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空间认知-偏好-行为的耦合与互馈研究--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的跟踪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马雨竹 宋伟轩 李晓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23-1033,共11页
基于行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空间偏好-空间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手绘意象地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分三轮开展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被访者在北京逗留期间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和行为... 基于行为地理学“空间认知-空间偏好-空间行为”的经典研究范式,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手绘意象地图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年时间内分三轮开展跟踪调查,通过观察被访者在北京逗留期间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和行为过程与特征,分析空间认知-偏好-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空间认知、空间偏好与空间行为存在一定耦合性,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三者间不是单向因果而是相互影响的互馈关系;除认知主体的社会、文化等群体属性、经验和情感等个体差异以外,与客体的接触时间、空间距离和接触频率等时空制约因素均能影响主体的城市空间认知水平与发展过程。最后,根据空间认知、偏好、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制约因素,凝练出一般化的城市空间认知-偏好-行为互馈关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地图 空间认知 空间偏好 空间行为 跟踪调查 城市空间
下载PDF
新时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甘霖 史舟 +9 位作者 王秋兵 赵永存 刘峰 杨琳 宋效东 杨飞 蒋卓东 曾荣 陈颂超 杨顺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4-1276,共13页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土壤学学科分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揭示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利用前景和保护对策,为农业、生态... 土壤地理学是研究土壤时空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土壤学学科分支,其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理解土壤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与影响因素并预测未来土壤-环境的共同演化特征,揭示土壤资源分布规律、利用前景和保护对策,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撑土壤普查、耕地保护等国家目标。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10年以来土壤地理学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研究对象和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以土壤为核心的地球表层系统科学发展,高强度人为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时空演变研究愈加活跃。土壤地理学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土壤信息获取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数字土壤制图向融合过程机理与数据驱动发展,土壤时空信息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未来土壤地理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以关键带研究带动土壤发生和演变研究的革新,基于多传感器的土壤综合观测原理与技术,多尺度数字土壤制图与时空变化预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理学 土壤时空变化 地球关键带 土壤信息 数字土壤制图 数字土壤形态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和绿色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相关研究回顾 被引量:6
3
作者 孙伟 陈雯 +1 位作者 曹有挥 郭素玲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0-969,共10页
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格局与绿色发展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格局与绿色发展研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开展了大量关于长江产业带建设、长江流域人类活动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长江黄金水道航运与港口布局、岸线资源评价与利用、空间功能分区管控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研究,也长期服务于长江经济带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决策咨询和规划编制,为长江经济带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产业转型发展、交通航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分工协作等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绿色发展 区域规划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中国企业本土并购双方的地理格局及其空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加伟 陈雯 +2 位作者 袁丰 魏也华 杨柳青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34-1445,共12页
借鉴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模型等方法,重点分析省区空间尺度上中国本土并购双方企业的地理格局,从企业地域'根植性'视角探讨并购双方区位选择与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买方和标的企... 借鉴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模型等方法,重点分析省区空间尺度上中国本土并购双方企业的地理格局,从企业地域'根植性'视角探讨并购双方区位选择与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买方和标的企业在空间上呈现共同集聚特征,总体形成了与中国沿江沿海'T'形区域发展格局、'核心-边缘'城镇等级体系相似的地理格局;②并购双方企业主要集聚于经济发达区域,虽然2010年代以来中西部省区企业参与并购投资事件有所增长,但省区间差异逐渐固化,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都市地区更多以买方角色主导企业跨区域并购,而中西部及资源型区域企业则多以并购标的角色为主;③企业并购投资行为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买方和标的企业的区位选择机制较为相似,并购双方更偏好集聚于证劵和金融市场繁荣、区域创新系统完善、经济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并购投资 区位选择 区域发展 地域根植性 公司地理
下载PDF
巢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变化研究
5
作者 高俊峰 闫人华 +2 位作者 蔡永久 王晓龙 夏霆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4期21-26,共6页
基于已开展的巢湖流域水域生物资源调查,综合2013、2023年水质、浮游植物、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等资料,分析巢湖水域生物环境状况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年治巢项目的实施,巢湖流域整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以南淝河和十五里... 基于已开展的巢湖流域水域生物资源调查,综合2013、2023年水质、浮游植物、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等资料,分析巢湖水域生物环境状况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0年治巢项目的实施,巢湖流域整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以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的水质改善最为明显。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蓝藻门密度比由33.33%降为2.76%,硅藻门、金藻门密度比由11.43%、0.83%分别上升为26.62%、1.76%。底栖动物多样性呈上升趋势,耐污类群密度呈下降趋势。着生硅藻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增长趋势,优势群类依然主要为双壳缝目、无壳缝目和单壳缝目,大型水生植物群落优势种组成变化相对较小。本研究可为山水工程生态修复效果科学评估和生态修复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水生态系统 变化 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跟踪调查的北京城市空间感知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晓丽 宋伟轩 +1 位作者 吴威 马雨竹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城市空间感知是行为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课题,论文采用认知地图并辅以问卷调查方法,在一年时间内跟踪调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2017级硕士研究生,根据手绘地图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硕士研究生城市空间感知的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 城市空间感知是行为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课题,论文采用认知地图并辅以问卷调查方法,在一年时间内跟踪调查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2017级硕士研究生,根据手绘地图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硕士研究生城市空间感知的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①有别于凯文·林奇(K. Lynch)的空间意象5大要素,国科大研究生手绘地图的基本要素主要为标志物、节点、道路,其中标志物占主导地位;②根据要素组合特征,可将认知地图划分为散点型、过渡型和拓扑型3类,散点型地图占据绝对数量优势,随驻留北京时间延长,认知地图结构渐趋复杂;③国科大研究生北京城市空间感知表现出偏好特殊性、空间非均衡性、个体差异性、感知过程不完整性等特点;④远距离感知、城市空间尺度大、受访者逗留时间短等主客观因素制约了北京城市整体可意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感知 认知地图 可意象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原文传递
赣江流域水文情势时空差异性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真 姜三元 +1 位作者 张奇 高海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文模拟和PEST自动率定技术对参数敏感性指数、径流量及降雨量等指标进行水文过程及其时空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的水文变量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在年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有一定的波动,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流域内水库运行也可能对水文机制产生一定影响;在月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均在6月达到峰值,1月达到最低值;在空间分布上,年均径流和降雨量在流域东部和北部均较大。②在水文过程模拟中,描述发生大孔隙流和地表径流的土壤水含量阈值的参数mactrsm相对综合敏感性最大。③HYP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及其代表性子流域宜丰河流域的径流动态变化(0.60≤E_(ns)≤0.86),宜丰河小流域出口(宜丰水文站)的流量模拟效果明显低于赣江流域出口(外洲水文站)。在年尺度上,宜丰站子流域的土壤湿度、蒸发量和地表径流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外洲站子流域相较于宜丰站子流域,土壤湿度更高、蒸发量较低、地表径流更大。④根据基流分割,宜丰站子流域和外洲站子流域的径流机制有所不同,表现在宜丰站子流域饱和地下水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而外洲站子流域地表径流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流域特征非均质性和水文过程变异是造成模型精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时空差异 M-K检验 趋势分析 水文模拟 HYPE模型 赣江流域
下载PDF
典型农业流域不同类型池塘水体CO_(2)排放特征
8
作者 陈嘉宁 肖启涛 +6 位作者 刘臻婧 肖薇 谢晖 罗菊花 邱银国 胡正华 段洪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8,共11页
内陆水体是大气CO_(2)收支估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流域分布着大量池塘景观水体,且具备蓄洪抗旱、消纳污染、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但是,农业流域不同功能的小型池塘CO_(2)排放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极具农业流域代表性的烔炀河流域为... 内陆水体是大气CO_(2)收支估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流域分布着大量池塘景观水体,且具备蓄洪抗旱、消纳污染、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但是,农业流域不同功能的小型池塘CO_(2)排放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极具农业流域代表性的烔炀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流域中用于水产养殖(养殖塘)、生活污水承纳(村塘)、农业灌溉(农塘)、蓄水(水塘)的4个功能不同的景观池塘,基于为期1年的野外实地观测,以明确农业流域小型池塘CO_(2)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功能池塘水体CO_(2)排放差异显著,受养殖活动、生活污水输入和农田灌溉等人类活动影响,养殖塘((80.37±100.39)mmol/(m^(2)·d))、村塘((48.69±65.89)mmol/(m^(2)·d))和农塘((13.50±15.81)mmol/(m^(2)·d))是大气CO_(2)的热点排放源,其CO_(2)排放通量分别是自然蓄水塘((4.52±23.26)mmol/(m^(2)·d))的18、11和3倍。统计分析也表明,该流域池塘CO_(2)排放变化总体上受溶解氧、营养盐等因素驱动。4个不同景观池塘CO_(2)排放通量全年均值为(37.31±67.47)mmol/(m^(2)·d),是不容忽视的CO_(2)排放源,其中养殖塘和村塘具有较高的CO_(2)排放潜力,在未来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流域 池塘 CO_(2)通量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
9
作者 马腾 段学军 +3 位作者 王佳恒 颜蔚 闵敏 邹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2-1152,共11页
高原湖泊流域因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较大,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出现“向湖”“爬坡”扩张现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坡谱可有效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于DEM转化的海拔数据,借助陡峭度、均匀度... 高原湖泊流域因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较大,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出现“向湖”“爬坡”扩张现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坡谱可有效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于DEM转化的海拔数据,借助陡峭度、均匀度、上限坡度等方法分析了坡谱演化特征,提出了加权爬坡指数(WBCI)以定量表征建设用地爬坡程度,并结合海拔区间的视角探究了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分异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滇池流域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呈现以滇池北岸主城区为主核心,东岸呈贡区、南岸晋宁区为次核心的建设用地分布格局;②建设用地垂直空间扩张呈现两阶段特征,即先平地扩张后爬坡扩张。2000—2015年为向湖、降海拔扩张阶段(WBCI<0);2015—2020为爬坡、升海拔扩张阶段(WBCI>0)。③建设用地坡谱演变与海拔变化在流域尺度具有一致性,即爬坡指数变化趋势与建设用地分布的平均海拔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但在区县尺度,建设用地爬坡扩张与海拔爬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为城镇空间二维扩展向三维扩展提供新的思考和视角,也可为城镇空间用地规划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支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坡谱分析 地形梯度 海拔分区 滇池流域
下载PDF
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
10
作者 史家宾 王圆媛 +6 位作者 曹琰梅 柯浩楠 武熳秋 刘超 肖启涛 胡正华 李琪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5-1494,共10页
为探究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句容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野外试验,探明农业小流域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 为探究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句容水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逐月野外试验,探明农业小流域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与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句容水库出入库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就年均CO_(2)浓度和排放通量而言,入库口A〔(108.57±14.27)μmol·L^(-1)、(210.55±36.58)mmol·m^(-2)·d^(-1)〕和入库口B〔(162.74±17.86)μmol·L^(-1)、(338.74±47.25)mmol·m^(-2)·d^(-1)〕显著高于出库口〔(28.04±3.53)μmol·L^(-1)、(10.05±4.04)mmol·m^(-2)·d^(-1)〕;入库口B年均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747.05±190.63)nmol·L^(-1)、(1.84±0.46)mmol·m^(-2)·d^(-1)〕显著高于出库口〔(115.75±15.75)nmol·L^(-1)、(0.11±0.02)mmol·m^(-2)·d^(-1)〕。句容水库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均表现为暖季高、冷季低的变化规律,其水体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的时间变化显著受到水温、溶解氧浓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同时外源氮素的输入影响CO_(2)、CH_(4)浓度和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综上,农业小流域句容水库是大气CO_(2)、CH_(4)的排放源,排放通量高于国内水库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H_(4) 排放通量 水库 农业小流域
下载PDF
中国地方企业主义:多重身份与实践策略
11
作者 杨雅雯 高金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8-620,共1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分权化和全球化的剧烈变迁,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在转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原本属于企业的行为特征,并创造了“中国模式”的经济奇迹和独特空间现象,被广泛称为“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市场化、分权化和全球化的剧烈变迁,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在转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原本属于企业的行为特征,并创造了“中国模式”的经济奇迹和独特空间现象,被广泛称为“地方企业主义”。随着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探索地方治理能力提升和地方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路径,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文章从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切入,系统梳理地方企业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从战略、话语和方式等3方面构建中国地方企业主义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地方政府的差异化“身份”视角入手,梳理中国地方政府为实现企业主义治理而采取的实践策略,总结了中国地方企业主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特性”。研究认为:1)相较广泛参与的西方民主制度,中国的地方企业主义更具行政干预的色彩,各地政府凭借其在行政、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垄断性权利在地方的企业化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分权化改革虽然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经济发展的权责,但国家的干预仍无处不在,地方企业主义战略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权力;3)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地方企业主义的内涵和外在形式不断扩展,经济增长不再是地方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在发展中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成为现阶段政府的重要议题。最后,对企业化治理的可持续性进行讨论,并提出地方企业主义在乡村治理研究中的拓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企业主义 政府角色 新自由主义 全球城市化 治理 中国
下载PDF
巢湖流域不同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又 程龙 +3 位作者 尹洪斌 高俊峰 张志明 蔡永久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0-215,共16页
2013年4月对巢湖流域8个水系147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13种,隶属于3门7纲22目76科177属.8个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较大,在杭埠河发现172种,而在十五里河仅发现10种... 2013年4月对巢湖流域8个水系147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13种,隶属于3门7纲22目76科177属.8个水系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差异较大,在杭埠河发现172种,而在十五里河仅发现10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组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的寡毛纲相对密度均超过96%,派河的寡毛纲和摇蚊幼虫的相对密度分别为47.8%和41.1%.裕溪河、白石天河、柘皋河和杭埠河的腹足纲相对密度最大.杭埠河的水生昆虫相对密度达30.6%,是水生昆虫相对密度最大的水系.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水系特征种差异明显,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是十五里河和派河的最主要优势种,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是兆河、裕溪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和柘皋河的最主要优势种,铜锈环棱螺和霍甫水丝蚓是南淝河贡献率较大的两种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Simpson及Margalef指数在8个水系间具有显著差异,Pielou指数在8个水系间差异不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为水体营养状态和底质异质性.高营养盐浓度导致南淝河、派河和十五里河的耐污种密度高、生物多样性低,而相对较高的底质异质性维持了杭埠河大型底栖动物的高多样性和敏感型物种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 被引量:51
13
作者 孙阳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沿海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网络分析,结果表明:(1)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把相互连接的城市转变成为城市空间对外拓展的网络节点,拉近节点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带动城市群区域信息"网络化"结构的形成;(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上海(沪)、南京(宁)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其区域联系密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流向主要是以上海→湖州、上海→宁波、上海→泰州、南京→扬州、南京→镇江、南京→无锡、南京→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多中心结构;(3)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间网络的拓展流向主要是以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北京→秦皇岛、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天津→石家庄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的双核心结构,这些城市彼此之间呈现复杂网状联系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10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4)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佛山、惠州、江门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方向主要以广州→深圳、广州→肇庆、广州→东莞、深圳→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东莞等城市流向。其中,广东、深圳处于网络的绝对中心位置,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5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多核心网络结构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流 信息流 空间网络拓展 城市网络拓展 沿海城市群
下载PDF
洞庭湖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程俊翔 徐力刚 +3 位作者 姜加虎 谭志强 喻崎雯 范宏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46-2153,共8页
为了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流域内4个水文站和16个气象站1985—2010年的水文及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径流量变化定量分析方法,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 为了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洞庭湖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采用累积距平分析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对流域内4个水文站和16个气象站1985—2010年的水文及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径流量变化定量分析方法,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改变量及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的下降和潜在蒸散发量的上升导致整个洞庭湖流域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个子流域突变后相对于突变前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8、15、130、112 mm和102 mm;洞庭湖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其贡献率为64%,人类活动虽然能增加径流,但是两者的叠加影响整体上仍使径流量减少。因此,洞庭湖流域的水文干旱是自然环境演化的结果,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格局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流域 水文响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贡献率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量:63
15
作者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城乡统筹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许多省市的城乡关系都面临复杂的困境,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实践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扩大内... 城乡统筹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课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许多省市的城乡关系都面临复杂的困境,而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实践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扩大内需及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具有内在的共同点,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分析两者在实践过程中共同存在的生态环境、人口流动、产业布局、城市空间利用以及土地制度等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提出了树立资源节约型的城乡统筹理念、确立健康城市化的城乡统筹方向、从区域空间角度认识城乡统筹问题、着力解决城乡统筹的土地问题等观点,并指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统筹主要优化方向:优化重点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形态、优化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美好环境、优化市场导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新型城镇化 健康城市化 优化方向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过去1000a径流模拟以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小琳 李云良 +1 位作者 于革 张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7-898,共12页
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 为研究过去千年尺度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气候模式CCSM4和ECHAM5模拟过去1000 a气候数据,空间降尺度后驱动水文模型模拟了鄱阳湖流域过去近千年流域径流序列.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手段,分析流域极端径流变化特征、周期和该流域旱涝事件发生频率.结果表明:2种气候模式均能反映出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阶段的干湿交替变化,且小冰期内中干旱状态维持时间较长;径流的丰枯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CCSM4和ECHAM5模式下发生旱涝灾害与极大极小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基本相同,径流丰枯变化与降水变化周期相近,均具有30 a左右的主周期,10-15、7 a左右的子周期.小波系数模平方图中30 a左右显著的能量信号揭示了该周期与北太平洋气候的主要环流机制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周期相近,因此,大气环流涛动是造成气候-水文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拓展了基于近代60 a观测记录的流域水文变化的认识,探讨了千年时间长度下流域干湿变化特征和水文对气候响应的动力机制,有助于全面系统认识长江中游在全球气候暖化背景下旱涝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机制与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年尺度 径流变化 干湿特征 水文周期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太湖流域太浦河周边区域突发水污染潜在风险评估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宏伟 黄佳聪 +4 位作者 高俊峰 闫人华 彭焱梅 曹菊萍 尚钊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6-655,共10页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重要跨省界河流,沿岸区域污染源众多,下游分布重要水源地,存在突发水污染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开展区域污染源潜在风险评估,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太浦河周边区域的污染源调研,明确污染源的...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重要跨省界河流,沿岸区域污染源众多,下游分布重要水源地,存在突发水污染潜在风险,迫切需要开展区域污染源潜在风险评估,为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太浦河周边区域的污染源调研,明确污染源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强,确定评估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锑、重金属铬、油品、危险化学品),综合考虑污染源、河流水文、沿岸社会经济等因素,筛选突发水污染潜在风险评估指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综合风险,识别太浦河周边区域的主要突发水污染潜在风险源.研究结果表明:太浦河周边区域的高突发水污染风险区呈现片状或斑块状分布,主要包括大型污水处理厂区域、大型工业企业区域、加油站和危险化学品仓库集中分布区、太浦河沿岸工业企业区域、水源地周边工业企业区域,总面积为22 km2,占太浦河污染源风险评估范围总面积的1.4%,是突发水污染事件防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浦河 突发水污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WASP模型的太湖流域上游茅山地区典型乡村流域水质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文君 段伟利 +1 位作者 贺斌 陈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6-847,共12页
池塘、河渠、水库是乡村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基于WASP模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污染负荷估算等方法,构建茅山地区李塔陈庄乡村流域的水质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 池塘、河渠、水库是乡村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基于WASP模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污染负荷估算等方法,构建茅山地区李塔陈庄乡村流域的水质模拟模型.结果表明,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全年在不同水体中达到劣Ⅴ类的比例在52%~100%,而池塘、河渠的污染程度较为接近.夏、冬季,超过TP劣Ⅴ类限值的河渠占2%~6%,池塘占8%~14%,而流域中部乡村周边的池塘明显更为严重.负荷输入是模型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细化种植模式能够提高总体模拟效果,而禽畜散养与农村生活造成的污染则分别对池塘、河渠的水质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建立了乡村流域多种水体在面源污染影响下的水质联系,能够为乡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P 乡村流域 茅山地区 面源污染 池塘 河渠
下载PDF
应用MODIS数据监测千岛湖流域植被覆盖动态(2001-2013年)? 被引量:11
19
作者 汤旭光 李恒鹏 +1 位作者 聂小飞 李鹏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1-518,共8页
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对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当前的水质目标管理不仅要着眼于湖库水质参数控制,更应该从整个流域的角度维系生态平衡.在此背景下,依托长时间序列MODIS遥感数据对千岛湖流域20012013年植被覆盖状况进行监... 流域植被覆盖状况对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当前的水质目标管理不仅要着眼于湖库水质参数控制,更应该从整个流域的角度维系生态平衡.在此背景下,依托长时间序列MODIS遥感数据对千岛湖流域20012013年植被覆盖状况进行监测,采用最小二乘法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了千岛湖流域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与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监测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变化: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千岛湖流域植被覆盖状况整体较好,但同时也发现受人为干扰较大的地域如河、湖附近的城镇建设用地、农业用地以及园地,其NDVI值明显低于自然林地;2)从时间变化特征上看,20012013年千岛湖流域植被年际NDVI在0.69~0.73之间波动,且近年来有增长趋势,年内季节性NDVI动态分析表明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能够用来区分常绿植被与落叶植被的物候特征,以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流域氮、磷流失的风险差异;3)从变化趋势上看,20012013年植被覆盖状况改善的区域远大于退化的区域,其中改善区域约占流域面积的55.90%,呈现出一定退化状态的区域约占29.60%(严重退化区域仅占3.97%),而相对稳定不变区域约占14.51%.经与气温与降水等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而降水则不敏感,说明气温是研究区植被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同时发现,人类活动对局部植被变化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流域 植被动态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下载PDF
生态沟渠对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物的拦截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游海林 吴永明 +5 位作者 刘丽贞 邓觅 张斐斐 徐力刚 姚忠 朱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0-138,共9页
文章以赣南苏区"三江源"区域典型农村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际情况,秉承"因地制宜,生态降解"的理念,构建由工程部分和生物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开展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贝类... 文章以赣南苏区"三江源"区域典型农村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际情况,秉承"因地制宜,生态降解"的理念,构建由工程部分和生物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开展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贝类和螺类等底栖动物对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等污染物的联合净化研究,阐明生态沟渠系统对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拦截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为期近半年的运行处理,生态沟渠系统出水的COD浓度降至19.63 mg/L以下,接近地表Ⅲ类水标准,DO含量为5.43 mg/L,处于Ⅱ类和Ⅲ类水之间,TP浓度降低至2.03 mg/L,NH3-N浓度下降至5 mg/L以下,TN浓度<7 mg/L;COD、NH3-N、TP和TN的总去除率分别为65.92%、90.38%、86.95%和89.03%,生态沟渠系统对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且运行效果良好;气温、水量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期对生态沟渠去除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设计适合赣南农村小流域的生态拦截沟渠系统,运用工程、技术和生态的方法,实施赣南苏区"三江源"区域典型农村小流域面源污染物的综合防治,研究结果可为保障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作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地位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流域 面源污染 生态沟渠 赣南苏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