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研究进展、地质意义及鄂尔多斯盆地实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熊鹰 谭秀成 +1 位作者 伍坤宇 王小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4-760,共17页
基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受孔隙尺寸控制的矿物沉淀和胶结非均质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内外有关多孔介质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的调研,对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1)地质环... 基于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作用中受孔隙尺寸控制的矿物沉淀和胶结非均质特征的发现与思考,结合当今国内外有关多孔介质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化学流体动力学研究进展的调研,对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归纳。(1)地质环境中"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广泛存在,表现为储集层孔隙的胶结非均质性及其最终形成的"大孔充填而小孔保存"特征。现今研究主要从不同尺度孔隙结构观察、流体-孔隙介质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矿物沉淀实验3个方面开展。(2)受孔隙尺寸控制的非均质沉淀特征可以利用与表面化学相关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解释,即微孔隙中更大的界面张力和矿物晶体曲率导致矿物的有效溶解度更高,因而更容易保持过饱和状态而不发生沉淀。(3)"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可使油气储集层发生微孔的选择性保存,在不同尺度孔隙共生的情况下,较大孔隙更倾向于被胶结充填而小孔则更易于被保存,不同的胶结模式对岩石整体渗透率的影响略有不同;该现象在地热储集层开发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中也值得重视。最后,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非均质胶结特征和孔隙分布,分析总结成岩流体性质、来源及胶结模式差异对孔隙结构演化和优质储集层分布的影响。"孔隙尺寸控制沉淀"现象的发现和重视对于理解流体-岩石复杂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储集层成岩作用和孔隙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和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尺寸 胶结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 过饱和流体 孔隙保存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盐岩同生-早成岩阶段有机质降解示踪:以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游杰 胡广 +4 位作者 张玺华 沈安江 彭瀚霖 田兴旺 赵东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8-321,共14页
微生物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在同生-早成岩阶段的降解既可以产生酸性流体对碳酸盐颗粒进行溶解,扩大后期成储流体通道,有利于储层发育;但也可能导致孔隙水处在碱性环境下,形成碳酸盐矿物胶结,阻碍溶蚀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因此,同生-早成岩期... 微生物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在同生-早成岩阶段的降解既可以产生酸性流体对碳酸盐颗粒进行溶解,扩大后期成储流体通道,有利于储层发育;但也可能导致孔隙水处在碱性环境下,形成碳酸盐矿物胶结,阻碍溶蚀流体对储层的改造.因此,同生-早成岩期有机质降解对微生物岩储层储集空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研究薄弱.以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微生物碳酸盐岩为例,综合岩石学和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开展了这一降解过程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结果显示,当微生物碳酸盐岩中的有机质处于有氧降解时,微亮晶和亮晶组构均具有Ce负异常;当亮晶组构Ce元素转变为正异常时,表明有机质进入厌氧降解阶段.此外,微生物岩亮晶组构中Cr含量高于微亮晶组构,可以作为有机质降解经过了硝酸盐还原过程的识别标志.如果有机质被Fe-Mn氧化物氧化降解,则会造成微生物岩微亮晶组构中Fe含量高于亮晶组构.随着成岩环境的还原状态进一步加强,有机质降解进入硫酸盐还原阶段,将导致微生物岩中亮晶组构相对于微亮晶组构富集Cu,Mo元素.因此,Ce,Cr,Fe,Mo,Cu等元素在微生物岩不同岩石组构中的变化可以有效识别微生物岩同生-早成岩阶段有机质降解的成岩环境并示踪有机质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降解 地化特征 微生物碳酸盐岩 灯四段 川北地区
下载PDF
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昊 陈雷 +4 位作者 李雪松 陈鑫 王文婧 杨莉 郭鸣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文中通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资料,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与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页岩矿物种类相同,但质量分数差异大,五峰组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最高,龙一1亚段页岩石英质量分数最高。矿... 文中通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资料,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与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页岩矿物种类相同,但质量分数差异大,五峰组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最高,龙一1亚段页岩石英质量分数最高。矿物组分特征的差异导致龙一1亚段页岩脆性指数明显高于五峰组。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含气量两者略有差异,龙一1亚段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垂向变化幅度更大,非均质性更强。五峰组与龙一1亚段页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基本一致,以有机质孔为主,但孔隙发育特征不同。五峰组页岩有机质孔多呈长条状、扁平状,孔径较小;龙一1亚段页岩有机质孔多呈圆柱状、椭圆状,孔径较大。两者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差异性,是因为沉积环境不同。总体上,龙一1亚段储层优于五峰组,更有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差异性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下载PDF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4
作者 汤艳玲 李凌 +3 位作者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5-592,共18页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 【目的】西接康滇古陆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近年来展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然而针对该地区地层充填规律及古地理格局的观点还并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盆内精细的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方法】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梁山组和栖霞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测录井等资料,在岩石类型与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栖霞阶层序界面进行识别。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位,结合优势相原则,分别绘制研究区栖霞阶SQ0+SQ1和SQ2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在栖霞阶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从下到上分别为梁山组底界面(I型)、栖一段内部界面(II型)、栖一段\栖二段界面(II型)和栖霞组\茅口组界面(I型),并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域和高位域组成。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的对比分析,认为栖霞阶下部的SQ0层序大致对应于传统划分的梁山组+栖一段下部地层,仅发育于研究区内的栖霞阶地层沉积前古地貌低地,并且具有向古地貌高地超覆的层序充填特征,中部的SQ1层序和上部的SQ2层序则遍布全区。川西南栖霞阶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接康滇古陆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古地貌和沉积相带分异比较明显,自西向东依次为:康滇古陆及其东缘的潮坪、台内洼地、台内丘滩体,以及开阔—半局限海台地,而且沿台内坡折带发育的台内丘滩体往往具有环洼规模分布的趋势。【结论】通过剖析台内坡折带对碳酸盐岩成储的影响,指出SQ2层序(栖二段)是研究区栖霞阶最有利于台内丘滩体这一潜力储集相带发育的层位,环台洼坡折带发育的丘滩体相带附近是有利的勘探区。从层序地层学角度重新认识栖霞阶充填模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为川西南部下二叠统栖霞阶的下一步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充填模式 古地理格局 地质意义 栖霞阶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早成岩期岩溶特征及其对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启示——以川中地区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东方 谭秀成 +6 位作者 罗文军 王小芳 徐伟 罗思聪 唐大海 罗垚 曾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6-1252,共17页
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古老深层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理论,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基于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储集物性等资料,分析灯四段岩溶特征及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对储层发育和保存的意义。结果表明,灯四段发育... 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古老深层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理论,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基于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储集物性等资料,分析灯四段岩溶特征及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对储层发育和保存的意义。结果表明,灯四段发育孔洞型储层,储集岩性以微生物白云岩类、岩溶角砾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岩溶作用具有组构选择性溶蚀、花斑状溶蚀和半离解带等典型早期溶蚀特征。灯四段储层主要集中在向上变浅序列的中—上部,纵向上呈多套薄层状储层频繁叠置、韵律性分布。灯四段优质储层的发育与相对海平面频繁升降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密切相关,储层品质与暴露时间和溶蚀强度有关。灯四段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岩溶演化阶段:选择性溶蚀阶段、岩溶分带阶段和整体角砾化阶段。适宜的暴露改造有利于原生残余孔隙的溶蚀扩大,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暴露时间过长或溶蚀强度过大导致早期相对孤立的孔洞彼此连接,但大多垮塌或被充填破坏,表现为整体角砾化。整体上,灯四段有效储层具有“小孔(洞)保存,大孔(洞)充填”的特征,随着岩溶阶段的演化,储集性能先优化后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暴露 溶蚀强度 孔洞型储层 微生物白云岩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地震多属性分析在混积环境砂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桑塔木南地区石炭系Ⅳ砂组油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浩 贾晓静 张云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168,共6页
地震多属性分析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塔河油田桑塔木南地区石炭系Ⅳ砂组油为例,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优选振幅属性信息,进行AVF分频反演,建立振幅属性与砂体之间的耦合关系及砂体识别模式,刻画沉积相平面分布。将地震反射... 地震多属性分析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塔河油田桑塔木南地区石炭系Ⅳ砂组油为例,在单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优选振幅属性信息,进行AVF分频反演,建立振幅属性与砂体之间的耦合关系及砂体识别模式,刻画沉积相平面分布。将地震反射结构类型细分为4种类型;以Ⅳ砂组油层顶面为基准,上下浮动10ms进行平均波峰振幅属性提取,对灰质含量重的西南地区进行AVF分频反演;振幅属性与砂体之间总体存在正相关关系,砂含量越高,振幅值越大。水下分流河道主要分布在S1072井区及研究区西北缘;砂坪主要分布在AT10及S111井区,呈片状展布;潮砂脊主要分布在南部,可作为研究区岩性圈闭的重点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F分频反演 地震多属性分析 混积环境 砂体 石炭系 桑塔木南
下载PDF
川东奉节地区长兴组沉积相及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魏子博 陈雷 +4 位作者 冯亮 陈鑫 蔡家兰 闫梦楠 谭秀成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6-822,共7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礁滩储层,虽然在城口—鄂西海槽西侧发现了大量的野外生物礁剖面和2口生物礁井,但是尚未在生物礁储层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基于野外地质剖面、钻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文中对奉节地区长兴组的沉积与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长兴组礁滩储层,虽然在城口—鄂西海槽西侧发现了大量的野外生物礁剖面和2口生物礁井,但是尚未在生物礁储层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基于野外地质剖面、钻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文中对奉节地区长兴组的沉积与储层特征、生物礁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长兴组总体上形成南北2个台地边缘,中间由1个台内洼地相隔开,南北呈现“两隆三凹”、“隆凹相间”的格局;2)研究区主要发育开阔台地、台内洼地、台缘礁(丘)、斜坡-海槽相带;3)奉节地区长兴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生物礁灰(云)岩、藻(藻叠层、藻黏结)云岩、生屑灰(云)岩、砂(砾)屑白云岩,储层物性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低孔、低渗,局部为低孔、中渗;4)奉节地区主要发育南北两大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震解释 长兴组 奉节地区
下载PDF
海相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月 陈雷 +3 位作者 周昊 谭秀成 李雪松 王文婧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纹层作为页岩最富特色的沉积构造,广泛发育于海相页岩层系中。纹层的发育直接导致页岩非均质性变化明显,进而对页岩生烃、页岩储集性以及页岩含气性等产生影响。文中以川南长宁地区X井龙马溪组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取心井岩心观察、薄片... 纹层作为页岩最富特色的沉积构造,广泛发育于海相页岩层系中。纹层的发育直接导致页岩非均质性变化明显,进而对页岩生烃、页岩储集性以及页岩含气性等产生影响。文中以川南长宁地区X井龙马溪组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取心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全岩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开展了海相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发育石英纹层、黏土纹层、有机质纹层、黄铁矿纹层等4种类型,以及石英纹层-黏土纹层、黏土纹层-有机质纹层和石英纹层-有机质纹层3种组合类型;纹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由龙S_(1)l_(1)^(1)亚段至龙S_(1)l_(1)^(2)亚段,有机质纹层发育频次呈逐渐变小的趋势,石英纹层发育频次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黏土纹层在整个研究层段发育相对稳定;页岩储层物性与有机质纹层发育频次呈正相关性,与黏土纹层发育频次呈负相关性,与石英纹层发育频次呈复杂相关性;只有石英纹层发育适中,才对页岩储层发育有利,石英纹层发育和欠发育对页岩储层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海相页岩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以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卢畅 陈雷 +3 位作者 杨扬 周昊 谭秀成 李雪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1-726,共6页
长宁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前人对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 长宁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前人对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均处于缺氧环境,五峰组页岩处于贫氧—厌氧环境,龙马溪组页岩垂向上从极度缺氧的厌氧环境向贫氧环境演变;盆地水体滞留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五峰组页岩沉积时期,盆地环境封闭,水体与外界交换少,属于强滞留环境,而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为半滞留环境。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时期,长宁地区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湿润,随着龙马溪组化学风化指数(CIA)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增大,古气候也逐渐向温度更高、湿度更大的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五峰组—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北斜坡地区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松 岳大力 +5 位作者 谭磊 马梓珂 李明 杨应 王双琴 刘宏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2-830,共9页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围绕川中北斜坡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认为:1)区内滩体岩性以鲕粒灰岩及在此基础上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改造的残余鲕粒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灰质鲕粒云岩为...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围绕川中北斜坡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认为:1)区内滩体岩性以鲕粒灰岩及在此基础上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改造的残余鲕粒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灰质鲕粒云岩为主;颗粒滩在自然伽马曲线上以箱形、漏斗形响应为主,地震反射上以丘状杂乱、中弱振幅、中低频的a类地震相响应最优,b类地震相次之。2)纵向上,沧一段颗粒滩单体厚度不大,表现为多套频繁叠置、累计厚度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征;横向上,滩体连续性较好,可对比追踪;平面上,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显示滩体北西—南东向展布,呈现整体连片、局部分异的特征。3)滩体发育受到海平面及古地貌的双重控制,位于研究区东侧的相对古地貌高带及裂陷槽边缘地带是沧浪铺组颗粒滩发育的主要区域,也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古地貌 沧浪铺组 川中北斜坡地区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4
11
作者 芦飞凡 谭秀成 +5 位作者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9,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西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划分及意义 被引量:9
12
作者 廖崇杰 陈雷 +5 位作者 郑健 陈娅娜 金值民 李明隆 陈鑫 谭秀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7-1047,共11页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作为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已取得重大突破。为明确长宁西部地区岩相差异、纵横向分布规律、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岩心、X衍射测试、扫描电镜以及各类分析测试资...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作为目前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已取得重大突破。为明确长宁西部地区岩相差异、纵横向分布规律、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岩心、X衍射测试、扫描电镜以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对长宁西部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亚段的页岩岩相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灰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混合质页岩相、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以及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7种岩相。其中主要分布在龙一亚段底部的硅质页岩相因其具有高TOC含量、高孔隙度和高含气性,是研究区最为优质的页岩岩相;其次五峰组沉积时期和龙一亚段沉积晚期发育的混合硅质页岩相、含灰硅质页岩相、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在储层条件上稍差于硅质页岩相,为研究区中等的页岩岩相。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亚段页岩优势岩相储层形成可能受2个因素共同控制,一是上层富氧而下层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该类型的沉积环境能够提供大量富有机质的硅质矿物;其次,在后期成岩作用中,充足的富有机质硅质矿物能为储层提供优异的孔隙类型。研究结果将为长宁西部地区页岩气富集区提供岩相学支撑,有利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的下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岩相划分及含气性评价--以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明隆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延钧 邹辰 张朝 王高翔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2,共6页
针对滇黔北地区页岩岩相划分及含气性评价的研究较少,文中基于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开展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相划分为富碳硅质页岩、贫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贫碳钙质页... 针对滇黔北地区页岩岩相划分及含气性评价的研究较少,文中基于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开展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相划分为富碳硅质页岩、贫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贫碳钙质页岩、贫碳黏土质页岩、富碳钙质硅质页岩、富碳黏土质硅质页岩、贫碳黏土质硅质页岩及富碳黏土质钙质页岩等9种岩相,其中富碳钙质硅质页岩、富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岩相为研究区优质岩相;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页岩气现场解析试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9种页岩岩相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含气性。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富集区预测提供岩相学支撑,有利于滇黔北地区海相页岩气的下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孔隙结构 含气性 五峰组—龙马溪组 滇黔北地区
下载PDF
昭通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岩相类型及其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官宝 陈雷 +1 位作者 计玉冰 程青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3-454,共12页
页岩岩相对页岩储层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页岩的生烃能力、储集和压裂性能。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及各类地化测试数据,对昭通东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储层特征和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 页岩岩相对页岩储层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页岩的生烃能力、储集和压裂性能。基于岩心、薄片、X射线衍射及各类地化测试数据,对昭通东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特征、储层特征和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混合质页岩相、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南部与北部岩相纵向分布存在差异,南部五峰组—龙一_(1)亚段岩相呈现出从黏土质页岩相组合向硅质页岩相组合再向混合质页岩相组合过渡的特征,北部呈现出从混合质页岩相组合向硅质页岩相组合再向混合质页岩相组合的过渡趋势;横向上岩相展布非均质性强,连续性差。不同岩相储层特征存在差异,硅质页岩储层性能较好,具有有机碳(TOC)含量高、含气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征;黏土质页岩TOC含量和含气量较高,但脆性矿物含量极低;混合质页岩储层性质复杂,总体上硅质含量高的混合质页岩储层性质较好。基于TOC含量、含气量、脆性矿物含量,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页岩岩相评价标准,确定了优势岩相,研究区混合硅质页岩相、含灰硅质页岩相和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相为I类优势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混合质页岩相和含黏土/硅混合质页岩相为Ⅱ类优势岩相;混合黏土质页岩相和含硅黏土质页岩相为非优势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五峰组 奥陶系 龙马溪组 志留系 昭通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15
作者 黄有根 许杰 +5 位作者 郑小鹏 刘燕 钟寿康 李琳 张道锋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925,共15页
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泛分布,已有多口井试气后相继获得了工业气流,勘探潜力较大,但目前对该组灰岩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的详细描述... 下二叠统太原组灰岩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泛分布,已有多口井试气后相继获得了工业气流,勘探潜力较大,但目前对该组灰岩沉积微相类型与沉积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成熟。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大量钻井岩心、薄片的详细描述,综合测井资料,从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典型沉积序列、沉积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灰岩的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由海相碳酸盐岩、混积岩及陆源碎屑岩3大类15小类岩石类型构成,其中海相碳酸盐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生屑滩、滩间海、潮上带(泥坪)、潮间带(泥灰坪)等7种沉积微相。依据地层剖面精细刻画,共识别出海陆过渡环境下的6个典型序列,其中序列1、2、3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序列,序列4、5、6为陆相三角洲沉积序列。综合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时期经历了由陆相三角洲(碎屑沉积)→海陆过渡相(混积沉积)→海相碳酸盐台地(碳酸盐沉积)的沉积演化,受沉积期地貌影响,整体具有“北砂南灰,上覆泥煤”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的沉积地质认识,也为后续太原组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下二叠统 灰岩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扬子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
16
作者 陈雷 董建华 +2 位作者 胡月 计玉冰 任官宝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9,共14页
以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含量测试、主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等数据对其有机质富集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构造稳定,有利于有机质富集。2)各种地... 以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总有机碳含量测试、主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等数据对其有机质富集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构造稳定,有利于有机质富集。2)各种地质因素对于有机质富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古生产力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有机质富集影响不显著,而陆源输入产生一定稀释性效应;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沉积期环境为贫氧厌氧、中等滞留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与保存,但由于龙马溪组底部沉积时期的水体环境较五峰组时期略微开放,导致水体环境对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黑色页岩有机质保存的控制作用有一定差异。3)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底部两套页岩有机质富集具有差异性。其中,五峰组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为生产力滞留环境协同控制发育模式,龙马溪组底部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为保存开放上升洋流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机理 海相页岩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上扬子地区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滇黔北昭通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娟 陈雷 +7 位作者 胡月 计玉冰 卢畅 董建华 谭秀成 杨莉 杨琳 陈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756,共19页
【目的】滇黔北昭通示范区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期,相较于盆内的长宁—威远地区,其沉积水体相对更浅、更靠近物源区,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沉积可能与盆内存在差异。因此,厘清滇黔北昭通示范区晚奥陶世—早... 【目的】滇黔北昭通示范区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时期,相较于盆内的长宁—威远地区,其沉积水体相对更浅、更靠近物源区,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沉积可能与盆内存在差异。因此,厘清滇黔北昭通示范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的硅质成因、物质来源以及源区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昭通示范区太阳区块为研究区,利用区内四口井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数据,探讨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源区背景、源岩属性及硅质来源。【结果】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的硅质主要来自硅质生物和陆源碎屑物质,生物成因硅自下而上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与陆源成因硅相反的变化规律;晚奥陶世存在短暂的冰期,直到早志留世冰川发生融化,海侵事件发生,随后海平面逐渐下降,水体不断变浅,陆源输入总体表现为先减小再增加的特征,沉积速率也呈现相同的规律。部分样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小幅度波动,反映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可能存在混合物源。【结论】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原始物质可能主要来自康滇古陆和黔中隆起的花岗岩和沉积岩,沉积时受一定海底热液的影响,但原始热液组分极少;相关指标综合反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地球化学 物源分析 构造背景 滇黔北
下载PDF
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风化、物源与构造背景的指示
18
作者 秦何星 陈雷 +6 位作者 卢畅 胡月 熊敏 谭秀成 计玉冰 陈鑫 王高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4-1334,共21页
为深入探讨上扬子地区南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的物质来源、风化作用和源区构造背景,本文选取典型野外剖面,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显示:上扬子南缘五峰组... 为深入探讨上扬子地区南缘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的物质来源、风化作用和源区构造背景,本文选取典型野外剖面,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结果显示: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富有机质页岩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贫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征,∑REE值(103.66×10^(-6)~295.98×10^(-6),平均180.57×10^(-6))整体较高,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与上地壳极为相似,呈现“V”型向右倾斜、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特征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比值,如:La、Ce、La/Yb、Sc/Cr,均表现出与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相接近;样品成分变异指数ICV值(0.55~14.1,平均2.28)和Zr/Sc—Th/Sc图解指示物源为构造带首次快速沉积产物,不具备沉积再循环特征;较低的CIA值(54.89~71.61,平均65.27)、A—CN—K图解和K_(2)O/Al_(2)O_(3)—Ga/Rb图解表明物源受化学风化作用较小,沉积环境为寒冷、干燥环境;K_(2)O、Rb、Al_(2)O_(3)/TiO_(2)含量较高及Eu负异常指示其源岩以长英质火成岩及花岗岩类的偏酸性地质体为主;综合物源、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推断上扬子南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体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主要来自于西侧康滇古陆新元古代早期地台盖层,黔中隆起次之,伴随扬子板块东南部中酸性火山物质涌入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地球化学 风化作用 物源 构造背景 上扬子南缘
下载PDF
巨厚高原山地式页岩高频沉积旋回特征与有机质富集机理
19
作者 庞鹏 谭秀成 +2 位作者 伍坤宇 邢浩婷 邓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28,共2页
高频沉积旋回是地球轨道驱动力周期性变化引起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波动的高频周期性响应(吴怀春等,2011)。同时,高频沉积旋回对有机质富集和储集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钟寿康等,2022)。因此,高频沉积旋回分析不仅有利于揭示古气候... 高频沉积旋回是地球轨道驱动力周期性变化引起海平面升降和气候波动的高频周期性响应(吴怀春等,2011)。同时,高频沉积旋回对有机质富集和储集空间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钟寿康等,2022)。因此,高频沉积旋回分析不仅有利于揭示古气候演化、古环境重建和古地貌恢复等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而且能为油气实践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地式页岩 柴达木盆地 高频旋回 古环境重建 有机质富集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邬光辉 陈鑫 +4 位作者 马兵山 陈永权 田威振 黄少英 冯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31-244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上新元古界-下奥陶统是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盆地动力学研究程度低、认识分歧大,制约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评价。本文综合近年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 塔里木盆地上新元古界-下奥陶统是我国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其盆地动力学研究程度低、认识分歧大,制约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地质评价。本文综合近年地质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探讨塔里木盆地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板块构造环境及其构造-沉积响应,提出以下5个方面认识:(1)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前展-后撤-前展俯冲的板块构造演化;(2)南华纪发育后撤俯冲机制下的大陆裂谷沉积体系,不同于地幔柱机制;(3)震旦纪-寒武纪不是裂谷盆地的连续沉积,而是发育后撤-前展俯冲转换期的前寒武纪大不整合面;(4)寒武纪-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缺乏被动大陆边缘背景,发育一套碳酸盐台地沉积,而且随着原特提斯洋闭合的前展俯冲作用增强,导致了中奥陶世晚期台地从东西分异转向南北分异的沉积演变;(5)晚奥陶世末在前展俯冲造山作用下形成复理石快速充填的类前陆盆地,但没有形成碰撞造山作用下的磨拉石前陆盆地。研究认为,塔里木板块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多期幕式后撤-前展俯冲机制形成了南华纪强伸展→震旦纪末挤压与寒武纪-早奥陶世弱伸展→中奥陶世晚期-志留纪强挤压的两大构造旋回,并造成了构造-沉积演化的差异性,不同于经典的威尔逊旋回模式及其成盆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撤俯冲 前展俯冲 构造古地理 盆地动力学 威尔逊旋回 原特提斯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