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2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讨---以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铭瑞 青秀玲 +1 位作者 宋秀芳 王化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8-130,共3页
回顾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的过程,从图书文献资源管理、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馆员团队建设等方面介绍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及学科化服务所带来的成效,提出进一步推动图书馆转型的举措,... 回顾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的过程,从图书文献资源管理、集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学科馆员团队建设等方面介绍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及学科化服务所带来的成效,提出进一步推动图书馆转型的举措,以期对广大同行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 学科馆员 服务 创新
原文传递
发挥空间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汶川抗震救灾决策--中国科学院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决策服务纪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铁青 赵涛 +3 位作者 翟金良 王世新 黄铭瑞 王绍强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8年第4期486-492,共7页
关键词 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灾害 空间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决策服务 中国科学院 恢复重建 汶川
下载PDF
ERP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仲雷 《科技促进发展》 2012年第10期71-77,共7页
随着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ERP是一个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财物资源、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已经在我... 随着全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革命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ERP是一个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人财物资源、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已经在我国许多企业中投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ERP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和发展却极其缓慢,大多数使用ERP的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利用了其单个模块。全面引入ERP的案例很少,其实施方面的ERP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以下简称ARP)的实施情况分析,综合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等手段,把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提出ERP在我国行政、事业实施的策略。希望弥补ERP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发展的研究缺失,从而明确ERP在我国国内应用发展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P ARP 行政 事业单位 对策研究
下载PDF
面向数字地球科学平台的积雪遥感数据分析系统
4
作者 邱玉宝 李新武 +2 位作者 池玉华 杜小平 彭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1-55,共5页
季节性积雪是北半球重要的地表覆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之一。卫星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积雪面积、雪水当量(雪深)信息,是开展大范围积雪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卫星资料具有多源和海量的特点,为满足其对多源长时间序列数据的管... 季节性积雪是北半球重要的地表覆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因子之一。卫星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积雪面积、雪水当量(雪深)信息,是开展大范围积雪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卫星资料具有多源和海量的特点,为满足其对多源长时间序列数据的管理和分析需求,根据现有遥感数据特点及应用分析特征,结合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对积雪专题模型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套积雪遥感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30多年长时间序列光学和微波积雪遥感参数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有效地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积雪产品分析为例,开展了青藏高原积雪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覆盖率具有缓慢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遥感 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
下载PDF
空间对地观测与新一代数字地球
5
作者 郭华东 《中国建设信息》 2012年第21期21-22,共2页
对地观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基石其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同时,亦促进了数字地球的发展,新一代数字地球概念正在形成。一、空间对地观测发展态势空间遥感技术自1962年诞生以来迄今已50周年。半个世纪来,全球已发射了500余颗对地观测卫星... 对地观测是数字地球的重要基石其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同时,亦促进了数字地球的发展,新一代数字地球概念正在形成。一、空间对地观测发展态势空间遥感技术自1962年诞生以来迄今已50周年。半个世纪来,全球已发射了500余颗对地观测卫星。进入新千年后,卫星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强烈意识到空间对地观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对地观测 数字地球 空间遥感技术 对地观测卫星 全球范围 地球概念 发展趋势 卫星产业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地球的地理学研究
6
作者 王心源 《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信息模型,它首先是一个地球表层信息模型。从这点说它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地球表层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地理学研究可以借助数字地球的科学思想与平台。传统的地理学研究模式遵循着点一线一面的路径,这种认识路... “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信息模型,它首先是一个地球表层信息模型。从这点说它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地球表层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地理学研究可以借助数字地球的科学思想与平台。传统的地理学研究模式遵循着点一线一面的路径,这种认识路径不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因而需要建立符合人对地物认识规律的研究路线——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这种地理学的研究路线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科学思想 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平台
下载PDF
GCMD关键词在地球科学本体设计中的意义
7
作者 李现民 李国庆 《遥感信息》 CSCD 2008年第5期92-95,共4页
语义技术为解决地球科学数据的异构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而GCMD关键词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它成为地球科学本体设计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GCMD关键词的特征,并对其在地球科学本体设计中的角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GCMD关键词 元数据 地球科学本体 异构
下载PDF
共建数字地球 造福人类社会——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综述 被引量:1
8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6期674-677,共4页
1国际数字地球会议的背景 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是1999年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召开的世界上第一个以数字地球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首届会议上.来自27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出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致词,大会主席路甬祥院长... 1国际数字地球会议的背景 国际数字地球会议(ISDE)是1999年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召开的世界上第一个以数字地球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首届会议上.来自27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出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致词,大会主席路甬祥院长做了关于“合作开发数字地球.共享全球数据资源”的主旨发言。会议通过了《数字地球北京宣言》,通过了每两年举办一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的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数字地球会议 综述 第六届
下载PDF
遥感飞机的科学实验与运行服务
9
作者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2期226-230,共5页
1 科学背景 以遥感飞机为载体的对地观测系统可直接获取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数据.经处理形成遥感信息。主要包括高性能航空遥感飞行平台、航空遥感信息获取系统、航空遥感数据综合处理与管理系统3个部分。
关键词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遥感飞机
下载PDF
基于ALOS/PALSAR雷达干涉数据的中国西部山谷冰川冰流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建民 李震 李新武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1-347,共7页
中国西部山谷冰川相对于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冰川周围地形变化大,冰流运动复杂,容易导致冰川表面的完全失相干,从而很难提取出山谷冰川的冰流速度。为了削弱常规干涉测量中时间和空间失相干问题对山谷冰川冰面运动速... 中国西部山谷冰川相对于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冰川周围地形变化大,冰流运动复杂,容易导致冰川表面的完全失相干,从而很难提取出山谷冰川的冰流速度。为了削弱常规干涉测量中时间和空间失相干问题对山谷冰川冰面运动速度提取的影响,采用2007-12-10和2008-01-25的一对时间间隔46d的L波段ALOS/PALSAR雷达数据,利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成功的获取了青藏高原冬克玛底冰川表面的冰流运动速度,并将所得结果与该地区利用1996年C波段的ERStandem数据获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对于中国西部无人区的山谷冰川来说,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是获取其冰流运动规律的有效手段,另外,相同时间间隔的L波段SAR数据比C波段SAR数据在提取冰流运动信息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 山谷冰川 冰流速度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对地观测技术用于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害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华东 刘良云 +1 位作者 范湘涛 李新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共12页
汶川、玉树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地震灾害监测与灾情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对地观测技术在上述地震灾害评估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是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技术,建立... 汶川、玉树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对地观测技术成为地震灾害监测与灾情评估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对地观测技术在上述地震灾害评估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是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对地观测技术,建立堰塞湖、道路损毁、崩塌/滑坡/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遥感分析方法和模型,系统监测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损毁范围、风险程度;二是利用宽幅和干涉两种模式SAR数据,分析玉树地震的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分布特征,获得玉树地震同震形变场大小及其空间分布信息,证明了多模式SAR在地震灾情协同分析与评价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潜力;三是建立了地震灾害三维模拟评估系统,提高了对地震灾害三维模拟的精确性,为地震灾情的精确三维评估提供了系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次生地质灾害 玉树地震 汶川地震 多模式SAR
下载PDF
汶川与昆仑山强烈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频谱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严珍珍 张怀 +2 位作者 范湘涛 杜小平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18-4230,共13页
强烈地震激发的地震波信息非常丰富,高频信息能量部分会在小范围短时间内迅速衰减,而低频信息特别是较低频信息能量部分则衰减较慢,会绕地球很多圈后才会消耗殆尽,从而激发地球的自由振荡.虽然地球自由振荡的固有频率不变,但不同震源机... 强烈地震激发的地震波信息非常丰富,高频信息能量部分会在小范围短时间内迅速衰减,而低频信息特别是较低频信息能量部分则衰减较慢,会绕地球很多圈后才会消耗殆尽,从而激发地球的自由振荡.虽然地球自由振荡的固有频率不变,但不同震源机制的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频率成分会随着震级、震源机制、方位等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本文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w7.8)地震这两个能量震级相当但震源机制不同的地震,基于地震波传播理论,考虑横向各向同性PREM地球模型并融合Crust2.0地壳模型、S20RTS地幔模型及PREM径向衰减模型,利用谱元法结合高性能并行计算,对这两次强烈地震激发的全球地震波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它们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频谱特征差异.计算结果显示了汶川地震的逆冲-走滑特性及昆仑山地震的水平左旋走滑特征.利用理论计算得到的地震波动记录进行功率谱密度估计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次强烈地震释放的低频信息能量大小相当,但总体上看昆仑山地震释放的能量略小于汶川地震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模式在同一台站处的发育程度不同;同一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在不同台站处记录到的振型频率成分也有很大差异.对于不同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有一些频率成分共同出现,表现为地球自由振荡功率谱能量均较大;也有一些振型由于相长干涉,仅在某些地震中被激发而得以良好发育,表现为功率谱能量明显较大;而一些振型由于相消干涉,在一些地震激发方式下被压制,表现为功率谱能量明显很小,甚至接近于0.计算结果清楚地显示了不同地震激发方式下地球振荡模式丰富而复杂的特性,需要对不同地震激发的地球振荡信息进行综合深入的分析,才能对地球内部结构尤其横向不均匀特性给予全面的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昆仑山地震 数值模拟 功率谱密度估计 地球自由振荡
下载PDF
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综述 被引量:14
13
作者 鲁鹏 杨瑞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69,共5页
数字环境考古是为了响应信息时代对环境考古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古环境与古文化研究。史前聚落具有文化与环境双重属性,成为包括数字环境考古在内的环境考古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 数字环境考古是为了响应信息时代对环境考古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古环境与古文化研究。史前聚落具有文化与环境双重属性,成为包括数字环境考古在内的环境考古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工作,对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数字环境考古中的史前聚落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聚落考古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环境考古 史前聚落 研究综述
下载PDF
5—8月青藏高原OLR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园香 李贵才 +1 位作者 吴晓 王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1,60,共6页
使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OLR、中国753个台站的总云量、降水量和温度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5—8月青藏高原OLR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平均的青藏高原OLR在5—6月和9一11月分别达到两个... 使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OLR、中国753个台站的总云量、降水量和温度资料,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5—8月青藏高原OLR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平均的青藏高原OLR在5—6月和9一11月分别达到两个峰值,而在7—8月却处于一个较低的谷值;区域平均的青藏高原5—6月和7—8月OLR距平的年际变化为1989—2002年以偏低为主(除了几个正值年),而2003—2008年以偏高为主(全部为正值年).当青藏高原5—6月OLR降低时,7—8月中国南方大陆地区总云量增多、降水量增加、温度下降,而中国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总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温度上升.当青藏高原7—8月OLR降低时,7—8月中国西南地区总云量增多、降水量增加、温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出长波辐射 气候 年际变化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伟大的生态文明工程——对中国大运河遗址的再认识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锋 聂跃平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11-519,共9页
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宏观协调的角度,点评中国大运河工程。作者认为:她是中国东部大平原上开发湿地、利用湖泊的成功范例。是古代水网地区跨流域的内河航运的中央干线;为农耕文明时代国家级的标志性工程,是自隋唐以... 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宏观协调的角度,点评中国大运河工程。作者认为:她是中国东部大平原上开发湿地、利用湖泊的成功范例。是古代水网地区跨流域的内河航运的中央干线;为农耕文明时代国家级的标志性工程,是自隋唐以来保证中国南北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干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动脉;也是中国伟大的生态文明工程。中国大运河总长约3500km,顺应自然环境、水系格局和平原微地貌条件。她是2500年间代代中华儿女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河工逾千万、分段接力完成的伟大漕运系统。至今仍有近900km正常通航,每年货运量约3亿t,依然是北煤南运、南水北调、沿线资源流通的物流干道。中国大运河是活着的大遗址,是仍然发挥调控南北的作用的大遗址。中国大运河曾经串联了我国中东部六省两直辖市,穿越的33个地区级城市中有18个是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因大运河而兴衰,而且水文化和水景观仍然是这些运河沿线城市的特点和亮点,是其成为宜居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开发 水网 漕运 调水 生态文明 城市水文化
下载PDF
基于反射光谱预测哈图-包古图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慧 蔺启忠 +1 位作者 刘庆杰 王钦军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了探讨采用遥感手段定量估算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岩石样本的Au、S、As、Fe四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分析了它们的相关关系,发现As与Au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As元素含量异常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Au的异常;基于岩石样本... 为了探讨采用遥感手段定量估算金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岩石样本的Au、S、As、Fe四种元素的含量数据,分析了它们的相关关系,发现As与Au含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As元素含量异常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Au的异常;基于岩石样本的反射率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上述元素进行了回归分析与预测。结果发现,Fe、As元素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在训练建模过程中分别为0.8241、0.8063以上,而在验证建模过程中分布为0.6485、0.5472,它们均远高于S和Au元素回归模型的相应的相关系数。因此,利用岩石样本反射率光谱定量估算As元素的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元素异常 金矿化 偏最小二乘 哈图 包古图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被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安佑志 高炜 +1 位作者 高志强 施润和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11期25-29,35,共6页
基于1982~2006年的AVHRR GIMMS NDVI数据,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分段线性回归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揭示该地区近25年来在不同时段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从而为该地区的生态环... 基于1982~2006年的AVHRR GIMMS NDVI数据,使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分段线性回归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揭示该地区近25年来在不同时段的植被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从而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植被在25年时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秋季NDV1在秋季温度断点之前以上升趋势为主,秋季NDVI在秋季温度断点之后仍以上升趋势为主,但上升趋势有所放缓。2)通过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和相关分析研究得出中国北方地区秋季温度是秋季NDVI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在秋季温度断点之后,秋季温度仍呈上升趋势而降水呈显著减少的面积增多,从而在温度和降水双重影响下的干旱胁迫导致植被下降;当秋季温度下降而秋季降水增多时干旱发生概率变小,从而使秋季NDVI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秋季 植被 温度 降水 干旱
下载PDF
星机地综合观测定量遥感融合处理与共性产品生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国庆 沈焕锋 +2 位作者 仲波 马明国 肖志强 《科技资讯》 2016年第2期165-166,共2页
针对全球资源环境监测需求,该课题作为"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二期)"项目的一部分,将集成和突破在"一期"研究中形成的卫星数据库分布式组网技术、多尺度遥感数据同化与真实性检验技术、面向应用的遥感... 针对全球资源环境监测需求,该课题作为"星机地综合定量遥感系统与应用示范(二期)"项目的一部分,将集成和突破在"一期"研究中形成的卫星数据库分布式组网技术、多尺度遥感数据同化与真实性检验技术、面向应用的遥感数据融合处理与生成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运行性多源遥感共性产品生产系统构建中的一系列相关技术,研制星机地综合观测定量遥感数据融合处理与共性产品生产系统。该年度基于项目一期相关技术成果,初步实现连通6个以上卫星数据中心的能力,建立虚拟组网分布式卫星数据服务系统;研究多源遥感数据的辐射归一化、几何归一化、定量遥感产品反演、星机地观测数据同化、时空无缝融合和多尺度真实验证等技术,对虚拟组网的分布式卫星数据服务系统、多源遥感数据辐射归一化系统、多源遥感数据几何归一化系统、多源数据融合定量遥感产品生产系统、多源数据融合产品生产系统、时间连续共性产品同化系统、定量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系统、多中心海量遥感数据协同处理支撑系统八个子系统进行实际的系统设计工作,包括顶层设计、需求分析及概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虚拟组网 共性产品生产 时空无缝 融合与同化 真实性验证 多中心支持系统
下载PDF
地质遗产资源管理研究浅析——以中国南方喀斯特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霍斯佳 洪天华 周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武隆喀斯特三处自然遗产地,总面积146016hm2。本文首先将其基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与多处世界闻名的喀斯... 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武隆喀斯特三处自然遗产地,总面积146016hm2。本文首先将其基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与多处世界闻名的喀斯特类自然遗产的综合对比最终揭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显著价值。自2007年申遗成功后,遗产地经济飞速发展,本文通过一元地理回归模型对三处遗产地进行了综合分析,试图为该地资源环境的发展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另外,文中归纳总结了该处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诸如过度开发,地质灾害,石漠化等。最后,文中提出了该遗产地的保护对策,包括科学管理,灾害预警系统等,以促进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 资源管理
下载PDF
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空间观测与认知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全球变化正在对人类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受全球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影响全球变化过程的重要国家之一,而且也具有世界上比较典型和独一无二的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