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近代应对海洋灾害机制变革研究--以江浙海塘修建为例 |
蔡勤禹
高铭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2 |
0 |
|
2
|
关注重大理论问题 探索史学演进脉络——陈其泰先生与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 |
刘永祥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2
|
|
3
|
中国慈善发展的战略思考:历史与现实 |
周秋光
王振耀
金锦萍
严昌洪
黄震
任云兰
朱英
蔡勤禹
陶水木
虞和平
王先明
李允晨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4
|
近代中国慈善事业六大影响 |
蔡勤禹
李静
尹宝平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6 |
2
|
|
5
|
“中国无史”:梁启超“新史学”的传播策略分析 |
刘永祥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侵华史”书写体系的建构——以刘大年、卿汝楫的《美国侵华史》为例 |
刘永祥
于欣怡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2 |
0 |
|
7
|
近二十年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
刘希洋
蔡勤禹
|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8
|
南京政府时期慈善观念向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 |
蔡勤禹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7 |
2
|
|
9
|
“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届华北区域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李尹
蔡勤禹
|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21 |
0 |
|
10
|
大力创新史学史研究基本理念与方法——以《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学术风格为中心 |
刘永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1
|
从“神灵中心”到“庙宇中心”的转向——《超越信仰:明清高平关帝庙现象与晋东南乡村社会》的学术特色 |
刘永祥
|
《学术评论》
|
2021 |
0 |
|
12
|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研究述评 |
刘希洋
|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
2020 |
3
|
|
13
|
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耕耤制度与十八世纪清王朝国家治理的文化策略 |
王洪兵
张松梅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4
|
敬天勤民:耕耤典礼与十八世纪清王朝治国理念的建构 |
王洪兵
张松梅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3
|
|
15
|
民国时期建设救灾思想探析 |
蔡勤禹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6
|
清代国家治理视阈下的京师赈恤 |
王洪兵
张松梅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20 |
2
|
|
17
|
文明史学:20世纪初“新史学”建构的知识谱系 |
刘永祥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3
|
|
18
|
梁启超与历史编纂学的近代转型 |
刘永祥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9
|
民国时期慈善组织的联合与互动 |
蔡勤禹
姜志浩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20
|
南京沦陷初期的慈善救助 |
蔡勤禹
尹宝平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