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态地理特征论中国东北样带(NECT)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倪健 李宜垠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22-629,共8页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 中国东北样带(NECT)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跨越北纬42°~46°,宽约300km,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以降水或湿润度/干燥度为主要全球变化驱动因素,自东至西沿一个连续的空间过渡梯度,植被类型或生物群区是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农田及温带草原的3个亚地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组成。给出了样带的基本生态地理特征及其梯度分析,包括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梯度、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格局、植被类型、主要优势种和群落类型的生态地理特征以及全新世适宜期的植被分布格局。这些特征沿经向均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样带 生态地理特征 梯度分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被引量:66
2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8-473,共6页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破坏 ,为了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常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 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造成了流域生态环境的重大破坏 ,为了合理开发流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非常有必要开展流域生态学的研究。文中系统阐述了流域生态学的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流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主要借助于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流域生态学与目前生态学最关注的“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3个研究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极具研究价值 ,建议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信息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郑元润 周广胜 +2 位作者 张新时 杨奠安 夏力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9期837-840,共4页
根据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综合模型和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我国自然植被及农作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所有可能的气候条件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及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并在新疆地区... 根据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综合模型和农业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我国自然植被及农作物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所有可能的气候条件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及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并在新疆地区形成明显的低值区。在年平均气温升高2℃且降水不变的情况下,湿润地区生产力增加幅度最大,约增加1~2tDW·hm^(-2)·a^(-1);在年平均气温升高2℃、年降水增加20%的情况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力增加幅度最大,约增加0.5~3.0tDW·hm^(-2)·a^(-1);在年平均气温升高2℃、年降水减少20%的情况下,湿润地区生产力提高约0.5~1.0tDW·hm^(-2)·a^(-1),干旱、半干旱地区生产力降低约0.5~2.0tDW·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陆地生态系 全球变化 敏感性
下载PDF
全球变化条件下植物个体的生理生态学模型 被引量:19
4
作者 喻梅 高琼 高素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9期811-820,共10页
天气模型中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以天或小时为时间间隔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太阳辐射等天气要素的动态变化时间序列。利用北京地区近30年天气资料进行了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际的天气变化进程相符。生理生态模型描述了净光... 天气模型中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以天或小时为时间间隔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太阳辐射等天气要素的动态变化时间序列。利用北京地区近30年天气资料进行了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际的天气变化进程相符。生理生态模型描述了净光合速率、气孔传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机理。结合开顶式CO_2浓度倍增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长实验,分析了这些生理生态特性在全球变化下的动态响应机制,并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情况下,净光合速率提高45%,其中光量子效率显著增加,而CO_2传导系数略有下降;气孔传导度、蒸腾速率下降约30%;水分利用效率随CO_2浓度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倍增后提高近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理生态 模型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美珍 蒋高明 +4 位作者 李永庚 高雷明 于顺利 牛书丽 李凌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19-2727,共9页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系统 沙地草地 自然恢复 浑善达克 生态恢复 生态学
下载PDF
高等植物成花分子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宪利 袁志友 高东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以拟南芥、金鱼草为例 ,介绍了近几年植物成花 (包括成花诱导、花序分生组织的组成、花发端、花器官发生及发育 )研究的一些进展。着重介绍了成花过程中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成花 拟南芥 金鱼草 高等植物 分子机理
下载PDF
玉米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 被引量:27
7
作者 尚宗波 杨继武 +2 位作者 殷红 罗新兰 赵世勇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建立了玉米 (ZeamaysL .)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 (MPESM)。模型由 5个子模型组成 :1)气象资料形成子模型 ,2 )水分影响子模型 ,3)氮素影响子模型 ,4)玉米发育子模型 ,5 )玉米生长子模型。MPESM具有 5个主要功能 :1)模拟环境条件 (气象... 建立了玉米 (ZeamaysL .)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 (MPESM)。模型由 5个子模型组成 :1)气象资料形成子模型 ,2 )水分影响子模型 ,3)氮素影响子模型 ,4)玉米发育子模型 ,5 )玉米生长子模型。MPESM具有 5个主要功能 :1)模拟环境条件 (气象因子、土壤湿度和氮素供应 )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2 )模拟玉米的发育进程 ,3)模拟玉米的生长过程 ,4)模拟玉米产量形成过程 ,5 )玉米最优化栽培管理决策。介绍了玉米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主要结构、假设和处理方法 ,并给出了模型主要数学表达式。利用多年资料对土壤湿度、玉米氮吸收、玉米发育、玉米生长和产量等模拟结果分别进行了验证 ,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生态学模型 模拟模型 玉米 水分 氮营养
下载PDF
中国东北样带 (NECT)东部森林区的植被与表土花粉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40
8
作者 李宜垠 张新时 周广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1期81-88,共8页
基于中国东北样带东部森林区 8个植被样方和表土花粉资料 ,定量分析了每种植物与表土花粉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花粉类型与植物关系密切 ,在α =0 .0 5的显著性水平上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coefficient)C值大都在0 .5以上 ;表土花粉... 基于中国东北样带东部森林区 8个植被样方和表土花粉资料 ,定量分析了每种植物与表土花粉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 :花粉类型与植物关系密切 ,在α =0 .0 5的显著性水平上 ,相关系数 (correlationcoefficient)C值大都在0 .5以上 ;表土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间有较大的相似性 ,相似系数 (CC)大于 5 0 %。采用定量描述花粉与植物关系的参数 :联合指数 (associationindex)A、超代表性指数 (over_representationindex)O、低代表性指数 (under_representationindex)U、相关系数C和代表性系数 (representationcoefficient)R等值 ,应用TWINSPAN分类、PCA排序和回归分析 ,把东北样带的表土花粉类型划分为 4类 :具代表性类群组Group 1,它们能正确反映植被 ;超代表性类群组Group 2 ,它们常具有高花粉值 ,与植被不成比例 ;低代表性类群组Group 3,它们的花粉很难分离提取 ;以及低代表性类群组Group 4,其花粉在土壤地层中较常见。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花粉的R值与A值的关系 ,指出A值和R值一样也是校正地层花粉数据的良好参数 ,并建立了二者间的回归方程 :A =- 0 .0 42 1R2 +0 .2 42 5R +0 .392 6 (r2 =0 .6 0 2 1)。该研究为用古花粉资料准确复原古植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森林植被 A值 R值 O值 U值 古植被复原
下载PDF
中国全球变化样带的设置与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张新时 杨奠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3-52,T002,共11页
为研究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关系及过去全球变化(PAGES)需要,我国全球变化样带(CENT)将分别按经向(E110—120°)和纬向(N40°)设置。第一样带(CENTI)系中国东部森林生态... 为研究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关系及过去全球变化(PAGES)需要,我国全球变化样带(CENT)将分别按经向(E110—120°)和纬向(N40°)设置。第一样带(CENTI)系中国东部森林生态系统样带,是沿着热量梯度,在东亚季风控制下的各个森林地带的生态系列。第二样带(CENTZ)系中国北温带森林-草原-荒漠生态系统样带,是沿着湿度梯度,由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渡的生态系列。在样带上进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量交换、植被结构与动态、气候-植被关系、土地利用格局、模型测试和遥感校验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陆地 生态系统 气候植被关系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植物元素含量特征及数量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孔令韶 王其兵 郭柯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5期534-540,共7页
阿拉善地区 37种植物的元素平均含量为Na >K >Ca >P >S >Al>Fe>Mn。Na含量种间差异最大 ,变异系数为 1.378;几种盐爪爪 (Kalidiumspp .)的Na含量最高 ,沙生针茅 (StipaglareosaSmirn .)、无芒隐子草 (Cleistogenes... 阿拉善地区 37种植物的元素平均含量为Na >K >Ca >P >S >Al>Fe>Mn。Na含量种间差异最大 ,变异系数为 1.378;几种盐爪爪 (Kalidiumspp .)的Na含量最高 ,沙生针茅 (StipaglareosaSmirn .)、无芒隐子草 (Cleistogenessongorica (Roshev.)Ohwi)等含量最低。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地点 ,大多数元素含量种内变异系数小于种间变异系数 ,个别植物的某一元素 ,大于种间变异系数 ;Na、S含量的种内变异系数均大大小于种间。植物中K与Ca、P、Ca与P的比值变化最小 ,而Na与K、Ca、S和S、P的比值变化较大 ,其中荒漠植物比值最小 ,盐生荒漠植物比值最大。植物中元素含量之间相关分析表明 ,Fe、Al之间在 0 .0 0 1水平上相关 ,Na、S之间在 0 .0 5水平上相关 ,植物中Na、S含量与植物灰分含量之间在 0 .0 0 1水平上相关。利用植物中 8种元素含量对 37种植物进行分类和排序 ,结果表明 ,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很好地划分出植物种的科属类群的元素含量特征 ,并显示出它们的生态类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区 植物元素含量 数量分析 聚类 排序 内蒙古
下载PDF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特殊性和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业生产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谢海生 陈仲新 赵雨兴 《生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5-365,共11页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典型的生态过渡带,气候变化明显,系统反应敏感,因此,现有的主要用于植被和气候空间分类的有关植物与气候关系的模型和指数,均不适合用于鄂尔多斯高原生态过渡带气候。植物动态分析。为此,本文利用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39a(1953-1991)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构建一个可用于描述生态过渡带气候特征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并用与植被动态密切相关的天然放牧条件下(1958-1979),该旗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历史资料代替植被动态资料,进行鄂尔多斯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天然放牧条件下牲畜的存栏数和出栏数的动态分析,构建其ARMAX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气候敏感易变,降水年际变化大;高原光、温、水配合并不完全一致,光、温超前,降水滞后,天然植被生产力不高;气候植物生长指数与畜牧生产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在天然放牧情况下,主要依赖于牧场植被长势的畜牧生产与气候-植物生长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构建的气候植物生长指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高原 生态过渡带 气候 生长指数
下载PDF
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9
12
作者 郑元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1-196,共6页
大青沟森林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分别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计测生态优势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多度的均... 大青沟森林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植物种数的三分之一,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分别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计测生态优势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多度的均匀度。结果表明:由于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属于隐域性植被,从沟底到沟沿,小气候的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着生境梯度,但由于乔、灌、草综合作用的影响,各群落类型及生境梯度上的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特殊森林群落类型长期适应隐域性生境条件的结果,它为我们改造周边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大青沟
下载PDF
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的植被与土壤特征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74
13
作者 陈鹏 初雨 +2 位作者 顾峰雪 张远东 潘晓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04-908,共5页
采用变异函数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空间异质性特征比较 ,研究了阜康绿洲 荒漠过渡带景观中的植被盖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关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Kriging局部块段插值法 ,以三维图形显示出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 .... 采用变异函数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空间异质性特征比较 ,研究了阜康绿洲 荒漠过渡带景观中的植被盖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关系 .在此基础上 ,应用Kriging局部块段插值法 ,以三维图形显示出各个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除土壤全盐量空间相关性较弱外 ,其他各要素具有中等程度以上的空间相关性 ,且空间变异主要发生在较小尺度上 .其中 ,植被盖度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 ,在 3km的尺度内具有明显的空间格局 .从空间分布格局看 ,植被盖度、土壤表层含水量和土壤 pH值沿样带相邻点差异对比明显 ,高值区和低值区交错 .草本盖度与土壤表层含水量、土壤 pH间有相关关系 ,灌木平均盖度主要依靠深层次地下水维系 .灌木和草本盖度的块金值具有明显差异 ,可能因为二者要求不同的生态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过渡带 植被盖度 土壤因子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冷蒿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9
14
作者 汪诗平 李永宏 +1 位作者 王艳芬 陈佐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期89-96,共8页
以 8年 ( 1989~ 1997)定位的放牧试验数据为基础 ,较全面分析了不同放牧率对冷蒿 (Artemisiafrigida)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草场异质性的影响 ,并从内蒙古细毛羊选择性采食和植物适应策略的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在进行冷蒿小禾草... 以 8年 ( 1989~ 1997)定位的放牧试验数据为基础 ,较全面分析了不同放牧率对冷蒿 (Artemisiafrigida)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草场异质性的影响 ,并从内蒙古细毛羊选择性采食和植物适应策略的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在进行冷蒿小禾草草原的物种丰富度调查时 ,10 0m的样线法是可行的 ;在探讨放牧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时 ,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放牧率大小的变化更敏感。经过连续 8年的放牧 ,不同放牧率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不大 ,但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放牧率的增大而下降 ,群落优势度却随放牧率增大而增大 ;内蒙古细毛羊的选择性采食和较高放牧率的互作是导致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及群落优势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冷蒿、糙隐子草(Cleistogenessquarrosa)、星毛委陵菜 (Potentillaacaulis)、冰草 (Agropyroncristatum)和寸草苔 (Carexduriusula)在不同放牧率下的种群消长决定了冷蒿草原的放牧演退规律和植物多样性大小 ;尽管内蒙古细毛羊较喜食糙隐子草 ,但其种群在所有放牧率下均是多度最大的 3个种群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冷蒿群落 放牧率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盐生植物种子萌发对环境的适应对策 被引量:116
15
作者 渠晓霞 黄振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89-2398,共10页
盐生环境是一种严峻的胁迫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活史的各阶段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盐生植物是生长在盐渍土壤上的一类天然植物区系,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生境的特殊生存策略。一般情况下,盐生植物... 盐生环境是一种严峻的胁迫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活史的各阶段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盐生植物是生长在盐渍土壤上的一类天然植物区系,它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盐生生境的特殊生存策略。一般情况下,盐生植物种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植物对盐生环境适应性的重要体现;而植物发育早期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又是决定物种分布和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从盐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机理及植物种子萌发对盐生环境的适应对策两个方面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萌发与盐生环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盐度 温度 种子萌发 适应对策
下载PDF
中国东北样带的梯度分析及其预测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新时 高琼 +3 位作者 杨奠安 周广胜 倪健 王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9期785-799,共15页
陆地样带研究已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与热点。中国东北样带(NECT)已被列为IGBP国际全球变化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是一条中纬度... 陆地样带研究已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与热点。中国东北样带(NECT)已被列为IGBP国际全球变化陆地样带之一。该样带在东经112°与130°30'之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是一条中纬度温带以降水为驱动因素的梯度,具有由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向温带草原的3个亚地带——草甸草原、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过渡的空间系列。该样带上有4个生态实验站。在大量的固定样地、实验调查研究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样带的初步梯度分析及在全球变化图景下的预测,包括其地理位置、设置意义、地形地貌、气候梯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格局,一个遥感数据驱动的模型和NPP模型在整个样带上运行过。今后NECT将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C、N、P等与痕量气体CO_2、CH_4等)、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GVM)以及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等方面得到加强,将成为我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与其它IGBP核心项目研究的前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圈 陆地样带 梯度分析 中国东北样带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植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彭羽 蒋高明 +3 位作者 牛书丽 刘美珍 丁圣彦 刘书润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14-1419,共6页
运用常规取样方法,2003年夏季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由阳坡、阴坡、沙脊、腰地、落沙坡、丘顶和风蚀坑植物群落组成,阴坡植物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灌木... 运用常规取样方法,2003年夏季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部典型固定沙丘的植物群落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沙丘植物群落由阳坡、阴坡、沙脊、腰地、落沙坡、丘顶和风蚀坑植物群落组成,阴坡植物种类复杂,主要为耐阴乔木半乔木+灌木+柳灌丛类,群落较为稳定;阳坡主要以褐沙蒿、雾冰藜和虫实为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退化严重;沙脊为沙蒿+半旱生杂草类;腰地形成木岩黄芪+半灌木半旱生杂草类;落沙地形成虫实+狗尾草优势群落;风蚀坑形成狗尾草+虫实+褐沙蒿优势群落;顶部则形成虫实(63%)单优势群落。固定沙丘植物群落退化严重,需要加强保护,控制放牧强度,防止沙丘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固定沙丘 植物群落
下载PDF
松嫩草地土壤水分及盐渍化动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王仁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5-383,共9页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及新型编程语言Java ,在水盐平衡模型基础上 ,通过简化机理模型建立了物理过程模型 ,来模拟土壤水分和盐碱化动态。模型以 1d为步长 ,适合于模拟异质性强的多层土壤水盐动态。利用长岭 1 997年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对土壤...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及新型编程语言Java ,在水盐平衡模型基础上 ,通过简化机理模型建立了物理过程模型 ,来模拟土壤水分和盐碱化动态。模型以 1d为步长 ,适合于模拟异质性强的多层土壤水盐动态。利用长岭 1 997年土壤湿度实测资料对土壤水分模型进行了验证 ,模拟结果很理想。模拟了 1 997年羊草及角碱蓬群落土壤盐分、碱化度、pH值动态 ,并与实验资料进行了比较 ,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土壤盐分和碱化的季节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草地 土壤水分 盐渍化 模拟研究 水盐动态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的生态适应 被引量:33
19
作者 肖春旺 刘玉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2-426,共5页
将4年生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置于按全光照百分率为100%(S100)、55%(S55)、33%(S33)和18%(S18)的人控光环境下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的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的生长动态具有显著差... 将4年生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置于按全光照百分率为100%(S100)、55%(S55)、33%(S33)和18%(S18)的人控光环境下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环境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的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的生长动态具有显著差异,且全光照的幼苗生长动态曲线波动最大,主要是因为日照胁迫所致。S100的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最差,S55生长最好,后遮阴强度增大而下降;地下根系生长随光强增加而增加。主分量分析能很好地反映4种光环境下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差异及其生态适应策略。S100与S55的幼苗生长差异最大。S100的幼苗将生物量干重相对多地分配到根系生长。在遮阴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头茶 生态适应 光环境 幼苗
下载PDF
中国水分状况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尚宗波 高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8-537,共10页
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 中国气候信息库提供了全国太阳辐射日资料以及 1 2个月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和风速资料。利用改进后的 Penman式估算出全国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的空间分布 ,以及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3.0℃和4 .5℃ 3种假定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潜在蒸散和干燥指数 ,以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分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气温的升高 ,潜在蒸散量会显著增加 ;而干燥指数变化较为复杂 ,与当前气候情景相比较 ,降水量增加 1 0 % ,平均气温上升 1 .5℃时中国水分状况会稍微湿润 ,气温上升 4 .5℃时会稍微干燥 ,而气温上升 3.0℃时中国水分状况将介于稍微润与稍干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状况 潜在蒸散 干燥指数 全球气候变化 敏感性分析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