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上官周平 樊军 王丽梅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85-92,共8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早、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000-5000k...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早、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000-5000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人工草地 黄土高原北部 群落演替 退化过程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华北典型山区坡地径流的退水过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发东 宋献方 +5 位作者 刘昌明 于静洁 杨聪 刘相超 胡堃 唐常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9-84,共6页
通过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东台沟的华北山区典型坡面径流场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别讨论了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共3层的退水特征,三者比较结果表明,壤中流最早开始退水,其退水历时最长,流量最小;地表径流的退水一般受降雨和地... 通过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东台沟的华北山区典型坡面径流场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别讨论了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共3层的退水特征,三者比较结果表明,壤中流最早开始退水,其退水历时最长,流量最小;地表径流的退水一般受降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雨停后迅速消退;基岩风化带出流通常在地表径流退水的后半段开始.影响因子分析表明,降雨历时与地表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幂函数变化趋势;雨强与地表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对数变化趋势;雨强与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之和呈线性变化趋势.雨强还影响退水流量在总径流量中的分配比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分别占总流量的7.8%、1.7%和5.9%.当雨强<1.5 mm/min时,随雨强增加地表径流退水量的比例呈直线增加趋势,雨强>2 mm/min时地表径流退水量所占比例反而下降.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幂函数逐渐下降的趋势,壤中流的比例一直较小.计算结果表明,该区退水常数可以分地表径流退水和壤中流--基岩风化带退水共2层,其值分别为0.75和0.94.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坡面水文过程乃至流域的退水过程提供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 退水过程 人工模拟降雨 华北山区 退水常数
下载PDF
黄土坡面细沟发育过程及侵蚀产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俊体 孙莉英 +2 位作者 张学培 蔡强国 陈俊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3,共6页
研究细沟发育及其产沙特征对细沟侵蚀预报模型至关重要。采用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坡度(10°,15°,20°,25°)和不同雨强(1.5,2.0mm/min)条件下,研究了细沟的发育过程,并讨论分析各发育阶段产沙特征及... 研究细沟发育及其产沙特征对细沟侵蚀预报模型至关重要。采用室内纯净水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在不同坡度(10°,15°,20°,25°)和不同雨强(1.5,2.0mm/min)条件下,研究了细沟的发育过程,并讨论分析各发育阶段产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据坡面含沙量与细沟形态的变化特征,细沟侵蚀过程可划分为面蚀、细沟雏形、细沟发育、细沟调整4个阶段;各阶段的侵蚀量占坡面总侵蚀量的比例均不同,其中细沟发育阶段最大,约占总侵蚀量的40%;各阶段持续时间随着坡度的改变而改变;雨强增大对细沟间与细沟流速有促进作用,细沟流速为细沟间流速的0.75~1.77倍;坡面侵蚀速率受雨强与坡度的影响很大,在同一坡面上细沟流速与侵蚀速率的关系更紧密,但二者的定量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发育 产沙分布 细沟流速 侵蚀速率
下载PDF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廖义善 卓慕宁 +3 位作者 李定强 蔡强国 郭太龙 陈鑫娇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2-19,共8页
以粤北典型石漠化地区秀水小流域为例,综合考虑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时空优化布局及资源利用。研究表明:(1)流域内缺水比较严重,分别与地形指教<4.702、4.702~8.05和>8.05对应的土壤低、中、高含水区所... 以粤北典型石漠化地区秀水小流域为例,综合考虑流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时空优化布局及资源利用。研究表明:(1)流域内缺水比较严重,分别与地形指教<4.702、4.702~8.05和>8.05对应的土壤低、中、高含水区所占总面积比例依次为79.94%、10.72%、9.35%;(2)坡耕地是秀水小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区域。为此,对于流域土地利用配置,坡度<10°的耕地宜采用等高耕作和覆盖耕作相结合的措施,坡度在10°~25°的耕地可采用植物篱措施,坡度>25°的耕地则必须退耕还林。此外,受海拔高度和灌溉条件影响,玉米最好种植在海拔400~500 m的区域;由于上半年降雨量多、下半年少,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区域,耗水量较大的作物宜主要安排在上半年,下半年主要以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 坡耕地 植物篱 地形指数
下载PDF
基于蒸散发同化的流域ET过程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剑 王会肖 +1 位作者 占车生 高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82,共10页
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水文模型与遥感模型反演的蒸散发(ET)结果,获得更接近真实情况的ET,并利用同化后的ET结果进一步优化水文模型,从而获取连续精度较高的区域ET.通过对北京市沙河流域1999—2007年的ET过程研究显示,运用本方案可以... 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水文模型与遥感模型反演的蒸散发(ET)结果,获得更接近真实情况的ET,并利用同化后的ET结果进一步优化水文模型,从而获取连续精度较高的区域ET.通过对北京市沙河流域1999—2007年的ET过程研究显示,运用本方案可以改善水文模型对ET的估算精度,模拟出精度较高的流域蒸散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过程 水文模型 遥感模型 数据同化 集合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演变的基因图谱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平 吴林倩 +5 位作者 吴子怡 桑燕芳 霍竞群 牛静怡 陈斐 袁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6-428,共13页
为应对环境变化给水资源演变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水文基因体系为理论基础,揭示并直观地展示了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序列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水文基因是反映水文序列遗传和变异特性的各阶矩,基于相关系数测度构建了具有识别、检验与分级功能... 为应对环境变化给水资源演变带来的诸多挑战,以水文基因体系为理论基础,揭示并直观地展示了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序列的遗传和变异规律。水文基因是反映水文序列遗传和变异特性的各阶矩,基于相关系数测度构建了具有识别、检验与分级功能的水文基因检测系统,利用该方法提取了西南诸河6个水资源二级区的地表水资源量各阶矩序列的水文基因成分(包括跳跃、局部趋势与整体趋势、周期、相依和纯随机);提出了水文基因图谱的概念与绘制方法,并利用其展示了研究区域的水文基因信息。结果表明:西南诸河各二级区地表水资源量的一阶矩序列均存在不同形式的水文基因变异成分,主要表现为跳跃、局部趋势、周期与相依;二阶矩序列中,怒江及伊洛瓦底江二级区的序列只含有水文基因遗传成分,其余二级区序列的水文基因大多只存在周期弱变异成分;与一阶矩和二阶矩序列相比,三阶矩序列的水文基因构成较为简单,且变异成分对序列的影响均相对较弱。归因分析表明,地表水资源量的一阶矩基因变异主要受降水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基因图谱 水资源演变 变异检测 西南诸河
下载PDF
汉江水华水文因素作用机理——基于藻类生长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74
7
作者 王红萍 夏军 +1 位作者 谢平 窦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5,共4页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汉江水华的水文因素包括流量、流速和水面比降,根据河流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从生物生长动力学的角度,将连续流反应器原理应用于汉江水华现象,提出了汉江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模型,...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汉江水华的水文因素包括流量、流速和水面比降,根据河流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从生物生长动力学的角度,将连续流反应器原理应用于汉江水华现象,提出了汉江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模型,并根据Monod方程分析,认为汉江中的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应成指数关系。由此,建立了汉江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关系数学模型a=mexp(k/ν)。利用汉江1992年至2000年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汉江的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函数关系中的常数m=8.9759、k=0.9054,相关系数r=0.9244。最后,对流速、流量和长江水位对汉江水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水文因素影响汉江水华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反应器 水文因素 MONOD方程 汉江 藻类 水流速度 水华现象 环境污染
下载PDF
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获取土壤制图所需土壤-环境关系知识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杨琳 朱阿兴 +5 位作者 李宝林 秦承志 裴韬 刘宝元 李润奎 蔡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4-791,共8页
在没有土壤普查专家及土壤图的地区,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是基于知识进行预测性土壤制图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c-means,FCM)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得到对土壤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 在没有土壤普查专家及土壤图的地区,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的知识是基于知识进行预测性土壤制图中的关键问题。本文建立了一套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Fuzzyc-means,FCM)获取土壤环境间关系知识的方法:得到对土壤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因子,建立环境因子数据库;对环境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环境因子组合隶属度分布图;根据隶属度值确定野外采样点;将环境因子组合与土壤类型对应,进而提取土壤-环境关系知识。为检验该方法的有效性,应用所得知识进行土壤制图,通过独立采样点对土壤图进行精度评价。本文在黑龙江鹤山农场一个研究区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仅需要少量的野外采样即可获得有效的土壤-环境关系知识,为预测性土壤制图提供必需的依据,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野外采样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土壤制图 土壤-环境关系知识 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 环境因子组合 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LIM)
下载PDF
浅层填沙滴灌种植枸杞改良龟裂碱土重度盐碱荒地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体彬 展小云 +2 位作者 康跃虎 万书勤 冯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49,共11页
龟裂碱土重度盐碱荒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旱区,其土壤碱化度高、结构差、导水率低是制约其改良利用的关键因素。通过在滴头下方设置沙穴,探索在滴灌条件下种植枸杞的方式改良利用该盐碱荒地的可行性。通过设置-5 k Pa(S1)、-10 k Pa(S2)... 龟裂碱土重度盐碱荒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旱区,其土壤碱化度高、结构差、导水率低是制约其改良利用的关键因素。通过在滴头下方设置沙穴,探索在滴灌条件下种植枸杞的方式改良利用该盐碱荒地的可行性。通过设置-5 k Pa(S1)、-10 k Pa(S2)、-15 k Pa(S3)、-20 k Pa(S4)和-25 k Pa(S5)5个不同土壤基质势控制灌水下限处理,寻求最优的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种植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滴头下湿润区域面积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一个脱盐区(ECe<4 d S/m)。控制较高的土壤基质势下限,有利于土壤盐分的淋洗。滴灌种植后土壤的ECe/SARe显著增加,说明土壤盐分组成特征发生变化,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其中硝态氮表现出较强的随水迁移性,存在淋失风险,而速效磷随水迁移性弱,主要积累在0~20 cm深度内。种植3 a之后,S1成活率最低(56.8%),S3最高(81.1%),而S2、S3和S4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均为900 kg/hm^2左右,达到当地良田水平。结合土壤水盐特征、养分分布及枸杞生长等各方面因素,可以通过在滴头下设置沙穴滴灌种植枸杞的方式改良龟裂碱土重度盐碱荒地,并在种植前2 a控制土壤基质势下限为-10 k Pa,从第3年改为-20 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裂碱土 滴灌 水分调控 土壤基质势 盐分淋洗 枸杞
下载PDF
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和继军 宫辉力 +1 位作者 李小娟 蔡强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97,共8页
为探明细沟形成条件下不同土壤坡面水沙变化特性,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塿土和黄绵土在细沟发育及已有细沟条件下的水沙过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塿土产流快,易形成细沟,细沟发育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坡面上呈平行状分布,细沟密度与... 为探明细沟形成条件下不同土壤坡面水沙变化特性,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分析了塿土和黄绵土在细沟发育及已有细沟条件下的水沙过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塿土产流快,易形成细沟,细沟发育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坡面上呈平行状分布,细沟密度与坡度密切相关,细沟存在会延长产流时间;黄绵土产流慢,较难形成细沟,细沟发育随机性大。细沟发育对产流过程没有明显影响,土壤入渗快慢是两种土壤产流过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细沟发育程度加剧,会使塿土含沙量的增加速度加快,达到稳定含沙量的时间提前,坡面已有细沟只对稳定含沙量有明显影响,细沟密度增加会使稳定含沙量提高;黄绵土含沙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细沟发育过程中的随机性,当细沟侵蚀以崩塌作用为主时,含沙量会出现急剧增加,即使雨强较小,也会产生严重的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模拟降雨 坡面径流 含沙量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流域水文过程分布式模拟——Ⅰ模型的原理与结构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中根 郑红星 +1 位作者 刘昌明 赵为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1-505,共5页
面向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个基于GIS/RS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单元水文模型与河网汇流模型两大部分。单元水文模型涉及到冠层截留、融雪、蒸散发、坡面流、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地下水出流等水文物理过程。产流计算考虑到... 面向流域水资源管理,提出了一个基于GIS/RS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单元水文模型与河网汇流模型两大部分。单元水文模型涉及到冠层截留、融雪、蒸散发、坡面流、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和地下水出流等水文物理过程。产流计算考虑到地形坡度的影响采用基于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汇流演算基于河网结构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方法。模型的大部分参数与输入信息可以利用GIS和RS技术获取,能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改变,做出快速的模拟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原理与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水文过程
下载PDF
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GIS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仕琴 邵景力 +3 位作者 宋献方 张永波 周小元 霍志彬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5-983,共9页
从MODFLOW源程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下水模型计算需要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和我国GIS类数据以MAPGIS为主的特点,建立了二者之间的集成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根据华北平原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三维非... 从MODFLOW源程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下水模型计算需要的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和我国GIS类数据以MAPGIS为主的特点,建立了二者之间的集成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根据华北平原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三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模型,结合2003年12月的实际流场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的渗透系数、给水度和释水系数等参数进行了校正。同时进行了水均衡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总补给量为493.74×108m3,总排泄量为565.30×108m3,均衡差为-71.56×108m3,为负均衡。集成了该地下水模型的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更新源汇项数据库资料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实时评价,为华北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模型 MODFLOW GIS 数值模拟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引黄灌区水资源联合利用耦合模型 被引量:27
13
作者 岳卫峰 杨金忠 占车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40,共6页
随着引黄水量日益减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内蒙河套灌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引黄水量最小和地下水开采量最大为目标,以控制各用水区地下水位在适宜范围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动态耦合地下水模拟模型与地表地下水联合... 随着引黄水量日益减少,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成为内蒙河套灌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以引黄水量最小和地下水开采量最大为目标,以控制各用水区地下水位在适宜范围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动态耦合地下水模拟模型与地表地下水联合利用优化模型,建立了灌区水资源联合利用耦合模型,最后应用此耦合模型对灌区2020和2030年的引黄水和地下水进行了优化分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有效利用地表地下水,灌区2020和2030年的引黄水量分别为39.15、38.54亿m3/a,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40亿m3/a指标。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其它干旱灌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盐碱化防治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 模型 地下水 联合利用 引黄灌区
下载PDF
黄河典型流域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郑红星 刘昌明 +1 位作者 王中根 吴险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7-454,共8页
基于水循环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水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SVAT&HYCY ,选择黄河的主要支流洛河卢氏以上流域进行实例研究。根据 1990~ 1996年的资料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 ,... 基于水循环物理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当前水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SVAT&HYCY ,选择黄河的主要支流洛河卢氏以上流域进行实例研究。根据 1990~ 1996年的资料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 ,模型可以反映流域蒸散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径流的形成过程。但是在模拟的径流值与实测值之间还有一些差异。这种差别一方面是因为实际径流包含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 ,空间插值方法是否准确反映模型的输入量 (特别是降水 )的空间分布特征也将影响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AT&HYCY模型 DEM 分布式 卢氏流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岔巴沟流域次降雨侵蚀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晓安 蔡强国 +2 位作者 郑明国 聂斌斌 崔普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因子。降雨侵蚀力指标就黄土高原,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指标。雨型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根据降雨特性分为三种雨型,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降雨的最大时段雨...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土壤侵蚀模型的重要因子。降雨侵蚀力指标就黄土高原,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指标。雨型对土壤侵蚀影响很大,根据降雨特性分为三种雨型,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降雨的最大时段雨强与能量的乘积EIt与土壤侵蚀模数直线回归,并对各个相关性系数r之间进行了显著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雨型条件下从rEI10到rEI60各rEIt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阵型雷暴雨(A型雨)rEI10与rEI3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与rEI40有显著性差异,锋面夹雷暴雨(B型雨)其rEI10与rEI100中各rEIt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认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指标EI10到EI30各EIt都可以采用,并且可以被相应简易因子PIt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岔巴沟流域 降雨侵蚀力 次降雨 降雨雨型
下载PDF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3
16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2 位作者 张卓文 李国强 张文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371,共9页
不同区域植被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数据,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闽清县和陕西省陕北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0~20 cm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了两类区域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在... 不同区域植被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数据,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闽清县和陕西省陕北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0~20 cm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了两类区域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在自然恢复和人为恢复过程中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的植被恢复初期,人为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大,后期自然恢复影响更大;陕北地区植被恢复初期自然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改善好于人为恢复,之后二者差异不明显;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在整个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累计增量和年平均增量都比陕北地区高。因此,建议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应先进行人为植被恢复,然后进行自然恢复;而陕北地区应先进行自然恢复,再人为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这样可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加快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海河流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永华 任立良 +2 位作者 夏军 丰华丽 黄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实现海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本文从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出发,针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讨了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指标体系;提出时间序列与最优化理论相结合计算生态环境... 为实现海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本文从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出发,针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讨了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指标体系;提出时间序列与最优化理论相结合计算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模型;得出海河流域现状处于生态环境严重超载状态;在南水北调、经济常规发展下,到2035年左右达到可承载的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承载力 指标体系 模型 海河流域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8
作者 聂斌斌 蔡强国 +2 位作者 綦俊谕 崔普伟 陈晓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114-120,共7页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 根据我国的地域特点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适宜性研究至关重要。在介绍生态自然修复主要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自然修复的影响作用。从区域定性、定量分析,地带性分区到G IS技术应用,以及适宜人为促进修复的作用和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正向前迈进,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引领下,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会有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自然修复 适宜性 地带性 GIS
下载PDF
近50年渭河关中地区地表径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姗姗 占车生 +2 位作者 贾仰文 牛存稳 王会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采用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和水文气象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归因分析了近50a来渭河关中地区地表径流的变化.通过对关中地区1958—2008年水文气象要素进行趋势检验分析,发现近50a来该区域地表径流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降雨量和潜在蒸散发量没... 采用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和水文气象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归因分析了近50a来渭河关中地区地表径流的变化.通过对关中地区1958—2008年水文气象要素进行趋势检验分析,发现近50a来该区域地表径流量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降雨量和潜在蒸散发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径流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用Mann-Kendall法检验出1990年为径流过程的突变点.基于此,构建SIMHYD月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以1958—1989年为模拟预处理期,1990—2008年为模拟检测期,通过模拟分析获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归因分析结果.同时采用改进的气候弹性系数法对上述径流变化归因分析进行验证,也得到了近似的结果.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程度为18%~22%,而人类活动为7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归因分析 径流 水文模型 气候弹性
下载PDF
基于CMIP5全球气候模式的中国典型区域干湿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姗姗 占车生 +2 位作者 李淼 王飞宇 梁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于CMIP5多全球气候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包括空间分辨率0.5°的逐月历史气候数据和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利用潜在蒸散发和降水量构建能够表征地表干湿状况的湿润指数,对中国东部季风区7个典型区1901—2... 基于CMIP5多全球气候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包括空间分辨率0.5°的逐月历史气候数据和RCP2.6、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利用潜在蒸散发和降水量构建能够表征地表干湿状况的湿润指数,对中国东部季风区7个典型区1901—2100年干湿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分区在1901—2005年湿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珠江、长江、淮河流域变化较为平缓,黄河、海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波动较大.可见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东部季风区整体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化.在2006—2100年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各分区的湿润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除了黄河上游地区湿润指数呈现增长趋势外,其他区域没有明显的变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型区域 气候变化 湿润指数 未来气候情景 CMIP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