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国强 王福 +1 位作者 印萍 胡云壮 《华北地质》 2022年第1期92-100,共9页
我国先后开展了多轮海岸带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状况。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以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陆海统筹”为指导,陆续开展了渤海湾、... 我国先后开展了多轮海岸带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状况。自1999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以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陆海统筹”为指导,陆续开展了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海岸带陆海统筹综合地质调查,大幅提高了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系统查明了海岸带基础地质背景、自然资源状况、典型城市地质条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重要生态区生态地质环境等,有效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的过程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未来海岸带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陆海统筹 地质调查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渤海湾障壁岛-潟湖型成陆过程及对今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纪念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第四纪地质调查与研究转入海岸带方向40年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宏 《华北地质》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以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 以1980年代中期为界,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以第四纪冰川与地层学为主,后一阶段则逐渐转为海岸带地学调查与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历经全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第二阶段的泥质海岸带地层学、年代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学等领域以及在服务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接着,通过对渤海湾中全新世以来海退过程中的“障壁岛-潟湖成因”假说的论证,介绍一个从地学基础研究向战略性应用研究“转化”的具体案例。基于对海面变化、海面标志点的地层学内涵、地貌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消除现代人为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下沉后,渤海湾的校正相对海平面变化带位于全球冰融水等效海面变化带内、或比后者稍高,说明区域性均衡掀升可以抵消局地新构造和沉积自压实二者共同造成的下沉,使得近7 ka以来研究区海退过程中的陆地地表长期处于潮间带海水的影响之下,这成为该地区形成“障壁岛-潟湖体系”的前提条件。(2)牡蛎礁平原的岭地与贝壳堤平原的泥质堤相同,它们可被称为“泥质堤”,与贝壳堤同属从潮间带发育起来的障壁岛型古海岸线。贝壳堤-泥质堤与堤后潟湖(及潟湖型洼地),共同构成了渤海湾“障壁岛-潟湖体系”。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勾勒并订正了贝壳堤-泥质堤古海岸线、潟湖(及潟湖型洼地)的时空分布。(3)最大海侵边界与具明显凸起地貌特征的最老古海岸线(最老贝壳堤-泥质堤)之间的宽达~30~100 km、距今~7~4.7(3.5)ka的低地,应属于第一期“古潟湖类洼地”;此后,随着不断向海推进的、逐渐年轻的多道贝壳堤-泥质堤障壁岛岸线的形成,在它们向陆一侧相应出现逐渐年轻的多期潟湖洼地环境。这种周期性的反复,成为渤海湾“沧海变桑田”的基本特征。(4)尽管这个过程被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人类活动极大地掩盖,但面对21世纪海面上升以及局地环境现状(保有高程偏低、地面下沉、潜水位与含水层顶板反倾等),本文预测障壁岛-潟湖特征将重新凸显:例如围海造陆区块-沿海堤坝共同构成的人工岸线向陆一侧的面积广大的原始潟湖地貌景观的湿地特征将可能进一步加强。虽然当前的“海岸带绿色屏障带”布局契合本文揭示的障壁岛-潟湖自然过程,但仍应从地质历史发展的角度,予以重新审视,以使中长尺度的规划具有更为科学、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变化 贝壳堤 泥质堤 堤后洼地 障壁岛-潟湖体系 地质演化周期性
下载PDF
《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动态》已发行12期
3
作者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1期54-54,共1页
为使从事海岸带地质工作的同行们更便捷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于2016年底创办了《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动态》这份内部刊物,至今已发行了12期,共计41.6万字。刊登了译文35篇(其中包括转载外单位的3篇)、国内研究进展短... 为使从事海岸带地质工作的同行们更便捷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于2016年底创办了《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研究动态》这份内部刊物,至今已发行了12期,共计41.6万字。刊登了译文35篇(其中包括转载外单位的3篇)、国内研究进展短消息9篇、出访报告2篇、案例研究2篇及会议报道3篇。涉及与当前海岸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诸多海岸带地学前沿问题,例如:(1)海岸带地质环境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海面上升的响应及环境承载力能现状;(2)人类历史中海面上升记录;(3)政府层面对气候变化、海面上升的总体应对与适应措施(“路易斯安娜州2017年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综合总体计划”);(4)影响海岸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学研究新进展;海面上升机制与预测、路易斯安娜州贝壳堤、华北平原-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下水、美国中部高平原地下水、杭州湾5000~4000年前海岸带风暴潮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长三角近1万年来的海陆变迁、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古决口扇形成条件对现代重大水利工程的启发等;(5)学术版出访报告:详细介绍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海岸带地质工作现状;(6)21世纪海面上升与淹浸范围:渤海湾案例;(7)全球变化背景下的保护区、国家公园和湿地管理新理念;(8)国内研究进展:如江苏海岸带现代侵蚀陡坎及松散沉积物自压实模型等;(9)海岸带生态环境适应性:中国与美国古牡蛎礁与现代牡蛎礁养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沉积物 路易斯安娜州 海岸带 适应措施 美国地质调查局 风暴潮 贝壳堤 海陆变迁
下载PDF
中国海岸20 ka以来的演替过程及趋势分析:对现代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福 王宏 +8 位作者 李建芬 汪翡翠 田立柱 于谦 黄昭权 方晶 胡云壮 肖国强 李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83,共23页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 【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提出科学修复方案,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孔综合研究、遥感解译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定量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岸演化过程。【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近200多万年以来海水频繁进出中国海岸带地区,其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海侵发生在近20 ka以来,当时,中国海岸整体经历了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早期的海侵、中全新世早期—1850年的海退、~1850年以来的海侵3个阶段。【结论】基于现有器测资料分析显示,中国乃至世界海岸未来将面临海面上升加快、海岸侵蚀加剧、风暴潮威胁增大的自然过程,这些将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有鉴于此,针对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如下:一是顺应砂质岸线整体侵蚀的自然规律,将具有重要生态和/或经济价值的岸段作为修复重点,避免大规模过度修复。二是针对海面上升和海岸侵蚀对红树林生态空间的挤压,确定科学可行的修复目标。三是加强泥质沿海低地地区的生态化海堤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演化 海面 侵蚀 生态修复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海岸带 中国
下载PDF
津冀沿海“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与观测体系建设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勇 文明征 +3 位作者 杨朋 田立柱 胡云壮 王福 《华北地质》 2021年第4期40-46,共7页
根据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在津冀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技术方法体系集空基遥感和无人机监测、陆基定点监测... 根据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在津冀沿海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建立了一套适合海岸带综合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技术方法体系集空基遥感和无人机监测、陆基定点监测、滩浅海两栖船和无人艇平台移动监测、海洋水动力单指标和综合观测站、实验测试及数值模型研究等技术于一体。依托该技术,在津冀沿海建立了"空陆海"综合地质调查监测体系,可开展海岸带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洋水动力、侵蚀淤积等调查监测和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等提供科学数据。综合调查和观测体系体现了当前调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可在全国各地海岸带调查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冀海岸带 海岸带 海洋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海洋观测
下载PDF
天津北部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军 陈楚 +2 位作者 王琳 姜兴钰 陈香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
本文筛选了天津市北部山区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图像全站仪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并对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图像全站仪对崩塌体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精度可到mm级,解决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对难以到达的监测... 本文筛选了天津市北部山区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图像全站仪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并对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图像全站仪对崩塌体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精度可到mm级,解决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对难以到达的监测点的监测,确保了监测人员的安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对泥石流进行区域监测,监测精度可到cm级,其获取的DOM和DSM能准确把握泥石流灾害周围地形情况和松散堆积物的分布情况,实现对被监测体的整体面域监测。本工作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典型示范应用,对后续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质灾害 图像全站仪 无人机 天津北部山区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冀中坳陷东部SFQ1钻孔磁性地层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柳富田 杨吉龙 +4 位作者 陈社明 黄忠峰 陈永胜 胡云壮 袁海帆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9-1090,共12页
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华北平原晚上新世以来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测定冀中坳陷东部的SFQ1钻孔岩芯古地磁,建立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SFQ1孔... 可靠的地层年代标尺对于研究华北平原晚上新世以来沉积物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测定冀中坳陷东部的SFQ1钻孔岩芯古地磁,建立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SFQ1孔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1.0 m(布容期B/松山期M界线),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97.8 m(松山期M/高斯期Ga界线),上上新统底界埋深在328.7 m(高斯期Ga/吉尔伯特Gi期界线),钻孔底部年龄约为4.74 Ma。不同构造单元钻孔联合剖面揭示,3.6-3.0 Ma期间受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影响,华北坳陷区被快速充填,至第四纪初地势已变得较为平坦,区域上出现相对水平的等时基准面,现今揭露的第四系底界埋深之所以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继承性发展导致的。华北平原晚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和沉积结构对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制约影响,建议在华北平原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加强第四系相关研究,以提高水资源评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磁性地层 沉积结构 新构造运动 华北平原
下载PDF
船载海陆一体化三维地形测量技术在海岸带侵蚀淤积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朋 田立柱 +3 位作者 文明征 王福 刘斌 林国强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4期348-352,共5页
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是海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海岸带地形测量是海洋测绘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海岸带地形高效率、高精度、一体化测量,本文提出了海岸带船载海陆一体化三维地形测量技术。论文详细介绍了该测量技术... 海岸带作为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是海陆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海岸带地形测量是海洋测绘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海岸带地形高效率、高精度、一体化测量,本文提出了海岸带船载海陆一体化三维地形测量技术。论文详细介绍了该测量技术的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并重点阐述了其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技术对渤海湾津冀沿海两处典型海岸带开展海陆一体化三维地形测量,结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海岸带地区水上岸堤护坡及防潮坝位移监测,以及水下岸坡侵蚀淤积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陆一体化测量 多波速测深系统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 侵蚀淤积监测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北部勤得利-街津口地区基性侵入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毕君辉 葛文春 +3 位作者 周红英 耿建珍 杨浩 王智慧 《华北地质》 2021年第1期1-3,共3页
1地质概况及样品特征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勤得利-街津口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佳木斯地块和那丹哈达地体的结合部位(图1a)。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纪和白垩纪的花岗质岩石,以及一套由深海相硅质岩、浊积杂砂岩、泥质页岩和板岩夹层等组... 1地质概况及样品特征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勤得利-街津口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佳木斯地块和那丹哈达地体的结合部位(图1a)。区内主要出露二叠纪和白垩纪的花岗质岩石,以及一套由深海相硅质岩、浊积杂砂岩、泥质页岩和板岩夹层等组成的大岭桥组地层,并将其时代置于上三叠统-下侏罗统[1]。近年来,地质学者对区内地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认为区内地层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仅东部江边地区出露少量中生代大岭桥组地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者 佳木斯地块 大地构造 大岭桥组 深海相 杂砂岩 下侏罗统 泥质页岩
下载PDF
常压密闭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楠 郑智慷 +1 位作者 王家松 曾江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4,共9页
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测定方法主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样品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敞口混合酸溶和碱熔。传统的酸溶和碱熔处理矿石样品时间较长,试剂加入量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微波消解直接向样品释放能量... 磷矿石中的稀土元素测定方法主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样品处理方式主要采用敞口混合酸溶和碱熔。传统的酸溶和碱熔处理矿石样品时间较长,试剂加入量大,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微波消解直接向样品释放能量,工作效率高,且易挥发元素被保留在消化溶液中,防止挥发造成结果偏差及环境污染。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对磷矿石进行处理,并在二次消解过程中加入饱和硼酸络合溶矿过程中产生的不溶物氟化钙,在线加入铑和铼双内标的方式,建立了ICP-MS测定磷矿石中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结果表明:二次消解过程中加入饱和硼酸能有效地络合沉淀,彻底溶解样品,经上机测定后15种稀土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8%~4.52%之间,回收率在93.1%~106.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03~0.029μg/g。选取两个磷矿石样品,用本方法与混合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硫酸)酸溶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在-5.82%~5.99%之间,表明本方法测定稀土元素是有效可行的。对于样品的前处理方法,酸溶、碱熔和微波消解都有各自的特点,微波密封消解能避免一些能形成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并且外源性污染少。本方法拓展了测定磷矿石中稀土元素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操作性强,是对现行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石 稀土元素 微波消解 饱和硼酸 络合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下载PDF
Chenier的内涵分析和译名建议
11
作者 于谦 王宏 +4 位作者 贾建军 王韫玮 王福 高建华 高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70,共7页
名词术语规范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创建科技话语体系、争取国际科技话语权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Chenier(及与之相关的Chenier Plain)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类型,但是其译名并未统一。自1970年来以来,Chenier的中文译名先后... 名词术语规范化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创建科技话语体系、争取国际科技话语权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Chenier(及与之相关的Chenier Plain)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海岸沉积地貌类型,但是其译名并未统一。自1970年来以来,Chenier的中文译名先后出现了4大类、8种,以贝壳堤相对常见,这种情况不利于中文语境下术语的统一表达和高效传播。本文首先详细说明了Chenier的内涵,即位于高潮滩、沿岸、蚀余、粗颗粒天然堤。然后对上述译名进行分析和评述。虽然“贝壳堤”的使用相对最为广泛,但是Chenier既可能主要由贝壳物质组成,也可能以硅质砂砾为主,从而引发矛盾。基于内涵和术语的翻译定名特点,本文建议将Chenier翻译成潮滩堤,Chenier Plain即为潮滩堤平原。考虑到物质组成,潮滩堤(Chenier)可以分两种,一为砂质潮滩堤(SandyChenier),一为贝壳潮滩堤(ShellyChenier),后者可以简称为贝壳堤,以及对应的贝壳堤平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ier 贝壳堤 潮滩堤
下载PDF
光释光测年中铀钍钾含量ICP-MS和XRF测量方法
12
作者 王娜 吴磊 +4 位作者 王家松 于洋 曾江萍 陈永胜 王福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3-801,共9页
光释光(OSL)测年包括等效剂量和环境剂量率的测量,准确测定铀钍钾含量是保证环境剂量率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常用测量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发射光谱法(ICP-MS/OES)联用,但铀钍钾不能同时测定,测量时间长。本文采用ICP-MS和X射线... 光释光(OSL)测年包括等效剂量和环境剂量率的测量,准确测定铀钍钾含量是保证环境剂量率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常用测量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发射光谱法(ICP-MS/OES)联用,但铀钍钾不能同时测定,测量时间长。本文采用ICP-MS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光释光沉积物样品中铀钍钾含量并用于环境剂量率的计算。在ICP-MS分析中,对高含量的钾采用电子稀释,减少进入检测器的钾离子,使铀钍钾离子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实现了高含量钾和低含量铀钍同时分析,方法检出限铀为6.38ng/L,钍为8.52ng/L,钾为926ng/L。研究了封闭酸溶法和敞口酸溶法对铀钍钾测定的影响,两种溶样方法处理10个沉积物和土壤标准物质,铀钍钾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相对误差无显著差异,均在0~9.33%;但敞口酸溶法操作更简便,样品处理时间(约9h)短于封闭酸溶法(约60h),故ICP-MS分析时选取敞口酸溶法溶解样品。采用压片XRF法测定标准物质中铀钍钾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78%~16.2%、1.20%~13.3%和0.00%~5.67%。ICP-MS和XRF测定20个渤海湾沉积物样品,计算获得环境剂量率的相对偏差在6%以内。XRF更适合测量钾含量高的释光样品;而ICP-MS测定铀钍的检出限更低,精密度和准确度更高,对于超痕量样品,该法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环境剂量率
下载PDF
渤海湾海面变化
13
作者 王福 胡云壮 +12 位作者 田立柱 施佩歆 李建芬 陈永胜 李勇 商志文 姜兴钰 袁海帆 杨朋 文明征 赵琰琳 杨怡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各类分量的贡献。我们通过地区性相对海面变化研究,着重对地区性和区域性分量或做了定量评估、或进行了半定量推理分析,并做了具体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距今10~7 ka时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9 mm/a,同期渤海湾西岸相对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5.6 mm/a。这一较快的上升造成了包括渤海湾在内全球沿海平原海岸线后退(以及渤海海盆-渤海湾可能的数道沿岸堤被淹没)。但是,7 ka至今,全球与冰融水等效海面(ice-equivalent sea level,ESL)的平均上升速率降至~0.64 mm/a;5 ka以来,甚至不再上升。7 ka以来,渤海湾西岸相对上升速率是~0.46 mm/a;5.5 ka之后,进一步减弱到~0.18 mm/a。上述全球和渤海湾西岸海面变化,显示出明显的“二段式”上升特点。以~7 ka为转折点:之前与之后的上升速率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渤海湾西岸而言,叠加在这个长达~7000年的明显减速但仍缓慢上升背景上的,是均衡掀升分量与下沉(新构造下沉+沉积自压实下沉)分量的相互抵消。于是,全球性海面的缓慢上升、区域性均衡调整造成的掀升与局地下沉,这三者的复杂博弈,形成了长达~7000年的、经常受高潮水影响的渤海湾西岸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洼地周期性交替的沿海地形地貌格局。1870 CE至今的150余年间,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1.7 mm/a,近10余年来更加速至3.7 mm/a,渤海湾同时期I堤海岸线向海侧的前凸岸段平均蚀退1~3 km。【结论】我们推断1870CE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海面上升与渤海湾同时期海岸线蚀退可能具因果关系。21世纪全球变暖及因此引起海面~6~8 mm/a上升的预测,是1870 CE至今全球加速升温-海面加速上升的必然延续。从地质学角度,这将导致渤海湾今后的“可容空间”逐步增加,为海岸线-潮间带蚀退、盐沼湿地退化提供条件,从而将可能导致持续了~7000年的贝壳堤障壁岛-潟湖盐沼地貌过程的终止,转入与7 ka之前相似的海面上升加速时的沿岸堤-沿海低地模式。以上基于全球研究及渤海湾实际调查结果做出的推断,将对渤海湾泥质海岸带的中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海面变化 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过程终止 海面加速上升 可容空间增加 海岸线蚀退
下载PDF
大凌河河口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商志文 李建芬 +2 位作者 姜兴钰 李琰 王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3-2445,共13页
大凌河河口地区LZK06孔40m以浅岩心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等综合研究以及该地区LZK02-04钻孔资料,揭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依次形成了中更新世晚期湖相/河流相→晚更新世海相-湖相/河流相→全新世海... 大凌河河口地区LZK06孔40m以浅岩心的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年代学等综合研究以及该地区LZK02-04钻孔资料,揭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两次海侵-海退旋回,依次形成了中更新世晚期湖相/河流相→晚更新世海相-湖相/河流相→全新世海相-河流相地层。全新世早中期由于物源供给很少,研究区处于长达约10ka的饥饿滞留相沉积环境,平均沉积速率仅约0.02~0.05cm/a。全新世晚期约1500a cal BP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河流输砂量增加,研究区开始了快速加积过程,平均沉积速率约0.9~1.2cm/a,下辽河平原被快速充填,开始成陆。与全球海面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的对比,推断辽东湾的第II海相层发育于MIS 5-MIS 3早期,第I海相层发育于MIS 1阶段高海面时期。晚更新世以来频繁的海面升降是辽东湾泥质海岸带地层和环境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中更新世晚期 沉积环境演化 海相地层
下载PDF
海面上升导致泄洪延时-子牙新河案例分析
15
作者 孙志芹 张泽 +2 位作者 姜兴钰 王福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研究目的】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面上升是海岸带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对一个具体地区而言,仍缺少定量化的影响评估,以至于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与海岸带实际经济社会活动之间存在日渐明显的脱节。本文是试图弥合这种... 【研究目的】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面上升是海岸带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对一个具体地区而言,仍缺少定量化的影响评估,以至于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与海岸带实际经济社会活动之间存在日渐明显的脱节。本文是试图弥合这种脱节的一次探索。【研究方法】2023年夏秋京冀津地区大暴雨,达到了1963年之后60年一遇的量级,造成生命财产和区域经济的重大损失。本文根据子牙新河洪水闸口泄洪的具体案例,探寻海面上升潮位升高泄洪延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21世纪海面上升背景下,渤海湾西岸存在潮位升高1 cm、泄洪时间减少0.02小时的潮位上升与泄洪延时之间的定量时空关系。【结论】提出潮位高于洪水位时不能泄洪的“临界点”概念,并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海面上升的最新预案,尝试做出了今后三个时间节点(2030、2040和2050年)的泄洪延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大洪水 泄洪 海面上升 临界点 预案
下载PDF
晚上新世以来莱州湾南岸HLL02钻孔的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兴钰 王琳 +7 位作者 郝秀东 王福 田立柱 施佩歆 陈永胜 王宏 李建芬 商志文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4期341-347,共7页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HLL02钻孔的孢粉分析,得出了其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及古环境变迁。孢粉结果显示:(1)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物群落主要是以蒿属、藜科及禾本科为主的草原,气候温暖偏干。极低的淡水...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HLL02钻孔的孢粉分析,得出了其晚上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及古环境变迁。孢粉结果显示:(1)在晚上新世-早更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物群落主要是以蒿属、藜科及禾本科为主的草原,气候温暖偏干。极低的淡水藻类含量也指示研究区并没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大的湖泊形成,降水量较少;(2)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物群落开始由草原向森林草原过渡,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状况。淡水藻类的增加,指示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可能有大的河流注入,或大的湖泊形成,降水量增加;(3)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莱州湾南岸及其附近地区的植被类型已经成为森林草原植被。淡水藻类含量数量达到整个钻孔的最高值,指示研究区的河流注入量持续增加,湖泊面积也开始扩张,气候变得寒冷偏干。此外,综合HLL02钻孔的海相沟鞭藻记录,发现研究区在中更新世-晚全新世阶段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海侵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沟鞭藻 莱州湾 古植被 晚上新世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OLI影像的河北省2019年海岸线现状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翡翠 杨朋 +3 位作者 施佩歆 商志文 肖国强 王福 《华北地质》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岸线迅速向海域方向推进。本文以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OLI遥感影像,通过遥感目视解译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河...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边界,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加剧,岸线迅速向海域方向推进。本文以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OLI遥感影像,通过遥感目视解译与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省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2019年大陆海岸线长度约715.59 km,其中自然岸线约71.29 km,人工岸线约644.30 km。自然岸线中,基岩岸线长度约为12.96 km,砂(砾)质岸线长度约58.33km,占总长度比例分别达到了1.81%、8.15%;人工岸线中,围海造陆及港口岸线长度约312.76 km,围海养殖岸线长度约171.68 km,盐田岸线长度约为10.46 km,海堤岸线长度约30.55 km,人工河口岸线约118.85 km,占总长度比例分别达到了43.71%、23.99%、1.46%、4.27%和1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围填海 自然岸线 渤海湾
下载PDF
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
18
作者 郭维 商志文 +2 位作者 王宏 李建芬 姜兴钰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年第4期334-340,共7页
采用沉积学、年代学和地貌学方法,对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冲洪积扇及泛滥扇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晚全新世以来存在2期上下叠置、中间被贝壳质古海岸线沉积层分隔的冲洪积扇和2期明显河流泛滥扇发育期。其中,冲洪... 采用沉积学、年代学和地貌学方法,对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冲洪积扇及泛滥扇的沉积过程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研究区晚全新世以来存在2期上下叠置、中间被贝壳质古海岸线沉积层分隔的冲洪积扇和2期明显河流泛滥扇发育期。其中,冲洪积扇位于研究区西部边缘,第1期发育于全新世早期(?)~3.65 ka BP;第2期发育于约2ka BP以来。河流泛滥扇分布于研究区中东部,第1期发育于约1 ka BP以来,形成了Ⅱ级泛滥扇;第2期发育于"小冰期"结束以后,形成了Ⅰ级泛滥扇。冲洪积扇、海相层与河流泛滥扇垂向上相互叠置以及横向上(东西向)同时发育的相变关系,反映了大、小凌河下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岸进、海退的成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凌河 小凌河 晚全新世 冲洪积扇 泛滥扇 沉积环境演化
下载PDF
我国天然牡蛎礁现状及保护修复建议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朋 李建芬 +4 位作者 王福 胡云壮 石保佳 王文宇 王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2-1092,共11页
【研究目的】牡蛎礁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掌握其现状对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中国和世界天然牡蛎礁调查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天然牡蛎礁现状、变化历史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 【研究目的】牡蛎礁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掌握其现状对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中国和世界天然牡蛎礁调查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天然牡蛎礁现状、变化历史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牡蛎礁生态系统修复实践,提出了中国天然牡蛎礁保护修复建议。【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天然牡蛎礁退化了85%,其中亚太地区超过90%的礁体已经消失。中国天然牡蛎礁亦严重退化,目前,已知的天然活牡蛎礁主要分布于河北曹妃甸、天津大神堂、山东滨州港、山东莱州湾、江苏小庙洪、福建深沪湾和金门等地,退化严重区域的牡蛎礁现存面积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造成河口和滨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受损,亟需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结论】国内外牡蛎礁修复实践表明大面积开展牡蛎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可行且意义重大,为充分发挥牡蛎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海岸带固碳能力,本文提出推进牡蛎礁保护相关立法、系统开展天然活体牡蛎礁调查与研究、试点实施牡蛎礁修复示范项目和建设“中国海岸带牡蛎礁生态走廊”等4项天然牡蛎礁保护修复建议,以期为中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牡蛎礁 海洋 生态功能 生存现状 生态走廊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3Ma以来华北地区植被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云壮 杨吉龙 +3 位作者 李影 周新郢 刘宏伟 商志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20-3129,共10页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形成过程,及其陆生植被系统的响应及演化过程是研究地质时期全球变化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北部LN1钻孔的121个高质量孢粉数据重建了过去3 Ma以来的区域植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植被经历了4个... 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旋回的形成过程,及其陆生植被系统的响应及演化过程是研究地质时期全球变化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北部LN1钻孔的121个高质量孢粉数据重建了过去3 Ma以来的区域植被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植被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过程,约3~2 Ma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主要为以松、桦、栎、胡桃、榆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约2 Ma,区域植被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针叶林扩张,阔叶林比例的减少,在2~1.2 Ma转变为以松、云杉、桦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在中更新世全球气候转型期,区域植被再次发生迅速改变,在约1.2~0.7 Ma转变为稀树的灌丛草原,0.7 Ma以后区域气候进一步干旱化,在最近0.7 Ma内区域环境转变为典型草原为主的植被景观。区域的植被变化反映了华北平原区近3 Ma以来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与寒冷化的趋势,其中2.0 Ma,1.2 Ma,0.7 Ma气候事件最为突出。上述结果反映了华北地区植被的演变过程及季风降水的逐渐减少与北极冰盖在近3 Ma以来的迅速扩张期同步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华北地区 古地磁年代 植被演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