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瘀黄证亚型的生物学基础
1
作者 周超 唐巧 +7 位作者 何召云 张宁 张瑾 张晶晶 付双楠 刘鹏程 张田义 宫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4-489,共6页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 目的: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HBV-ACLF湿热瘀黄证组(20例)与气虚瘀黄证组(20例)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寻找两种证型的氨基酸代谢差异特征,分析不同证型中氨基酸代谢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瘀黄证患者体内异亮氨酸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36±4.47)μg/ml vs(7.76±4.08)μg/ml,P=0.016],但色氨酸则表达相反[(10.26±4.95)μg/ml vs(14.51±7.32)μg/ml,P=0.014];湿热瘀黄证患者白细胞介素(IL)-6显著高于气虚瘀黄证[10.15(3.88,24.42)pg/ml vs 7.73(3.93,18.83)pg/ml,P=0.017],而IL-2、IL-10显著低于气虚瘀黄证[4.40(2.88,8.55)pg/ml vs 6.60(2.80,15.50)pg/ml,P=0.033;7.19(4.52,15.04)pg/ml vs 8.21(2.19,14.64)pg/ml,P=0.015];多种氨基酸代谢与两种证型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与支链氨基酸代谢;湿热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主要与促炎细胞因子IL-2、IL-6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色氨酸、苯丙氨酸;气虚瘀黄证中氨基酸代谢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IL-6、IL-10相关,按照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及色氨酸代谢不仅在两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性关联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HBV-ACLF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患者在氨基酸代谢及炎症反应中均具有异质性,且两者之间相互关联。色氨酸以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可能对HBV-ACLF的免疫炎症反应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与湿热瘀黄证和气虚瘀黄证的生物学基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 湿热瘀黄证 气虚瘀黄证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列线图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超 宫嫚 +19 位作者 张宁 何婷婷 孙克伟 张振刚 李瀚旻 李秀惠 杨宏志 李芹 王林 周小舟 毛德文 过建春 卓蕴慧 王宪波 邓欣 王介非 曹武奎 张淑琴 张明香 李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构建可用于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结局的风险模型。方法:以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入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训... 目的:构建可用于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结局的风险模型。方法:以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入组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1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在训练集人群中建立死亡风险模型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在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与一致性。结果:年龄(HR=1.02,95%CI 1.01~1.04)、总胆红素(HR=1.04,95%CI 1.02~1.07)、国际标准化比值(HR=2.58,95%CI 1.98~3.37)、肝性脑病(Ⅰ/Ⅱ期:HR=2.20,95%CI 1.25~3.87;Ⅲ/Ⅳ期:HR=23.67,95%CI 7.74~72.37)、肝肾综合征(HR=3.64,95%CI 1.69~7.82)、低钠血症(HR=1.86,95%CI 1.22~2.84)、血小板计数(20~60:HR=1.42,95%CI 1.89~2.27;>60:HR=2.42,95%CI 1.94~6.20)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7项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可以准确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人群结局;列线图在预测28、336 d结局方面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MELD-Na评分(0.87 vs 0.79/0.80,0.82 vs 0.73/0.75);在预测90 d结局时优于MELD评分(0.86 vs 0.79,P=0.042),但与MELD-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 vs 0.82,P=0.140)。结论:以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血小板计数等7个关键因素构建而成的列线图,在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死亡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列线图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