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光温室主动蓄放热系统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文 杨其长 +1 位作者 张义 方慧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7-562,共6页
针对日光温室冬季夜晚温度低、作物易发生冷害等问题,设计了以水为蓄热介质的主动蓄放热系统。系统由集/放热装置、储热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白天进行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与储存,夜晚释放热量用于温室增温。试验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主... 针对日光温室冬季夜晚温度低、作物易发生冷害等问题,设计了以水为蓄热介质的主动蓄放热系统。系统由集/放热装置、储热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组成。白天进行太阳辐射热的吸收与储存,夜晚释放热量用于温室增温。试验结果表明,晴天条件下,主动蓄放热系统的集热功率为0.3kW/㎡,蓄热量为6.9MJ/m2;夜间放热功率为0.2kW/㎡,放热量为5.7MJ/m2,热利用效率为0.83,试验温室与对照温室的平均气温相差6.3℃;阴天及多云天气条件下,试验温室与对照温室的夜间平均气温相差4.6℃,表明主动蓄放热系统能有效改善日光温室夜间低温状况,进而保障蔬菜安全越冬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蓄热 放热 太阳能 新能源
下载PDF
基于CFD模型的大跨度温室自然通风热环境模拟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芳 方慧 +5 位作者 杨其长 程瑞锋 张义 柯行林 卢威 刘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1-229,共9页
大跨度温室作为一种新型南北走向的钢骨架覆膜温室,解决了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低、空间狭小的问题。为了研究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大跨度温室的温度和气流场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室外风速条件下通风口开度对大跨度温室温度和气流场的影响... 大跨度温室作为一种新型南北走向的钢骨架覆膜温室,解决了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低、空间狭小的问题。为了研究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大跨度温室的温度和气流场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室外风速条件下通风口开度对大跨度温室温度和气流场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构建三维稳态大跨度温室模型,模拟自然通风条件下大跨度温室内的温度场和气流场,并采集典型晴天下通风口开启50%时大跨度温室内13个测点的温度,将各测点的测量值与模拟值进行比较,最后利用已验证模型模拟分析通风口开度(25%、50%、75%、100%)在不同室外风速(1、2、3、4 m·s^(-1))条件下的大跨度温室温度和气流场。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绝对误差在0.2~2.8℃,均方根误差为1.6℃,最大相对误差为9.9%,平均相对误差为4.1%,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模拟结果显示,温室顶部温度高,底部温度低;室外冷空气从西侧通风口进入,温室内西侧温度低于东侧;温室内平均风速从南到北逐渐减小;温室中部风速明显小于东西两侧。大跨度温室上通风口及侧通风口全开时,温室内温度分布较均匀。温室通风口开度一定时,温室内通风率与室外风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考虑温室内温度及风速对作物的影响,以降温为主要目的时,建议通风口开度取75%~100%,若室外风速大于3m·s-1且室内温度能满足作物生长,则建议通风口开度<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模型 模型 温度场 气流场 通风率
下载PDF
畜禽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与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文强 董红敏 +3 位作者 朱志平 刘翀 陶秀萍 王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11,共19页
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科学评估畜禽产品的碳足迹,对减排技术的选择和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畜禽产品碳足迹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汇总了中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评估鸡蛋、猪肉、牛肉和牛奶等畜禽产品碳... 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科学评估畜禽产品的碳足迹,对减排技术的选择和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畜禽产品碳足迹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汇总了中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评估鸡蛋、猪肉、牛肉和牛奶等畜禽产品碳足迹的研究结果,并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畜禽产品产生的碳足迹分析,选择的功能单位不同对畜禽产品的碳足迹有明显影响,每生产1 kg牛肉的碳足迹最大,达到(20.51±8.39)kg CO2-eq;其次为每生产1 kg猪肉和1 kg鸡蛋,分别为(4.24±1.07)kg CO2-eq和(2.24±0.83)kg CO2-eq;每生产1 kg牛奶的碳足迹最小,为(1.19±0.40)kg CO2-eq;畜禽产品每提供1 kg蛋白质的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牛肉、牛奶、猪肉和鸡蛋,分别为(103.05±42.14)、(39.72±13.20)、(32.09±8.14)和(19.37±7.15)kg CO2-eq;畜禽产品每提供1 kg脂肪的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牛肉、牛奶、鸡蛋和猪肉,分别为(488.25±199.65)、(37.23±12.37)、(29.28±10.80)和(11.45±2.91)kg CO2-eq;畜禽产品每提供1 000 kcal能量的碳足迹从大到小依次为牛肉、牛奶、鸡蛋和猪肉,分别为(16.41±6.71)、(2.21±0.73)、(1.56±0.57)和(1.07±0.27)kg CO2-eq。从畜禽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系统排放量的贡献率分析,饲料作物种植和生产加工环节是鸡蛋和猪肉生产时温室气体排放最高的环节,该环节分别占鸡蛋和猪肉生产系统排放量的(74.0±16.5)%和(61.3±7.6)%;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对牛肉和牛奶生产过程中碳足迹贡献比例最大,分别占牛肉和牛奶生产系统排放量的(53.7±8.2)%和(52.7±6.1)%。从畜禽产品生产产生的温室气体对系统排放量的贡献率分析,CO2是鸡蛋生产碳足迹中贡献率最高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占整个系统的(55.42±2.7)%,N2O是猪肉生产碳足迹中贡献率最高的温室气体,占整个系统其排放量的(56.8±10.4)%,CH4是牛肉和牛奶生产碳足迹中贡献率最高的温室气体,分别占牛肉和牛奶碳足迹的(50.2±8.3)%和(58.6±8.3)%。目前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关于畜禽产品碳足迹研究相对较多,但采用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不同,需要建立统一的畜禽产品碳足迹评估方法。中国在畜禽产品碳足迹评估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生产实际的评价方法,系统评估中国畜禽产品的碳足迹,同时针对不同畜禽产品碳足迹贡献率高的环节开展减排技术研究,为科学评估中国畜禽产品的碳足迹,筛选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温室气体 碳足迹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大跨度保温型温室的热环境模拟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慧 张义 +3 位作者 伍纲 程瑞锋 周波 杨其长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大跨度保温型温室为拱型钢骨架结构,南北走向,相邻温室间距仅2m,相比于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1%,且仍具有日光温室节能的特点。为分析和评价该温室的蓄热保温性能,基于温室热传导、对流换热、太阳辐射、天空辐射、作物蒸腾、自... 大跨度保温型温室为拱型钢骨架结构,南北走向,相邻温室间距仅2m,相比于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1%,且仍具有日光温室节能的特点。为分析和评价该温室的蓄热保温性能,基于温室热传导、对流换热、太阳辐射、天空辐射、作物蒸腾、自然通风等热物理过程,构建了温室内热环境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求解,模拟在冬季连续4个典型工作日无加温条件下,每10min的室内空气温度和作物根区温度,并将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对大跨度温室内空气温度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3℃之内,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直线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n=576),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1.6℃和16.4%;作物根区温度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绝对误差在±0.6℃之内,直线方程的R^2为0.91(n=576),RMSE和RE分别为0.76℃和6.7%。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可为温室环境精准调控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模型 热环境 作物蒸腾 太阳辐射 传热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日光温室自然通风热环境模拟 被引量:18
5
作者 方慧 杨其长 +3 位作者 张义 卢威 周波 周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构建自然通风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气流场的模拟模型;其次,通过测量典型晴天前覆盖下通风口开启时日光温室内各测点的温度,将16个测点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利用通过验... 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构建自然通风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气流场的模拟模型;其次,通过测量典型晴天前覆盖下通风口开启时日光温室内各测点的温度,将16个测点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利用通过验证的模型模拟分析3种通风模式下(前覆盖上通风口单独开启、前覆盖下通风口单独开启以及上下通风口同时开启)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气流场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当温室前覆盖上通风口单独开启时,室外冷空气从通风口下端进入并迅速下行,然后通过通风口上端流出,温室内气流主要受热压的影响,空气流速小。当温室前覆盖下通风口单独开启时,温室内0.5m高度以下气流速度较大,室外冷空气从通风口下端进入,与地面、后墙、后坡和覆盖层进行热交换后,从通风口上端流出,温室内温度分布与气流走向一致。当温室前覆盖上、下通风口同时开启时,冷空气从下通风口进入,从上通风口流出,在通风口处气流速度较大。模拟条件下,温室单开上通风口或下通风口时室内平均温度为300.0K,但单开上通风口温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上、下通风口同时开启时,温室内温度为299.0K,通风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单开一个通风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模型 日光温室 热流场 气流场
下载PDF
利用室外冷源空气的植物工厂降温节能效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辛敏 仝宇欣 +3 位作者 杨其长 魏灵玲 王君 卞中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95,共9页
通过利用室外冷源空气协同空调进行植物工厂降温,以仅使用空调降温的植物工厂为对照,同时结合零浓度差CO2施肥方法使植物工厂内外CO2浓度保持一致,调查引进室外冷源空气对植物工厂内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CO2浓度、降温设备的节能率... 通过利用室外冷源空气协同空调进行植物工厂降温,以仅使用空调降温的植物工厂为对照,同时结合零浓度差CO2施肥方法使植物工厂内外CO2浓度保持一致,调查引进室外冷源空气对植物工厂内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CO2浓度、降温设备的节能率、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及奶油生菜产量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引进室外冷源空气的降温方法可以将试验植物工厂内温度控制在目标范围:明期23~27℃、暗期18~22℃,外界温度越低,温度变化幅度越大;同时段试验植物工厂内的空气饱和水汽压差(明期1.3~2.7k Pa,暗期1.2~1.9k Pa)高于对照(明期0.3~1.3k Pa,暗期0.3~0.5k Pa);配合零浓度差CO2施肥法基本能将明期大部分时段的CO2浓度控制在与外界浓度相同范围内(400~500μmol·mol-1)。(2)试验期间,与仅使用空调的降温方法相比,引进室外冷源空气的方法能使植物工厂总耗电量节省10.8%,其中试验植物工厂降温系统比对照节省了66.2%的耗电量。(3)在外界温度-4~5℃以及显热比0.4~0.9的条件下,引进室外冷源空气的风机性能系数为19.3~28.9,高于空调降温的COP值(试验植物工厂为5.3~14.7,对照植物工厂为5.8~14.9)。(4)引进室外冷源空气的降温方法未对生菜产量和光合色素含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采用引进室外冷源空气的控制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植物工厂的降温耗电量,还能提高降温设备的性能系数,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降温性能系数 温度 CO2浓度 节能
下载PDF
大气环境对育肥猪舍内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杨 董红敏 +3 位作者 陶秀萍 陈永杏 尚斌 徐文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8,共6页
2014年10月-2015年8月,以北京昌平某猪场3栋育肥猪舍为例,在猪舍内外设置监测点,对猪舍内外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PM_(2.5))、≤10μm的颗粒物(PM_(10))和≤100μm的颗粒物(TSP)浓度进行周年监测,并将舍外监测数据与昌平国家... 2014年10月-2015年8月,以北京昌平某猪场3栋育肥猪舍为例,在猪舍内外设置监测点,对猪舍内外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PM_(2.5))、≤10μm的颗粒物(PM_(10))和≤100μm的颗粒物(TSP)浓度进行周年监测,并将舍外监测数据与昌平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探讨大气环境颗粒物浓度对育肥猪舍内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舍内外PM_(2.5)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245μg?m^(-3)和11~372μg?m^(-3),PM_(10)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13~1182μg?m^(-3)和25~444μg?m^(-3),TSP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4~4396μg?m^(-3)和31~742μg?m^(-3)。育肥猪舍内PM_(10)和TSP浓度远高于猪舍外,说明育肥猪舍内PM_(2.5)浓度受大气环境的影响,而育肥猪舍内粒径大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源于养殖生产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育肥猪舍 PM2.5 PM10 TSP
下载PDF
日光温室土垄蓄热保温性能提升的构建参数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傅国海 杨其长 刘文科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42-45,共4页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存在的冬春季低温危害问题,为了提高栽培垄的蓄热保温能力,本试验研究了垄宽、垄坡度、覆膜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垄蓄热保温性能的影响,以优化栽培垄的构建参数。结果表明,土垄构建参数的优化可有效提高土垄根区中...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存在的冬春季低温危害问题,为了提高栽培垄的蓄热保温能力,本试验研究了垄宽、垄坡度、覆膜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垄蓄热保温性能的影响,以优化栽培垄的构建参数。结果表明,土垄构建参数的优化可有效提高土垄根区中心温度。在覆膜条件下,与对照土垄相比,土垄上下截面宽度分别是17、37 cm,坡度为63°,土壤含水量为6%或15%时,土垄的蓄热保温能力较高,可增加根区温度,有利于植物抵御环境的低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垄 蓄热保温 覆膜 含水量 垄宽 坡度
下载PDF
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温室番茄生长与水肥利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魏晓然 程瑞锋 +2 位作者 杨其长 和永康 张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31-3541,共11页
【目的】在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探讨不同灌溉量对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影响,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嵌基质土垄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丰收"杂交种为供试品种,采用营养液滴灌。... 【目的】在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下,探讨不同灌溉量对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影响,为日光温室番茄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内嵌基质土垄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丰收"杂交种为供试品种,采用营养液滴灌。灌溉模式分为常规时间间隔灌溉(以下称"常规灌溉",CK)和辐射累积量控制灌溉两种,其中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分为低灌溉量(T1)、中灌溉量(T2)和高灌溉量(T3),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和灌溉量的番茄开花坐果期生长和水肥利用效能的差异。【结果】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灌溉量分别减少了39.3%、30.3%和14.0%,而且灌溉量越大,基质水分含量越高,处理CK>T3>T2>T1。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有利于番茄营养和生殖生长,显著提高了番茄生物量,相比于处理CK,处理T1、T2和T3的番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7.1%、75.3%和32.7%;其中,处理T2的番茄生物量达到102.9 g/株,也显著高于处理T1和T3。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晴天的灌溉量多于阴天,而且中午的灌溉量多于早晨和下午,与植株对水肥的需求相匹配;此外,该灌溉模式有效节约了水肥,避免了水肥的浪费,相比于处理CK,在晴天和阴天时,处理T3的废液排出率分别减少了62.5%和72.6%。该灌溉模式下的适宜灌溉量也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相比于处理CK,处理T2的产量增加了14.2%,达到61.3 t·hm-2,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4.1%,灌溉量过少则抑制了植株产量的提高。【结论】辐射累积量控制的灌溉模式能够促进番茄的生长,有效节约了水肥。其中处理T2灌溉量533.0 m3·hm-2,可作为日光温室番茄开花坐果期的参考营养液灌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累积量 灌溉量 水肥利用 开花坐果期 番茄
下载PDF
LED光质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3
10
作者 刘文科 杨其长 +1 位作者 邱志平 赵姣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以豌豆苗为材料,采用基质穴盘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LED光质处理(白光、红光、蓝光和红蓝光)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营养品质(硝酸盐、维生素C、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蓝光与红... 以豌豆苗为材料,采用基质穴盘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LED光质处理(白光、红光、蓝光和红蓝光)对豌豆苗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营养品质(硝酸盐、维生素C、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蓝光与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地上部生物量(P<0.05),而红光对豌豆苗地上部生物量无影响。不同光质处理在豌豆苗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与白光处理相比,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P<0.05),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无影响。在4种处理中,红光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低,而蓝光处理的叶绿素b最低。红光和蓝光处理茎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间无差异,均显著低于白光和红蓝光处理(P<0.05)。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豌豆苗叶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P<0.05),而红光和蓝光均无影响。不同光质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硝酸盐含量和类黄酮含量无差异。白光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蓝光处理最低。总之,蓝光和红蓝光可促进豌豆苗地上部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红蓝光处理可提高豌豆苗叶片维生素C含量;白光和红蓝光处理下豌豆茎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白光处理的豌豆苗茎叶中花青素含量最高。说明蓝光和红蓝光有利于增加豌豆苗菜产量,而白光和红蓝光有利于提高豌豆苗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红光 蓝光 营养品质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日光温室土质墙体内热流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彭东玲 杨其长 +2 位作者 魏灵玲 张义 方慧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对山东省寿光市下沉式日光温室的土质墙体内不同厚度处的温度、室内外气温及墙体表面太阳辐射进行连续观测,以分析土墙内温度和热流的变化,探明日光温室后墙热传导规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质后墙内热量传递呈现一定的日变化规律,墙体... 对山东省寿光市下沉式日光温室的土质墙体内不同厚度处的温度、室内外气温及墙体表面太阳辐射进行连续观测,以分析土墙内温度和热流的变化,探明日光温室后墙热传导规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土质后墙内热量传递呈现一定的日变化规律,墙体热流传导主要沿厚度方向,表层蓄、放热过程明显。在试验条件下,晴天时,白天通过墙体累计吸热量为2657kJ·m-2,夜间向温室内累计放热量为1865kJ·m-2;雪天时,通过墙体累计吸热量为18kJ·m-2,累计放热量为859kJ·m-2。在下沉式日光温室土质墙体内存在有效蓄热层和保温层,墙体各层功能不同,因此建议在墙体建造时选用不同功能材料分层处理,以发挥日光温室墙体的最大蓄热保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墙 传热 有效蓄热层
下载PDF
日光温室热压风压耦合自然通风流量的模拟 被引量:8
12
作者 方慧 杨其长 +3 位作者 张义 程瑞锋 张芳 卢威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7,共7页
通风是温室环境调节的重要手段,通风流量计算涉及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因此有必要定量分析不同通风模式下的通风流量及对应的系数,为通风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热压风压耦合作用对通风流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通风流量与热压风... 通风是温室环境调节的重要手段,通风流量计算涉及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因此有必要定量分析不同通风模式下的通风流量及对应的系数,为通风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热压风压耦合作用对通风流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通风流量与热压风压作用关系的数理模型;采用CO2气体示踪法测试日光温室模型(按1:5的比例缩小)在不同通风口宽度条件下的通风流量,将试验测得的通风流量、空气温度、风速和通风口宽度等参数代入模型,对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结果表明:当温室模型通风口宽度为3、5和7cm(相当于实际温室通风口宽度为15、25、35cm)时,热压风压耦合作用的通风流量可按0.5G=0.81S?(H?ΔT/T)?0.078S?u、0.5G?0.63S?(H?ΔT/T)?0.067S?u和0.5G=0.46S?(H?ΔT/T)?0.058S?u分别计算,式中S、H、ΔT、T、u分别为通风口面积、宽度、室内外温差、室外温度和风速;相应的流量系数分别为0.78、0.60和0.44,风压体型系数分别为0.04、0.05和0.07;在总通风流量中,当室外风速高于1.5m·s-1时,风压通风流量所占总通风流量的比例均高于50%,风压通风占主导作用;当室外风速大于2.5m·s-1时,风压形成的通风流量所占比例均大于70%,说明此条件下可忽略温度即热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通风流量 流量系数 风压体型系数 模拟
下载PDF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猪粪中温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文倩 董红敏 +3 位作者 陈永杏 尚斌 陶秀萍 张万钦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2-300,共9页
利用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仪(AMPTSII),通过猪粪中温批式厌氧发酵试验,比较了不同含固率(4%、6%、8%)和接种比(r_(I/S)=1.5、2.0、3.0)对猪粪产气特性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含固率和接种比对产气速率及累积甲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含固率... 利用全自动甲烷潜力测试仪(AMPTSII),通过猪粪中温批式厌氧发酵试验,比较了不同含固率(4%、6%、8%)和接种比(r_(I/S)=1.5、2.0、3.0)对猪粪产气特性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含固率和接种比对产气速率及累积甲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含固率对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大于接种比。在试验研究参数范围内,单位底物累积甲烷产量随接种比的增加而增大,随含固率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含固率为6%,接种比为3时,获得最大累积沼气产量和甲烷产量,分别为469.1m L·g^(-1)VS和333.2m L·g^(-1)VS。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日平均产甲烷速率,缩短反应迟滞期。动力学模型参数表明,First-order模型较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规律,且在一定程度上,接种比例越大,含固率越高,First-order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精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厌氧发酵 含固率 甲烷潜力 接种比 动力学
下载PDF
LED补光和根区加温对日光温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傅国海 杨其长 刘文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田间条件下采用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LED冠层补光和电热线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不加温不补光对照(CK)、根区加温15℃处理(T15)、根区加温18℃... 田间条件下采用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LED冠层补光和电热线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该试验设不加温不补光对照(CK)、根区加温15℃处理(T15)、根区加温18℃处理(T18)、单一补光处理(L)、根区加温15℃+补光处理(T15+L)、根区加温18℃+补光处理(T18+L),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根区加温均能提高SRSC甜椒根区的温度,但根区温度仍呈现出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T18的根区全天保持较高温度。根区热通量的变化与根区温度变化相对应,T15和T18处理的根区热通量昼夜变化较CK剧烈,其根区侧面白天向内传热滞后,晚间侧面向外传热提前,传递量增加;根区垂直方向白天向内传热滞后,传递量减少,晚间垂直向外传热提前,但传递量增加。T15和T18均显著提高了甜椒的株高、冠层厚度和冠层直径,且T18比T15效果更明显。T15对甜椒的地上及地下干鲜重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T18的提升效果显著。根区加温补光处理的甜椒生物量普遍高于单一根区加温或补光处理,其中T18+L处理提升效果显著优于T15+L处理。T15、T18和L相对CK均提高了甜椒单产,单产分别提高30.74%、53.0%和14.81%。而根区加温和LED补光协同作用比单一的根区加温或冠层补光都能表现更好的增产效果,T15+L和T18+L分别比T15和T18的产量分别提升32.86%和15.50%,分别比L产量提升51.29%和53.87%。总之,根区加温与LED补光是日光温室甜椒增产有效的调控措施,两者在增加单株产量上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二者共同作用比单一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且根区加温对甜椒生长和产量的促进效果比冠层补光更加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 日光温室 根区加温 LED补光 甜椒 产量
下载PDF
弱光条件下光质和光周期对水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余意 刘文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9-745,共7页
在弱光条件的人工光植物生长室中,设置两种不同红蓝光比例光质和两种不同光周期,水培盆栽红叶生菜(R)、绿叶生菜(G)和紫叶生菜(P),采收后测定3种生菜的生物量指标以及抗氧化物、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指标,以研究弱光条件下光质和光周期对... 在弱光条件的人工光植物生长室中,设置两种不同红蓝光比例光质和两种不同光周期,水培盆栽红叶生菜(R)、绿叶生菜(G)和紫叶生菜(P),采收后测定3种生菜的生物量指标以及抗氧化物、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指标,以研究弱光条件下光质和光周期对3种叶色水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菜产量主要受光周期影响,营养品质指标受光质和光周期的综合影响。光照时间延长显著增加了3种生菜叶面积。绿叶生菜和红叶生菜单位叶面积鲜重在不同光质及光周期下无显著差异。紫叶生菜单位叶面积鲜重对光周期变化的反应则因光质环境而异。延长光周期使3种叶色生菜地上部鲜重提高一倍多,但3种生菜地上部鲜重受光质影响不显著。(2)延长光照时长对3种生菜营养品质的影响因光质而异。在红蓝1:2光质下,延长光照时长降低了绿叶生菜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以及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红叶生菜花青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但降低了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紫叶生菜总酚相对含量得到提高,但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降低。在红蓝2:1光质下,延长光照时长显著提高了绿叶生菜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有所降低,红叶生菜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紫叶生菜总酚含量显著提高。说明在弱光条件下延长光照时长可以显著提高3种不同叶色生菜产量。在红蓝1:2光质下,延长光照时长使红叶生菜的花青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在红蓝2:1光质下,延长光照时长可以提高绿叶生菜和紫叶生菜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 光周期 光质 生菜 产量 品质 LED
下载PDF
日光温室甜椒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根区温度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傅国海 刘文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5,共9页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并在早春季节,研究了两种模式的...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冬春季低温胁迫、土壤连作障碍、单产低和水肥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栽培方法——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并在早春季节,研究了两种模式的SRSC[嵌槽式垄(SRSC-P)和嵌膜(铁丝网槽支撑)式垄(SRSC-W)]及土垄(SR)和单一基质槽垄(NPG)栽培下的甜椒幼苗根区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栽培垄根区温度与温室内、外的气温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室内和栽培垄根区的平均温度分别比室外提高8.07℃和10.93℃,夜间分别提升9.90℃和14.81℃。在夜间低温阶段,SRSC-W维持根区较高温度的能力相对优于SR和SRSC-P,其根区平均温度分别比SR和SRSC-P高1.34℃和0.52℃;在白天高温阶段,SR、SRSC-P、NPG、SRSC-W最高温度平均值分别为28.06℃、27.21℃、29.93℃、26.05℃,SRSC-W抗高温效果最佳,NPG抗高温效果最差。阴天条件下,栽培垄的蓄热保温性能比晴天条件下差。SR白天和夜间的中心根区平均温度皆高于外侧,但SRSC-P和SRSC-W白天外侧温度高,夜间中心根区温度高。栽培垄北部根区温度高于南部根区温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其中SRSC-W栽培模式的南部中心根区温度和北部中心根区温度差异相对于其他处理最小。此外,SRSC-W中心根区温度变化滞后时间最长,温度缓冲能力强。总之,SRSC-W栽培方法维持早春季节夜间甜椒根区温度能力和对低温及高温胁迫的缓冲性最强,且成本低,在日光温室抗低温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 蓄热保温 根区温度 昼夜温度
下载PDF
SRSC垄宽和垄高对日光温室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国海 杨其长 +1 位作者 刘文科 闫文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4-1348,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宽度(基质或土壤体积)和高度的SRSC垄对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优的SRSC栽培垄参数。以甜椒为试验材料,并以土壤栽培垄为对照(CK),分别设置10cm(W10)、35cm(W35)和40cm(W40/H15)不同宽度及0cm(H0)、10cm(H10)和15c... 为了探究不同宽度(基质或土壤体积)和高度的SRSC垄对甜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优的SRSC栽培垄参数。以甜椒为试验材料,并以土壤栽培垄为对照(CK),分别设置10cm(W10)、35cm(W35)和40cm(W40/H15)不同宽度及0cm(H0)、10cm(H10)和15cm(W40/H15)不同高度的SRSC栽培垄,测定采收时甜椒的生长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宽度的SRSC垄中,CK与W35和W40/H15的甜椒的各项生长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而W10的甜椒的株高、茎粗和地上干鲜质量低于其他处理,生长最差,但其产量高于CK;W40/H15的甜椒产量最高,比CK高34.2%;不同高度的SRSC栽培垄中,H10甜椒的株高、茎粗及地上干鲜质量显著低于CK,生长最差,而H0和W40/H15甜椒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干鲜质量没有显著差异,且二者的甜椒生长优于H10。H0的产量最低,而W40/H15的产量最高,比H0高60.4%,同时比CK高34.2%。综上,W40/H15对甜椒生长的影响相对较优,并且对其产量的提升效果最好,即SRSC垄宽为40cm,垄高为15cm时,生产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C垄 垄宽 垄高 甜椒 产量
下载PDF
土垄内嵌基质栽培方式对日光温室春甜椒的降温增产效应 被引量:16
18
作者 傅国海 刘文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5,共7页
本文提出土垄内嵌基质的栽培方式以缓解日光温室春甜椒生长季遭受的高温影响。通过设置土垄栽培(S处理)、土垄嵌PE槽基质栽培(P处理)、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W处理)3种处理,以单纯PE槽基质栽培(CK)为对照,在春甜椒果实成熟采摘期(5-6... 本文提出土垄内嵌基质的栽培方式以缓解日光温室春甜椒生长季遭受的高温影响。通过设置土垄栽培(S处理)、土垄嵌PE槽基质栽培(P处理)、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W处理)3种处理,以单纯PE槽基质栽培(CK)为对照,在春甜椒果实成熟采摘期(5-6月)每日气温较高时段(12:00-16:00)观测各处理根区环境温度,在甜椒不同生育时期观测各处理植株的生长指标及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P和W处理的根区温度分别比CK低1.50、2.17和1.47℃,说明P和W处理能够有效缓冲高温时甜椒根区环境温度的升高,且P处理的温度缓冲效果略优于W处理。S、P和W处理甜椒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地上干鲜重均显著高于CK,能显著促进甜椒生长发育,其中W处理对甜椒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基质栽培根系鲜重较大,但CK根区高温减少了甜椒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积累。此外,第一次采摘时土垄栽培的结实数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说明基质栽培相对土壤栽培能促进甜椒开花坐果,缩短生育期。W处理结实数、单果重、单株产量、果实大小及单产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产量为3.78kg·m^(-2),分别比S、P和CK处理提高80.9%、31.3%和51.8%。总之,土垄嵌铁丝网槽基质栽培能够在有效增强根区温度缓冲能力的前提下,明显提高甜椒产量,在日光温室高温环境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垄内嵌基质栽培方式 甜椒 根区温度 温度缓冲能力
下载PDF
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田与粮作田土壤硝酸盐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姣姣 刘文科 刘义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通过田间取样,研究分析河北省安国市耕地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累积特征,以了解当前耕作条件下药材田与粮作田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现状,为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经分析测定,在所选药材田中0-20、20-40和40-60cm土层中硝酸盐含量分别为37.96... 通过田间取样,研究分析河北省安国市耕地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累积特征,以了解当前耕作条件下药材田与粮作田土壤中硝酸盐含量现状,为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经分析测定,在所选药材田中0-20、20-40和40-60cm土层中硝酸盐含量分别为37.96~436.86、26.27~435.64和12.91~383.23mg.kg-1,粮作田相应土层中硝酸盐含量分别为13.71~184.65、8.14~198.11和6.04~145.81mg.kg-1。结果表明,(1)药材田0-20cm土层中硝酸盐含量极显著高于20-40cm土层(P<0.01),也显著高于40-60cm土层(P<0.05),但20-40和40-60cm两个土层间硝酸盐含量无显著差异。(2)粮作田20-40cm土层中硝酸盐含量稍高于0-20和40-60cm,但3个土层间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3)药材田3个土层中硝酸盐含量均高于粮作田,其差异极显著(P<0.01),且土壤中硝酸盐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5%的药材田表层土壤样品中硝酸盐含量超过临界水平,10%已严重污染,而粮作田土壤样品中硝酸盐含量基本处于安全范围内。可见,安国市药材田土壤中硝酸盐的累积水平已超过粮作田,硝酸盐累积状况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国市 硝酸盐 药材田 粮作田 土壤深度
下载PDF
覆膜类型对日光温室SRSC栽培番茄幼苗根区温热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傅国海 刘文科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1-220,共10页
试验以土垄内嵌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为基础,通过优化地膜覆盖类型,以期进一步缓解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过程中的高温胁迫,并促进番茄幼苗抗高温生长。以传统的土壤栽培垄+透明地膜为对照(CK),设... 试验以土垄内嵌基质栽培方法(soil ridged substrate-embedded cultivation,SRSC)为基础,通过优化地膜覆盖类型,以期进一步缓解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过程中的高温胁迫,并促进番茄幼苗抗高温生长。以传统的土壤栽培垄+透明地膜为对照(CK),设置SRSC+透明地膜(TM),SRSC+黑色地膜(HM),SRSC+普通反光地膜(PF)和SRSC+强反光地膜(QF)共4个处理,在夏季日光温室中研究不同覆膜类型的SRSC栽培垄的根区温热效应及番茄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定植前覆盖不同类型地膜的SRSC垄其膜下和根区平均最高温度和昼间平均温度均低于CK,其中QF处理的膜下和根区温度最低,膜下和根区平均最高温度分别比CK低12.78和9.73℃,昼间平均温度分别比CK低7.88和6.16℃,隔热降温效果最优。定植后,环境温度升高,但各处理膜下和根区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定植前基本一致,此阶段,QF处理依然表现出最优的隔热降温效果,其膜下和根区平均最高温度分别比CK低8.96和8.97℃,而膜下和根区的昼间平均温度分别比CK低6.02和5.47℃,降温效果明显,但比前期环境温度较低时有所下降。就根区降温效果看,降温能力表现为QF>PF>HM>TM>CK。夜间,各处理的膜下和根区温度均降至较为一致的适宜水平。根区温度与土壤吸放热多少无直接关系,HM、PF和QF三种不同覆膜类型处理中,QF处理根区的热量传递最为缓慢,根区温度最低。PF和QF处理的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显著高于CK,且QF对增加株高和茎粗效果最显著。随着HM、PF和QF处理隔热降温效果的增强,番茄幼苗生物量逐渐增加,其中以QF的地上地下干鲜重最优,番茄幼苗生长最好。综上所述,通过SRSC方法,结合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以覆盖强反光地膜的SRSC垄在夏季日光温室生产中能够改善栽培垄根区温热效应,同时有利于番茄苗期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热 根区高温 地膜 温热变化 番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