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4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召开
1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0-60,共1页
2005年9月3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了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贾承造,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阎敦实、李敬,中油股份公司科技信息部副总经... 2005年9月3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了建院20周年庆祝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贾承造,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阎敦实、李敬,中油股份公司科技信息部副总经理罗治斌,玉门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熊湘华等领导和西北大学、中科院兰州地质所等单位的教授、专家出席了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股份公司 副总经理 石油工业 科技信息 玉门油田 副部长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标准研究与思考
2
作者 姚刚 杨午阳 吴丹 《标准科学》 2023年第S02期155-159,共5页
中国石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及标准研究在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通过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标准在集团公司16家油气田全面推广应用的... 中国石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及标准研究在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本文通过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标准在集团公司16家油气田全面推广应用的成功实践,阐述了新时期标准研究工作的急迫性,论述了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研究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效,及标准执行措施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产 物联网 标准 实践 思考
下载PDF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石油勘探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及实践
3
作者 石亚军 陈蟒蛟 +1 位作者 王建功 王鑫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本文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盆地实验研究中心为例,以基层支部为切入点,围绕如何让科研人员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扎根国内生活环境最艰苦、地质条件最复杂的盆地,敢于坐冷板凳、啃硬骨头,切实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提出了基于... 本文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盆地实验研究中心为例,以基层支部为切入点,围绕如何让科研人员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扎根国内生活环境最艰苦、地质条件最复杂的盆地,敢于坐冷板凳、啃硬骨头,切实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提出了基于党建目标管理、“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融合等为抓手的“1定+3做”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并在实施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基层科研人员 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目标管理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海莉 龚仁彬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6期9-17,共9页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国际石油公司加大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打造现代油气生产方式。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应用,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目...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国际石油公司加大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打造现代油气生产方式。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应用,积极推进物联网建设,目前已在16个油气田规模化应用,累计超12万口油气水井、7300多座场站、200万台套设备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形成了标准化、可复制的物联网建设模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石油仍需进一步完善物联网平台建设,提升数据质量和共享能力,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业务应用的范围与深度。未来数字化智能化在石油开发与生产领域的发展方向,建议重点搭建新一代油气生产智能物联网平台,加强物联网全覆盖建设和数据治理,充分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数字孪生应用构建新一代智能工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产 数字化 智能化 智能物联网 数字孪生
下载PDF
基于分级存储的石油勘探地震处理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树仁 冯超敏 +1 位作者 蔡长宁 樊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66-270,共5页
石油勘探中“两宽一高”采集技术的深入应用,对地震资料并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存储对地震资料处理应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提高各类应用的运算效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SD、集群NAS多级分层存储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针对高IOPS应... 石油勘探中“两宽一高”采集技术的深入应用,对地震资料并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存储对地震资料处理应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提高各类应用的运算效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SD、集群NAS多级分层存储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针对高IOPS应用、大数据块并行应用进行算法流程级设计。通过DD与IOZONE基准测试、两种应用实际运行效果,验证了设计方案具备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效率与性价比上的优势,适用于勘探数据中心地震资料处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硬盘(SSD) 集群NAS DD与IOZONE基准测试 石油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下载PDF
中国石油企业短信平台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 郭以东 《石油规划设计》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论述了短信服务的概念以及短信服务在企业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分析了短信服务模式,提出了短信平台在企业短信服务中的应用模式。详细论述了短信平台的系统架构、特点和功能以及中国石油短信平台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 短信服务 短信平台 系统架构 特点 功能 应用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上游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群 周相广 陈刚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年第6期78-81,85,共5页
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灾难备份是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手段之一。作为数字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管理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的静、动态... 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灾难备份是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手段之一。作为数字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管理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的静、动态数据,数据范围覆盖了上游业务多个专业。项目组针对石油专业数据的特点,利用现代成熟的信息技术,合理地设计了两个系统数据集成灾备方案,实现了油田公司数据的本地备份和在中国石油总部异地的数据集中备份,在总部为油田提供远程数据查询接替服务。本文结合A1和A2系统容灾实施案例,对数据建设如何成功实施和应用灾难备份给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灾难备份 A1系统 A2系统 数字油田
下载PDF
石油勘探开发信息系统硬件配置方案的设计及实现
8
作者 李群 陆育锋 王从镔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年第24期33-35,41,共4页
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硬件系统建设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旨在通过石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剖析从应用架构推出硬件系统架构的过程,针对硬件系统架构描述了技术实现的方法。其实施方法和经验对其... 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硬件系统建设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旨在通过石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案例,剖析从应用架构推出硬件系统架构的过程,针对硬件系统架构描述了技术实现的方法。其实施方法和经验对其他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架构 系统架构 服务器 存储系统 备份系统
下载PDF
中国石油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思考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邦六 雍学善 +3 位作者 高建虎 常德宽 杨存 李海山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3,共12页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紧跟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和物探领域的重大需求,在地震处理、解释环节超前谋划,积极布局,有力推动了物探技术向智能化发展,形成了智能地震处理和智能地震解释两大技术系列,并...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紧跟国际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和物探领域的重大需求,在地震处理、解释环节超前谋划,积极布局,有力推动了物探技术向智能化发展,形成了智能地震处理和智能地震解释两大技术系列,并创新研发了智能地震标签数据集构建软件;同时,创新研发模式,牵头组建了由北京大学等组成的“6+1”智能物探“产学研”联盟,有效推动了中国石油智能物探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了与国际智能物探技术的同步发展。“十四五”期间,中国石油将围绕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战略,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明确“123456”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立足模块替代,探索流程再造,积极推动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创新发展与落地见效。其中,在人力密集型环节实现智能模块替代,提高地震处理解释效率,支撑实际生产提效降本;在技术密集型环节实现智能流程再造,提高地震处理解释精度,引领物探技术创新发展,形成世界一流的智能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系列,实现智能物探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推进中国石油物探业务智能化发展,最终实现智能化找油找气,并为水平井钻井提供实时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地震处理解释 智能化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再论海相沉积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希望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国玉 陈启林 +1 位作者 白云来 廖建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中国海相沉积分布广泛,古老碳酸盐岩是勘探规模储量发现的主要领域,在四川盆地的震旦系与寒武系、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与奥陶系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古老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泥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古隆起背景上... 中国海相沉积分布广泛,古老碳酸盐岩是勘探规模储量发现的主要领域,在四川盆地的震旦系与寒武系、塔里木盆地的寒武系与奥陶系以及鄂尔多斯盆地的奥陶系均发现了规模储量。古老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泥质烃源岩生烃潜力大,古隆起背景上油藏类型多,未来的油气勘探要集中在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区域不整合面控制的地层溶蚀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等重点领域。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海相黑色页岩沉积是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非常规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沉积 碳酸盐岩 泥质烃源岩 复式油气聚集带 地层溶蚀带
下载PDF
世界物探技术现状及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杜金虎 熊金良 +2 位作者 王喜双 王西文 王学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物探技术发展可归结为三大趋势:陆地装备已具备15万道带道能力,海上装备已具备26缆的能力,未来装备向百万道发展;采集技术向宽方位、高密度、宽带可控震源、双检电缆等技术发展;处理技术向叠前深度、逆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物探技术发展可归结为三大趋势:陆地装备已具备15万道带道能力,海上装备已具备26缆的能力,未来装备向百万道发展;采集技术向宽方位、高密度、宽带可控震源、双检电缆等技术发展;处理技术向叠前深度、逆时偏移,全波形反演等技术发展。"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走技术发展之路,立足四大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物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石油物探技术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在装备制造、计算机硬件能力、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世界物探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各探区的勘探现状,就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作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意见与建议,以期推动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物探技术 中国石油 技术发展 分析和思考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中国西北新能源——油页岩典型特征及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桦 白云来 吴武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1-741,共11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可用量不断减少,油页岩、油砂与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资源即新能源而备受人们的重视。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笔者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收集前人相关资料、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典型矿区考察、关键样... 随着石油资源的可用量不断减少,油页岩、油砂与稠油作为一种非常规资源即新能源而备受人们的重视。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笔者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收集前人相关资料、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典型矿区考察、关键样品化验分析等手段,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油页岩有以下特点:①矿体多呈层状展布,油页岩单层厚度一般为1~36 m。油页岩多为褐黑色、黑色,有的表面因氧化而呈褐红色,略具油脂光泽。片状、层状构造。参差状、贝壳状断口。硬度小,条痕亮褐色。肉眼观察,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及粉砂级碎屑矿物(长石及石英)组成。油页岩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Al2O3。二者和为65.44×10-2,表明其属中等灰分的油页岩。油页岩有机碳为14×10-2,全碳16.28×10-2。含油率一般为1.5%~13.7%,发热量一般为1.66~20.98 MJ/kg,视密度1.55~2.46 kg/m3。时代越新,油页岩稀土元素丰度越高。主要有3种矿床类型: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滨浅海相沉积矿床、晚二叠世残余湖湾-湖相沉积矿床以及中生代内陆大型湖泊相沉积矿床。其中中生代大型内陆深水-半深水湖泊相油页岩是主要工业类型,它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主要的生油岩,其成因类似于"黑海模式"。中、晚石炭世和侏罗纪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多与煤层共生,形成于三角洲环境。该区预测的油页岩总资源量至少是30000×108 t,折合页岩油约2100×108 t。其中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资源量几近占99%,可与美国西部绿河油页岩媲美。西北地区已查明的油页岩矿均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只要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采用适当的开发技术,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新能源 油页岩 典型特征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和成藏条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启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6-611,共6页
我国西北地区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四大盆地和吐哈、酒泉两个中小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待探明储量潜力大,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约为234 899×108m3,占全国的50%,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探明资源量分别为97 556×108m3和59 ... 我国西北地区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四大盆地和吐哈、酒泉两个中小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待探明储量潜力大,天然气远景资源量约为234 899×108m3,占全国的50%,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探明资源量分别为97 556×108m3和59 634×108m3,分别占全国的44.3%和42.6%,在这些盆地主要有三大勘探领域,即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继承性古隆起、前陆盆地和前陆冲断带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已在这三大领域探明了规模储量;在中国的四大气区(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柴达木气区)中西北地区的就有3个,说明了西北地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了确保“西气东输”的资源基础和探明储量的增长,从战略接替和战略准备的现实资源基础出发,认为今后在西北地区的大中型含气盆地和广泛分布的中小盆地,应加强以石炭系和侏罗系为烃源岩层系的煤型气、煤层气的资源评价和勘探,重视叠合盆地深层气、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水溶气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含油气盆地 天然气资源 勘探领域 继承性古隆起 前陆冲断带 第四系生物气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五八区三叠系白碱滩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鑫 姚清洲 +1 位作者 苏明军 任培罡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表明,五八区538井区三叠系白碱滩组处于有利的构造位置上,具有较好的构造一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有利沉积相带,存在着T3b1^3、T3b2^1、T3b2^2主要储层发育带,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并在邻...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表明,五八区538井区三叠系白碱滩组处于有利的构造位置上,具有较好的构造一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有利沉积相带,存在着T3b1^3、T3b2^1、T3b2^2主要储层发育带,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并在邻区发现有油气藏,具备形成油藏的良好条件。针对白碱滩组进行预探井钻探或老井恢复试油,是该研究区有可能实现油气勘探突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综合研究 石油地质 三叠系 水下分流河道 构造位置 形成条件 岩性圈闭 沉积相带 油气显示 油气勘探 河口坝 发育带 油气藏 预探井 研究区 试油 老井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油气勘探领域勘探难题与技术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剑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01-605,共5页
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大盆地和吐哈、酒泉两个中小型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 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大盆地和吐哈、酒泉两个中小型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指出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环境、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条件与东部含油气盆地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和复杂性。认为前陆冲断带、地层岩性油气藏、克拉通盆地中下组合、油田老区四大领域是西北地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面临许多复杂而特殊的地质难题和技术难题,西北各油气区需要不断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走技术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资源潜力 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油页岩资源基本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17
作者 白云来 吴武军 +5 位作者 房乃珍 程玉红 马玉虎 冯明 廖建波 李相博 《西北油气勘探》 CSCD 2006年第3期45-51,64,共8页
油页岩资源的重新勘探和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调查表明,我国有着较丰富的油页岩资源,西北地区油页岩预测和查明的总资源/储量至少约400亿t,折合页岩油约20亿t。它们主要分布于不同时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不同类型盆地... 油页岩资源的重新勘探和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调查表明,我国有着较丰富的油页岩资源,西北地区油页岩预测和查明的总资源/储量至少约400亿t,折合页岩油约20亿t。它们主要分布于不同时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不同类型盆地(滨海盆地及内陆湖泊)的边缘。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中-晚石炭世滨浅海相沉积矿床、晚二叠世湖湾-湖相沉积矿床以及中生代内陆湖泊相沉积矿床。不同矿区面积相差较大,一般在3.3~520km^2之间;油页岩单层厚度较小,一般在1~5m之间,总厚度在不同矿区变化也较大。油页岩多为褐黑色、黑色,略具油脂光泽。矿体多呈层状展布,含油率5%~10%,物质组成主要为SiO2、Al2O3,其中SiO2变化范围为33%~72%,Al2O3变化范围为8.51%~21.43%。油页岩的稀土元素丰度分配型式与太古代后沉积岩的稀土分配型式是一致的,具有铕异常,8Eu值为0.67±0.05,微量元素除As、Se较高外,其它元素未见明显富集。V/Ni普遍大于1。中-晚石炭世和侏罗纪形成的油页岩矿床多与煤层共生。探明的储量多为小型-中型规模。西部地区已查明的油页岩矿均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内蒙巴格毛德地区是一个很有远景的找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油页岩 资源
下载PDF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石油上游研究院所发展
18
作者 卫平生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中石油上游业务对研究院的要求。研究院现行的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制定整体合理的发展规划,整体建立起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管理体系,才能...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中石油上游业务对研究院的要求。研究院现行的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深化各项体制改革,制定整体合理的发展规划,整体建立起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人才管理体系,才能适应中石油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上游研究院 结构特点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储集层预测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5 位作者 吕焕通 苏明军 蔡刚 高建虎 姚清洲 沙雪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思路分4个层次:以基于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小层对比、构造解释作为基础研究工作;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气藏的定性识别技术;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和少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的静态定量评价技术;... 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思路分4个层次:以基于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小层对比、构造解释作为基础研究工作;基于地震属性提取的岩性油气藏的定性识别技术;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和少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的静态定量评价技术;基于多井拟测井参数反演的岩性油气藏的动态定量评价技术。以准噶尔盆地SN31井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为例,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流程。采用岩性油气藏的储集层预测及评价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岩性-地层油藏的勘探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预测及评价 定性评价 定量静态评价 定量动态评价 SN31井
下载PDF
中国湖相沉积物重力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1 位作者 潘树新 王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4-921,共18页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浊流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1970—1980年)、浊流理论工业化应用阶段(1990—2000年)和砂质碎屑流研究阶段(2010... 深水重力流沉积领域是当前全球油气勘探与研究的热点,陆相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研究在我国已有5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浊流理论探索与发展阶段(1970—1980年)、浊流理论工业化应用阶段(1990—2000年)和砂质碎屑流研究阶段(2010年以后).近10年来,随着国际深水沉积理论的发展与我国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工作进展迅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成果、新认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湖盆中央深水区至少存在浊流、异重流、砂质碎屑流及底流4种类型的重力流与牵引流沉积;2)湖盆中不同类型的流体在搬运与沉积过程中存在互相转化,形成混合事件层(Hybrid Event Bed);3)建立了湖相砂质碎屑流搬运—沉积过程的鉴别标志——"泥包砾"结构(Mud-coated intraclasts);4)地震沉积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在湖相重力流内部沉积单元解剖、湖盆深水沉积模式建立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展望未来,为适应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需求,湖盆深水沉积研究发展趋势主要有5个方面:1)深水砂体成因类型划分、搬运—沉积过程及沉积模式的建立与完善;2)深水泥页岩(细粒沉积)成因机理、类型划分及其油气意义研究;3)深水沉积"源—汇"系统与地震响应及评价预测研究;4)深水沉积搬运—沉积过程实验模拟研究;5)新的深水沉积理论体系建立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重力流 深水沉积 研究历史 研究进展 陆相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