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历史效果 |
孙士聪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
|
意境: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传统审美精神 |
辛晓玲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3
|
崔浩与五世纪北中国的人才战略 |
柏俊才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4
|
并州的建置与先唐山西文学的繁荣 |
柏俊才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5
|
河东郡的建置与山西南部文学的兴盛 |
柏俊才
|
《运城学院学报》
|
2010 |
0 |
|
6
|
论后殖民知识分子——重读赛义德《知识分子论》 |
罗如春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7
|
论意境与意象之区别 |
辛晓玲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8
|
错位与困境:一份关于“中国文学”的知识考古学报告 |
吴泽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9
|
《吕氏春秋》的饮食主张与烹调技艺 |
王启才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5
|
|
10
|
汉武帝的诗歌观念与西汉诗歌的演进 |
龙文玲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1
|
“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消费 |
江腊生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身份认同与审丑狂欢的兴起——网络文化的伦理学维度 |
孙士聪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2 |
2
|
|
13
|
北魏三都大官考 |
柏俊才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14
|
平凉户与北魏儒学的复兴 |
柏俊才
|
《兰州学刊》
CSSCI
|
2010 |
1
|
|
15
|
理想·幻灭·彻悟——论张洁的小说 |
杨爱芹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6
|
玄学与书 |
赵树功
张震英
|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5 |
0 |
|
17
|
汉代奏议的民族精神 |
王启才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8
|
论刘安的命运悲剧——兼及《淮南子》浓烈的祸患意识成因 |
王启才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9
|
儒学与新学的对话:刘咸炘的五四思想 |
马旭
|
《天府新论》
|
2019 |
1
|
|
20
|
反理性思潮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代性 |
寇鹏程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