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海伦市长华村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冬梅 文清 祁悦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 研究目的:揭示东北黑土区村域尺度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特征与驱动机制,探寻“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宅基地的活化利用与有效管理对策。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1)东北黑土区内农村宅基地的居住功能弱化,农业生产功能增强,宅基地功能由居住功能主导向居住、生产二元复合功能或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转变;(2)村域尺度内,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的阶段特征明显,空间上表现为与中心村的距离越远,宅基地功能转型程度越剧烈;(3)在城镇化等外缘要素的影响下,乡村地域系统内人口和产业的变化共同驱动农村宅基地功能转型;(4)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结合农村宅基地功能组合和利用状态,引导农户选择适宜的宅基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促进宅基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结论:东北黑土区农村宅基地功能正在经历转型过程,应根据宅基地功能转型阶段特征,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筛选适宜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功能转型 空心村治理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施肥对我国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及展望
2
作者 王光华 胡晓婧 +2 位作者 于镇华 陈雪丽 刘俊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东北黑土是珍贵的土壤资源,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农田黑土退化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施肥是保持/提高黑土农田生产力、保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本文综述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无机肥氮(N)、磷(P)... 东北黑土是珍贵的土壤资源,由于长期的重用轻养,农田黑土退化问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施肥是保持/提高黑土农田生产力、保障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本文综述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以及无机肥氮(N)、磷(P)、钾(K)及其不同的组合施肥对黑土农田土壤细菌、真菌、固氮菌、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群落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等方面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研究结果因试验地点、季节气候、试验处理、目标微生物种类、甚至研究者的采样年限而不同。多数研究发现,长期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显著地降低了细菌丰度和alpha多样性指数,但对真菌丰度和alpha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不同施肥明显改变了黑土微生物beta多样性,但这种改变是有限的,相同施肥处理没有驱动不同试验地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质化演替,表明东北黑土微生物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对长期施用不同的无机肥研究发现,N素较P素和K素在驱动黑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上作用更为明显。在论述长期施用有机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同时,也阐述了有机肥施用带来潜在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的生态风险及对抗性基因的阻控措施。文章最后总结了目前施肥影响黑土农田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5点未来应加强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农田 有机肥 无机肥 微生物丰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抗生素抗性基因
下载PDF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勇 李建业 +1 位作者 张程远 张兴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111,共9页
为对比长期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差异化,揭示长期保护性耕作对侵蚀退化黑土质量的恢复作用。基于典型黑土坡耕地连续15 a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保护性耕作(NT)和旋耕传统耕作(CT)2个田间耕作试... 为对比长期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对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差异化,揭示长期保护性耕作对侵蚀退化黑土质量的恢复作用。基于典型黑土坡耕地连续15 a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田间试验,设置免耕保护性耕作(NT)和旋耕传统耕作(CT)2个田间耕作试验,并实行玉米-大豆轮作模式,测定并分析了两种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及其不同碳组分随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连续实施15 a的NT与CT相比分别显著提高0~5和>5~1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29.54%和22.38%)(P<0.05),碳储量(31.11%和27.34%)(P<0.05),全氮质量分数(53.74%和37.60%)(P<0.05),表层土壤碳氮质量分数提升显著(P<0.05),深层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变化不显著;以>5~10 cm土层土壤颗粒有机碳(69.85%)、0~5 cm土层的土壤轻组有机碳(130.81%)和0~5、>5~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85.59%和59.53%)的提升为主,并且对深层土壤有机碳组分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耕作效应对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影响显著(P<0.05),并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对于SOC质量分数提升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连续实施15 a保护性耕作,增加的有机碳以活性有机碳为主。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对恢复退化农田黑土质量及土壤固碳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 团聚体 黑土地 碳组分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下载PDF
侵蚀性降雨对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丁贵惠 任忠政 +2 位作者 胡伟 陈渊 张兴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6,共10页
[目的]降雨是黑土坡耕地水力侵蚀的动力来源,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对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小流域2021-2022年不同坡度(3°,5°和7°)顺坡垄作径流小区观测的43场次侵蚀... [目的]降雨是黑土坡耕地水力侵蚀的动力来源,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对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小流域2021-2022年不同坡度(3°,5°和7°)顺坡垄作径流小区观测的43场次侵蚀性降雨事件,采用K-Mean聚类法对比分析不同雨型和坡度下径流与输沙特征,并探讨影响坡耕地径流与输沙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区以短历时、大雨强、小雨量的降雨(雨型3)为主,其次是中等历时、中等雨强、中等雨量的降雨(雨型2),长历时、小雨强、大雨量的降雨(雨型1)极少发生。相同雨型下,累积径流深和输沙量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坡度下,不同雨型对累积径流深响应不同,累积输沙量整体表现为雨型3贡献最高(50.90%~57.90%),雨型2次之(37.60%~44.10%),雨型1最低。雨型2事件降雨侵蚀力和坡度对径流深产生直接影响,径流深和坡度对输沙量产生直接影响。雨型3事件降雨侵蚀力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径流深,进而影响输沙量。[结论]对所有雨型事件,降雨侵蚀力和坡度是影响坡耕地径流深的主控因子,径流深和坡度是影响坡耕地输沙量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坡度 黑土 坡耕地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基于发生层的均腐土理化性质和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5
作者 刘株秀 刘俊杰 +2 位作者 焦峰 姚钦 王光华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255-268,共14页
为明确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及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认识土壤形成机制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干润和湿润均腐土亚纲为研究对象,基于发生层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对其理化性状及元素生态化学计量进行了比较分... 为明确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及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认识土壤形成机制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干润和湿润均腐土亚纲为研究对象,基于发生层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对其理化性状及元素生态化学计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A层到C层,均腐土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铵态氮(NH4+-N)、速效磷(AP)和砂粒含量以及土壤颗粒表面积和体积平均径(SMD和VMD)逐渐降低;相反,土壤pH、黏粒和粉粒含量则明显升高。研究发现不同土系均腐土C层(母质层)显示出了比Ah层(腐殖质层)更大的土壤异质性,并且湿润均腐土理化性质沿着剖面的垂直变化程度比干润均腐土更大。此外,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分析发现,均腐土C∶N、C∶P和N∶P随着发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说明深层土壤养分循环过程受到碳和氮限制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腐土 发生层 垂直分布 土壤性质 生态计量比
下载PDF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科 张芸 +2 位作者 孔昭宸 杜乃秋 吴鸣翔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41-2248,共8页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拥有中国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基于对该区海拔高度300~1700 m所采集的9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探讨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从...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拥有中国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基于对该区海拔高度300~1700 m所采集的9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探讨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从高至低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以及次生针阔混交林林和农田地带(人类活动干扰导致),以松属(Pinus)、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等木本植物占优势,以里白属(Hicriopteris)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为主的蕨类植物也较多。该区冷杉属(Abies)花粉含量和产量都较低,可能与目前百山祖冷杉数量较低及其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有一定关系。此外,基于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的孢粉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干扰因素导致该区较低海拔的表土孢粉不能反映区域的地带性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冷杉属 松属 人类活动 百山祖
下载PDF
氮肥施用条件下大豆固氮能力-产量-品质的综合评价
7
作者 严君 邹文秀 +5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陆欣春 高瑞敏 许梦琪 杨舒纯 《大豆科技》 2024年第5期1-7,22,共8页
为评价不同氮肥施用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能力、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情况,文章以不施氮肥处理作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加权法对不同处理下的大豆根瘤固氮能力、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 为评价不同氮肥施用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品种根瘤固氮能力、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情况,文章以不施氮肥处理作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加权法对不同处理下的大豆根瘤固氮能力、产量和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高蛋白和低蛋白大豆根瘤固氮、产量和品质指标响应不同,各指标间相关性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为影响不同处理大豆根瘤固氮、产质量协同提高系数的主要指标。隶属函数评价和分析计算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低蛋白大豆品种根瘤固氮、产质量协同提高能力大小表现为:VOS-DN>ROS-DN>ROS-GN>ROS-CK>VOS-CK>VOS-GN;高蛋白大豆品种表现为:RPS-DN>VPS-DN> RPS-CK>VPS-CK>VPS-GN>RPS-GN,低蛋白大豆综合评分高于高蛋白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固氮 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6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205,215,共9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在东北白浆土地区开展2 a定位试验,设置常规耕作对照(CK,无秸秆无有机肥添加)、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SM)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物料均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增加1.81%~6.91%、1.54%~7.48%和2.04%~7.26%,但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施用有机物料均可显著增加土壤碳、氮、磷获取酶的活性,其中土壤氮获取酶活性的增加最为显著,增幅为60.03%~131.15%,且有机肥还田和秸秆搭配有机肥还田对3种土壤获取酶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处理。胞外酶化学计量散点图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受碳和磷的共同限制,而有机物料的投入可缓解这种限制;基于随机森林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磷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和磷限制指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有机物料还田 土壤化学计量比 土壤胞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白浆土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高瑞敏 严君 +7 位作者 韩晓增 陈旭 邹文秀 陆欣春 许梦琪 杨舒纯 蒋锐 朴永杰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05-313,共9页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对于存在障碍性白浆层的低产白浆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852农场管理区内典型白浆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试验,探究无有机物料还田(CK)、秸秆还田(S)、有机肥还田(M)、秸秆+有机肥还田(SM)等在深翻条件下对白浆土全耕层(0~35 cm)物理特性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比较,S、M和SM处理分别在0~15 cm和15~35 cm土层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比偏离值,增加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其中SM处理0~15 cm和15~35 cm土层土壤容重较CK分别显著降低4.71%和6.10%(P<0.05)。SM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比CK年平均增产2935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15~35 cm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及0~15 cm土壤容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度分别达到7.32%、7.31%和6.98%。深翻配合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0~35 cm土层物理特性,促使土壤三相结构分布趋于理想状态,增加玉米产量,可为东北白浆土区域构建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还田 白浆土 物理特性 玉米产量
下载PDF
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环境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10
作者 吴泽新 武瑶 +3 位作者 于叶翔 章光新 孙颖娜 符前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共5页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业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退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问题,选取典型农业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2012、2022年采集的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WQI)评估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并通过Piper图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变化,进而综合运用Gibbs图和阴阳离子比值分析法,识别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演变为HCO_(3)-Ca·Mg和SO_(4)·Cl-Ca·Mg混合型;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到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的影响;2022年农业活动、粪便和污水排放等人为输入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加剧,是导致地下水水质下降的主要因素,未来应加强区域人为输入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制订相关污染物排放管理政策。研究结果可为三江平原松花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变化 控制机制 松花江流域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改良盐碱地及其作用机理
11
作者 刘俊青 刘淼 梁正伟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40-347,共8页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有机肥来源丰富,在盐碱地改良中具有广泛前景。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肥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等方面进展。有机肥施用改良盐碱地的主要作用机理为:(1)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大粒径土...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有机肥来源丰富,在盐碱地改良中具有广泛前景。本文综合分析了有机肥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等方面进展。有机肥施用改良盐碱地的主要作用机理为:(1)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大粒径土壤团聚体,提高土壤孔隙度与透水性,降低土壤中盐碱含量;(2)提高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3)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微生物产生有机酸,增强土壤酶活性等。未来研究中,要强化盐碱地专用功能型有机肥研发,筛选不同地域不同类型轻中重度盐碱地的适宜有机肥施用量,为盐碱地改造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有机肥 作用机理 团聚体 有机质
下载PDF
中国新疆南部地区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芸 陈立欣 +2 位作者 西瑶瑶 孔昭宸 乔鲜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9-549,共21页
应用现代孢粉与其植被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提高利用化石孢粉资料进行古环境重建的精度.本研究在对新疆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34°00′~43°00′N,74°00′~94°00′E,海拔888~4530m)广大地区进行植被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共采... 应用现代孢粉与其植被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提高利用化石孢粉资料进行古环境重建的精度.本研究在对新疆天山以南和昆仑山以北(34°00′~43°00′N,74°00′~94°00′E,海拔888~4530m)广大地区进行植被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共采集188个表土样品进行孢粉分析,从而对新疆南部地区表土孢粉与植被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拔(3530~1124m)天山南坡地区的表土孢粉组合带从高至低依次分为山地草原带、山地荒漠草原带和山地荒漠带,其组合均以蒿属、藜科和麻黄属花粉为主;沿海拔(4530~1287m)东帕米尔高原地区的表土孢粉组合可划分为高寒草原带、山地荒漠草原带和山地荒漠带,是以蒿属、藜科和菊科花粉为主;然而,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海拔3548~888m)仅有山地荒漠草原带和山地荒漠带,其孢粉组合则是以藜科和蒿属花粉为主.应用ArcGIS展示孢粉样点的地理分布,结合R值计算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杉属和松属花粉因受到风、河流或冰川搬运沉积的影响,多为外来花粉,具超代表性.麻黄属和白刺属花粉主要分布在山地荒漠和山地荒漠草原植被带;藜科和蒿属花粉广泛分布于新疆南部地区,它们均属于超代表性花粉;胡桃属花粉集中分布在胡桃种植区附近,可对其母体植物生长地点有一定的指示性.根据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对帕米尔高原地区气流传输路径进行后向轨迹模拟的结果,推测可能是因为春夏季外来气流携带一定量的松属花粉搬运到研究区,从而造成该处松属花粉占比较高.因此,对新疆南部地区现代孢粉组合与植被之间关系分析的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新疆表土孢粉数据库进行大尺度古环境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 植被分布 云杉 新疆南部
原文传递
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的黑龙江绥化市土壤全氮定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锡煜 李思佳 +3 位作者 王翔 宋开山 陈智文 郑可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44-151,共8页
为及时准确评估黑土区土壤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STN)含量的空间分布,以指导作物精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该研究基于绥化市实测STN数据和Sentinel-2卫星Level-2A遥感影像反射率,构建光谱指数结合环境变量的STN预测模型,包括随机森... 为及时准确评估黑土区土壤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STN)含量的空间分布,以指导作物精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该研究基于绥化市实测STN数据和Sentinel-2卫星Level-2A遥感影像反射率,构建光谱指数结合环境变量的STN预测模型,包括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 categorical features,CatBoost)等集成学习算法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simple linear regression,SL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等监督学习算法,并考虑波段1~12遥感反射率、波段1~12遥感反射率联合光谱指数和环境变量作为算法输入变量的2种情景。结果表明:1)绥化市实测STN平均含量为1904.06 mg/kg,变异系数为17.93%;2)以波段1~12遥感反射率作为输入变量时,6种STN模型验证集拟合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小于0.6,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精度由大到小顺序为:RF、CatBoost、AdaBoost、BPNN、SLR、SVR;3)结合波段1~12遥感反射率、光谱指数和环境变量优选方法,构建STN含量预测模型,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精度由大到小顺序为:RF、CatBoost、BPNN、AdaBoost、SLR、SVR,验证集模型决定系数精度提升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RF、SVR、BPNN、AdaBoost、CatBoost、SLR,其中RF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预测精度提升最大,决定系数增加0.2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降低了35.30 mg/kg;4)基于光谱指数和环境变量优选的机器学习算法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拟合能力,RF能够更好地模拟STN与遥感光谱信息及地形因子之间复杂的多元非线性关系,并获得较高的实测和反演模型拟合结果;5)结合模型,绥化市STN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及中部略高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STN含量实时动态监测、土地肥力评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及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全氮 黑土区 Sentinel-2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微塑料来源、分布及其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危害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梦瑶 郭家阳 +1 位作者 王欣奕 常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01-2312,共12页
塑料产量的增加和塑料废物管理不善极大地增加了环境中微塑料(MPs)的数量。MPs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MPs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人类和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摄入或携带MPs,这些MPs可能对新... 塑料产量的增加和塑料废物管理不善极大地增加了环境中微塑料(MPs)的数量。MPs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已有许多研究探讨了MPs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人类和其他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摄入或携带MPs,这些MPs可能对新陈代谢、功能和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此外,由于它们具有较大的表面积,MPs能够吸附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并严重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基于近年来对MPs进行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MPs来源与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植物、动物和人体暴露途径、毒性作用与毒理机制,展望了未来MPs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评估MPs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来源和分布 生物累积 毒性效应 植物胁迫 动物及人体健康
原文传递
钾高效型菜用大豆氮磷利用分配对低钾的响应
15
作者 王垚 吕艳超 +4 位作者 王聪 肖长文 李彦生 刘长锴 张秋英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4期512-522,共11页
钾高效型菜用大豆对钾(K)素及干物质的利用分配效率更高,但此过程中氮(N)、磷(P)元素在植株中如何分配利用并不清楚。为探究低钾条件下菜用大豆N、P元素的积累和分配是否因K效率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本研究以不同钾效率类型菜用大豆为研... 钾高效型菜用大豆对钾(K)素及干物质的利用分配效率更高,但此过程中氮(N)、磷(P)元素在植株中如何分配利用并不清楚。为探究低钾条件下菜用大豆N、P元素的积累和分配是否因K效率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本研究以不同钾效率类型菜用大豆为研究材料,设置低钾0 kg(K_(2)SO_(4))·hm^(-2)(K0)和正常施钾120 kg(K_(2)SO_(4))·hm^(-2)(K120)两种处理,比较了植株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N、P、K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分配。结果表明,低钾降低了菜用大豆植株营养器官及籽粒中N、P、K元素的积累量,但是增加了植株营养器官的N、P相对含量。低钾降低了菜用大豆植株营养器官K/N和K/P,尤其以钾高效型材料降幅更大,但在籽粒中差别不大。同时,钾高效型菜用大豆植株营养器官N/P相比于钾低效型材料更低,植株中P元素相对含量的增加在帮助根系吸钾、固氮方面可能发挥作用。低钾条件下,钾高效型菜用大豆的N、P、K收获指数均高于钾低效型材料。从源-库转化的角度来看,钾高效型菜用大豆对营养元素的平衡利用的核心是优先保证籽粒养分供应。本研究为N、P、K协同高效型菜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钾高效 氮磷钾 营养器官 籽粒
下载PDF
长期免耕对黑土氮磷硫循环微生物功能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燕 梁爱珍 +5 位作者 黄丹丹 张延 张旸 王阳 张士秀 陈学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920,共8页
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氮(N)、磷(P)、硫(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及组成的影响,对黑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吉林省长春市为期8年的定位试验,对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下不同土层黑土N、P、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和组成及其... 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氮(N)、磷(P)、硫(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及组成的影响,对黑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吉林省长春市为期8年的定位试验,对免耕(NT)和传统耕作(CT)下不同土层黑土N、P、S循环功能微生物丰度和组成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T相比,NT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W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NT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与N、P和S循环功能相关的编码基因丰度:包括编码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固氮酶基因nifH和脲酶基因ureC的丰度,有机磷矿化过程关键基因phnK和phoD、编码吡咯喹啉醌合成酶基因ppqC和外切多聚磷酸酯酶基因ppX的丰度,以及硫氧化过程关键基因soxY和yedZ的丰度。方差分解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基本特性是N、P、S循环功能微生物组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总解释率为28.1%),并且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壤MBC和WC变化是黑土N、P、S循环微生物功能潜力最主要的驱动因子。综上,长期免耕可通过影响土壤环境间接增加土壤特定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免耕可以作为改善土壤健康和维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还田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功能基因 微生物元素循环定量芯片(QMEC)
原文传递
氮沉降对草地昆虫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永杰 马全会 +4 位作者 朱玉 刘海荣 吕佳乐 邹元春 姜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154,共12页
昆虫是草地中数量和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占据食物网的不同营养级,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全球范围内昆虫数量和多样性持续降低,对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组分,不断加剧的氮沉降导致植物多样性下降,但... 昆虫是草地中数量和种类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占据食物网的不同营养级,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全球范围内昆虫数量和多样性持续降低,对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作为全球变化的主要组分,不断加剧的氮沉降导致植物多样性下降,但其对昆虫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明确。由此,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氮沉降可以对昆虫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产生正向、负向或中性影响,其作用方向主要依赖于氮沉降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不同昆虫类群和草地类型。氮沉降能够通过改变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物量、植物营养、群落结构、微环境等多种途径影响昆虫的食物资源、生境适宜性以及种间相互作用,进而对昆虫群落产生影响。未来从研究方法上应考虑氮沉降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的交互作用以及更大时空尺度的实验研究,从研究内容上应加强氮沉降对草地昆虫食物网和多营养级关系作用的理解,从研究机理上应重视昆虫关键功能性状对氮沉降的响应。本文有益于深入理解氮沉降对草地昆虫群落的作用规律及其调控机制,并为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昆虫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富集 氮添加 全球变化 节肢动物 昆虫群落 食物网
原文传递
植物与立枯丝核菌的互作机理
18
作者 张影 耿宇 +1 位作者 张芷睿 赵久海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4期490-500,共11页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严重病害是作物生产的一个重要威胁。本文介绍了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学、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和控制方法;阐述了植物对立枯丝核菌的防御反应,包括物理和化学防御机制、细胞表面受体、胞内...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严重病害是作物生产的一个重要威胁。本文介绍了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学、病原生物学、致病机制和控制方法;阐述了植物对立枯丝核菌的防御反应,包括物理和化学防御机制、细胞表面受体、胞内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和抗性激素介导的防御;总结了当前植物与立枯丝核菌互作的研究方法,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进一步理解植物与立枯丝核菌之间的互作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病害 抗病机理 植物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