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阮侠 谭刚 +9 位作者 王琳 蔡晶晶 薛庆华 徐铭军 张建敏 晏馥霞 郑晖 邓晓明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 目的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建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结合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联合基地,并制订临床医学博士后联合培养方案。比较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前后,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与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麻醉亚专科病例培训数量及核心胜任力考核成绩差异。结果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后,在临床麻醉总病例数不变的前提下,小儿外科麻醉、产科麻醉、心血管外科麻醉的培训病例数量和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率均显著提高(P均<0.01);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知识技能”“沟通合作”“病人照护”3项核心胜任力成绩显著提升(P均<0.05)。结论联合培养方案可优化麻醉科的病例资源,提高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对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规范化培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海燕 邹亮 孙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目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七氟醚全凭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 目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七氟醚全凭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每组15例。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等参数值;观察3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观察记录麻醉恢复期是否有恶心呕吐发生。结果 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但能很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B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组)和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组)术中循环相对平稳。A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随意运动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 七氟醚 异丙酚瑞芬太尼 神经外科麻醉
下载PDF
全麻下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气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智星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6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期间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没有心、肺、脑系统疾病,全部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于气腹前、气腹后头低臀高位20分钟分别采取桡动脉血进行... 目的观察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期间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没有心、肺、脑系统疾病,全部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于气腹前、气腹后头低臀高位20分钟分别采取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p H气腹后20分钟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气腹后20分钟较气腹前显著性增加(P〈0.05);剩余碱气腹后20分钟较气腹前显著下降,(P〈0.05);血氧分压气腹后20分钟较气腹前无显著性变化(P=0.65),HCO-3气腹后20分钟较气腹前无显著性变化(P=0.71)。结论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期间,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动脉血气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但变化在正常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 二氧化碳气腹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红菊 何志斌 虞雪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中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H组,每组各20例,ANH组患者于术前行ANH。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中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H组,每组各20例,ANH组患者于术前行ANH。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晶体输入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ANH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4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晶体输入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NH组患者血液稀释后、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ANH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采用ANH,对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临床,但其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妇科恶性肿瘤
下载PDF
15000例胸部肿瘤患者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志强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4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管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6年3月共15 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15 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足,甚至是教训...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管理经验。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至2006年3月共15 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和管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15 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麻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发现了不足,甚至是教训。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采用为胸部肿瘤手术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结论15 000例胸部肿瘤手术的实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麻醉为基础,不同部位的肿瘤手术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胸外科手术 麻醉管理
下载PDF
巨大盆腹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附86例病例分析)
6
作者 杨萍 杨文芳 +1 位作者 孙莉 刘雄华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86例妇科巨大盆腹腔肿瘤患者的麻醉管理,显示患者并发症。呼吸及循环方面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40例,用药为地卡因十利多卡因。采用全身吸人麻醉46例,用药为硫贲妥钠或异丙酚十琥珀胆碱或卡... 目的分析总结86例妇科巨大盆腹腔肿瘤患者的麻醉管理,显示患者并发症。呼吸及循环方面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40例,用药为地卡因十利多卡因。采用全身吸人麻醉46例,用药为硫贲妥钠或异丙酚十琥珀胆碱或卡肌宁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吸入氨氟醚加潘可罗宁或卡肌宁维持麻醉。结果硬膜外麻醉组血压和心率波动发生率显著高于全麻醉组。结论麻醉方法以全麻为宜,术中应预防误吸,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加强呼吸和循环管理,重点防止因腹压骤降所弓愧的循环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盆腹腔肿瘤 麻醉管理 腹腔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颌面联合进路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7
作者 王海 孙莉 刘雄华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4-304,共1页
关键词 颅底部肿瘤 外科手术 颅-颌面联合进路 麻醉
下载PDF
头颈部巨大肿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8
作者 杨萍 杨文方 刘维华 《医学研究杂志》 1995年第11期10-11,共2页
头颈部巨大肿瘤压迫、侵润周围器官和组织,并发张口困难、头颈活动受限、呼吸道阻塞等,为麻醉的特殊困难。本文回顾总结了150例该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并对术中并发症进行了分析。体会到术前详细了解病情,正确选择麻醉诱导和气管内插管方... 头颈部巨大肿瘤压迫、侵润周围器官和组织,并发张口困难、头颈活动受限、呼吸道阻塞等,为麻醉的特殊困难。本文回顾总结了150例该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并对术中并发症进行了分析。体会到术前详细了解病情,正确选择麻醉诱导和气管内插管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麻醉成功的关键。光导纤维镜引导和有侧孔的乳胶螺旋管的应用,使麻醉即安全又方便。手术结束拨出气管导管时应掌握好时机,必要时主动做气管造瘘口,保持气通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巨大肿瘤 麻醉诱导插管
下载PDF
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武林鑫 孙海涛 +3 位作者 董彦鹏 孙亮 周亮 孙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M组:吗啡0.5mg·kg-1·d-1;D组:地佐辛0.5mg·kg-1·d-1;MD组:吗啡0.25mg·kg-1·d-1+地佐辛0.25mg·kg-1·d-1。如VAS评分〉3分或口头疼痛(VRS)评分〉2分,则给予吗啡3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分钟,直至VAS评分〈4分或VRS评分〈3分。观察术后48h内的VAS评分、VRS评分、术后24、48h补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48h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多于M组(P〈0.05)。术后48hM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M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和D组(P〈0.05);D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P〈0.05)。三组VAS评分、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地佐辛 胸科术后镇痛 联合用药
下载PDF
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聂洋洋 史志国 +2 位作者 陈玢 闫涛 郑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1-399,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 目的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静脉注射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后24 h内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研究者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并对证据进行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RR=0.62,95%CI(0.43,0.90),P=0.01][RR=0.67,95%CI(0.49,0.90),P=0.009];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81,1.11),P=0.50][RR=1.26,95%CI(0.83,1.91),P=0.28][RR=0.88,95%CI(0.42,1.83),P=0.73]。结论在术后24 h内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但就目前的证据而言,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昂丹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及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忱瑞 纪雪莲 +4 位作者 李槐 史仲华 许飞 周纯武 陈玉玲 《当代医学》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 目的总结肿瘤介入治疗后疼痛特点,探讨其合理镇痛治疗原则。方法235例肿瘤患者共接受了489次介入治疗,统计疼痛发生率,分析疼痛的相关因素。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观察疼痛变化趋势和镇痛药的不良反应。21例次使用了超前镇痛。结果术后24小时内出现疼痛289例次,疼痛发生率60.1%,重度疼痛221例次,45.1%。介入后疼痛与栓塞剂、靶血管水平、多脏器同时治疗、合并基础慢性癌痛密切相关。单独使用即释强阿片类药物,可使52.1%重度疼痛患者在一天内明显缓解,其余重度疼痛者需联合使用强阿片类药物,3天以上可明显缓解。强阿片类药物治疗介入后疼痛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超前镇痛可减轻介入后疼痛程度。结论介入治疗后疼痛是急性疼痛,以三阶梯止痛原则为指导,首选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镇痛,安全、有效。超前镇痛应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疼痛 镇痛治疗
下载PDF
不同脑电熵指数水平下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海涛 孙莉 +2 位作者 薛富善 王海 张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SE值达到目标值时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和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将脑电熵SE目标值设定于55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满意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1±0.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麻醉 监测 老年
下载PDF
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海燕 郑春京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03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 总结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和麻醉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 112例 70岁以上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 ,并重点观察了 19例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及全肺切除的病... 目的 总结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和麻醉方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呼吸机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 112例 70岁以上低肺功能肺癌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 ,并重点观察了 19例重度呼吸功能障碍及全肺切除的病人术后经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预后。结果 全部病例安全渡过手术麻醉难关 ,无住院死亡。结论 由于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 ,术后呼吸机的应用 ,对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可相对扩大手术适应证 ,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低肺功能 肺癌 麻醉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 重度呼吸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阎涛 承耀中 +2 位作者 武林鑫 张国华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8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乳腺癌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8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及静吸复合麻醉对于乳腺癌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比值的影响无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麻醉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窦艳伟 王海燕 吴世健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2983-2985,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至11月在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45例)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50例)。观察2组患者...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4月至11月在中国医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手术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45例)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50例)。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指标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合麻醉组患者的MAP、HR在切皮前和切皮后1h较麻醉前波动较大,2组患者的SpO_2水平均较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麻醉前的皮质醇等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全身麻醉组的上述指标在切皮前和切皮后1h时变化较复合麻醉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复合麻醉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得分低于全身麻醉组。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明显减轻老年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且麻醉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
下载PDF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智星 郑晖 孙莉 《中国医刊》 CAS 2017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内导管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肌松残余(residu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RNMB)的发生率,分析可能影响RNMB的因素。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拔除气管内导管转运至PACU...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患者拔除气管内导管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肌松残余(residual neuromuscular blockade,RNMB)的发生率,分析可能影响RNMB的因素。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拔除气管内导管转运至PACU,由一位独立的麻醉医生使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测量神经肌肉传递速度,以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0.9和<0.9作为判定神经肌肉阻滞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的标准,将患者分为肌松残余组(Ⅰ组:TOFr<0.9)和非肌松残余组(Ⅱ组:TOFr≥0.9)。记录患者相关信息、手术信息、不良事件和药物处理等,分析可能影响RNMB发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261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进入恢复室时RNMB发生率为55.9%。使用不同肌松药的患者间RNMB发生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肌松拮抗剂的应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上呼吸道阻塞、轻度缺氧发生率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头颈外科和胸外科患者术后发生RNMB比率较高,分别为32%和25%。结论本研究发现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在恢复室RNMB发生率为55.9%,应重视PACU患者进行肌松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残余 麻醉恢复室 麻醉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情绪障碍的干预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绍礼 王志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6,81,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情绪障碍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单独使用瑞芬太尼用于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手术的麻醉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国华 孙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9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瑞芬太尼为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提供镇静镇痛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30例ASA Ⅰ~Ⅲ级拟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术前用药.手术开始前,首先给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输注...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瑞芬太尼为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手术提供镇静镇痛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30例ASA Ⅰ~Ⅲ级拟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给予术前用药.手术开始前,首先给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持续输注,然后以0.01μg/(kg· min)的增减量调整输注速率,直到患者的镇静评分(OAA/S评分法)达到3分左右时开始手术.术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同时观察患者的体动、呼吸抑制等任何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瑞芬太尼的平均输注速率为0.15 ±0.01μg/(kg·min),使用总量为6.63±1.51μg/kg.手术结束停药后,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为11±2min.尽管部分患者呼吸频率出现明显降低,但血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0%以上.结论 单独使用瑞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的镇静麻醉,其产生的轻度呼吸抑制作用并无临床意义,但部分患者对手术过程的记忆仍需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术 瑞芬太尼 镇静镇痛麻醉
下载PDF
开胸肿瘤手术术中突发心律失常的处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海燕 刘晓艳 孙莉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6期138-14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16例开胸肿瘤手术患者术中突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成功处理经验,探讨胸科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创动脉压。... 目的总结分析16例开胸肿瘤手术患者术中突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成功处理经验,探讨胸科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创动脉压。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术式、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麻醉手术期间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只要发现及时、诊断迅速、处理正确,可以成功有效地治疗,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开胸手术术中有创动脉压监测非常重要,在心电图受到干扰时,也可及时发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手术 麻醉 心律失常 监护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再发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亮 孙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3-1506,共4页
0引言自从Trousseau1865年首次描述肿瘤和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关系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罹患VTE的风险增加,为非肿瘤患者的4~6倍。临床上,常见的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 0引言自从Trousseau1865年首次描述肿瘤和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关系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罹患VTE的风险增加,为非肿瘤患者的4~6倍。临床上,常见的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针对VTE的常规处理方式为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发静脉血栓 高发因素 低分子量肝素 口服抗凝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