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志伟 邱丽华 +5 位作者 曹煜成 李卓佳 胡晓娟 苏浩昌 蔡卓平 文国樑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231-235,共5页
近些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是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蓝藻水华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比较了不同防治方法的优劣。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提出在水产养殖业... 近些年蓝藻水华的大规模爆发是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从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蓝藻水华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比较了不同防治方法的优劣。结合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提出在水产养殖业中可以考虑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联用使蓝藻的浓度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动态平衡,从而有效防止蓝藻的过度繁殖。联用方法在蓝藻水华的防控工作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若能深入挖掘其中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机制,并应用指导于实践,将对水产养殖业以及水生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水华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产动物环境胁迫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亚娟 周胜杰 +1 位作者 胡静 马振华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70-76,共7页
本文从环境胁迫的概念、环境胁迫因子、评价指标、胁迫的影响及如何减缓胁迫的措施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水产动物环境胁迫研究进展。激素含量、血液成分、免疫酶类、消化酶类、热休克蛋白是胁迫反应的常用评价指标。研究表明,环境胁迫对... 本文从环境胁迫的概念、环境胁迫因子、评价指标、胁迫的影响及如何减缓胁迫的措施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水产动物环境胁迫研究进展。激素含量、血液成分、免疫酶类、消化酶类、热休克蛋白是胁迫反应的常用评价指标。研究表明,环境胁迫对机体消化功能、免疫功能、生长、行为、神经内分泌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胁迫研究的特点为今后水产动物胁迫研究提出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 水产动物 免疫 养殖
下载PDF
基于多组学联用的活鱼暂养及运输应激研究进展
3
作者 岑剑伟 陈琛 +6 位作者 姚世鹏 黄卉 郝淑贤 魏涯 杨少玲 何静怡 王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0,共8页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 鱼类长途保活运输技术是我国“南鱼北运”实施的主要方法。鱼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如低温、盐度变化、碱性胁迫等环境因素影响,结合多组学联合的研究方法对鱼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应激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识别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进而解析调控网络及生物标志物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鱼类运输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优化暂养及运输条件,提高活鱼品质与存活率。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在运输中产生各类应激的组学研究进展,为精准调控鱼类保活运输中的各项环境指标及深入研究活鱼运输应激的相关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保活运输 转录组 蛋白质组 代谢组 多组学联用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红鳍笛鲷生物量评估方法研究
4
作者 辛益 邢晓东 +4 位作者 郭禹 秦传新 于刚 马振华 王兴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5,共11页
环境DNA可以定量评估水生生物丰度,但其准确性因引物与构建模式差异而有所不同。以岩礁性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为对象,采用室内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红鳍笛鲷引物和探针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DNA浓度与生... 环境DNA可以定量评估水生生物丰度,但其准确性因引物与构建模式差异而有所不同。以岩礁性鱼类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为对象,采用室内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对红鳍笛鲷引物和探针进行设计与开发,建立DNA浓度与生物量间的关系,解析环境DNA(eDNA)持久性和衰减的过程,初步探究了eDNA技术对红鳍笛鲷生物量评估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当引物退火温度为60℃时,引物扩增效果最好;红鳍笛鲷eDNA浓度与生物量间呈显著正相关(R^(2)=0.93);移出红鳍笛鲷后的20 d内,eDNA衰减浓度与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2)=0.98)。对红鳍笛鲷增殖放流前后的水环境检测结果表明,放流后水体内红鳍笛鲷eDNA浓度显著增加,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引物在检测红鳍笛鲷生物量方面的可行性,可为应用eDNA技术开展红鳍笛鲷生物量的准确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环境DNA 特异性引物 生物量评估
下载PDF
基于水面红外图像的深海网箱鱼群夜间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要紫丹 黄小华 +3 位作者 李根 胡昱 庞国良 袁太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获取深海网箱养殖过程鱼群活动数据,开展鱼群监测是提升深海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手段。基于水面红外相机,利用深度学习前沿技术,提出了一种鱼群智能监测方法。该方法涉及鱼群识别及计数、鱼体分割和鱼体游向判断3个功能模块。... 获取深海网箱养殖过程鱼群活动数据,开展鱼群监测是提升深海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手段。基于水面红外相机,利用深度学习前沿技术,提出了一种鱼群智能监测方法。该方法涉及鱼群识别及计数、鱼体分割和鱼体游向判断3个功能模块。首先,通过红外相机采集鱼类的图像信息,并进行标注以构建数据集,然后采用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以Mobilenetv2+FPN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实现鱼类的准确识别,并输出包围框表征鱼类个体位置。其次,从框图内选择亮度前20%的像素点作为分割提示点,利用Segment Anything Model对图像进行分割,生成鱼体分割图。最后,通过对鱼体分割图进行椭圆拟合处理,可以判定鱼类的游向信息。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在进行100次迭代训练后,平均精确率达到84.5%,每张图片的检测时间为0.042 s。结果表明,在水面红外图像的鱼类数据集上,所提出的改进Faster RCNN模型和椭圆拟合等关键技术能够实现对鱼群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网箱 鱼群监测 红外图像 目标检测 实例分割
下载PDF
急性低盐胁迫对黄鳍金枪鱼幼鱼渗透调节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宁璐 周胜杰 +3 位作者 陈成勋 于刚 马振华 孙金辉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5-65,73,共12页
为了研究急性低盐胁迫对黄鳍金枪鱼幼鱼渗透调节的影响,将黄鳍金枪鱼幼鱼由盐度34转入盐度29的低盐海水(试验组)和盐度34的海水(对照组)中,并在转移后0、6、24、48 h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黄鳍金枪鱼幼鱼血清渗透压、催乳素(PRL)、乳... 为了研究急性低盐胁迫对黄鳍金枪鱼幼鱼渗透调节的影响,将黄鳍金枪鱼幼鱼由盐度34转入盐度29的低盐海水(试验组)和盐度34的海水(对照组)中,并在转移后0、6、24、48 h采样,分析急性低盐胁迫对黄鳍金枪鱼幼鱼血清渗透压、催乳素(PRL)、乳酸、血糖与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渗透压、血清乳酸、血糖、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钙离子(Ca^(2+))、碳酸氢根(HCO_(3)^(-))试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渗透压和Na+均在6 h下降至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随后在该水平上波动;催乳素于6 h时下降至最低,24 h时逐渐稳定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48 h);K+逐渐降低,48 h达到最低值且显著低于对照组;Cl^(-)在6 h达到最低值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低盐胁迫下黄鳍金枪鱼幼鱼会受急性低盐的影响,6 h以内渗透压可以保持稳定,之后快速下降并逐渐稳定;催乳素指标受其影响,短时间会降低,但长期胁迫会促进其上升;主要离子K^(+)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Na+和Cl-浓度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急性低盐胁迫 血清渗透压 催乳素 离子浓度
下载PDF
小丑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亚娟 胡静 马振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5-580,共6页
小丑鱼别称海葵鱼,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传统形态学把该亚科分成双锯鱼属( Amphiprion )及棘颊雀鲷属( Premna )[1]。Allen [1]描述了已发现的双锯鱼属鱼类有27种,近年又发现了两个新物种[2-3],迄今双锯鱼属有29种;全世界... 小丑鱼别称海葵鱼,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传统形态学把该亚科分成双锯鱼属( Amphiprion )及棘颊雀鲷属( Premna )[1]。Allen [1]描述了已发现的双锯鱼属鱼类有27种,近年又发现了两个新物种[2-3],迄今双锯鱼属有29种;全世界棘颊雀鲷属仅1种,海葵鱼亚科总计2属30种。小丑鱼是一类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色彩美丽且性情温和,健壮活泼且易饲养。鉴于其特殊的雄性先熟的性反转现象、强领域性行为和独特的与海葵共生关系,过去30年里小丑鱼繁殖生物学始终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雄性先熟的性转化研究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4-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性别分化 繁殖周期 胚胎发育
下载PDF
3种金枪鱼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安俯 潘帅 +4 位作者 刘飞 肖娟 黄海 马振华 郭志强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221-228,共8页
以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及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为例,围绕金枪鱼生物学中的鱼龄与生长、摄食及繁殖3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金枪鱼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与主要的研究成果,即金枪鱼为提高种群的合适... 以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及蓝鳍金枪鱼Thunnus maccoyii为例,围绕金枪鱼生物学中的鱼龄与生长、摄食及繁殖3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金枪鱼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与主要的研究成果,即金枪鱼为提高种群的合适度,形成的多个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如多生长增速拐点、机会捕食者及多种繁殖策略等。同时,针对金枪鱼生物学研究领域现存的不足,从研究方法、设备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鱼龄与生长 摄食生物学 繁殖生物学
下载PDF
离岸养殖与陆基养殖尖吻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旺 江淼 +5 位作者 陈明强 林凤昊 杨蕊 于刚 孟祥君 马振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3-62,共10页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 为探明陆基养殖和离岸养殖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及形态差异,在海南省陵水县室内车间及南沙美济礁深水网箱对同一批次15月龄尖吻鲈的体质量Y和头长X_1、躯干长X_2、体长X_3、全长X_4、体高X_5、眼径X_6、吻长X_7、尾柄高X_8、尾柄长X_9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养殖条件下尖吻鲈在眼径和吻长等2个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体质量、头长、躯干长、体长、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高与全长的比值等方面呈极显著差异(P<0.01)。陆基养殖尖吻鲈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除眼径X_6与吻长X_7无显著相关性外,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的其他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尖吻鲈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而X_3、X_5和X_9对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体质量的直接作用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显示,陆基养殖群体的X_4和X_5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71,美济礁离岸养殖群体的X_3、X_5和X_9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864,说明2个尖吻鲈养殖群体的体质量分别主要由这些形态性状决定;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2个养殖群体尖吻鲈多元回归方程:Y陆基养殖=-1 128.61+3.143X_4+6.418X_5,Y美济礁离岸养殖=-2 054.81+7.377X_3+9.196X_5-10.041X_9。研究表明,2种养殖模式下尖吻鲈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异,美济礁离岸养殖尖吻鲈在体型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形态性状 体质量 陆基养殖 离岸养殖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翻背症”的病原及初步治疗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旺 吴开畅 +4 位作者 王江勇 凌慧 杨蕊 岑小勇 叶乐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对海南发生"翻背症"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原为哈维弧菌,该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苯... 对海南发生"翻背症"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药敏分析及药物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原为哈维弧菌,该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耐药;药物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诺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苯扎溴铵及对照组的最终存活率分别为39.05%、32.38%、29.52%和14.29%,诺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用于治疗方斑东风螺"翻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翻背症 哈维弧菌 药物治疗
下载PDF
克氏双锯鱼全人工亲鱼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叶乐 周泽斌 +1 位作者 吴开畅 杨其彬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40,共2页
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雀鲷科(Pomacentridae),双锯鱼属(Amphiprion),俗名双带小丑,是小丑鱼家族的一员,属于珊瑚礁鱼类。小丑鱼是热带海水观赏鱼的重要种类之一,是珊瑚礁中可爱的小精灵,全世界共发现有28种。近年来,... 克氏双锯鱼(Amphiprion clarkii),雀鲷科(Pomacentridae),双锯鱼属(Amphiprion),俗名双带小丑,是小丑鱼家族的一员,属于珊瑚礁鱼类。小丑鱼是热带海水观赏鱼的重要种类之一,是珊瑚礁中可爱的小精灵,全世界共发现有28种。近年来,以小丑鱼为代表的海水观赏鱼繁殖技术有了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鱼 培育技术 全人工 海水观赏鱼 小丑鱼 繁殖技术 珊瑚礁
下载PDF
小丑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乐 杨其彬 吴开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55-3556,3569,共3页
[目的]研制经济适用的小丑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方法]利用自制的2种配合饲料和鲜虾肉(对照组)投喂全长2cm左右的克氏双锯鱼和白条双锯鱼幼鱼进行56d的养殖试验,以评价自制配合饲料对小丑鱼生长和色彩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不同... [目的]研制经济适用的小丑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方法]利用自制的2种配合饲料和鲜虾肉(对照组)投喂全长2cm左右的克氏双锯鱼和白条双锯鱼幼鱼进行56d的养殖试验,以评价自制配合饲料对小丑鱼生长和色彩的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饲料(饲料A、饲料B及鲜虾肉)对2种小丑鱼幼鱼生长影响无显著差异,饲料B在饲料A的基础上添加了一定量的虾青素,使用7~10d即具有明显的增色作用,达到了鲜虾所不能达到的着色效果。饲料A和饲料B交替使用比使用鲜鱼虾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人工饲料取代鲜活饵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丑鱼 幼鱼 配合饲料 虾青素
下载PDF
小头鲔幼鱼陆基循环水养殖日周期性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蕊 周胜杰 +2 位作者 赵旺 于刚 马振华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实现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陆基循环水养殖,优化养殖设施和完善养殖技术参数,开展了陆基循环水驯化养殖条件下,小头鲔口径与全长的关系、非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及非摄食期间幼... 为实现小头鲔(Euthynnus affinis)陆基循环水养殖,优化养殖设施和完善养殖技术参数,开展了陆基循环水驯化养殖条件下,小头鲔口径与全长的关系、非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摄食期间幼鱼运动速度、幼鱼摄食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及非摄食期间幼鱼水层分布等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小头鲔幼鱼45°和90°口径均随着全长的增长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摄食阶段,初始发现食物时,小头鲔幼鱼做爆发性游泳运动,游泳速度与摄食游泳速度和摄食后游泳速度差异显著(P<0.05);捕食时和捕食后,小头鲔主要做巡航游泳运动,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的游泳深度会随食物的深浅变化而变化;而在非摄食状态下,小头鲔幼鱼的游泳深度变化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为小头鲔陆基养殖、繁育等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后续开展南海金枪鱼陆基驯化养殖及人工繁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头鲔 陆基循环水养殖 摄食 游泳运动
下载PDF
红鳍笛鲷仔、稚鱼摄食、消化与食物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科 杨其彬 马振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1,共9页
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 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颗粒饲料驯化时间[13 dph (孵化后天数,W13)、16 dph (W16)、19dph (W19)和22 dph (W22)]对红鳍笛鲷仔、稚鱼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投喂密度显著影响红鳍笛鲷仔鱼的摄食、饵料选择、生长和存活,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1)时,仔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个·mL^(–1)和30个·mL^(–1)处理组。颗粒饲料驯化实验中,W19和W22处理组个体的生长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W13处理组个体的RNA/DNA比率最低。22 dph时,W13和W16处理组个体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根据研究结果,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喂养期间,轮虫密度对仔、稚鱼的食物选择性存在显著影响,建议在红鳍笛鲷初始投喂阶段使用10~20个·mL^(–1)的轮虫密度投喂仔鱼,红鳍笛鲷13 dph即可驯料,而最佳驯料期为16~22 d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食物选择性 早期驯料 生长 存活 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 RNA/DNA比率
下载PDF
尖吻鲈尾部骨骼胚后发育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胜杰 胡静 +5 位作者 马振华 陈旭 杨其彬 杨蕊 刘亚娟 孟祥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2-347,共6页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的夹角;在体长(2.48±0.1)mm时,第一片尾下骨出现;体长(2.58±0.1)mm时,第二片尾下骨和第三片尾下骨同时出现;体长(2.85±0.1)mm时第四片尾下骨、第五片尾下骨和尾下骨旁骨同时出现;体长(3.28±0.1)mm时尾杆骨的上翘逐渐明显,尾下骨变宽,尾杆骨尚未缩短;体长(5.11±0.2)mm时,尾杆骨缩短,尾部骨骼变形完成;体长(10.11±0.5)mm时,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发育趋于成熟,变态发育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仔稚鱼 尾部骨骼 发育
下载PDF
尖吻鲈仔、稚鱼异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亚娟 程大川 +3 位作者 周胜杰 马振华 胡静 杨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以16日龄尖吻鲈(Lates calarifer)为仔、稚鱼发育的区分节点,采用Auto CAD 2014软件对尖吻鲈(孵化后1~36 d)关键器官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在尖吻鲈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重要器官分化的过程中,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现象... 以16日龄尖吻鲈(Lates calarifer)为仔、稚鱼发育的区分节点,采用Auto CAD 2014软件对尖吻鲈(孵化后1~36 d)关键器官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在尖吻鲈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重要器官分化的过程中,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现象。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在仔、稚鱼期表现出生长速率不同的正异速生长;眼径在仔鱼期为等速生长,稚鱼期转化为负异速生长;仔鱼期的头高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转为负异速生长。在躯干部分器官中,头长在仔、稚鱼阶段均为快速生长,体高及躯干长为等速生长。游泳器官中,仔鱼期,尖吻鲈胸鳍保持等速生长,稚鱼期转为正异速生长;尾鳍在仔鱼期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转化为等速生长,而稚鱼期起始分化的背鳍、臀鳍、腹鳍为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仔、稚鱼 异速生长 早期发育
下载PDF
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及存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席世改 秦传新 +6 位作者 马振华 于刚 孙金辉 潘菀倪 左涛 马鸿梅 朱文涛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 文章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及混合藻(金藻和角毛藻1∶1混合)投喂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研究了微藻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紫海胆浮游幼体生长发育的效果有差异,金藻是最佳饵料品种,角毛藻次之,其后分别为巴夫藻、小球藻和混合藻,扁藻不适于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的开口饵料。就饵料种类而言,金藻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饵料的成活率可达(23.12±1.8)%,显著高于其他单胞藻类(P<0.05)。就发育速度而言,以角毛藻和金藻混合喂食的海胆浮游幼体整体发育速度最快,幼体平均体长为(885.25±30.49)μm,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P<0.05);投喂巴夫藻的浮游幼体前期生长较慢,体长为(337.98±24.56)μm,后期较其他单胞藻类生长快,体长可达(580±32.95)μm,适宜作为紫海胆浮游幼体后期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海胆 微藻 生长发育 浮游幼体
下载PDF
军曹鱼仔鱼异速生长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江民天 周胜杰 +4 位作者 胡静 杨蕊 马振华 孟祥君 苏胜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20-2326,共7页
【目的】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率,完善其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军曹鱼的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指标测量军曹鱼个体的全长、头... 【目的】了解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器官发育的优先性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速率,完善其发育过程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军曹鱼的苗种培育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指标测量军曹鱼个体的全长、头长、吻长、口宽、眼径、头高、体高、躯干长、尾长、胸鳍长及尾鳍长等指标,然后结合回归方程拟合的方法对军曹鱼仔鱼早期异速生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头部器官、游泳器官和躯干部的异速生长模式。【结果】军曹鱼仔鱼全长(y)与日龄(x)关系的回归方程为y=3.8912e0.0388x(R2=0.9623),即在军曹鱼正常摄食的情况下,其全长增加速率随日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军曹鱼仔鱼全长的增长,其口径增加速率越高,其中最小和最大口径对应的全长分别为4.087和6.351 mm。在军曹鱼的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和头高在仔鱼发育阶段表现为正异速生长,眼径则表现为等速生长;在躯干部中,头长和尾长在仔鱼发育阶段为正异速生长,体高为等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军曹鱼胸鳍在仔鱼发育阶段保持正异速生长,尾鳍则为负异速生长。【结论】军曹鱼仔鱼发育阶段优先发育游泳器官和摄食器官,以增强其追逐及捕食能力,为生长发育提供饵料保障,保证营养充足,适应外界环境,进而提高仔鱼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仔鱼 异速生长 早期发育
下载PDF
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循环水养殖生长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胜杰 杨蕊 +2 位作者 于刚 吴洽儿 马振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9-346,共8页
2019年6—8月,在水温(30.6±0.5)℃、14L∶10D和水面光照度2000 lx下,将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幼鱼单独养殖在直径5 m、水深2.5 m的圆柱形循环水控温、控光水泥池中60 d,测定养殖前后二者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析计算其体质量与体长之... 2019年6—8月,在水温(30.6±0.5)℃、14L∶10D和水面光照度2000 lx下,将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幼鱼单独养殖在直径5 m、水深2.5 m的圆柱形循环水控温、控光水泥池中60 d,测定养殖前后二者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分析计算其体质量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全长与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各个生长指标及肥满度变化,以探究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试验结果显示,除吻长、第二背鳍长、尾柄长外,青干金枪鱼全长与身体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拟合关系较好(r2>0.9);除吻长、第一背鳍长、第二背鳍长、尾柄长外,小头鲔全长与身体其他形态指标之间的拟合关系较好(r2>0.9)。青干金枪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方程为y=0.0128x^(3.0663)(r^(2)=0.966),为等速生长;而小头鲔的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的拟合方程为y=0.0005x^(4.0298)(r^(2)=0.9322),为正异速生长。青干金枪鱼和小头鲔养殖60 d时,肥满度分别为1.044±0.075、1.929±0.087,捕获时肥满度分别为0.930±0.035、1.285±0.026;养殖后的肥满度显著高于捕获时(P<0.05),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可以对小头鲔和青干金枪鱼进行养殖或育肥。本试验结果表明,青干金枪鱼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具有等速生长特性,小头鲔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具有正异速生长特性。相关试验养殖数据可以为小型金枪鱼类循环水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干金枪鱼 小头鲔 循环水养殖 生长 肥满度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对2种材质洞穴的选择和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骆磊 黄建华 +6 位作者 刘栋梁 谭理琦 江世贵 周发林 姜松 杨其彬 杨丽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1,共6页
文章通过观察人工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ii)在堆积的竹筒和PVC 管2 种类型洞穴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克氏原螯虾对2 种洞穴的选择适应性和空间分布占比规律,不同洞穴内外的雌雄比例分布规律,及单一洞穴内虾的数... 文章通过观察人工养殖环境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ii)在堆积的竹筒和PVC 管2 种类型洞穴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克氏原螯虾对2 种洞穴的选择适应性和空间分布占比规律,不同洞穴内外的雌雄比例分布规律,及单一洞穴内虾的数量分布及雌雄比例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喜栖息躲藏于洞穴中(A 组83.47%,B 组89.87%),尤其喜栖息躲藏于竹筒洞穴中[B 组竹筒(71.80%)和PVC 管(11.63%)]。垂直摆放洞穴的上下位置会影响克氏原螯虾分布,克氏原螯虾更喜欢在中下层和下层洞穴中躲藏,其分布数量由下而上依次降低。克氏原螯虾具有一雄多雌同居一穴的现象,不同垂直空间雌雄分布比例没有明显规律,但雌雄比最高分别出现在A 组的最下层(3.43∶1)和B 组竹筒洞穴的最上层(2.8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竹筒 PVC管 洞穴选择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