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东南盆地崖13-1高效天然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建南 郝芳 邹华耀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07-810,共4页
高效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有别于大中型气藏,其形成需要同时具备高效的气源灶、高效的成藏过程和高效的储盖能量配置。指出琼东南盆地崖13-1构造新近纪以来地层沉降速率快、沉积厚度大,潜在气源岩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进入了生、排烃高峰阶段... 高效天然气藏的成藏条件有别于大中型气藏,其形成需要同时具备高效的气源灶、高效的成藏过程和高效的储盖能量配置。指出琼东南盆地崖13-1构造新近纪以来地层沉降速率快、沉积厚度大,潜在气源岩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进入了生、排烃高峰阶段,普遍发育的动态型超压系统为含气流体初次排放和在三维输导体系中二次垂/侧向运移提供了有效动力,储层常压和盖层超压这种有利的储盖能量配置关系是气藏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认为崖13-1气藏是晚期超压环境下快速充注、生-储-盖“黄金”配置、立体输导型高效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天然气藏 超压 成藏机理 崖13—1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莉 柳广弟 +2 位作者 谢增业 高嘉玉 单秀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0-807,共8页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邛西、平落坝及白马庙气田上三叠统原生气藏和侏罗系次生气藏储集层有机包裹体以气相、气液两相为主,形态多不规则,大小以3~6 μm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裂隙及充填裂缝的方解石脉中.须家河组二段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邛西、平落坝及白马庙气田上三叠统原生气藏和侏罗系次生气藏储集层有机包裹体以气相、气液两相为主,形态多不规则,大小以3~6 μm为主,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裂隙及充填裂缝的方解石脉中.须家河组二段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60~170℃,主峰在90~130℃;侏罗系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在70~130℃,主峰为80~100℃.根据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三叠系烃源岩演化史分析,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经历了印支晚期少量油气充注,燕山期的大量油气充注及喜马拉雅期的调整、少量充注的全过程,其主要充注时期为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系气藏为次生气藏,主要充注时期为喜马拉雅期.通过恢复不同时期包裹体的古流体势,认为川西前陆盆地南部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流体势呈无序性.天然气运移以源、储之间的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充注期次 运移方向 川西前陆盆地南部
下载PDF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立新 武丽 +2 位作者 姜振学 周晶晶 姚蕾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沙河街组一、二段运载层残留油量在1.84×108~2.59×108t,约占排烃量的7.4%~10.4%。储层滞留烃是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主要损耗方式,残留油量计算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得对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下限 石油运聚范围 残留油柱高度 残留油量 辽东湾
下载PDF
古油层识别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飞宇 庞雄奇 +3 位作者 曾花森 师玉雷 胡剑峰 刘可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69,共5页
古油层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层段识别,二是残留烃数量分析,三是盆地流体历史模拟技术。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和荧光颗粒定量技术分别采用显微岩石学和激光扫描分析方法,确定储集层中油包裹体的丰度,而储集层中油... 古油层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高孔隙度和渗透率层段识别,二是残留烃数量分析,三是盆地流体历史模拟技术。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和荧光颗粒定量技术分别采用显微岩石学和激光扫描分析方法,确定储集层中油包裹体的丰度,而储集层中油包裹体丰度反映它在地质历史中古含油饱和度。油层的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值大于5%,并至少有一部分样品大于10%,水层的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值小于1%。一些油层中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高值缺乏指示了快速成藏或浅部成藏。在石油运移通道层段,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值主体值为1%~5%,但这些层段在垂向上仅局部分布。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和荧光颗粒定量技术可用于识别古油层,判识古油水界面,寻找再运移石油,确定天然气或凝析气藏早期是否存在早期石油充注事件,识别次生油藏,寻找下伏油藏,限定油气充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气藏 石油运移途径 成藏化石记录 流体包裹体 烃类流体
下载PDF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俊 庞雄奇 +3 位作者 姜振学 陈冬霞 杜春国 李丕龙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 近几年济阳坳陷的勘探实践表明,对岩性油藏的含油性差异、成藏机理尚认识不清,这制约了隐蔽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在东营凹陷145个砂岩透镜体油藏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透镜体油藏详细解剖和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综合研究后发现:砂岩透镜体圈闭形成时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储集条件是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只有围岩(源岩)进入供烃门限后,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水向外渗滤遇到的阻力,即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时,砂岩透镜体才能成藏.当砂体沉积环境、围岩生排烃条件、砂体自身储集条件3方面均满足一定条件时,圈闭才具备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条件,并且上述3方面条件越优越,圈闭含油性就越好.用此方法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分布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砂岩透镜体 主控因素 成藏动力学机理与模式 供烃门限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德惠断陷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1
6
作者 赵力彬 黄志龙 +3 位作者 马玉杰 高岗 李君 杨宪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德惠断陷已有40余年的勘探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对德惠断陷深层天然气的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地质条件研究后表明:德惠断陷二氧化碳组分主要为有机成因;农安气田埋深相对较浅的干气形... 德惠断陷已有40余年的勘探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油气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对德惠断陷深层天然气的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地质条件研究后表明:德惠断陷二氧化碳组分主要为有机成因;农安气田埋深相对较浅的干气形成除与母质类型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天然气纵向运移过程中的分馏作用和泉三段的泥岩超压所致,而营城组和沙河子组天然气较干主要是因为来源于高过成熟生烃母质;德惠断陷天然气可以划分为油型气、混合气、煤成气和生物成因气4种类型,但以煤成气为主。认为德惠断陷深层营城组和沙河子组既聚集了部分未曾调整破坏的正常成熟气,又聚集了大量高过成熟阶段的天然气,油气源丰富,有望形成较大规模气藏,是勘探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惠断陷 天然气 成因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芝华 谢增业 +2 位作者 李志生 马成华 孙庆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0,共4页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成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在80%~96%,C2+重烃含量较高,分布在3%~18%;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以小于0.95为主,为典型的湿气,主要属于干酪根热降解气。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碳、氢同位素均较...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成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甲烷含量在80%~96%,C2+重烃含量较高,分布在3%~18%;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以小于0.95为主,为典型的湿气,主要属于干酪根热降解气。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是碳、氢同位素均较轻,δ13C1介于-43‰^-37‰,δ13C2介于-30‰^-24‰;δDCH4介于-190‰^-150‰,δDC2H6介于-150‰^-110‰。甲烷碳同位素值与干燥系数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值明显比海相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轻,具有煤型气特征,表明须家河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煤系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天然气 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建军 陈践发 +3 位作者 段文标 李程善 师生宝 叶治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主要聚集于I号构造带附近。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的特征,指出该带奥陶系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干燥系数较高,为0.78~0.99,甲、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4.4‰^-37.7‰和-42.1‰^-30.8‰,主要是热解...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的天然气主要聚集于I号构造带附近。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天然气的特征,指出该带奥陶系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干燥系数较高,为0.78~0.99,甲、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别为-54.4‰^-37.7‰和-42.1‰^-30.8‰,主要是热解成因气;该带西端奥陶系埋深大,构造稳定,天然气保存条件好,因此塔中45井、塔中451井天然气仍存在一定量的生物气。结合塔中下古生界的热演化史和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塔中Ⅰ号构造带东段主要聚集了高—过成熟的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其主要来自不同热演化阶段干酪根的裂解,原油裂解气的贡献很小,而塔中Ⅰ号构造西端主要聚集了成熟早期的中—上奥陶统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 Ⅰ号构造带 天然气成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建军 陈践发 +3 位作者 朱雷 叶治续 师生宝 刘应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7-582,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天然气的成因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塔中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塔中的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塔中东、西部天然气的组分和碳同位素存在显著差异,塔中东部和I号构造带的天然气具有较... 塔里木盆地塔中天然气的成因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塔中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塔中的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塔中东、西部天然气的组分和碳同位素存在显著差异,塔中东部和I号构造带的天然气具有较高的干燥系数、较重的碳同位素比值和较高的氮含量。研究认为这些差异除了一定程度上受有机质类型和次生变化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塔中东部下古生界有机质成熟度的定型时间较早,紧邻满加尔凹陷的寒武系烃源岩,因此主要聚集了高-过成熟的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塔中西部主要发育中—上奥陶统有机质,且有机质成熟度的定型时间较晚,因此主要聚集了中等成熟的中—上奥陶统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综合分析表明天然气主要生成于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干酪根,原油裂解生气在本区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奥陶系 寒武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60-265,共6页
利用(1δ3C2-1δ3C3)-C2/C3(mol/mol)关系、“天然气曲线”和天然气C7-重烃三角图对海南福山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生烃高峰到湿气阶段的产物;天然气和该区原油同源,都来自流沙港组Ⅱ-... 利用(1δ3C2-1δ3C3)-C2/C3(mol/mol)关系、“天然气曲线”和天然气C7-重烃三角图对海南福山凹陷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天然气主要为干酪根生烃高峰到湿气阶段的产物;天然气和该区原油同源,都来自流沙港组Ⅱ-Ⅲ型有机质;天然气没有遭受明显的次生变化,受运移效应的影响也较弱;花场地区天然气主要来自白莲次凹,而Hx4井和H 3-4井的天然气可能有来自皇桐次凹的贡献。认为(1δ3C2-1δ3C3)-C2/C3(mol/mol)关系图和“天然气曲线”是研究天然气成因与来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 热降解成因 碳同位素组成 福山凹陷
下载PDF
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11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张俊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1期56-62,共7页
隐蔽油气藏可以按其判别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进行分类。按动力学成因可基本分为五类: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聚集成藏、毛细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深盆气体体积膨胀推排油气聚集成藏、分子吸附油气聚集成藏、分子结... 隐蔽油气藏可以按其判别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进行分类。按动力学成因可基本分为五类: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聚集成藏、毛细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深盆气体体积膨胀推排油气聚集成藏、分子吸附油气聚集成藏、分子结合力聚集甲烷水合物气藏。受盆地类型、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不同。论述了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成藏主控因素、成藏动力系统和成藏模式等研究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我国隐蔽油气藏成因机理和富集规律等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油气藏分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评价和资源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成林 金惠 +2 位作者 刘人和 朱杰 范柏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统计分析、类比评价、区带地质评价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天然气供烃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与配套条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 采用统计分析、类比评价、区带地质评价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天然气供烃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与配套条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计算了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并对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y)与地质评价系数(x)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根据区带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辽盆地深层区带进行级别划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等断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成藏条件 深层天然气 区带评价 资源预测
下载PDF
英吉苏凹陷石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永才 常象春 张枝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3,共4页
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原油和主要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中轻烃、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及碳同位素值,划分了原油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华英参1井侏罗系碳质泥岩和煤的沉积环境介质盐度较低... 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原油和主要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中轻烃、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及碳同位素值,划分了原油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油-油对比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华英参1井侏罗系碳质泥岩和煤的沉积环境介质盐度较低,且成熟度较低,未达到成熟门限。英南2井侏罗系原油处于低成熟阶段,主要来源于相对氧化、盐度较低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即主要来源于中生界腐殖型烃源岩,具有混源的特征。龙口1井侏罗系原油则主要来源于盐度较高的缺氧还原性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腐泥型烃源岩,华英参1井侏罗系和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与龙口1井的原油为同一油源,均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英吉苏凹陷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金博 刘震 李绪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204,共9页
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环境、构造断裂不发育、泥-流体底辟发育及热流体活动强烈等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伸展-转换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与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分析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天然气藏形成到天然... 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环境、构造断裂不发育、泥-流体底辟发育及热流体活动强烈等独特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伸展-转换盆地的油气聚集规律与断陷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分析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天然气藏形成到天然气分布为主线,提出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即宏观上天然气聚集在盆地内成藏条件配置好的中央凹陷带底辟区,微观上天然气则聚集在底辟成藏条件配置好的顶部、两侧及周缘的构造和岩性圈闭中。天然气底辟优势聚集规律突破了以往紧邻凹陷带的斜坡带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带的传统观点,使人们认识到只有符合优势聚集规律的构造带和圈闭才可能聚集天然气,这对于调整伸展-转换型盆地的油气勘探思路,针对性地解决莺歌海盆地勘探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明有利勘探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 底辟优势聚集规律 勘探意义
下载PDF
盖瓦尔油田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15
作者 朱红霞 白国平 黄志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的盖瓦尔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1935年发现,1951年投产。其源岩主要是中-上侏罗系以及志留纪两套沉积地层;储集层主要有晚侏罗世的阿拉伯-D层、二叠世的Khuff和Unayzah层以及泥盆世的Jauf组储集层;相应的盖层有硬... 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的盖瓦尔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1935年发现,1951年投产。其源岩主要是中-上侏罗系以及志留纪两套沉积地层;储集层主要有晚侏罗世的阿拉伯-D层、二叠世的Khuff和Unayzah层以及泥盆世的Jauf组储集层;相应的盖层有硬石膏、页岩、蒸发岩和灰质泥岩;构造类型为背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瓦尔油田 源岩 储层 盖层 构造和圈闭类型
下载PDF
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机理 被引量:71
16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方勇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8,共10页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 通过对多个盆地大量样品的多参数对比分析,建立了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的多参数识别标志,揭示了不同成熟度指标对超压的差异响应。识别出超压抑制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作用的4个层次:①超压抑制了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不同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生烃作用)和烃类的热演化;②超压仅抑制了烃类的热演化和富氢干酪根组分的热降解,而对贫氢干酪根组分的热演化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镜质体反射率未受到抑制;③超压抑制了烃类的热裂解,而对干酪根的热降解未产生明显影响;④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未产生可识别的影响。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抑制作用层次取决于超压发育后有机质热演化反应的体积膨胀效应、产物浓度变化速率及超压的发育特征。早期强超压和长期保持封闭流体系统是产生第一层次超压抑制作用的必要条件。超压发育过晚、超压强度低、超压流体频繁释放等都可能导致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各个方面均不产生可识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超压环境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作用 超压抑制作用层次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Z34断裂带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模式 被引量:58
17
作者 陈斌 邓运华 +2 位作者 郝芳 邹华耀 胡建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带,活跃烃源岩及其持续快速、充足的供烃能力、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高效的油气汇聚效应与快速穿层运移是油气晚期多层系快速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烃源岩 活动断裂带 贯通型输导格架 油气快速成藏 新构造运动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藏史确定油气成藏时间的几个问题——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为例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 利用BasinMod-1D软件恢复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代表井的埋藏史和热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福山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和渐新统涠洲组油藏为一期成藏,成藏时间为中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早期。油气主要成藏时间与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期很好地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的充注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埋藏史 热史 成藏时间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新(晚期)构造运动的物质、能量效应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郝芳 邹华耀 +1 位作者 龚再升 方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431,共8页
受板块构造背景和深部过程的控制,不同盆地的新(晚期)构造运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式,包括伸展和转换-伸展背景下的快速沉降和断裂活化、挤压背景下的强烈隆升和构造掀斜等。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强烈的物质效应(对油气成藏要素... 受板块构造背景和深部过程的控制,不同盆地的新(晚期)构造运动具有不同的表现型式,包括伸展和转换-伸展背景下的快速沉降和断裂活化、挤压背景下的强烈隆升和构造掀斜等。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强烈的物质效应(对油气成藏要素构成的改造)和能量效应(对成藏动力学环境和过程的影响)。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影响取决于新(晚期)构造运动期源岩的生排烃状态、新(晚期)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性质、沉降-抬升的速率、幅度和区域变化及断裂活动程度。建造期(盆地保持沉降、充填状态;源岩处于生、排烃阶段;超压的产生过程仍在进行,超压释放后可得到动态补给)的构造运动可以导致幕式快速成藏,所形成的油气藏属于阶段性充注的原生油气藏,改造期(盆地沉降、充填停止,处于抬升、剥蚀和构造变形状态;源岩生、排烃作用已终止;超压的产生过程已经终止,超压释放后不能得到补给)断裂活化型构造运动可导致已聚集油气的突发性穿层运移和跨层聚集,形成非连续充注的次生油气藏;改造期无断裂活化型构造运动特别是构造掀斜运动可以导致已聚集油气的层内调整,形成有成因联系的调整型油气藏系列。新(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既可以具有建设性作用、也可以产生调整、改造作用甚至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晚期)构造运动 应力-压力状态 油气非稳态充注 快速成藏 油气藏调整改造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宏义 汤良杰 +1 位作者 姜振学 罗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2^1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2^1-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七号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