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与常规麻醉的效果及费用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徐莹 田野 陈卫民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比较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与以吸入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的效果及费用,选择适用于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麻醉费用。方法选择30例ASA分级I^II级行骨科手术患者,两组各15例,R组应用瑞芬太尼静-吸... 目的比较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与以吸入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的效果及费用,选择适用于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从而降低麻醉费用。方法选择30例ASA分级I^II级行骨科手术患者,两组各15例,R组应用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C组吸入异氟醚为主的常规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费用。结果R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分别为(18±3)次/min和(22±5)mmHg,与C组患者相比,获得了更平稳的麻醉过程及较低的麻醉费用,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瑞芬太尼行静-吸复合麻醉适用于骨科手术并降低了麻醉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骨科手术 麻醉效果 费用
下载PDF
生长因子促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付勤 肖逸鹏 +3 位作者 王志为 赵忠海 王振海 李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研究促进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迅速增殖的方法。方法 将体外培养 2 4~ 2 8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的原代关节软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及 IGF- +b FGF联合应用。于 2 4... 目的 研究促进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迅速增殖的方法。方法 将体外培养 2 4~ 2 8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的原代关节软骨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及 IGF- +b FGF联合应用。于 2 4、4 8及 72小时分别进行 MTT检测软骨细胞的成活数 ;检测传 3代后各组软骨细胞的总增殖倍数 ;第 14天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倍数 ,观察 IGF- 、b FGF及 IGF- +b FGF联合应用对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各时间点的促增殖作用。结果  1施加不同浓度的 IGF- 、b FGF或两者联合应用后各时间点软骨细胞活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2传 3代后 ,三组总增殖倍数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且两种因子联合应用 ,增殖倍数明 显比应用单个因子时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3培养 14天后 ,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两种因子联合应用时 ,增殖指数明显比应用单个因子时高 (P<0 .0 5 ) ;而施加两次因子时 ,增殖指数比施加一次因子时高 (P<0 .0 5 )。结论  IGF- 、b FGF对成年兔关节软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两者之间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年兔 软骨细胞 增殖
下载PDF
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礼庆 付勤 +2 位作者 原泉 许晓军 贾长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3-585,共3页
目的:报告后路小切口微创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比较结果.方法:自2003年10月~2004年11月,15例患者行单侧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24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口手术,进行术中和术后指标比较.结果:小切口微创手术平均切口长8.3... 目的:报告后路小切口微创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比较结果.方法:自2003年10月~2004年11月,15例患者行单侧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24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口手术,进行术中和术后指标比较.结果:小切口微创手术平均切口长8.3cm,术中出血量373ml,手术时间79min,术后12h引流量219ml.输血6例,平均输血量0.60U.2例发生切口皮肤擦伤.与常规切口手术比较,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切实可行,但要有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专用的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手术 小切口
下载PDF
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春厚 刘学勇 +2 位作者 原泉 王海义 崔振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 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 0 0 0年治疗 2 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 :椎间盘脱出、钩椎... 目的 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 0 0 0年治疗 2 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 ,其中男 16例 ,女 13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 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 :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黄韧带肥厚和关节突增生。最常受累的椎间孔为 C5、6 、C6、7。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手术为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 ,其中 度减压 13例 (次 ) , 度减压 2 1例(次 )。 结果 术后随访 15~ 2 9个月 ,平均 2 2个月。感觉减弱最先恢复 ,效果最为理想 ;其次为肌力恢复 ,腱反射恢复最慢 ,效果也最差。术后效果评价 :优 2 4例 ;良 4例 ;一般 1例。 结论 对合并有椎间孔狭窄的颈椎病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狭窄 切开减压 治疗 颈椎管 颈神经根 患者 手术 恢复 感觉 增生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切除前后神经根血流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礼庆 付勤 +3 位作者 杨军 许晓军 原泉 田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7-839,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神经根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24例病人椎间盘切除手术前后神经根血流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下肢痛早期缓解病人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延期缓解病人,神...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与神经根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24例病人椎间盘切除手术前后神经根血流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下肢痛早期缓解病人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延期缓解病人,神经功能障碍早期恢复病人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高于延期恢复病人,破裂型病人较未破裂型病人术后神经根血灌流量增加明显。结论:术后早期坐骨神经痛缓解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是间盘切除术后神经根血运恢复的结果,机械性压迫导致的神经根缺血是坐骨神经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血流
下载PDF
焦虑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欢 顾海伦 +1 位作者 段景柱 周凤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 :探讨焦虑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记录 2 14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疼痛时间、腰腿痛程度和术前症状、体征评分。术前完成焦虑自评量表 (SAS) ,并按SAS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术后随访患者症... 目的 :探讨焦虑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记录 2 14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疼痛时间、腰腿痛程度和术前症状、体征评分。术前完成焦虑自评量表 (SAS) ,并按SAS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术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能力及恢复工作情况。结果 :焦虑组和非焦虑组之间术前病程、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焦虑组比非焦虑组术后有更频更重的疼痛 ,术后症状改善率和症状体症改善率差 (P <0 0 1) ,术后恢复工作能力差 (P <0 0 5 )。结论 :术前焦虑影响术后改善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 焦虑
下载PDF
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礼庆 原泉 +2 位作者 付勤 许晓军 田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45例患者及未行康复治疗的34例患者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康复治疗的45例患者及未行康复治疗的34例患者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其Harris评分、关节脱位发生情况。结果:康复治疗组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术后2周内有2例发生关节脱位。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预防术后关节脱位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脱位
下载PDF
基因修饰的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血管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建军 韩冬 +2 位作者 孙鸿斌 王欢 徐莘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1-935,共5页
目的评价转染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复合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BMP-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携带BMP-2基... 目的评价转染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MP-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复合生物可降解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过程,观察BMP-2基因对促进移植骨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携带BM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carryingBMP-2gene,Ad-BMP-2)转染MSCs及复合人工骨制备。取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30侧)。各组采用不同材料植入缺损,A组Ad-BMP-2转染MSCs+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acticacid/polycaprolactone,PLA/PCL);B组β-半乳糖酐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MSCs+PLA/PCL;C组未转染MSCs+PLA/PCL;D组单纯PLA/PCL。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各组处死5只动物,行X线片、微血管分布、组织学、透射电镜观察,并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检测及微血管计数。结果A组4周时见移植骨内片状成骨影,有较多新生血管长入,支架孔隙内充满软骨痂,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围绕微血管生长,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周时移植骨内成骨逐渐增多,微血管迂曲扩张并相互连接,软骨痂转变为小梁骨;12周时皮质骨连续,髓腔再通,微血管呈规则地纵向排列。B、C组成骨能力较弱,血管再生缓慢,12周时骨缺损得到初步修复,微血管沿新生骨小梁孔隙分布。D组各时间点新生血管少见,12周时骨端硬化,缺损区被纤维组织填充。结论BMP-2基因转染可通过上调VEGF表达,间接诱导移植骨血管化,促进种子细胞成活,加速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基因治疗 血管化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野 李雷 +1 位作者 付勤 王海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4-565,共2页
回顾性分析2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中临床表现相对于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出现的比例高,时间早,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是脂肪栓塞综合征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欢 崔少千 +2 位作者 王海义 刘学勇 周凤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82-985,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劈开截骨,以黄韧带为轴保留棘突、椎板和外层黄韧带行椎板回植,重建完整椎管后部结构和硬膜外腔的椎管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技术,并评价效果. 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4月,应用椎管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劈开截骨,以黄韧带为轴保留棘突、椎板和外层黄韧带行椎板回植,重建完整椎管后部结构和硬膜外腔的椎管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技术,并评价效果. 方法 2001年10月~2003年4月,应用椎管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6~77岁,平均49.6岁.病变椎体为L3、4~L5S1 5例,L4、5~L5S1 18例,L4、5 11例,L5S1 5例;病程3个月~16年,平均40.3个月.术中纵行劈开棘突,将上位椎板的下1/2 梯形截断后,连同黄韧带浅层向尾侧翻开,切除深层黄韧带、两侧侧隐窝椎板的内层和增生的关节突,椎管扩大后,原位缝合截开的椎板.术后1周、3个月及1年行CT检查,并于术后1年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39例术后均获18~36个月随访.术后1周CT示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满意,术后3个月复查CT示87.2%(34/39)椎板和棘突已达骨性融合,术后1年CT示所有患者椎板原位固定融合,黄韧带愈合,无再狭窄.按标准量化评分,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2.3%(36/39). 结论此术式保留了棘突、棘间韧带、椎板和黄韧带的连续性,重建完整的硬膜外腔和椎管的后部结构,阻挡了肌肉与神经组织的瘢痕粘连.截骨范围小、保留血液供给、固定方法简便、术后骨愈合时间短及腰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重建 截管术
下载PDF
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组织中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涛 付勤 +3 位作者 张铁峰 王岩峰 顾海伦 沈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3-474,共2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NO和SO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腰椎间盘组织...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NO和SO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腰椎间盘组织中NO含量升高,SOD含量减低。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腰椎间盘组织中NO升高SOD降低,氧自由基损伤在腰椎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建军 许晓军 +1 位作者 杨军 付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0,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 目的:评价携带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2)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其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由健康青年男性髂骨抽取骨髓培养MSC,BMP-2基因转染后,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转基因MSC的BMP-2基因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成骨活性,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转染后细胞稳定表达BMP-2基因,核心结合因子a1、骨钙素、骨桥素、I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外有胶原分泌和钙盐沉积。结论:Ad-BMP-2基因转染可以提高MSC的体外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基因转染 间充质干细胞 腺痛毒
下载PDF
动态负荷下实验性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学勇 玉置哲也 +1 位作者 吉士俊 王海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 研究在高频率刺激及压迫追加的动态负荷下双节段受压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探讨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 30只 ,体重 (32 9± 12 ) g,平均分成 5组。对照组行单纯 L5椎板切除 ;其他 4个实验组将特制硅... 目的 研究在高频率刺激及压迫追加的动态负荷下双节段受压马尾神经电生理的变化 ,探讨神经源性间歇跛行的发病机制。 方法  SD大鼠 30只 ,体重 (32 9± 12 ) g,平均分成 5组。对照组行单纯 L5椎板切除 ;其他 4个实验组将特制硅胶片插入 L4 及 L6 椎管 ,造成横截面积缩小 30 %的双节段狭窄。施加静态压迫 2小时后 ,实验 1组不施加动态负荷 ;实验 2组只施加高频率刺激 6分钟 ;实验 3组同时施加高频率刺激和压迫追加 6分钟 ;实验 4组只行压迫追加 6分钟。动态负荷 6分钟后各组均恢复到原始静态受压状态继续检测 30分钟。 结果 静态压迫 2小时后 ,各实验组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压迫前明显下降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实验 1组在实验最后 30分钟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而其他 3个实验组在动态负荷后 ,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 ,以实验 3组的变化最明显。 结论 静态受压的马尾神经在动态负荷下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下降 ,同时施加两种动态负荷比施加单一负荷变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负荷 实验 腰椎管狭窄 马尾神经 电生理 神经源性间歇跛行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恩波 赵群 +2 位作者 张立军 吉士俊 马瑞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25-927,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3月~2005年6月收治单纯性骨囊肿患儿并获随访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岁7个月~15岁,平均9岁6个月。肱骨近端18例,股骨近端7例,肱骨干2例... 目的评价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3月~2005年6月收治单纯性骨囊肿患儿并获随访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岁7个月~15岁,平均9岁6个月。肱骨近端18例,股骨近端7例,肱骨干2例,腓骨近端、股骨远端、胫骨远端及跟骨各1例。活动期13例,静止期18例。其中植骨术后复发2例,类固醇注射5次未愈合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9例。患儿均先抽去囊液后,注入从髂后上棘吸取的骨髓,平均注入骨髓40ml(30~70m1)。结果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31例获随访1~5年,平均2.2年。经1次注射后囊腔完全愈合9例,占29.0%;基本愈合7例,占22.6%;部分愈合5例,占16.1%;未愈合8例,占25.8%;无效2例,占6.5%。骨囊肿静止期与活动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岁年龄段与9~15岁年龄段、骨髓增生活跃组与增生明显活跃组、肱骨近端病灶与股骨近端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注射自体骨髓治疗单纯性骨囊肿安全、有效,但1次注射疗效有限,部分需多次注射;静止期疗效优于活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骨囊肿 自体骨髓 经皮注射
下载PDF
后路椎间孔扩大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神经根压迫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欢 崔少千 +2 位作者 王海义 付永慧 原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4,共2页
对 2 3例混合型颈椎病病人行单开门椎管扩大的同时 ,进行了不同节段的椎间孔扩大。术后患侧上肢症状缓解明显 ,没有上肢痛发生 ,术中没有神经根损伤 ,术后随访 2 5~ 38月 ,JAO评分比术前提高 77 6 %。
关键词 椎间孔扩大术 椎管成形术 颈椎病
下载PDF
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早期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礼庆 付勤 王海义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漏诊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欢 白伦浩 +2 位作者 刘学勇 李雷 王海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8-539,543,共3页
目的评价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7位患者18例髋关节进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仰卧位,自大转子上2cm为顶向前下切口,纵行切开髂胫束和臀中肌前部着点,由髋关节囊前方分离至髋臼前外缘... 目的评价低位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7位患者18例髋关节进行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仰卧位,自大转子上2cm为顶向前下切口,纵行切开髂胫束和臀中肌前部着点,由髋关节囊前方分离至髋臼前外缘。不脱位,经股骨颈截骨和取头,处理髋臼植入假体。患髋内收外旋股骨颈基底脱出切口外,股骨扩髓后植入假体。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10.5±2.1)cm。切口长短与体重正相关,髋臼病理改变和翻修者更长。手术时间平均为(101.7±14.6)min,术中出血量110~600ml,平均(302.2±77.3)ml;双侧髋关节置换1例。术后2~5d患髋均可负重行走。随访7~2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术前44;术后6个月85。假体位置理想。无并发症。结论经低位的前外侧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要特殊的髋关节拉钩和牵开技术。有创伤小、不损伤臀上神经、假体位置理想、术中可以处理较复杂病理改变、准确测量两侧下肢体长度、术后外展肌有力、早期康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
下载PDF
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顾海伦 段景柱 +2 位作者 王欢 周凤华 刘盈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预后是否相关。方法:选择2000-06/20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107例。①分别记录患者的病程、术前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记... 目的:探讨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预后是否相关。方法:选择2000-06/20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患者107例。①分别记录患者的病程、术前症状和体征总评分、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记录。选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术前心理评估,53分为标准分。按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标准分为正常组,82例;≥标准分为抑郁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及吸烟史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北美脊柱协会制定的60项指标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出疗效评价量表共50分,内容包括4方面:症状(6分):腰或臀疼痛3分,腿痛或麻木3分;症状对功能的影响(19分):行走0~4分,站、坐、睡、抬物、剧烈活动、性生活各0~2分,排尿0~3分;体征(16分):腰部活动受限和畸形0~2分,腰部扣痛0~1分,健腿抬高试验0~2分,直腿抬高试验0~4分,肌力0~3分,感觉0~2分,反射0~2分;CT或MR同区域定位(9分):1~3区分别为3~9分。术后随访评分不包括CT或MR检查评分。③107例患者根据术后症状评分计算出症状改善率,即(术前症状评分-术后症状评分)/术前症状评分×100%。其中47例患者通过门诊复查得到术后体征评分,计算症状体症改善率,即犤(术前症状评分+术前体征评分)-(术后症状评分+术后体征评分)犦(术前症状评分+术前体征评分)×100%。同时还调查术后疼痛频率(从不痛到经常疼痛为0~2分)和术后工作能力(从恢复原来工作到未工作为0~4分)。④组间基线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术前疼痛程度评分、症状改善率等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7例患者均成功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08~3.46年,平均2.48年。①术前疼痛程度评分:抑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犤(3.80±0.73),(3.28±0.94)分,P<0.05犦。②术后疼痛频率评分:抑郁组高于正常组犤(0.96±0.35),(0.45±0.57)分,P<0.01犦。③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抑郁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犤(1.20±0.63),(0.58±0.65)分,P<0.01犦。④术后症状改善率:抑郁组低于正常组犤(67.87±17.86),(81.44±21.08)%,P<0.01犦。⑤术后工作能力评分:抑郁组术后工作能力较差,明显高于正常组犤(1.48±1.00),(0.78±1.04)分,P<0.01犦。⑥术后症状体征改善率:抑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犤(69.27±16.51),(84.31±18.03)%,P<0.05犦。结论:抑郁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和症状体征改善率低,疼痛频率和疼痛程度高,术后工作能力较差。提示抑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预后情况相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不利因素,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在成骨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冬 李建军 +2 位作者 孙鸿斌 李春雨 王悦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在成骨过程中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人骨形态...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 carrying the human BMP-2 gene,Ad-BMP-2)在成骨过程中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互关系。[方法]应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感染后观察BMP-2、VEGF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及钙结节形成。同时将30μl Ad-BMP-2行裸鼠左后肢肌组织内注射,术后20 d取材,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BMP-2与VEGF体内表达情况。30μlβ半乳糖苷酶腺病毒载体(Adβgal)右后肢肌内注射作为对照。[结果]BMSC被Ad-BMP-2感染后,向成骨细胞分化,上调VEGF的表达。在体内成骨过程中,BMP-2在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再生骨组织周围单核细胞表达阳性,VEGF在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阳性。[结论]BMP-2和VEGF两者协调一致,互为促进,完成了骨组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骨形态发生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
下载PDF
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晓丽 潘志宏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被检测周围神经中,异常率为10.1%~32.2%。肌电图检查59例中,共检查肌肉178... 目的:探讨和评价电生理检测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常规肌电图检测。结果:被检测周围神经中,异常率为10.1%~32.2%。肌电图检查59例中,共检查肌肉178块,提示神经源损害53例,占89.8%(53/59)。F波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与受累颈神经根的部位密切相关,当根性损害主要累及颈7、颈8神经根部位时,F波传导异常率较高(52.2%)。结论: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测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F波异常有助于根性损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图 周围神经 传导速度 F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