P=0.00001)。结论卵巢动脉造影所见,包括其起源、开口与椎体的相对位置、管径及分支供血分布等,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 解剖学 动脉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茂强 王仲朴 +3 位作者 刘风永 王立军 李志坚 高育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 2 2例 ( 14 .9% ) ,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 87例 ( 5 8.8% ) ,曾接受其他治疗 (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 )者占 2 6.3 %。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 91.9% ,其中位于第 7段者占 5 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 ( 10 0 % )、非肿瘤性染色 ( 43 .2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 ( 3 7.8% )和IPA 静脉瘘 ( 10 .8% )。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 94.6% ,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 82 .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内乳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2 位作者 宋鹏 段峰 刘凤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内乳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左侧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3 位作者 刘凤永 段峰 宋鹏 王志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行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6例经DSA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其中,结节型15例,巨块型1例。术前行C...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行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6例经DSA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其中,结节型15例,巨块型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行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3例(81.2%):5例位于S3,5例位于S2,3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3例(18.8%)。16例患者LIPATACE全部成功。8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患者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LIPA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介入治疗──着重探讨介入技术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茂强 白启才 +2 位作者 王仲朴 刘凤永 谢春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 报告 12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PTE)的介入治疗结果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12例确诊为PTE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6~ 78岁。就诊时临床症状 :休克 3例 ,咯血 9例次 ,胸痛和呼... 目的 报告 12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PTE)的介入治疗结果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PTE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12例确诊为PTE的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6~ 78岁。就诊时临床症状 :休克 3例 ,咯血 9例次 ,胸痛和呼吸困难 12例次。 11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1例上肢静脉血栓。全部患者作胸部CT增强扫描和肢体超声波检查。治疗方法有经导管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 4例次 ,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和局部溶栓 12例次 ,经导管肺动脉消融术 2例次 ,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 12例次。结果  12例患者治疗 16例次 ,无并发症发生。 4例先行经导管肺动脉内溶栓术 ,因效果不明显而用导管捣碎、抽吸血栓 ;8例采用机械性措施 (捣碎、抽吸、消融 )清除血栓 ,辅以局部溶栓。结束治疗时复查肺动脉造影 ,10例肺动脉内血栓被大部分清除、中央分支血流恢复 ,症状明显改善 ,血氧饱和度从术前平均 82 %增至 94 %。 2例治疗后肺动脉造影有改善 ,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时间 4~ 36个月 ,患者未再出现PTE复发症状。结论 单纯行肺动脉内留置导管溶栓对治疗PTE效果不佳。机械性清除血栓技术 ,包括经导管血栓抽吸、捣碎和消融 ,联合局部溶栓术 ,是治疗PTE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PTE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 经导管 患者 介入技术 增强扫描 分支 上肢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禹 盖鲁粤 +15 位作者 李天德 沈宏 计达 杨庭树 陈练 孙志军 任艺红 苏绍萍 张志强 宋杨 金琴花 王有 李志坚 王立军 白启才 邵如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人,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方法:按照病人年龄分为≥70岁组(n=52)和<70岁组(n=67)...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人,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方法:按照病人年龄分为≥70岁组(n=52)和<70岁组(n=67)2组,对于≥70岁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判定未能有效开通后,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灌注、同时病人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仍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则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再通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组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岁组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多;但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别,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介入治疗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也未见显著增加。结论:≥70岁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成功比例与<70岁组相同,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
下载PDF
腹腔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军 +1 位作者 刘凤永 王仲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 2例腹腔动脉 (CA)狭窄的疗效。方法  2例患者有长期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下降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Doppler超声提示CA狭窄 ,经腹主动脉造影证实。 1例CA狭窄为典型膈肌中脚综合征 (MALS) ,另 1例狭窄为动脉粥... 目的 报道用介入方法治疗 2例腹腔动脉 (CA)狭窄的疗效。方法  2例患者有长期进餐后腹痛、伴有体重下降和上腹部血管杂音 ,Doppler超声提示CA狭窄 ,经腹主动脉造影证实。 1例CA狭窄为典型膈肌中脚综合征 (MALS) ,另 1例狭窄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介入技术包括常规经皮经腔血管成型 (PTA)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腹主动脉造影显示 2例均为重度CA狭窄 ,狭窄程度大于 90 %。术中做PTA和支架置入 ,1例用球囊扩张式Palmaz支架、1例用Wallstents ,术后造影显示CA血流通畅。Doppler超声随访提示CA血流速度正常。术后 3个月随访 ,患者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分别随访 16、2 6个月 ,无再狭窄证据。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是治疗CA狭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CA 腹腔动脉 介入治疗 随访 支架置入 腹主动脉造影 患者 血管 超声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茂强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介入治疗 病理 适应证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文捷 林汉英 辜小芳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9期30-31,共2页
报道16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6例合并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物品的准备,术中注意患者的病情观察,与经治医生密切配合。16例治疗均成功,患者均能配合治疗,术中无并发症。介入技术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 报道16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6例合并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物品的准备,术中注意患者的病情观察,与经治医生密切配合。16例治疗均成功,患者均能配合治疗,术中无并发症。介入技术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术前心理咨询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术中密切监测、积极与治疗医师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介入放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溶栓治疗 介入放射学 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胆管损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茂强 唐文捷 +3 位作者 林汉英 叶慧义 戴光海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临床过程。方法对1240例患者做TACE2680次,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无明确胆系异常表现,18例于术后3周~3个月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采用回顾性调查,观察TACE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临床表现、转归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肝转移性肿瘤TACE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8.8%(13148),肝细胞性肝癌(HCC)组为0.5%(51092)。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有局灶性胆管扩张4例、多发性肝内胆管扩张8例、囊性病灶或胆汁瘤6例。3例多灶胆管损伤表现为轻度黄疸,2例对保守治疗反应良好,1例于出现黄疸后2周死于肝功能衰竭。4例胆汁瘤合并感染,3例采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其中2例死于感染囊腔破入腹腔、继发化脓性腹膜炎,1例治愈;1例仅用抗生素治愈。与胆管损有关的病死率为16.7%(318)。其余11例无相关症状。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肝硬变背景的肝转移瘤患者TACE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有肝硬变的HCC患者(P<0.01);其他高危因素有肿瘤为少血供型(P<0.01)和用铂类制剂与碘油乳化后做超选择性栓塞(P<0.01)。结论认识TACE后继发胆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可避免误诊,特别是肿瘤复发。对存在胆管损伤高危因素患者,适当减少碘油乳化的化疗剂(特别是铂类)剂量,有可能降低胆系缺血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化疗栓塞 胆管 损伤 介入治疗 并发症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化疗栓塞术后 胆管损伤 临床意义 TACE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肝脏恶性肿瘤 肝内胆管扩张 损伤发生率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栓塞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关俊 辜小芳 林汉英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或 )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 88.7%。原发性肝癌15 2例 ,转移瘤 14例 ,血管瘤 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 2 5例 (14 .9% ) ,曾做多次TACE者 97例 (5 7.8% ) ,曾做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 2次以上 2 8例 (16 .7% ) ,肝脏肿瘤外科术后复发 18例 (10 .7%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增粗、肿瘤染色 (10 0 % ) ,非肿瘤性造影剂染色 (36 .3%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6 .9% )和IPA 静脉瘘 (7.1% )。做IPA化疗栓塞术中有 96 .4 %患者诉肩区疼痛。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 8.9% ,包括呃逆 13例 (5 .8% )、胸痛伴咳嗽和少量咯血 9例 (4 .0 % )、膈肌麻痹 8例 (3.5 % )、心绞痛伴心电图异常 4例 (1.8%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明显增高 6例 (2 .7% )、可逆性脊髓损伤 2例 (0 .9% )、膈下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肿瘤 并发症 预防措施 IPA 血管栓塞 化疗灌注术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郭梅 龚海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 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流灌注 直线回归分析 手术前后 回归模型 狭窄程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资料 半定量分析 手术后 对比剂
下载PDF
盆腔出血性疾病卵巢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茂强 陈凯 +5 位作者 段峰 刘凤永 王志军 王仲朴 李强 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606-610,共5页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 目的评价盆腔出血性疾病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O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供血的患者进行选择性OVA栓塞术,在栓塞OVA之前均曾行常规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栓塞术。出血的病因包括产后出血6例,盆腔血管畸形2例,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术后、盆腔纤维肉瘤各1例。12例中,7例于第1次介入治疗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未能控制出血,第2次造影显示OVA参与出血的供血,5例于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后发现OVA参与病变供血。栓塞OVA的材料用PVA3例、PVA+明胶海绵颗粒7例、PVA+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圈2例。结果选择性OVA造影显示对比剂外溢至宫腔(盆腔)10例、OVA参与病变供血2例,未显示髂内动脉和其他侧支参与供血。选择性栓塞OV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包括栓塞两侧OVA者4例、单侧者8例,未发生与栓塞术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经补充栓塞参与出血或病变的OVA后出血立即停止,住院期间未再复发出血。术后随访2周~36个月,3例术后2~3周子宫切除,1例盆腔纤维肉瘤术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盆腔动静脉畸形出院后仍有间歇少量阴道出血、未特殊处理,2例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分别于术后3、4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其余7例在随访期间未复发出血、月经周期正常。结论OVA可参与盆腔出血性疾病的供血,是导致常规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子宫动脉不能控制出血的原因之一。如发现OVA参与盆腔出血性病变的供血,补充做OV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动脉 动脉造影术 治疗性栓塞 产后出血
下载PDF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肺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茂强 王仲朴 +2 位作者 刘凤永 王志军 高育璈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肺动静脉畸形 (PAVMs)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 10例PAVMs患者进行了经导管栓塞治疗 ,男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12岁 (6个月~ 2 8岁 ) ,均为先天性。临床表现有紫绀和杵状指 /趾 7例 ,劳力... 目的 评价经皮穿刺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肺动静脉畸形 (PAVMs)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 10例PAVMs患者进行了经导管栓塞治疗 ,男 4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12岁 (6个月~ 2 8岁 ) ,均为先天性。临床表现有紫绀和杵状指 /趾 7例 ,劳力性呼吸困难 6例 ,胸部血管杂音 4例 ,咯血 2例和心功能不全 2例。栓塞时用微型钢丝圈2例 ,普通钢丝圈 8例。结果 PAVMs病灶为多发性 7例 ,单发性 3例。 10例共做栓塞治疗 12次 ,技术成功率为10 0 % ,治疗结束时复查肺动脉造影显示单发病灶完全消失 ,多发病灶者主要异常血管不再显影。术后血氧饱和度从平均 78%增至 96 %。 2例术前存在心功能不全 ,术后症状消失 ;胸部血管杂音消失。术后出现轻微胸痛 5例 ,少量胸腔积液 3例 ;1例术后 2个月死于栓塞肺叶肺梗死继发化脓性感染。 9例随访 18个月~ 9年 ,一般情况良好 ,日常生活正常 ,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除 2例弥漫型动静脉畸形血氧饱和度持续在 85 %~ 90 %外 ,其余缺氧症状未再复发。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栓塞术是治疗PAVMs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经导管 术后 血管内栓塞术 肺动静脉畸形 病灶 血氧饱和度 显影 杂音 微型
下载PDF
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生 李宝民 +1 位作者 周定标 姜金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探讨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 ,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2 6例在 1... 目的 :探讨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脑AVM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操作。材料和方法 :2 6例以癫痫发病的病例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AVM。根据AVM病灶的特点 ,选择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NBCA栓塞或结合放射外科治疗。结果 :2 6例在 1~ 3次栓塞后 ,17例症状完全消除 ,9例症状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结论 :AVM病灶粗大的皮层引流静脉产生的搏动性刺激及脑皮层静脉回流受阻 ,损害脑功能 ,进而引起皮层放电导致癫痫发作 ,所以在栓塞中应尽量减少畸形血流量 ,使粗大的引流静脉萎陷 ,从而降低对皮层脑组织的刺激 ,达到控制和缓解癫痫发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M 影像特点 血管内治疗 癫痫 栓塞 NBCA 脑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迎娣 王茂强 +6 位作者 王志强 杨云生 蔡逢春 令狐恩强 王仲朴 刘风永 程留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 评价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PV和SMV广泛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 目的 评价经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PV和SMV广泛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SM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SMV造影,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抽吸及捣碎血栓,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3天-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6个月左右,此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象学血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后,大部分血栓被清除,PV和SMV有血流通过,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3例门静脉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但无明显症状。随访4个月至3年,除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其余5例健在、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经TIPSS途径介入技术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具有良好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SS途径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 2 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 :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 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 ,术前TIMI血流分级 ,支架直径 ,ACC AHA病变分型 ,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再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镜象”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平 张务康 杜洛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4-337,共4页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回顾性分析 16 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发现 ,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 ,伴有胸前导联V4~V6ST... 为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呈“镜象”的心电图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回顾性分析 16 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发现 ,发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时 ,伴有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比不伴有ST段压低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为低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发生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时 ,伴有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较无ST改变者梗死相关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但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下壁急性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V4~V6ST段压低者下壁心肌梗死范围可能较大 ,或合并存在左前降支和多支冠状动脉的病变 ,且并发症较多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者可能多为左前降支近端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临床意义 ST段
下载PDF
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军 王茂强 +2 位作者 段峰 刘凤永 王仲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7例因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6例,普通钢丝圈1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3例。结果 选... 目的 评价介入技术治疗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对7例因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用微型钢丝圈6例,普通钢丝圈1例,同时用聚乙烯醇微球3例。结果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动静脉瘘4例,对比剂外溢2例,肾内假性动脉瘤1例。栓塞成功率为100%。治疗结束时复查造影显示异常血管消失,正常分支保留。5例失血明显者,栓塞后经给予补充血容量,失血症状迅速改善;腰痛剧烈患者,术后2~5d腰痛消失;血尿7例,术后2~7d消失。术后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2例,新出现肾功能不全1例,其中1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超声复查显示肾周围血肿于2~3个月逐渐吸收。随访10~68个月(平均36个月),2例死于原发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淋巴瘤各1例),5例健在,未再针对肾脏损伤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未再发生出血,肾功能测定属正常范围。结论 经导管选择性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是治疗肾脏穿刺活检术所致肾血管损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损伤 活检术 肾动脉造影术 肾动脉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宝民 李生 +4 位作者 黄旭 郭梅 李雪梅 余新光 蒲传强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特点和经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39例以顽固性头痛、头闷和颅内出血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采用头部MR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确立诊断,并施行经颈内动脉、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或静脉窦内支架血管成形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治疗前MR检查显示颅内出血和静脉(窦)内血栓形成;脑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脑静脉明显扩张、瘀滞,脑动脉至静脉窦间的血液循环时间显著延长(>11s),尤其静脉期(>5s)。治疗后130例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3.5%(130/139);并发症发生率0.7%(1/139);病死率2.2%(3/139)。对92例患者随访3个月~7年,1例死亡,91例疗效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可确定诊断;连续应用纤溶药物和长期抗凝治疗可获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影像学特点 血管内治疗 顽固性头痛 颅内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