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查抄地方志农史资料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京京 《农业考古》 2020年第4期213-224,共12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沐整理祖国农业遗产之时代东风,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在中国大陆开展地方志中农业史资料的查抄工作。从1955年到1963年,以十数位研究人员带领一百余位临时工,历时八载,纵横万里,从8500多种方志中摘录出6000万字679册农史资料,分类装订为"方志物产""方志分类""方志综合"三大部分。查抄工作首重全面掌握全国方志书目,编制《全国方志总目》以协调各地查抄工作;以现代农学分类为参照,摘录范围涵盖当时农业院校大多数学科门类。为保证资料准确实用,制定看、抄、校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三校规定。在总体查抄结束后,1961至1963年再一次组织研究人员赴全国各地大规模核查资料,校对文字、核对书目、核对作者、核对成书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查抄方志农史资料融近代新学知识门类与中国传统文献整理方法于一炉,不仅为农史学科向纵深挺进打下重要基础,也为传统文献的整理利用树立了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方志查抄 农史资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万国鼎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京京 《古今农业》 2020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提供了前所未...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从学术史上看, 1924至1937年,万国鼎等学者在原金陵大学大规模收集整理中国农业史资料,以及此后万国鼎个人长期坚持的学术积累,为农遗室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文献基础。1954年夏秋,万国鼎先生对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工作内容、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1955年春夏,南京农学院金善宝院长与农业部就开展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磋商。金善宝院长和万国鼎先生从行政与学术两方面共同促成了这一国家级农史研究机构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农业遗产 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座谈会 金善宝 万国鼎
下载PDF
加强农史研究 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在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2
3
作者 叶依能 《中国农史》 1986年第1期1-8,共8页
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系一九五五年七月,在南京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农史资料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已整三十周年了。它是我国建立最早,农史资料收藏较多的一个专... 一、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系一九五五年七月,在南京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农史资料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已整三十周年了。它是我国建立最早,农史资料收藏较多的一个专业性农史研究机构,设有农业科技史、农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史研究 中国农业 正确认识 历史时期 农业科学技术 人民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化服务 历史发展 日本
下载PDF
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简介
4
作者 曹隆恭 《中国农史》 1983年第2期77-81,共5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下的中国农业遗产室(以下简称农遗室)成立于一九五五年七月,至今已二十八年。它是我国唯一的研究农业历史的专业机构。现有专职人员二十四人。从事农史研究工作二十年以上的人员占百分之八十,其中副...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双重领导下的中国农业遗产室(以下简称农遗室)成立于一九五五年七月,至今已二十八年。它是我国唯一的研究农业历史的专业机构。现有专职人员二十四人。从事农史研究工作二十年以上的人员占百分之八十,其中副研以上的高级研究人员六人,中级研究人员十五人,初级研究人员三人。近年来又招收研究生四人。研究人员的队伍正逐步扩大。主持全室科研工作的是李长年同志。农遗室成立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农史研究工作曾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年 南京 史学 历史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 农学史 四民月令 校释 辑释 农业技术史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遗产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研究简报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雅戈 沈志忠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社会历史数千年连绵不绝,中华民族屡经大灾大难而生生不息,与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有密切关系。以古农书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典籍是中国传统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其内容涉及到农、林、牧...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社会历史数千年连绵不绝,中华民族屡经大灾大难而生生不息,与独具特色的传统农业技术体系有密切关系。以古农书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典籍是中国传统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其内容涉及到农、林、牧、副、渔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农业的历史特点。现存中国古农书大约有四、五百种。但古籍在翻阅或利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损坏或丢失现象,就是说目前农业科技古籍收藏、利用的方式不利于其本身的保护。另外,纸质文献的传播和查询、阅览受到很多限制。在过去收藏、整理的基础上,利用已有学术积累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传播和利用古农书中所记载的精湛农业技艺和卓越农学思想,扩大农业科技古籍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相关的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农业科技 中国传统 数据库建设 项目 遗产 农业技术体系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中国地区农业史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5-63,共9页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我国先秦时期对此已有认识。之后历代编纂了不少地方性农书,众多的方志中亦载有地方农业资料,这就为研究地区农业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地区农业史是农业史的一个分支。地区农业史研究工作开始于本世纪初,...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我国先秦时期对此已有认识。之后历代编纂了不少地方性农书,众多的方志中亦载有地方农业资料,这就为研究地区农业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地区农业史是农业史的一个分支。地区农业史研究工作开始于本世纪初,五、六十年代逐渐兴起,80年代后成为农业史研究的热门。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十几年来地区农业史研究的特点,简介了各地区农业史研究状况,阐述了今后地区农业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区农业史 农业史研究 朔源 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业伦理挖掘与研究——以广西龙脊梯田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卢勇 余加红 《古今农业》 2018年第4期85-95,共11页
中华文明垂万年而不衰,世所罕有,究其根本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与支撑。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诸多农业伦理的理... 中华文明垂万年而不衰,世所罕有,究其根本离不开传统农业的发展与支撑。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与无数先民的智慧结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诸多农业伦理的理念,对当今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三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中寻找一些新的灵感与思想,古为今用,能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借鉴与有益之参考,从而推进农村整体发展以及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伦理思想 乡村振兴 龙脊梯田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时代转向及历史方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加晋 卢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73,共14页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全面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思维与目标导向出发,辨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转向并判断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方位,既正当其时,又... 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全面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思维与目标导向出发,辨析农业文化遗产的时代转向并判断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方位,既正当其时,又尤为必要。以1920年为始,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大致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农业到乡村振兴的战略转向,从以古鉴今、优先保护到转化利用的原则转向,以及从知识挖掘、战略方案到乡村铸魂的路径转向。由三大时代转向进程中所彰显的基本规律与时代特征可以判断:新时代下,农业文化遗产正处于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螯合的历史方位,今后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可能会进一步穿透、聚焦并呈现以“农民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价值及以“乡村社会”为重点领域的基本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时代转向 历史方位 战略螯合
下载PDF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红中 白艳莹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保护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缺乏可以聚焦传承人、农民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须要做好更加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源流及影响,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用与监督机制,构筑与农民一体的利益共享与补偿体系,还要扩大在高科技、高增加值和文化领域的投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综合价值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作 文化遗产 农业历史 敖汉旗
下载PDF
引进与重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日本佐渡岛朱鹮—稻田共生系统”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勇 王思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日本的本土朱鹮虽然在21世纪初灭绝,但是中国陕西洋县朱鹮的发现和人工培育成功,给了日本人重构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希望。他们分批次从中国引进朱鹮培育繁殖,在佐渡岛再现了朱鹮与人类共生的和谐状态,并借此于2011年申报成为联... 日本的本土朱鹮虽然在21世纪初灭绝,但是中国陕西洋县朱鹮的发现和人工培育成功,给了日本人重构佐渡岛稻田—朱鹮共生系统的希望。他们分批次从中国引进朱鹮培育繁殖,在佐渡岛再现了朱鹮与人类共生的和谐状态,并借此于2011年申报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日本通过对中国朱鹮鸟的引进与组织重构,重新补全了GIAHS所需的重要元素,同时注重打造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系列产品开发相结合,这些都给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很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鹮 日本 引进重构
下载PDF
论旧中国苏南经营式农业的消长及其经济背景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幸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8-58,共11页
旧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农村阶级分化愈益加速和严重,农村生产关系也沿着租佃和雇佣这两条主轴展开并变得愈益复杂。本文将要证明,租佃关系与关雇佣关系不仅在同一个农业经济系统中交互并存,而且有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在商品... 旧中国农业商品化的兴起和发展,促使农村阶级分化愈益加速和严重,农村生产关系也沿着租佃和雇佣这两条主轴展开并变得愈益复杂。本文将要证明,租佃关系与关雇佣关系不仅在同一个农业经济系统中交互并存,而且有着一定的消长关系。在商品经济初兴阶段,地主还外没有太多的农业外投資获利的机会,因此他们多是在乡地主,财富的增殖也主要来自农业。此时他们可能较多地雇工耕种土地,亲自参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经营,以图获得高于地租的农业利润。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各种农业外的投资机会。由于比较利润率的驱使以及对新兴市镇的享乐环境的追求,地主逐渐放弃了雇工经营的方式, 全部出租土地,以便带着他的家庭和钱财,迁往新兴的工商市镇,成为不在乡地主。这时候,由经营地主与雇农建立起来的雇佣关系就趋于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前 苏南地区 经营式农业 农村劳动配置 农村雇工 历史演变 经济背景
下载PDF
关于明清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灾荒发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滔 《农业考古》 1999年第3期285-288,308,共5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效益 明清时期 水旱灾害 生态系统 经济开发 人口压力 生态平衡 社会经济效益 土流失
下载PDF
中国近代畜牧科研机构的建立及畜禽养殖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70,共7页
18 4 0年以来 ,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战争频仍 ,我国畜牧科技现代化发展遭遇极大困难 ;在全国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 ,克服重重困难 ,不仅建立了许多畜牧科技机构 ,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如畜禽饲养研究... 18 4 0年以来 ,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战争频仍 ,我国畜牧科技现代化发展遭遇极大困难 ;在全国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 ,克服重重困难 ,不仅建立了许多畜牧科技机构 ,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如畜禽饲养研究、繁殖研究、畜种改良试验等 ,为我国现代畜牧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顾我国近代畜牧科技发展历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科研机构 畜禽养殖研究 牧草研究 中国 近代 研究进展 畜禽饲养 繁殖 畜种改良
下载PDF
略论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制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文韬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36,共5页
中国的农业有近万年的悠久历史,大约在1万至2300年前处于原始农业时期。根据考古学和民族的资料推断,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耕作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刀耕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刀斧和未棒为主要生产工具,生... 中国的农业有近万年的悠久历史,大约在1万至2300年前处于原始农业时期。根据考古学和民族的资料推断,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耕作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刀耕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刀斧和未棒为主要生产工具,生产的重点是林木的砍烧,采用砍倒烧光、刀耕火种、年年易地的撂荒耕作制,此期人们过着频繁的迁徒不定的生活。第二个阶段是锄耕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发明使用了锄、铲、耜之类的松土工具,生产技术的重点已由林木的砍烧转到土地加工上来,实行耕种若干年、撂荒若干年的轮荒耕作制,此期人们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第三阶段是发达的锄耕阶段,这个阶段普遍使用耒耜之类的耕作工具,其前期实行以“菑新畲”为代表的轮荒耕作制;其后期实行以“田莱制”和“易田制”为特点的轮荒耕作制,并且土地连种制已经萌芽。“休闭制”和“轮荒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原始农业 耕作制度 生产力
全文增补中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被引量:3
15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387-397,385,共12页
关键词 公元前 吕氏春秋 周礼 春秋战国 编者按 左传 孟子 郑玄注 植物生长 铁器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二) 被引量:2
16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390-398,共9页
二、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气象】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使用夏历《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颁夏时于邦国。”【水利】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禹治水,创造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二、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气象】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使用夏历《竹书纪年》:“禹元年壬子颁夏时于邦国。”【水利】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712年△夏禹治水,创造沟洫《书·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昬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史记·夏本纪》卷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 甲骨文 丝织物 竹书纪年 编者按 卜辞 青铜时代 小雅 气象 贮藏加工
下载PDF
传统农业的转化:西欧经历与中国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家炎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1-26,共26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业 十九世纪 现代农业 西欧 农业发展 有机农业 农产品 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 十八世纪
下载PDF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与条件──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18
作者 王思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79,共13页
本文是一篇比较中美农业发展的论文。文章以发展经济学中诱发技术发明与体制变革理论为指导。重点分析比较了人口与资源、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因素对中美农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因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中美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本文是一篇比较中美农业发展的论文。文章以发展经济学中诱发技术发明与体制变革理论为指导。重点分析比较了人口与资源、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因素对中美农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因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中美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因人少地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劳力,因而技术发展倾向于节约劳力;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洞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引导技术发展倾向于节约土地。外部因素的影响虽然存在,但决定技术发展长期趋势的是内源性(endogenous)动力。此外,现代农业之所以不同于传统农业主要在于它们各自所依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在对上述问题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转变 动力 条件 中国 美国 农业发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年表(一)(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000年)
19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4年第1期294-301,153,共9页
说明一、本表始于公元前6000年,止于公元1911年,即起自有据可考的时期,止于封建王朝结束,共约8000年历史。二、本表编辑的方法是: 1.以历史朝代分阶段(新石器时代划为一个阶段)。每段分气象(附历法)、土地利用、水利、农具、肥料、作物... 说明一、本表始于公元前6000年,止于公元1911年,即起自有据可考的时期,止于封建王朝结束,共约8000年历史。二、本表编辑的方法是: 1.以历史朝代分阶段(新石器时代划为一个阶段)。每段分气象(附历法)、土地利用、水利、农具、肥料、作物(附育种)、耕作栽培、植保、贮藏加工、园艺、茶叶、畜牧、兽医,蚕桑、养蜂与经济昆虫、渔业等十六项,编排也按此顺序。每项再按年代先后编排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 考古学 河姆渡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发掘报告 贮藏加工 耕作栽培 出土 文化层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五)
20
作者 闵宗殿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424-430,438,共8页
(续前)【植保】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粘虫见于记载,时称虸蚄《氾胜之书》:“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氾胜之书辑释》35页)
关键词 公元前 齐民要术 四民月令 郭璞 说文解字 辑释 西京杂记 论衡 记载 史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